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导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标解读
考点整合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
⑴耕作制度:南方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普及,有些地方一年三熟。
⑵经济作物:
①概况:宋朝棉花开始在内地种植,元朝推广;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②影响:带动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变自然经济结构,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⑶边疆开发: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2.手工业
⑴制瓷:宋朝五大名窑;元朝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器成为继丝绸之后主要出口商品。
⑵矿冶:煤产量很大,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提高。
⑶棉纺:元朝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松江地区成为棉纺中心。
⑷印刷:宋元印刷业发展迅速,推动文化的普及,带动造纸业的发展。
⑸造船:宋元泉州等地造船业发达,推动海外贸易的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业的发展
⑴市场:宋朝时期,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⑵边贸:宋朝设置榷场与少数民族政权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⑶货币: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纸币成为主要货币。
⑷海外贸易:泉州、广州等港口设市舶司,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2.都市的兴盛
⑴宋朝:东京和临安,人口超过百万,市场活跃,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⑵元朝: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南方杭州最富有。
三、经济重心南移
1.概况
⑴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⑵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⑶南宋: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
⑷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2.影响
⑴南北交通:元朝改造大运河,缩短了航程;开通长途海运航线,南粮北运。
⑵南北文化差距:南方文化优势明显,江浙一带人才集中;科举南北分卷考试录取。
四、社会的变化
1.门第观念淡化
⑴官方:科举考试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⑵民间: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2.社会关系变化
⑴阶层变化:贱民阶层数量减少;奴婢被自由雇佣代替。
⑵契约租佃:佃农较少受契约以外的人身束缚。
⑶国家限制松弛:民间交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对百姓迁移等限制更加松弛。
3.变化曲折:金元时期,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
课内思考
(教材P63)思考点: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
提示:⑴利:可从解决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占明显优势地位,笼络北方知识分子,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等角度分析。
⑵弊:可从造成区域不公平,压制南方知识分子等角度分析。
(教材P64)学思之窗:你理解他的观点吗?他是怎样看待宋朝历史地位的?
提示:⑴理解。“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指宋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在国家制度、商品经济、科举选官、文官政治、儒学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⑵宋朝的历史地位: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阶段的开端,该阶段直至明朝尚未结束,明朝制度、习俗、观念等方面深受宋朝影响。
联系分析
1.宋元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⑴农业: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专业化生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⑵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全面繁荣,投入市场的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
⑶商业:商人队伍壮大,纸币使用,市场繁荣,商路发达,边贸外贸兴盛。
⑷城市:城市人口规模扩大,经济功能增强;工商市镇兴起;城市化率提高。
练习巩固
1.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自然经济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
2.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3.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4.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 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强化
C.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 D.自耕农阶层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
5.北宋末年的《鸡肋编》记载,“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呼香菜门”。南宋时,临安有谚语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居民,弥望皆菜园”。这反映宋代( )
A.跨区域贸易得到长足发展B.农业生产区域化日益突出
C.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D.农产品的商品化特征加强
6.下表是一些史籍中关于宋代重庆的记载,这些史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重庆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B.涪陵是易学研究的中心
C.重庆经济得到较好发展 D.巫溪是重庆的商业中心
7.对于宋朝的评价,以钱穆为代表的我国学者大多冠以“积贫积弱”的定位,而以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却给以“商业革命”等较高的评价。这说明( )
A.国内外对于宋朝的研究还未达成共识 B.囿于史料的缺失制约了对宋朝的研究
C.国内的定位体现出史学研究的务实性 D.问题研究视角影响对同一事物的认识
8.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作有条件的迁移。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这一变化( )
A.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B.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
C.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D.有益于封建统治的维系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 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展,都达到空前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⑴根据材料,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9.⑴表现:农产品(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三级市场体系和区域市场的形成;海外贸易发达(繁荣);货币使用量大及纸币的出现;城市商业繁荣(城市化水平较高、商业活动扩展到精神生活领域)。
⑵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文化科技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程标准
素养达标
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这一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1.时空观念:掌握宋朝开始种植棉花、在辽夏金元统治下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等有关内容。
2.史料实证:通过具体史料,探究经济重心的南移、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3.历史解释:研思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的发展为城市人口增加提供了基础,进而推动了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等有关内容。
4.唯物史观:认知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变化等内容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自主预习,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时空观念,史实实证,素养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