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6课 风来了教学设计
展开1.了解风的形成和风的特征,并能用线条展现风的特点。
2.通过寻找、观察、体会等方式丰富学生对风的感知,创作一幅与风有关的画,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起对于美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风的线条表现方法。
难点:创作一幅富有动感的、充满风的气息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听风
1.师: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请你们把小耳朵竖起来仔细听,它是谁呢?
2.多媒体播放风声。
3.生:风
4.师:是风的声音,那大家会画风,表现风吗?
5.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风来了》。
二、知风
1.师: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发现风的?
2.生:感觉到;看到风筝在飞、国旗在飘、小草大树花随风飘动、烟云在飘等。
3.师:你知道风是怎么产生的吗?
4.播放视频。
5.师:因为太阳照射的原因,地球各个地方的冷热不同,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循环交替,就产生了风。
6.师:你知道根据风的威力大小有哪几种风吗?
7.生:讨论回答。(微风、龙卷风、凉风、温暖的风等)
8.龙卷风的视频。
9.师:根据风的威力大小,分为了这些风,其中龙卷风、台风的破坏力非常大,所以人们会通过预报等方式来提前预防。
三、赏风
1.师:大家有没有刮风打伞走路的经历?相信有的同学有这种经历。
2.师:能说一下有什么感受吗?
3.生:吃力。
4.课件。
5.师:大家注意看风来的时候,同学头发、衣服、围巾的变化。
6.生:头发刮乱了、围巾和衣服衣角飘起来了。
7.师:我们可以通过表现头发、衣服以及周围事物环境的变化,来体现风来了。
8.师:让我们来看看画家是怎样表现风的?好不好?
9.师:请仔细观察,从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0.生仔细观察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看到的: 人物的头部,头发、面巾、帽子飞起来。 人物的身体,衣服飘动,弯腰、背着风倒退。 人物的手,捂头、衣服,拾帽子。 感受到:人们艰难行走。
11.简介作品:《阵风》表现的是几位藏族妇女在途中遇上阵风时的情景。画中,风沙漫天飞舞,连太阳都惨淡无光。四位藏族妇女在风中艰难地行走,姿态各不相同:有的面巾被吹起,几乎要飘走,他只好用手捂着;有的顶风弯腰;有的背风倒退行走;一位妇女的帽子被吹掉了,只好弯腰拾帽子。她们的腰带、辫子、衣摆及一些饰物都被风吹的飘起来。这幅画,把画家对大风的真实感受的表现出来了!
12.思考:在顶着风和顺着风走路时一样?有哪些不同?
13.师:说得很好。(体会方向、力度的不同)
14.师:再来欣赏一下同学的作品吧!你从哪里看出有风? 15.出示课件。
16.生观察回答。(飘动的衣服、小树、小孩的头发、电线) 17.这里要注意,风来的时候,物体运动的方向,你看,是一样的,对不对?
18.出示课件:找错误。我们看一幅画,粗心小画家把许多地方画错了,你能帮他找出来吗?
19.生指出错误。
20.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在画的时候可不能粗心啊!21.除了通过事物形态变化来体现风,还可以直接用线条表现。
22.出示课件:用线表现不同的风,增强画面效果。
四、画风
1.请同学们用画笔告诉大家对风的感受。(出示作画要求:记忆和想象刮风时的情景,通过描绘物体形态,运用线条等方式,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评价
小学美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6课 风来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6课 风来了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直观演示引入新课,风的形成和作用,教师细说春夏秋冬的风,画风,作业讲评,课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版第16课 风来了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第16课 风来了精品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收拾与整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美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6课 风来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6课 风来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