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新课,解题, 整体感知, 质疑分析,讨论探究,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能兴趣十足地投入学习之中,可以采用“快乐教学法”。“快乐教学法”就是根据语文学科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心情舒畅地学到知识。
教材分析:本文是名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渗透时代观念--与时俱进。
教学目标 :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难点 :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刘禹锡三次搬家怒写《陋室铭》。现在的陋室已成为名胜古迹,还应感谢这篇文章,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是怎样的文章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
二、解题
1、 齐读: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2、铭,是一种文体。古人作铭,常以身边的物件为题,如鼎、镜、钺、剑、枕、杖、笥奁、漏刻等,并把它们刻在器物上。根据器物和写作目的的不同,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生平,以颂美追思,叫“墓志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的,时时提醒,以自警自戒,叫“座右铭”;刻在名山大川和建筑物上,纪功颂美,以劝勉世人,叫“山川风物铭”。
不过,它们虽内容不同,形制有异,但语言的特色,却并无二致。不仅文辞简约优美,像本文,尽管只9句81字,但却是铭文中的长篇;而且全文押韵,如诗如词,琅琅上口。请同学们小声朗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出韵脚词,用红笔勾画出来。
三、 整体感知
(一)、用多媒体出示两个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
2、结合课文注解和工具书来疏通文意,圈出文中你不懂的词或句子。
(二)、师配乐指名朗读全文后,请学生来点评。
生1:语速太快。
生2、但节奏还是比较明显。
3、再指名朗读并点评。
4、师范读后,强调重音和停顿并出示节奏已标出的课文幻灯片。
5、生体会后齐读。
(三)、质疑字词
师:对本文的字、词、句还有意思不懂的吗?
生1:“丝竹”指的是音乐,音乐是动听的,可为什么说是“乱耳”?
师:这里的音乐是指达官贵人的歌舞声乐,而作者所要表达的不是不爱好音乐,而是不喜欢这歌舞声乐,表明他不喜欢官场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
生2:“何陋之有”的之有什么意思?
师:是倒装句的标志,“何陋之有”是一句倒装句。
师:还有其它不懂的问题吗?(没有人举人)那我来考考你们,“名、灵、斯、德馨、上、白丁”分别是什么意思?(生分别一一做了回答)。
四、 质疑分析
1、师:你觉得“陋室”“陋”还是“不陋”?(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理由)
生齐答“不陋”。
师:为什么“不陋”?
生: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德馨”?
生1:生活方面,刘禹锡能抚一架朴素的琴,高山流水,阳春白雪。
师:你觉得生活——
生1:安适优雅。
生2:坏镜方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师:用了什么句式?用得最好的字是什么?
生2:上、绿、入。
师:好在哪里?
生3:写活了。
师:我们用心读一下。(生齐读后问)环境怎么能说“德馨”呢?(联系背景)
生1:达官贵人住的都是富丽堂皇,作者与自然亲密接触。
生2:很普通的事物,可作者过得很开心、很快乐,可看出作者思想高尚。
师:景美衬人美,《离骚》中屈原以香草衬托自己的品质美。
生3:交往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
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文雅的朋友可以看出他的“德馨”。还有哪些地方看出“不陋”的?
生:从孔子云:“何陋之有”可看出。
师:作者引用这句话,你觉得作用是什么?
生:进一步说明不陋。
2、师:有没有说“陋室”陋的吗?这屋子实际是“陋”吗?
生:陋,但精神上是富裕的。
3、师:作者说它是“陋室”有何用意?(结合本文和作者生平思考)
生1:表明作者高洁情操、安贫乐道。
生2:不能看表面。
师:在困境中人要保持一种高洁的情操。
五、讨论探究
师:《教师教学用书》中认为本文是诗人消极情绪地反映,你们认为是不是?(结合本文和发下的资料)。
六、小结:
这就是《陋室铭》,文辞简约,意蕴丰厚。它不仅是一个落魄文人郁郁不得志时的自我沉醉、自我安慰,而且是一篇特殊的战斗檄文。官场的险恶、人情的冷暖并没有浇灭刘禹锡心中的战斗之火,他潇潇洒洒地提起笔,对炎凉世态、坎坷仕途作出了最昂扬、最诗意的回答。
这就是刘禹锡,安贫乐道,志向高远。他没有让一间小小陋室困住自己高贵的身心。他是中唐“诗豪”,给后人留下诗文800多篇;他是屡遭贬谪的朝廷官员,历经艰辛却痴心不改,每到一处均能深入民众,体察民情,勤廉守政,力行教育,为当地的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
孟子说,读书人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刘禹锡显然超越了孟子:
房子很狭窄,但是他的心——很开阔。
环境很嘈杂,但是他的心——很宁静。
生活很单调,但是他的心——很饱满。
经历很坎坷,但是他的心——很坚强!
他,“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他,“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他,不愧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筋骨和脊梁!同学们,让我们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再次朗读全文……
七、作业
1、 进一步巩固《陋室铭》的背诵和默写;
2、 查找刘禹锡的诗,选择最喜欢的一首,抄录下来并背诵;
3、 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器物,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仿照《陋室铭》的格式,写一篇铭文表
达自己的某种志趣和追求。可参考的题目有:《教室铭》《宿舍铭》《吾家铭》《朋友铭》《学习铭》《旅游铭》等。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景——幽雅
陋室 人——儒雅 不陋(德馨)
事——高雅
(托 )物——————( 言 )志
反思:
1、 教学是需要老师付出极大心血的,需要老师多方面的学习,更多的掌握资料,更多的理解文章深刻的内含。
2、 分层次的朗读教学应该贯穿文章的始终。
3、 想出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对文章的感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及反思,共11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走近作者,追溯背景,指导朗读,翻译古文,探究学习,背诵拓展,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