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课件)

    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课件)第1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课件)第2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课件)第3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课件)第4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课件)第5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课件)第6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课件)第7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课件)第8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课件),共30页。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1.网络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能够满足我们的一切需求。( × )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扩大了民主权利,保障公民有序参与民主生活。( × )3.沉迷网络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应防微杜渐,远离网络。( × ) 4.网络是把双刃剑,要正确看待网络。( √ )5.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 )
    6.网络谣言终究会不攻自破,清者自清,最好不干涉,让其自生自灭。( × )7.我们要学会“信息节食”,只能使用网络查阅学习资料。( × )8. 利用网络建言献策,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错 )理由:利用网络建言献策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9.违反社会规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违反社会规则都要追究刑事责任。(×)10.“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不能写成“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2023·山东菏泽·统考二模)2023年3月4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集体奖花落13位“银发知播”。他们平均年龄77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馆原馆长,还有大学教授和中小学老师。这群爷爷奶奶学习网络直播,并传播靠谱专业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是“银发知播”分内应该做的事情②“银发知播”提升了视频直播时代的文化内涵③学习没有终点,“银发知播”不断学习,突破自我④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知识的高速传播和共享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认识学习、网络的积极影响。②③④:题干中“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集体奖花落13位“银发知播”,这群爷爷奶奶学习网络直播,并传播靠谱专业的知识,表明“银发知播”提升了视频直播时代的文化内涵,学习没有终点,“银发知播”不断学习,突破自我,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知识的高速传播和共享,故②③④正确;①:”银发知播”利用网络直播,传播靠谱专业的知识,不是分内应该做的事情,而是自愿的亲社会行为,故①错误;故本题选D。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人们离不开网络的原因在于(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在网上,我们交到的都是真正的朋友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④在网络世界里,我们可以不受约束地发表各种言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网络改变世界的相关知识。①:人们离不开网络的原因在于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故①符合题意;②:网上并非都能交到真正的朋友,要提高媒介素养,故②说法错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网上发表言论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2022年,国家网信办启动了“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点开展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等,提出要全面清理“色、丑、怪、假、俗、赌”等各类违法违规直播和短视频。这要求我们( )①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②专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远离网络直播③学会辨析各种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④完善法律法规,限制人们自由上网的权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合理使用网络的相关知识。①③:根据题干描述,国家网信办启动了“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点开展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等,这就要求我们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也要学会辨析各种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故①③说法正确;②:网络有利有弊,远离网络直播说法绝对,故②说法错误;④:作为公民不能完善法律法规,也不能限制人们自由上网的权利,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2023·山东临沂·统考二模)2023年4月28日,经过近16个小时的飞行,旅美大熊猫“丫丫”终于回国。不久前,某网友通过网络披露了旅美20年的大熊猫丫丫瘦骨嶙峋、被疏于照顾、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引爆舆论。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关注下,当地动物园改善了丫丫的生活条件并积极筹划旅美合同到期时送丫丫回国。该事件表明( )A.网络能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B.网络使我们的信息传递变得方便迅捷C.互联网极大拓展国家文化交流的内容D.网络空间必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网络改变世界的认识和把握。AC:题文中旅美大熊猫“丫丫”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在网络曝光之后引起关注,未体现网络对民主进步、文化交流的作用,AC说法不符合题意;B:题文中旅美大熊猫“丫丫”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在网络曝光之后才引起关注、得到改善、终于回国,说明了网络使信息的快递方便快捷,B说法符合题意;D:网络空间不只有正能量,也存在一些虚假、不良的信息和不道德、不守法的行为、现象,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1.网络的积极影响(利)(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2.网络如何丰富日常生活?(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3.★网络怎样推动社会进步?(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经济)(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对政治)(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对文化科技)4.网络的消极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弊)(1)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3)网络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5.★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网络?(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20)(1)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2)传播网络正能量。①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②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6.我们应怎样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2023·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五一”假期,兰兰游览中山桥时了解到,许多外地游客是在网上看到“兰州美景美食”才慕名而来的。“互联网+旅游”让金城众多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今年“五一”小长假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64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8亿元。以上材料表明,网络( )A.丰富民主方式,拓宽民主渠道B.阻碍人际交往,打破时空限制C.促进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D.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精致兰州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A:题干谈经济角度,与政治角度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界限,故B说法错误;C: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故C符合题意;D:题干未谈到生态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022·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以下是2021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形式调查结果,请判断以下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 A.阅读伴随成长,手机阅读成为最多选择B.学习点亮明灯,国民学习习惯已经养成C.方法催生成功,方法恰当才能提高效率D.网络丰富生活,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网络丰富生活的知识点。D:题干中2021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形式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选择不断丰富,这说明网络丰富生活,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D正确;A:纸质图书成为最多选择,A错误;B:“国民学习习惯已经养成”观点太绝对,B错误;C:观点正确,但题干中未体现,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023·江苏泰州·校考三模)淄博烧烤从走红到“出圈”,流量是最大的推动力。从“顶流”互联网“种草”,到自媒体跟进传播;从官方媒体报道关注,到话题热度持续攀升,再到一众网友在朋友圈晒图点赞。每一次传播都是对淄博烧烤的又一次引流。这说明( )A.网络打破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B.网络促进民主政治进步C.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D.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网络的作用。C:淄博烧烤从走红到“出圈”,流量是最大的推动力,每一次传播都是对淄博烧烤的又一次引流,这说明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故C符合题意;ABD:网络打破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网络促进民主政治进步、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的说法在因“流量”而走红的淄博烧烤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023·四川广元·统考二模)被称为“村BA”的贵州第一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日前落下帷幕。比赛通过网络媒体的转发宣传火爆出圈。使得常住人口只有1000多人的台盘村,在比赛期间涌入2万余人现场看球。线上网络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5000万。球迷们在网络平台搜索当地餐饮、宾馆、超市的需求量,较比赛前一周增长11倍。依托体育赛事活动,乡村产业内容得到丰富,乡村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这说明网络( )①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②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④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网络的积极影响。①②③:材料中,比赛通过网络媒体的转发宣传火爆出圈,这说明了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在比赛期间涌入2万余人现场看球。线上网络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5000万,这说明了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球迷们在网络平台搜索当地餐饮、宾馆、超市的需求量,较比赛前一周增长11倍。依托体育赛事活动,乡村产业内容得到丰富,乡村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这说明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能够通过学习人类的语言来完成对话、撰写、翻译等任务。这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学术造假、数据泄露等风险。我们应①亲近社会,远离人工智能 ②遵守法律,维护网络安全③一分为二,提高媒介素养 ④顺其自然,推动网络进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遵守网络规则。②③:题文中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这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学术造假、数据泄露等风险。我们应遵守法律,维护网络安全;一分为二,提高媒介素养;故②③正确;①:不能远离人工智能,忽略了网络的积极作用,故①错误;④:不能顺其自然,这是一种消极态度,故④错误;故本题选C。
    (2023·陕西咸阳·校考三模)2023年3月4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集体奖花落13位“银发知播”。他们平均年龄77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馆原馆长,还有大学教授和中小学老师。这群爷爷奶奶学习网络直播,并传播靠谱专业的知识。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是“银发知播”分内应该做的事情②“银发知播”极大丰富了短视频平台的呈现风格③学习没有终点,“银发知播”不断学习,突破自我④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知识的高速传播和共享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终生学习、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②③④:“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集体奖花落13位“银发知播”,他们的事迹体现出学习没有终点,“银发知播”不断学习,突破自我;“银发知播”极大丰富了短视频平台的呈现风格,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知识的高速传播和共享,②③④说法正确;①:“银发知播”在服务和奉献社会,并不是分内应该做的事情,①错误;故本题选A。
    (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11月30日,《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近四成未成年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对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不可小觑。对此,我们未成年人应该( )①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制裁网络犯罪 ②抵制不良诱惑,远离网络世界③文明上网,传播网络正能量 ④学会“信息节食”,提高媒介素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③④:《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提出,近四成未成年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这启示未成年人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学会“信息节食”,提高媒介素养,同时要做到文明上网,恪守道德、遵守法律。③④说法正确;①:未成年人没有制裁网络犯罪的权力,①错误;②:未成年人要合理利用网络,不是远离网络世界,②错误;故本题选D。
    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一名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爸爸,我一直想说,你陪我玩一会儿吧!你却总是玩手机,我真的很生气,你已经快不是我爸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请你快放下手机!”家长看了很是惭愧。这告诉我们( )A.家庭需要正能量,亲情陪伴助成长B.网络世界乐无江,沉迷手机心情仕C.家庭保护很重要,依赖父母最可靠D.兴趣爱好各不同,换位思考互尊重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建设和谐家庭。A:材料通过一名小学生的质朴的话语,向我们说明了要构建和谐家庭,感受亲情,故A符合题意;B: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网络,而不应该沉迷网络,B说法错误;C:做好家庭保护,但我们不应该依赖父母,C说法错误;D:这与题文的主旨内容不符,故排除;故本题选A。
    (2023·四川德阳·中考真题)“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让人们享受更多元表达、聆听更丰富声音的同时,也出现了毒化网络风气、污染精神家园的人肉搜索、言论过激、跟风起哄、辱骂攻击等网络暴力行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人人有责,作为网民应该( )①增强依法维权意识,及时处置网络违法犯罪②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③把控好权利自由的边界,自觉履行公民义务④加强网络治理,切实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合理使用网络。②③: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人人有责,作为网民应该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把控好权利自由的边界,自觉履行公民义务;②③符合题意;①:公民没有处置网络违法犯罪的权力;①不符合题意;④:这不是公民角度的内容;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罗某在观看《长津湖》电影和纪录片后,在网上使用侮辱性语言抹黑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英烈,造成恶劣影响,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侵害英烈名誉、荣誉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这告诫青少年( )A.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应遵纪守法B.坚决守护个人信息,不要泄露隐私C.网络世界自由无限,能畅所欲言D.积极维护网络安全,主动严格执法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A:罗某因为在网上使用侮辱性语言抹黑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英烈,造成恶劣影响,情节严重,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告诫青少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应遵纪守法,故A说法正确;B: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C:自由是有限制的,网络言论要遵守道德和法律,故C说法错误;D:青少年没有执法权,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相关课件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考点串讲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考点串讲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部编版),共33页。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考点串讲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考点串讲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部编版),共29页。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考点串讲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考点串讲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末考点全预测(部编版),共32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