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诗词鉴赏精选题-2023-2024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
展开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和诗人一起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3.古诗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题中“左迁”的意思是 。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运用对偶,表达诗人身在江南,却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同时蕴含着普遍意义的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C.尾联运用设问的形式,呼应首联,用“归雁传书”的故事寄托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D.全诗写景逼真,运用多种修辞,描写了冬未春初北固山的壮丽景色。
5.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阔”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下面对这首散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这首散曲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点明了主旨。
D.这首散曲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作者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词(其一)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因支持变法而遭贬谪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B.诗的第一句与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意境相同。
C.“排云上”既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诗情之旷远。
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清丽,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独有的感受。
9.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言“秋日胜春朝”,诗中哪一句体现出了这一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峨眉山月歌》,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0.简要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两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连用五个地名在绝句中是十分罕见的,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2.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可是此刻诗人身处军旅途中,这些都做不到。
B.“无人送酒来”一句写在战乱中无人来送酒助兴,也暗寓诗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C.诗人发现故园的菊花虽然没有主人欣赏,但依然不负秋阳,在断壁残垣间竞相绽放。
D.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1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李益
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座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②回乐烽: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6.诗歌前两句描绘了高云、孤城、秋风、马蹄等景物,表现了潼关孤城 特点。
1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最后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示例: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2.D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意思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这两句写俯瞰沧海见到的神奇壮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渴望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
D.有误,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而不是抒发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 故选D。
3.(1)降职
(2)同情、担忧、牵挂、怀念、忧愁与无奈
【详解】(1)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题目的含义:听闻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写此诗寄给远在龙标的你。左迁:降职。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与友人即将分隔两地,月却处处可以见到,所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将“月”赋予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新奇,风格浪漫;友人被贬地处偏远的的龙标,诗人的“愁”既有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又有对友人远赴贬谪之地的担忧、牵挂、怀念,更有一层忧愁与无奈。
4.D 5.阔: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分析】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D.全诗写景逼真,运用多种修辞,全诗描写的并不是冬末春初北固山的壮丽景色,而是勾点江南旅途中放舟于绿水之上所见之江景;
故选D。
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潮平两岸阔”的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传神地刻画出广阔浩淼的意境。
6.C 7.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解析】6.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C.有误,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所以这首曲的主旨是“断肠人在天涯”,而不是“枯藤老树昏鸦”。
故选C。
7. 本题考查意象画面。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
句意: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要抓住语句中的“古道”“西风”“瘦马”三个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描绘游子在昏暗的暮色中骑马前行的情景来作答。
8.A 9.示例: 晴空一鹤排云上;表达了诗人虽屡遭贬谪却愈挫愈奋发的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解析】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本诗属于七言绝句,不是律诗,通常一诗四句被称为绝句,八句则被称为律诗。
故选A。
9.本题考查对诗句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体现“秋日胜春朝”的景象是“晴空一鹤排云上”,诗歌所写只有这一种景象,以秋日晴空为背景,诗人用“一鹤”正振翅冲破云层,翱翔天空来写景,写景开阔明丽,令人精神爽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意思: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意思: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这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10.“入”“流”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月映清江、月影随江流动的美景,动感十足,暗含秋夜行舟之事。 11.诗中连用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词中重点词语的妙处的能力。
本题“入”是映入的意思,“流”是流动的意思,两个动词准确传神的写出了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明月,映在青衣江中,仿佛和江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月影映清江”的优美画面。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11.考查词句赏析。
地名:根据“峨眉山月半轮秋”可得:峨眉山。根据“影入平羌江水流”可得:平羌。根据“夜发清溪向三峡”可得:清溪、三峡。根据“思君不见下渝州”可得:渝州。作用: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空间转换的迅速和作者的行程。前两句写景,表现了诗人独特的江行体验。末句抒情,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2.C 13.对故园长安的思念,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解析】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有误,诗中并未写菊花盛开,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故选C。
13.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概括。
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应傍战场开”对故园菊花,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
14.(1)示例:这两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月色比作秋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2)诗中通过写边塞的凄冷和戍边战士“闻笛”时“尽望乡”的举动,表达了诗人和战士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赏析诗句,可以从修辞、炼字、情感、意蕴等角度。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本句“沙似雪”“月如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回乐烽前的沙比作雪,将受降城外的月色比作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登城所见的凄冷孤寂的夜景,表现了戍边将士们边地生活的凄苦。
(2)本题考查情感的分析。
前两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凄凉的画面烘托了诗人格外强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不知何处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迪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夜”和“尽望乡”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15.(1)A
(2)表达了作者要想要收复失地却报国无门、爱国的拳拳之心。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A.“僵卧孤村不自哀”意思是: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诗人即便是身处孤寂荒凉的乡村,也不为自身处境感到悲哀,体现了诗人的乐观、豪迈、宽广的心胸;“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表述有误;
故选A。
(2)本题考查诗文主旨。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思是: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向北方疆场。诗人虽然年迈卧床,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铁马冰河”正是诗人借做梦来展现自己驰骋疆场,收复失地,实现统一大业,为祖国而献身的愿望。
16.寂寥与辽远(或高耸雄壮)(意近即可) 17.拟人修辞,赋予河流、高山以人的情感,河水奔腾还嫌拘束,山入潼关不知何谓平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潼关山水的壮阔,也表现出诗人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
【解析】1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意为: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诗歌前两句描绘了“高云”“孤城”“秋风”“马蹄声”等景物,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展现了潼关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17.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意为:奔流的黄河流入辽阔的草原还嫌太束缚,秦岭山脉进去潼关以后就再也不知道何为平坦。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河流”“山”以人的情感,将潼关山水的壮阔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可据此作答。
【期末复习】统编版 初中语文 2023-2024学年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精选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统编版 初中语文 2023-2024学年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精选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统编版 初中语文 2023-2024学年 九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精选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统编版 初中语文 2023-2024学年 九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精选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统编版 初中语文 2023-2024学年 九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精选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统编版 初中语文 2023-2024学年 九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精选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