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满分70分,作答时间6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已知某纯净物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六单元课题2
说明:1.满分70分,作答时间65分钟。
2.请按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其他位置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a-40 Cu-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我们每天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事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B. 蜡烛熔化C. 食物腐坏D. 铁水铸锅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蜡烛熔化的过程中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食物腐坏过程是食物中的物质发生了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
D、铁水铸锅的过程中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定律之一,最早传播和用文字记载并使人们普遍接受质量守恒定律的科学家是
A. 拉瓦锡B. 门捷列夫C. 张青莲D. 屠呦呦
【答案】A
【解析】
【详解】A、拉瓦锡首先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传播和用文字记载并使人们普遍接受质量守恒定律,故符合题意;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不符合题意;
C、张青莲测定了一些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不符合题意;
D、青蒿素的提取方法是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故不符合题意;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故选A。
3. 下列做法与“建设美丽家园,保护生态环境”理念不相符的是
A.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B.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 分类处理生活垃圾D. 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D
【解析】
【详解】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C、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读出液体的体积D. 液体的取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以防止发生火灾,选项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选项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图视线与最高处水平,选项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如图,瓶塞正放会污染原试剂,选项错误;
故选:B。
5. 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B.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C. 每2个氢分子加1个氧分子等于2个水分子
D. 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能读作“加”或“等于”,应该读作“和”或“生成”,还应读出反应条件,如: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A错误;
B、化学方程式体现了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B正确;
C、不能说加,而是和,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点燃生成两个水分子,故C错误;
D、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故D错误;
故选B。
6. 已知某纯净物2.3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含有碳、氢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已知某纯净物2.3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该纯净物中一定含C、H元素,碳元素的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为: ,1.2g+0.3g=1.5g<2.3g,故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氧元素。
故选B。
7. 在反应 2A+B=3C+D 中,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5:1,已知 20gA 与一定量的 B 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 5gD,则在此反应中 B 和 C 的质量比为
A. 4:19B. 3:5C. 1:3D. 2:17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反应 2A+B=3C+D 中,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5:1,则A 和 B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0:1, 20gA 与2g的 B 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 5gD,生成C的质量为20gA +2g-5gD=17g,则在此反应中 B 和 C 的质量比为2g:17g=2:17。故选D。
8. 实验后试管中残留的硫,常用热的NaOH溶液清洗,发生了如下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有三个硫原子,六个钠离子,六个氧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反应后有一个硫原子,两个钠离子,六个氢原子和六个氧原子,缺少四个钠原子和两个硫原子,X系数为2,所以X化学式为Na2S,故选C。
9. 学习化学后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变化与守恒:依据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可推测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B. 模型与推理: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 宏观与微观: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验证氧化铜能否改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可推测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A理解正确;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B理解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都为碳单质,但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C理解正确;
D、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所以探究氧化铜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不只需设计实验验证氧化铜能否改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还需要证明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故D理解不正确;
故选:D。
10. 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氧化铜和木炭的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时开始发生反应B. c是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C. d表示二氧化碳的质量D. 反应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t1后物质质量开始改变,则说明此时开始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而反应过程中c质量增加,则c表示生成铜的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于,则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比二氧化碳大,则d表示二氧化碳的质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反应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先在A、B、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然后填充D选项使其符合题目要求。
11. 绿茶种类很多,它是由新鲜的茶叶炒熟,破坏其酵素,再经搓揉、烘焙而成的。茶叶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茶碱(C8H10N4O2)。下列有关茶碱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茶碱由四种原子构成 B.1个茶碱分子中含24个原子
C.茶碱中含有氧分子 D.茶碱中_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 ①. B ②. 碳##C
【解析】
【详解】A、茶碱由茶碱分子构成,茶碱分子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原子构成,故A说法错误;
B、1个茶碱分子中含8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1个茶碱分子中含有8+10+4+2=24个原子,故B说法正确;
C、茶碱由茶碱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C说法错误;
D、茶碱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10):(14×4):(16×2)=96:10:56:32,则茶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故选:B;碳或C。
12. 工业上可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
B.两种反应物都是氧化物
C.反应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最简比是____________
【答案】 ①. C ②. 1:1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共有三种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属于氧化物的只有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前分子有和,反应后生成了新分子,所以反应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删去相同的分子,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2=1:1。
故选C;1:1。
13.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
【答案】 ①. B ②. 用磁铁吸引
【解析】
【详解】A、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与另一块对比,可以观察到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在与空气接触的玻璃片上无现象,可以得出吸入空气比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低,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
B、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尽量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8mL的水,1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100mL量筒误差较大,不能使用100mL量筒量取8mL的水,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铁粉能被磁铁吸引,木炭粉不能被磁铁吸引,故可用磁铁吸引除去木炭粉中的铁粉;
故选:B;用磁铁吸引。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14.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碳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
①焦炭可以冶炼金属,利用其________________性。
②常常使用活性炭去除新装修的房子内的甲醛,原因是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
③坚硬无比的金刚石、柔软易碎的石墨、神秘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富硒山泉水中的“硒”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原子”、“分子”或“元素”),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来降低水的硬度。
(3)生活中的燃料。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可以压缩贮存在钢瓶中。液化石油气可以压缩的微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①. 还原 ②. 疏松多孔 ③. 单质
15. ①. 元素 ②. 煮沸 16. 分子之间有间隔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焦炭可以冶炼金属,利用其还原性;
②常常使用活性炭去除新装修的房子内的甲醛,原因是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③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小问2详解】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富硒山泉水中的“硒”不是以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指的是元素;
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式来降低水的硬度;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小问3详解】
液化石油气可以压缩的微观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
15. 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1)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________________;x=________________。
(2)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
(3)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①. 2 ②. 16
16. ①. 得到 ②.
17. 32.06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核外电子层第一层最多排2个,故a=2;核外电子层第二层最多排8个,故b=8;所以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8+6=16,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故x=16;
【小问2详解】
因为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形成离子符号;
【小问3详解】
由硫元素的信息图可知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16.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A是探究氨分子运动情况的实验,实验中稍微加热试管,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选填“ab”或“bc”)段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先变成红色,小气球胀大。其中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图B是电解水实验,b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将燃烧着的木条放在a管尖嘴口,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3)图C实验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集气瓶底部预先装有50mL水,理论上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mL;若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止水夹,则观察到的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相较于理论值会__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6. ①. ab ②. 防止氨分子逸散到试管外
17. ①. 氧气 ②. a管口出现蓝色火焰
18. ①. 40 ②. 偏小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因为氨分子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ab段湿润的酚酞滤纸条会先变成红色;因为氨气具有挥发性,所以小气球的作用是:防止氨分子逸散到试管外;
【小问2详解】
a管和b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在电解水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所以 b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a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因为氢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所以将燃烧的木条放在a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a管口出现蓝色火焰;
【小问3详解】
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集气瓶底部预先装有50mL水,则集气瓶内空气体积为250mL-50mL=200mL,因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量筒内减少水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200mL×=40mL;若反应后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弹簧夹,则瓶内气体处于膨胀状态,容器内的气压比正常操作的偏高,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小,进入水的体积会偏少,则观察到量筒内减少的进入水的体积相较于理论值会偏小。
17. 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下图是一种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
请回答:
(1)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防止反应I中混入氧气对流程造成影响,该反应必须在稀有气体的保护下进行,这是利用了稀有气体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3)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该工艺流程中,可回收并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7. ①. 过滤 ②. 漏斗 18. 化学性质稳定
19.
20. HCl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流程图可知,通过操作①得到粗硅和滤液,操作①可以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其名称为过滤,过滤操作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小问2详解】
为了防止反应I中混入氧气对流程造成影响,该反应必须在稀有气体的保护下进行,这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可用作保护气;
【小问3详解】
反应Ⅱ为SiCl4和H2在高温下反应生成Si和HCl,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既有投入又有产出的物质可循环利用,稀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用过量稀盐酸溶解氧化镁来分离粗硅,最后四氯化硅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即为盐酸溶液,所以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Cl。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导管口_________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将装置G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以制取CO2,其中固体药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与装置B相比较,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8. 长颈漏斗
19. ①. ②. b ③.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a端,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20. ①. 石灰石(或大理石) ②.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1. BC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标号①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可选用加热固体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因为氯酸钾加热不需要在试管口塞棉花,氯酸钾在加热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装置F制氧气,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气体应从导管口b端通入;空气从a端排出,故该装置的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条的木条放在导管口a端,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小问3详解】
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所以装置G中固体药品的名称是石灰石(或大理石);装置G倾斜可以使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发生分离,所以与装置B相比,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小问4详解】
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制取氢气,药品是固体和固体,所以发生装置选B,需要纯净的氢气,应用排水法收集,所以收集装置选C,故装置组合为BC;
19. 根据以下实验方案,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是否相等,请将你的思考及实验结果写在横线处。
【实验探究】
(1)
【交流讨论】
(2)上述天平不平衡的方案中,导致天平不平衡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容器中进行。
【解释应用】
(4)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5)铁生锈后固体的质量变大,_________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 ①. 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②. 不偏转 ③. 向右偏 20. 反应生成的氧气 21. 密闭
22.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均不变
23. ①. 遵循 ②. 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
【小问1详解】
方案一: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实验现象是: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该反应没有气体参与和生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天平指针不偏转;
方案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生成的氧气逸出装置,则左边质量减少,则天平的指针向右偏;
【小问2详解】
上述天平不平衡的方案二中,导致天平不平衡的物质是反应生成的氧气;
【小问3详解】
由上可知,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小问4详解】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小问5详解】
铁生锈后固体的质量变大,是因为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故铁生锈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五、综合计算题(共10分)
20.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华为检测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的实验(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与稀盐酸不反应)及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鸡蛋壳为____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将鸡蛋壳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鸡蛋壳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反应时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4)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20. ①. 混合物 ②.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21. 恰好不再产生气泡
22. 4.4 23. 解: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0g
则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解析】
【小问1详解】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成分,属于混合物;
将鸡蛋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小问2详解】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若观察到恰好不再产生气泡,则说明鸡蛋壳恰好完全反应;
小问3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烧杯内总物质减少的质量即为完全反应时生成气体的质量:12g+100g-107.6g=4.4g;
【小问4详解】
见答案。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B
量取8mL水
向100mL量筒中加水至8mL刻度
C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除去木炭粉中的铁粉
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分别将反应物及反应容器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取下烧杯,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再将其放回托盘天平,天平的指针________________(选填“向左偏”、“向右偏”或“不偏转”)
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H2O2溶液进入烧杯中,完全反应后放回托盘天平,天平的指针_______________(选填“向左偏”、“向右偏”或“不偏转”)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实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共计48分), 该保护区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乙中, 右图中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该岛内部最主要的外力作用为, 冰岛的活火山带两侧板块是, 该河流的流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