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期末拔高练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期末拔高练,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未知,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填空题
1.A、B、C三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足量的A、B、C三种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乙烧杯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16.0 g。常温下各烧杯中溶液的pH与电解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2)计算电极e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
(3)写出乙烧杯中的电解反应方程式: ;
(4)要使丙烧杯中的C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浓度,需要向丙烧杯中加入 (填加入物质的名称和质量)。
(5)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由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该电池放电产生的MnOOH。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5min,理论上消耗锌 g(已知F=96500C·ml-1)。
2.在25℃时,对于0. 1ml·L-1的氨水,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向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此时溶液中将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2)若向氨水中加入pH=1的硫酸,且氨水与硫酸的体积比为1∶1,此时溶液的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此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若向氨水中加入0.05ml·L-1稀硫酸至溶液正好呈中性,所用氨水的体积V1与稀硫酸的体积V2的关系为V1 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写出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之间满足的电荷守恒表达式为 。
3.化学反应常伴随热效应。某些反应(如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其数值Q可通过量热装置测量反应前后体系温度变化,用公式Q=cρV总△T计算获得。
(1)盐酸浓度的测定:移取20.00mL特测液,加入指示利,用0.500ml/L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22.00mL。该盐酸浓度为 ml/L。
(2)热量的测定:取上述NaOH溶液和盐酸各50mL进行反应,测得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值(℃)分别为T0、T1,则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 J(c和ρ分别取4.18J/g·℃和1.0g/mL,忽略水以外各物质吸收的热量,下同)。
(3)借鉴(2)的方法,甲同学测量放热反应Fe(s)+CuSO4 (aq)=FeSO4(aq)+Cu(s)的焓变△H(忽略温度对焓变的影响,下同)。实验结果见如表。
①温度:b c(填“>”“、< 或 =”)。
(3)常温下某CuCl2溶液里c(Cu2+)=0.02 ml·L-1,如果要生成Cu(OH)2沉淀,则应调整溶液pH大于 ;若要配制1000 ml 2 ml·L-1的CuCl2溶液,为使配制过程中不出现浑浊现象,至少需要滴加0.2 ml·L-1的盐酸 滴。(每滴溶液的体积约0.05 mL,加入盐酸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9.Ⅰ.在一定温度下将2 ml A和2 ml B两种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2D(g),2分钟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 ml D,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的转化率为 。
(2)若向原平衡体系再投入1 mlA和1 ml B,B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Ⅱ.氢气是合成氨的重要原料,合成氨反应的热化方程式如下:N2(g)+3H2(g)2NH3(g);ΔH=-92.4 kJ/ml。
(3)当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H2和NH3的量),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t1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 ,图中t3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 。
(4)温度为T ℃时,将2 a ml H2和a ml N2放入0.5 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10.金属锰及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制造业等领域。
(1)科研人员将锰粉碎后加入到溶液中使其浸出(假定杂质不反应,溶液体积不变),发生反应(已知含水溶液为米黄色)
①为加快上述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②下列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有 (填编号)。
A.溶液的颜色不发生变化
B.溶液中
C.体系中固体的质量不变
D.与浓度的比值保持不变
③室温下,测得溶液中阳离子浓度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则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的转化率为 。
④若其他条件不变,10min后向容器中迅速加入蒸馏水至溶液体积变为原来的2倍,则再次平衡时 = (不考虑离子水解的影响)。
(2)电解制锰后的废水中含有Mn2+,常用石灰乳进行一级沉降得到Mn(OH)2沉淀,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等体积的Na2S溶液,进行二级沉降,为了将Mn2+的浓度降到,则加入的Na2S溶液的浓度至少是 ml/L[已知 ]
二、未知
11.水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呈现许多特殊的性质。当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374.2℃)、临界压强(22.1MPa)时的水称为超临界水。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等氧化剂以任意比例互溶,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乙醇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所示,其中x为以碳元素计的物质的量分数,t为反应时间。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乙醇的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一氧化碳是中间产物,二氧化碳是最终产物
B.在550℃条件下,反应时间大于15s时,乙醇氧化为二氧化碳已趋于完全
C.乙醇的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乙醇的消耗速率或二氧化碳的生成速率都可用来表示反应的速率,而且两者数值相等
D.随温度升高,峰值出现的时间提前,且峰值更高,说明乙醇的氧化速率比一氧化碳氧化速率的增长幅度更大
12.某MOFs多孔材料孔径大小和形状恰好将N2O4“固定”,能高选择性吸附NO2。废气中的NO2被吸附后,经处理能全部转化为HNO3。原理如图。已知:,△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体温度升高后有利于N2O4的固定
B.使用多孔材料不能改变的焓变
C.使用多孔材料能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NO2的去除
D.加入 H2O和O2,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3.已知在100 ℃时水的离子积Kw=1×10-12,下列溶液的温度均为100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0.005 ml·L-1的H2SO4溶液,pH=2
B.0.001 ml·L-1的NaOH溶液,pH=11
C.0.005 ml·L-1的H2SO4溶液与0.01 m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pH为6,溶液显酸性
D.完全中和pH=3的H2SO4溶液50 mL,需要pH=9的NaOH溶液100 mL
14.在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对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出S,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
B.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则已达平衡
C.达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的,平衡常数保持不变
D.从反应开始至平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15.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Fe2++Br2===2Fe3++2Br-,2Fe3++2I-===2Fe2++I2。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线段BD表示Fe3+物质的量的变化
B.原混合溶液中FeI2的物质的量为1ml
C.当通入2 ml 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3∶1
1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可用铝制容器贮存氯化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用热的纯碱溶液除去金属器件表面油污
C.氮气化学性质通常不活泼,可将炽热的镁粉可放在氮气中冷却
D.铜的金属性比铁弱,可将海轮浸水部分镶上铜锭以减缓船体腐蚀
17.燃烧热与反应热的关系是
A.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类型
B.当一个反应是燃烧反应时,该燃烧反应的反应热就是燃烧热
C.燃烧热不属于反应热,反应热是在25 ℃、101 kPa下测定的,而燃烧反应的温度要高
D.反应热有正负之分,燃烧反应的焓变全部是正值
18.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Y W+Z,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v)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可知X、Y、Z、W的聚集状态可能是
A.Z、W为气体,X、Y中之一为气体
B.Z、W中之一为气体,X、Y为非气体
C.X、Y、Z皆为气体,W为非气体
D.X、Y为气体,Z、W中至少有一种为气体
19.煤的气化是实施节能环保的一项重要措施。通常在高温下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将水煤气作为气体燃料。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s)+H2O(g)=CO(g)+H2(g) ΔH1=131.3 kJ·ml-1
②2CO(g)+O2(g)=2CO2(g) ΔH2=-566.0 kJ·ml-1
③2H2(g)+O2(g)=2H2O(g) ΔH3=-483.6 kJ·ml-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水煤气只能用作燃料
B.水煤气是一种二次能源,比煤直接燃烧污染小
C.等质量的CO和H2完全燃烧时,前者放热多
D.由反应③可以确定H2的燃烧热ΔH=-241.8 kJ·ml-1
20.能使H2O H+ + OH-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且所得溶液呈酸性的是
A.将水加热到100℃,水的pH约为6B.在水中滴加稀H2SO4
C.在水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在水中加入氯化铜溶液
三、实验探究题
21.乙二酸俗称草酸,是二元弱酸,在实验研究和化学工业中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I.查阅资料可知,常温下,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1)常温下,的溶液与的氢氟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
(2)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
(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同中和滴定类似(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人体缺乏维生素易得坏血病。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乳制品中都富含维生素C,新鲜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左右。某课外活动小组测定了某品牌的软包装橙子中维生素C的含量。下面是测定实验分析报告。
①测定目的:测定××牌软包装橙汁维生素的含量,是否为纯天然。
②测定原理:。
③实验用品及试剂:
a.仪器和用品(自选,说明:锥形瓶不易将液体溅出)
b.试剂:某品牌橙汁为,浓度为标准碘溶液、蒸馏水、指示剂
④实验过程:(略)
回答下列问题:
(4)用标准的碘溶液滴定待测的橙汁时,左手控制 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颜色变化,当 时到达滴定终点。
(5)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橙汁的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碘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碘液
B.滴定前盛放待测液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碘液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6)若经数据处理,滴定某品牌橙汁(待测液)消耗标准碘溶液的体积是,从分析数据看,此品牌橙汁是否是纯天然橙汁? (填字母)(已知维生素C的摩尔质量为)。
A.是 B.可能是 C.不是
22.亚硝酰氯(NOCl)是一种黄色气体,液体呈红褐色,常用作催化剂和合成洗涤剂,其熔点为-64.5℃,沸点为-5.5℃,遇水反应生成一种氢化物和两种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实验室可由氯气与一氧化氮在常温常压下合成。
(1)甲组的同学拟制备原料气NO和Cl2,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①仪器 B的名称为 。
②若该组同学用 KClO3和浓盐酸制取 Cl2,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乙组同学利用甲组制得的NO和Cl2制备NOCl,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连接顺序为a (按气流自左向右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②装置 IV、V除可进一步干燥NO、Cl2外,另一个作用是 。
③装置 IX在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④装置Ⅷ中吸收尾气时,NO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丙组同学测定亚硝酰氯的纯度。他们取 Z中所得液体 3.0g溶于水,配制成250mL溶液,取出 25.00mL与 0.2000ml·L-1 AgNO3溶液反应,测得平均消耗 AgNO3溶液的体积为22.50mL。则亚硝酰氯(NOCl)的质量分数为 。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g/L。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1)B中加入300.00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与C中H2O2完全反应,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除去C中过量的H2O2,然后用0.0900ml/L 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下图中的 (填序号)。
(3)①若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4.2,则选择的指示剂为 。
②若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8.8,描述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 。
(4)若用50mL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而在刻度“10”处,则管内液体的体积 (填序号)。
①=10mL ②=40mL ③<10mL ④>40mL
(5)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mL,则该葡萄酒 (填“符合”或“不符合”)国家标准。
(6)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滴定结束后滴定管中有气泡
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没有用标准液润洗
c.反应过程中挥发出的盐酸滴定时消耗了NaOH标准液
参考答案:
1. 4OH--4e-=O2↑+2H2O 5.6L 2Cu2++2H2O2Cu+ O2↑+4H+ 水,4.5g Zn+2MnO2+2H+=Zn2++2MnOOH 0.05
【分析】根据电解时溶液pH的变化及乙烧杯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16.0 g,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可知溶液乙为硫酸铜溶液;溶液甲溶液显碱性,含有氢氧根离子;溶液丙为中性,含有硫酸根离子。乙烧杯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16.0 g,溶液中铜离子得电子生成单质铜,则c电极为阴极,则M为负极。
【详解】(1)分析可知,溶液甲为碱性溶液,b电极为阳极,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和水,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
(2)溶液丙为中性溶液,电解时产生氢气和氧气,乙烧杯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16.0 g,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0.5ml,e电极为阴极,生成的气体为氢气,物质的量为0.25ml,标况下的体积为5.6L;
(3)乙烧杯中的电解质为硫酸铜,阴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单质铜,而阳极上水失电子生成氧气和氢离子,总反应式为2Cu2++2H2O2Cu+ O2↑+4H+;
(4)根据第(2)问可知,丙烧杯中实质为电解水,生成0.25ml氢气时消耗水的物质的量为0.25ml,则水的质量为18g/ml×0.25ml=4.5g,则要使丙烧杯中的C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浓度,需要向丙烧杯中加入4.5g的水;
(5)Zn失电子生成锌离子,MnO2得电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MnOOH,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MnO2+2H+=Zn2++2MnOOH;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5min,Q=It=0.5A×300s=150C,m(Zn)=×0.5×65g/ml=0.052g。
2. 增大 小于 +H2ONH3·H2O+H+ c()>c()>c(H+)>c(OH-) 大于 c()+c(H+)=2c()+c(OH-)
【详解】(1)氨水中存在着电离:NH3·H2O+OH-,若向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c()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OH-)减小,温度不变,Kb不变,则=增大。
(2)pH=1的硫酸溶液中H+浓度为0.1ml/L,两者以体积比为1∶1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H4)2SO4,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平衡:+H2ONH3·H2O+H+,溶液显酸性;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c(H+)>c(OH-)。
(3)若二者等体积反应,则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H4)2SO4,溶液显酸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则需硫酸的量较少,即V1大于V2;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为c()+c(H+)=2c()+c(OH-)。
3.(1)0.550
(2)418(T1-T0)
(3) > -20.9(b-A)kJ·ml-1或-41.8(C-a)kJ·ml-1
(4) Fe+2H+=Fe2++H2↑ 将一定量的Cu粉加入一定浓度的Fe2(SO4)3溶液中反应,测量反应热,计算得到反应Cu+Fe2(SO4)3=CuSO4+2FeSO4的焓变ΔH1,根据(3)中实验计算得到反应Fe+CuSO4=Cu+FeSO4的焓变ΔH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得到反应Fe+Fe2(SO4)3=3FeSO4的焓变为ΔH1+ΔH2
(5)燃料燃烧(或铝热反应焊接铁轨等)
【详解】(1)反应终点时,根据方程式HCl+NaOH=NaCl+H2O可知,n(HCl)=n(NaOH)= 0.500ml/L×22.00×10-3L=0.011ml,盐酸的浓度为=0.550ml/L;
故答案为:0.550。
(2)反应前后质量为=100g,放出热量Q=cρV总 (T1-T0)= 4.18J/g·℃×1g/L(50ml+50ml)×(T1-T0)℃=418(T1-T0)J;
故答案为:418(T1-T0)。
(3)100mL 0.20ml/LCuSO4溶液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2ml,1.20g铁粉和0.56g铁粉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21ml、0.01 ml,实验i中有0.02 ml CuSO4发生反应,实验ii中有0.01ml CuSO4发生反应,实验i放出的热量多,则b>c;若按实验i进行计算,△H==-20.9(b-A)kJ·ml-1;若按实验ii进行计算,△H==-41.8(C-a)kJ·ml-1;
故答案为:>;-20.9(b-A)kJ·ml-1或-41.8(C-a)kJ·ml-1。
(4)用pH试纸测得Fe2(SO4)3溶液的pH不大于1,向少量Fe2(SO4)3溶液中加入Fe粉,溶液颜色变浅的同时有气泡冒出,气泡为氢气,还存在铁与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乙同学根据相关原理,重新设计优化的实验方案的重点为如何防止Fe与酸反应产生影响,可以借助盖斯定律,设计分步反应来实现Fe2(SO4)3溶液与Fe的反应,故可将一定量的Cu粉加入一定浓度的Fe2(SO4)3溶液中反应,测量反应热,计算得到反应Cu+Fe2(SO4)3=CuSO4+2FeSO4的焓变ΔH1,根据(3)中实验计算得到反应Fe+CuSO4=Cu+FeSO4的焓变ΔH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得到反应Fe+Fe2(SO4)3=3FeSO4的焓变为ΔH1+ΔH2;
故答案为:Fe+2H+=Fe2++H2↑;将一定量的Cu粉加入一定浓度的Fe2(SO4)3溶液中反应,测量反应热,计算得到反应Cu+Fe2(SO4)3=CuSO4+2FeSO4的焓变ΔH1,根据(3)中实验计算得到反应Fe+CuSO4=Cu+FeSO4的焓变ΔH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得到反应Fe+Fe2(SO4)3=3FeSO4的焓变为ΔH1+ΔH2。
(5)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化石燃料的燃烧、炸药开山、放射火箭等都是化学能转化热能的应用,另外铝热反应焊接铁轨也是化学能转化热能的应用;
故答案为:燃料燃烧(或铝热反应焊接铁轨等)。
4. ①④⑨ ③⑤⑦⑧ ②⑥⑩
【详解】(1) ①H2SO4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 ;
②NaHSO4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 ;
③碳酸氢钠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
④KAl(SO4)2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 ;
(2) ①NH4Cl与NaOH两稀溶液混合加热生成氨气、氯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是: ;
②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离子方程式为: ;
(3)①KCl溶液是混合物,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干冰不能导电,且自身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
③态HCl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
④铜金属单质,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BaSO4固体不能导电,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
⑥蔗糖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
⑦熔融的Na2O能导电,固体不能导电,是强电解质;
⑧NaOH固体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
⑨盐酸是混合物,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⑩氨气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
故能够导电的是①④⑨;属于强电解质是③⑤⑦⑧;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⑥⑩。
5. 冰醋酸中只有分子,无自由移动的离子 b>a>c c ACEF
【详解】(1)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O”点冰醋酸未电离,其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冰醋酸不导电;
(2)导电能力越强,离子浓度越大,氢离子浓度越大,则a、b、c三点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为c<a<b;
(3)溶液越稀,越促进醋酸电离,则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越大,电离程度越大,所以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
(4)A、加热促进醋酸电离,则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故正确;
B、加很稀的NaOH溶液,促进醋酸电离,但溶液的体积增大,导致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故错误;
C、加KOH固体,氢氧化钾和氢离子反应促进醋酸电离,所以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故正确;
D、加水稀释能促进醋酸电离,但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故错误;
E、加固体CH3COONa,能抑制醋酸电离,但醋酸钠电离出的醋酸根离子大于抑制醋酸电离出的醋酸根离子,所以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故正确;
F、加入锌粒,和氢离子反应,促进醋酸电离,所以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故正确;
答案选ACEF。
6.(1)
(2)O2+4H++4e-=2H2O
(3) a O2+2CO2+4e-=2
(4)3.5
【分析】三种乙醇燃料电池中均是乙醇作负极,氧气作正极。
(1)
碱性乙醇燃料电池中,电极a为负极,负极上乙醇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由于电解质溶液是KOH,电极反应式为,故答案为:;
(2)
酸性乙醇燃料电池中,电极b是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故答案为:O2+4H++4e-=2H2O;
(3)
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负极,因此熔融盐乙醇燃料电池中若选择熔融碳酸钾为介质,电池工作时,移向a极;电极b上氧气得电子结合a极生成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根,电极反应式为O2+2CO2+4e-=2,故答案为:a;O2+2CO2+4e-=2;
(4)
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Pb作负极,PbO2作正极,负极的反应式为,正极反应式为,转移3ml电子,消耗3ml硫酸,则硫酸浓度由5ml·L-1下降到,故答案为:3.5。
7.(1)②③⑤
(2)⑦
(3)①⑧
(4)④⑥
【详解】(1)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多数的盐,根据所给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氯化铵、氢氧化钡、硫酸;故答案为②③⑤;
(2)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根据所给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磷酸;故答案为⑦;
(3)非电解质指的是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包括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多数有机物、部分氢化物等,根据所给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酒精、二氧化碳;故答案为①⑧;
(4)能导电的物质有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的电解质、金属单质、石墨、部分非电解质的水溶液等,根据所给物质能导电的是氨水、铜;故答案为④⑥。
8.(1)CO
(2) S2-+H2OHS-+OH- >
(3) 5 10
【详解】(1)根据表格中数据,碳酸的K2< K1,故碳酸根离子结合质子的能力较强;
(2)常温下0.1ml·L-1Na2S溶液的pH约为1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硫离子的水解,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S2-+H2O⇌HS-+OH-,HS-+H2O ⇌H2S+OH-。S2-+H2O ⇌HS-+OH-的水解平衡常数:Kh=,即,所以溶液中c(HS-)>c(S2-),故答案为:S2-+H2O⇌HS-+OH-;>;
(3)Ksp[Cu(OH)2]=c(Cu2+)·c2(OH-),当c(Cu2+)=0.02ml·L-1时,c(OH-)=1×10-9 ml·L-1,则c(H+)=1×10-5ml·L-1,所有pH要大于5;
配制2m1·L-11000mL CuCl2溶液时,若不出现浑浊现象,则c(Cu2+)×c2(OH−)⩽Ksp[Cu (OH)2], 因25℃时KSP[Cu (OH)2]=2.0×10-20,则c(OH−)⩽1×10-10ml/L,故c(H+)⩾1×10-4ml/L,则加入盐酸的体积至少为(1L×1×10-4ml/L)/(0.2ml/L)=0.0025L=0.5mL,需要盐酸的滴数=。
9.(1) 0.1ml/(L·min) 60%
(2)不变
(3) 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4)
【解析】(1)
在一定温度下将2 ml A和2 ml B两种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2D(g),2分钟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 ml D,
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l/(L·min);
A的转化率为=100%=60%;
故答案为:0.1ml/(L·min);60%;
(2)
若向原平衡体系再投入1 mlA和1 ml B,相当于原平衡加压,该反应气体物质的量无变化,平衡不移动,所以B的转化率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3)
N2(g)+3H2(g)2NH3(g) ΔH=-92.4 kJ/ml,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图中t1时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平衡正向移动,结合氨的合成反应分析,该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图中t3时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平衡逆向移动,结合氨的合成反应分析,该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故答案为:增大压强;升高温度。
(4)
温度为T ℃时,将2 a ml H2和a ml N2放入0.5 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列出三段式计算平衡浓度,依据平衡常数概念计算:
所以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
10. 升高温度或增大c(Sn2+) ACD 3 75% 0.375ml∙L-1 9.0×10-5
【分析】(1)①加快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升温、加压、增大浓度、加入催化剂、增大接触面积、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等措施;
②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发生变化,以此进行判断;
③图象分析可知平衡状态下Mn2+(aq)浓度为0.75ml/L,Sn2+(aq)浓度0.25ml/L,平衡常数K=,Mn2+的产率为Sn的转化率;
④若其他条件不变,10min后向容器中迅速加入蒸馏水至溶液体积变为原来的2倍,浓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2)由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等体积的Na2S溶液,进行二级沉降,结合MnS的Ksp=c(Mn2+)•c(S2-)进行计算得到硫离子浓度,体积增大一倍浓度减小原来的一半,据此计算。
【详解】(1)①为加快上述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升温、增大c(Sn2+)离子浓度等;
②发生反应Mn(s)+Sn2+(aq)⇌Mn2+(aq)+Sn(s)(已知含Sn2+水溶液为米黄色);
A.溶液的颜色不发生变化,说明离子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溶液中c(Mn2+)=c( Sn2+)和起始浓度变化浓度有关,与平衡状态无直接关系,故B错误;
C.体系中固体的质量不变,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Mn2+与Sn2+浓度的比值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D;
③图象分析可知平衡状态下Mn2+(aq)浓度为0.75ml/L,Sn2+(aq)浓度0.25ml/L,平衡常数K===3,Mn2+的产率为Sn的转化率=×100%=75%;
④若其他条件不变,10min后向容器中迅速加入蒸馏水至溶液体积变为原来的2倍,两种离子浓度都变为原来的一半,平衡不移动,所以锰离子浓度==0.375ml•L-1;
(2)由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等体积的Na2S溶液,进行二级沉降,结合MnS的Ksp=c(Mn2+)•c(S2-)进行计算得到硫离子浓度,MnS的Ksp=c(Mn2+)•c(S2-)=4.5×10-14,为了将Mn2+降到1.0×10-9ml/L,则c(S2-)===4.5×10-5ml/L,即硫化钠的浓度是混合后溶液中硫离子浓度的2倍,加入硫化钠的浓度9.0×10-5ml/L。
【点睛】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要注意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必须是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而对于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不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
11.C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乙醇的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CO含量先增大再减小,含量一直增大,含量一直减小,可见CO是中间产物,是最终产物,A项合理;
B.由图像可知,在550℃时,反应15s之后,CO含量接近于零,说明乙醇氧化为二氧化碳已趋于完全,B项合理;
C.乙醇的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乙醇的消耗速率和二氧化碳的生成速率的数值不相等,C项不合理;
D.由图像可知,温度升高时,只有单位时间内乙醇氧化生成CO的速率比CO氧化生成的速率快,xCO峰值出现的时间才会提前,且峰值更高,由此说明乙醇的氧化速率比一氧化碳氧化速率的增长幅度更大,D项合理;
故选C。
12.A
【详解】A.,△H<0,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N2O4的固定,A不正确;
B.多孔材料能高选择性吸附NO2,并不断转化为N2O4,但并未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所以不能改变的焓变,B正确;
C.使用多孔材料,能高选择性吸附NO2,从而增大NO2的浓度,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NO2的去除,C正确;
D.加入的 H2O和O2,与N2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经处理能全部转化为HNO3,化学反应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A。
13.A
【详解】A.0.005 ml·L-1的溶液中,=0.005 ml·L-1×2=0.01 ml·L-1, ,A正确;
B.0.001 ml·L-1的溶液中,=0.001 ml·L-1,,,B错误;
C.0.005 ml·L-1的溶液与0.01 ml·L-1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中性, ,C错误;
D.的H2SO4溶液=10-3 ml·L-1,pH=9的NaOH溶液,c(OH-)=10-3 ml·L-1,二者完全中和,需要溶液的体积相等,D错误;
故选A。
14.B
【详解】A.S是固体,分离出S,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故A错误;
B.反应有固体S生成,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是变量,容器体积不变,密度是变量,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则已达平衡,故B正确;
C.再充入一定量的,平衡逆向移动,容器内温度降低,平衡常数增大,故C错误;
D.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不同,从反应开始至平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变量,故D错误;
选B。
15.D
【分析】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氯气,氯气先和还原性强的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从图分析,消耗1摩尔氯气,碘离子为2摩尔。然后氯气与亚铁离子反应,消耗2摩尔氯气,亚铁离子4摩尔,最后溴离子反应,根据电荷守恒分析,溶液中的溴离子为4×2-2×1=6摩尔,则消耗3摩尔氯气。
【详解】A、BD阶段是铁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正确,不选A;
B、原来溶液中碘化亚铁物质的量由碘离子的物质的量计算,为1摩尔,正确,不选B;
C、当通入2摩尔氯气时,反应了2摩尔碘离子和2摩尔亚铁离子,所以离子方程式正确,不选C;
D、原溶液中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4:2:6,错误,选D。
【点睛】在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时,若一种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反应时,还原性强的先反应。若一种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反应时,氧化性强的先反应。
16.B
【详解】A.氯化钠溶液与铝制容器可以构成原电池,金属铝作负极,发生电化学腐蚀,加快铝腐蚀,A错误;
B.加热促进纯碱水解,碱性增强,促进油脂水解,更好的洗去金属表面油污,B正确;
C.加热条件下,氮气与镁反应生成氮化镁,所以炽热的镁粉不可放在氮气中冷却,C错误;
D.铜铁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加速腐蚀,应镶上金属性强于铁的金属,比如镁、铝等,D错误;
故选B。
17.A
【详解】A.燃烧热是1m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放出的热量,反应热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故A正确;
B.燃烧热是燃烧1ml可燃物时放出的热量,故B错误;
C.燃烧热属于反应热,故C错误;
D.燃烧反应是放热的,所以焓变为负值,故D错误;
故选A。
18.C
【详解】由图可以看出,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反应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则只能存在X,Y为气体,Z,W中之一为气体的情况。故选C。
19.B
【详解】A. 因水煤气中含有CO、H2,则不仅可以作燃料,也可作还原剂使用,故A错误;
B. 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将水煤气作为气体燃料,则水煤气间接得到,所以水煤气属于二次能源,水煤气易充分燃烧、比煤直接燃烧污染小,故B正确;
C. 根据②③可知,等质量的CO和H2完全燃烧时,氢气放出的热量多,故C错误;
D. 反应热表示燃烧热时,生成的水为液态,为稳定状态,反应③不能可以确定H2的燃烧热,故D错误;
故选:B。
20.D
【详解】A.将水加热到100℃,水电离程度增大,氢离子浓度增大,氢氧根浓度增大,水的pH约为6,但溶液呈中性,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水中滴加稀H2SO4,抑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溶液显酸性,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水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抑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溶液显碱性,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水中加入氯化铜溶液,铜离子水解显酸性,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1.(1)酸
(2)c(Na + )>c()>c(H+ )>c()>c(OH-)
(3)Na2C2O4+HF= NaHC2O4+NaF
(4) 酸式滴定管 加入最后半滴碘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 30s 内不改变为止
(5)D
(6)C
【详解】(1)若氢氟酸为强酸,二者等浓度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因氢氟酸为弱酸,则HF溶液的浓度远大于NaOH溶液的浓度,HF溶液过量,溶液显酸性,故答案为:酸;
(2)0.1ml/L的NaHC2O4溶液中,电离、水解但程度都较小,溶液中阴离子主要为,根据图知,此时溶液pH<7,溶液呈酸性,说明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所以溶液中存在:c(Na+)>c()>c()>c(H2C2O4);
(3)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弱酸电离程度越大,其酸性越强,由表格中数据可知酸性:H2C2O4>HF>,依据强酸制弱酸,Na2C2O4溶液中通入过量的HF生成草酸氢钠和氟化钠,反应方程式为:Na2C2O4+HF=NaF+NaHC2O4;
(4)碘溶液具有氧化性,会氧化橡胶,所以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即用标准的碘溶液滴定待测的橙汁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淀粉遇碘变蓝,所以该实验中可以选用淀粉作指示剂,当达到滴定终点时,碘稍过量,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则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加入最后半滴碘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 30s 内不改变为止
(5)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碘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碘液,导致标准碘液被稀释,所用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的浓度偏高,A不符合题意;
B.滴定前盛放待测液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对待测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没有影响,则对结果无影响,B不符合题意;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导致记录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C不符合题意;
D.读取碘液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导致读取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6)根据测定原理可知,n(C6H8O6)=n(I2),所以橙汁的浓度为=0.99g/L=990mg/L,结果远大于500mg•L-1,所以不是天然橙汁,故选C。
22. 蒸馏烧瓶 ClO-+5Cl-+6H+=3Cl2↑+3H2O efcbd( 或 fecbd) 通过观察气泡来调整气体的流入速率或控制气体的通入比例 有红褐色液体凝结 NOCl+2NaOH=NaCl+NaNO2+H2O 98.25%
【分析】由氯气与一氧化氮在常温常压下合成NOCl:由图装置制备氯气,制得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故 装置Ⅱ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氯化氢气体,装置Ⅲ用浓硫酸干燥;NO通过装置V用浓硫酸干燥,将氯气和NO干燥后在装置VI中发生反应,在冰盐中冷凝收集NOCl,氯气、NO以及NOCl均不能排放到空气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NOCl遇水易水解,故在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之间需加一个干燥装置,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1)①装置B的名称是蒸馏烧瓶,故答案为:蒸馏烧瓶;
②用 KClO3和浓盐酸制取 Cl2,同时生成氯气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5Cl-+6H+=3Cl2↑+3H2O,故答案为:ClO-+5Cl-+6H+=3Cl2↑+3H2O;
(2)①将氯气和NO干燥后在装置VI中发生反应,在冰盐中冷凝收集NOCl,氯气、NO以及NOCl均不能排放到空气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NOCl遇水易水解,故在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之间需加一个干燥装置,所以装置连接顺序为efcbd( 或 fecbd),故答案为:efcbd( 或 fecbd);
②装置 IV、V除可进一步干燥NO、Cl2外,另一个作用是通过观察气泡来调整气体的流入速率或控制气体的通入比例,故答案为:通过观察气泡来调整气体的流入速率或控制气体的通入比例;
③将氯气和NO干燥后在装置VI中发生反应,在冰盐中冷凝收集NOCl,亚硝酰氯(NOCl)是一种黄色气体,液体呈红褐色,沸点为-5.5℃,冰盐中有红褐色液体凝结,故答案为:有红褐色液体凝结;
④NOCl和NaOH反应生成NaCl、NaNO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Cl+2NaOH=NaCl+NaNO2+H2O,故答案为:NOCl+2NaOH=NaCl+NaNO2+H2O;
(3)滴定过程中存在数量关系n(NOCl)=n(AgNO3),所以取出5.00mL溶液中n(NOCl)= 22.50×10−3L×0.2000ml/L=4.5×10−3ml,则NOCl总的物质的量为4.5×10−3×=0.045ml,所以质量分数为:×100%=98.25%,故答案为:98.25%。
23.(1)SO2+H2O2=H2SO4
(2)③
(3) 甲基橙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锥形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4)④
(5)符合
(6)bc
【详解】(1)双氧水具有氧化性,能够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2=H2SO4;
(2)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溶液,应该使用碱式滴定管盛放,碱式滴定管排气泡的方法是:把滴定管的胶头部分稍微向上弯曲,再排气泡,所以排除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用③的方法;
(3)①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4.2,应该选择甲基橙做指示剂(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
②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8.8,应该选择酚酞做指示剂(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待测液显酸性,所以开始时无色,滴定终点时pH=8.8,溶液变为浅红色,所以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锥形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4)若用50mL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处,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10mL刻度线下方还有40mL有刻度的溶液,另外滴定管50mL刻度线下有液体,因此管内的液体体积>(50.00mL-10.00mL)=40.00mL,所以④正确;
(5)根据2NaOH~H2SO4~SO2可知SO2的质量为:×(0.0900ml/L×0.025L)×64g/ml=0.072g,该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为:0.0372g÷0.3L=0.24g/L<0.25g/L,所以符合国家标准;
(6)a.滴定结束后滴定管中有气泡,则由于气泡体积会导致读取的所用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a不符合题意;
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没有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标准液被稀释,所用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b符合题意;
c.挥发的酸会消耗氢氧化钠,使得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高,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c。
阳离子
Na+、K+、Cu2+、
阴离子
、OH-,
反应试剂
体系温度/℃
反应前
反应后
ⅰ
0.20ml/LCuSO4溶液100mL
1.20gFe粉
A
b
ⅱ
0.56gFe粉
a
C
H2CO3
H2S
Cu(OH)2
K1=4.2×10-7
K2=5.6×10-11
K1=1.1×10-7
K2=1.0×10-14
Ksp=2×10-20
弱酸
电离平衡常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期末拔高练,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未知,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期末拔高练,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未知,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期末基础练,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未知,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