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D.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躬行(gōng) 别扭(biè)妥帖(tuǒ) 诲人不倦(huǐ)
B.商酌(zhuó) 草率(shuài)生疏(shū) 不耻下问(chǐ)
C.恳切(kěn) 譬如(bì)累赘(zhui) 热泪盈眶(kuàng)
D.拖沓(tà) 修润(rùn)天坛(tān) 颠沛流离(pèi)
3.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一段可视作引子,主要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由。
B.通过复信一事,具体说明叶圣陶“待人厚”的一面。
C.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简明”和“简洁”。
D.文章最后,作者以抒情的方式,提出了向叶圣陶先生学习的希望。
4.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B.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C.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D.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缀又别拗。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段,完成各题。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甲】(①南腔北调 ②普通)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乙】(①敏而好学 ②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丙】①(商酌 ②确定)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______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pì ① 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zuò ② 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6.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誊 ②做 cuì tiēB.①誊 ②做 zú tiě
C.①譬 ②作 zú tiěD.①譬 ②作 cuì tiē
7.结合语境,为文中【甲】【乙】【丙】三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甲】① 【乙】① 【丙】②B.【甲】① 【乙】② 【丙】①
C.【甲】② 【乙】② 【丙】①D.【甲】② 【乙】① 【丙】②
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理解:这段话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待人接物的坦率、真诚。
B.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理解:这段话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对人对事的态度,既诚恳谦逊,又严谨认真。
C.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理解:这句话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时,心里只装着读者,而不追求文章的文学性。
D.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理解:这句话通过一些小事,细致入微地表现出叶圣陶先生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
9.根据语境,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竟然是一以贯之,严格律己。B.他同样是一以贯之,严格律己。
C.他竟然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D.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10.下面是一位同学评价叶圣陶先生的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源于仁心,成于 ① , ② 誉满天下;
出自 ③ ,为在大气,文章名传 ④ 。
A.①细处 ②德行 ③真意 ④内外B.①小节 ②德行 ③真意 ④八方
C.①细处 ②诗词 ③感情 ④内外D.①小节 ②诗词 ③感情 ④八方
三、填空题
11.写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
(2)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 )
(3)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
(4)他说:“好,就这样。”( )
12.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主要品德是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张中行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13.文章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厚为人宽,是从两个角度进行选材,
①是 ②是
14.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
15.“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作者单独提出来说说的原因是什么?请具体阐释。
16.请依据文中“做”和“作”的使用标准填空,并具体说明你填的理由。
①马二先生 东,大盘大碗请差人吃着。(《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理由:
②这篇文章可以 教材。 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18.“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一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19.文中写吕叔湘先生经历的一件事有何作用?
五、作文
20.记忆中的一些事,就像颗颗晶莹的珍珠,亲人的呵护是记忆中的珍珠,老师的教诲是记忆中的珍珠,同学的鼓励是记忆中的珍珠……些珍珠散落在我们过往的生活中,希望你能把那些难忘而珍贵的往事,从记忆中“捡拾”出来。
请以“捡拾记忆中的珍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学校、姓名;②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字数在600 字左右;④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C
6.D 7.B 8.C 9.D 10.B
11. 描写 记叙 议论 描写
12.待人厚,律己严
13. (1)文墨方面的交往 (2)日常交往 14.过渡句,承接上文叶圣陶先生文字方面的待人厚,下启日常生活中的待人厚。 15.(1)叶老常常提到;(2)有现实的针对性;(3)现实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从“了”“太”最微末两个字的例子就可见一斑。 16. (1)做 理由:主人请客吃饭为做东,古代礼仪,主人自己坐在东面的位置,动作性强,意义比较具体实在。(围绕“行动”义解释即可) (2)作 理由:句意为该文章可以充当教材使用。(围绕“充当”义解释即可)
17.叶圣陶先生在修改文字和日常交往上宽厚待人。 18.“坚决”一词突出了叶圣得先生对写文章用普通话的坚持、态度的坚定,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认真严谨,以及待人宽厚的品质,表达了作者的钦佩(赞美)之情。 19.运用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通过吕椒湘自述受到叶圣陶先生影响一事,表现(村托)叶圣陶先生认真严谨、待人宽厚的特点,表达对先生的敬重之情。
20.捡拾记忆中的珍珠
美好的回忆如同光彩夺目的珍珠,无论时间流逝多久,都磨洗不了它的光泽。打开锦盒,抚摸着一颗颗珍藏的珍珠,那思绪也随之散开……
那一天,一大早,天灰蒙蒙的,像雾似的雨,像雨似的雾,丝丝缕缕缠绕不断,斜斜的打在窗上,美,却令人担忧。
我慌忙地套上雨披,推出自行车,准备上学去。突然手一沉,整辆车的重量一下子落在我的手上,此时,习惯送我去学校的爸爸从窗户伸出头来:“怎么了?”我说:“自行车坏了。”语音刚落,爸爸已披上外套从楼上冲了下来。走到我车旁边,二话没说,撩起袖子,忙活开来。多了一会儿,爸爸让我去拿工具。等我再回来的时候,远远地望见父亲的背影,我愣住了,他明显变老了,佝偻的背一点点地被雨水打湿,双手不停地摆弄车轮,默默地,我把工具递给了父亲。我冰冷的指尖触及到了父亲的手掌,瞬间,一股温热化解了我心中的种种急躁。就这样,在雨中,我静静地为父亲打着伞,多想时间就定格在这一刻,这如珍珠般圣洁而温馨的一刻。
雨愈下愈大,天与地连接了无数的线,风也大了些,车子也终于修好了。父亲坚持要送我去学校。稳稳地坐在车上,我钻进了父亲大大雨衣里面,我的脸就贴在早已湿透的亲爱的父亲的背上,凉却又无比温暖。父亲飞快地瞪着,我的心也像春风般轻盈,一般暖意在心中蔓延。
到学校了,我向父亲挥手告别,父亲也举起手,替我抹去不小心滴在额上的水珠,他的手依然是那样温暖厚实,足以温暖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我。
我站在教室的玻璃窗边,久久凝视着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不甚高大,却无比伟岸。雨,不停地滴落着,仿似一颗又一颗的珍珠串联一张无边无际的珠网,而我稳稳地呆在网中央。父亲,这不正是您为我精心编织的爱之网吗?
十五年了,有多少次您为我遮风挡雨,有多少次您为我抚平伤痕,有多少次您为我阴霸的天空带来绚烂的阳光……这一切的一切宛如一颗颗绚丽的大珍珠闪耀在我记忆深处。
眼泪,不经意间从眼中滑落,亲爱的爸爸,这是女儿为您献上的最圣洁的珍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暑假复习课课练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习题,文件包含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