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原卷+答案与解释)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原卷+答案与解释),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充卢钺《雪梅》中的诗句,ㅤㅤ整本书阅读,阅读,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梅 雪 争 春 未 肯 降 ,骚 人 阁 笔 费 评 章。
, 。
2.(10分)根据语境补充格言警句、谚语、古诗句。
(1)《礼记》中有治学名句“博学之, ,慎思之, ,笃行之”;读书能享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美景, ”的浩然之气。
(2)谚话有云:“八月暖, ,十月还有 。”
(3)“七绝圣手”王昌龄吟诵“ ,万里长征人未还”,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读“莫愁前路无知己, ,”方知高适借景抒离别之情。
3.(10分)阅读下面《观潮》选段,完成词句段运用。
ㅤㅤ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shān bēng dì liè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看拼音,在选段括号内补充词语。
(2)贯,会意。从毌(guàn),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
A.本义:穿钱的绳子。 B.引申为:穿过;贯通。 C.连续。
(3)请你品味选段画横线句子中“移”或“逐渐”在表达上的妙处。
模仿选段中描写潮水形态、声音的写法,写出另一个“浩浩荡荡”的场面,如鸟群、人群、车队等。
4.(4分)请你运用本学期学过的成语或诗句,写一条爱护环境的标语,提一点文明用语的建议。
标语:
建议:
(4分)成语“ ”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有同学背诵这篇课文时总忘记“取之,信然”这句话,请说一说这句话的作用。
6.(5分)ㅤㅤ整本书阅读:本学期,你一定阅读了许多想象神奇的中外神话故事,其中你认为个性最鲜明的人物是 ,因为 。
7.(13分)阅读,完成问题。
ㅤㅤ①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 上。茎上长 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 ,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ㅤㅤ②爬山虎的脚______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______墙。细丝原先是直的,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______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
(选自叶圣陶《爬山虎的脚》)
(1)默读选段,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第①段的括号内。
(2)第②段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A.紧贴、触着、巴住 B.巴住、触着、紧贴
C.触着、巴住、紧贴 D.触着、紧贴、巴住
(3)回忆整篇课文,你学会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写作方法?请结合具体的词句或段落来写。
(4)结合你日常的观察和记录,运用叶圣陶、法布尔等名家描写事物的方法,简要写出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8.阅读,完成问题。
逝世前的科学记录——竺(zhu)可桢
ㅤㅤ①1974年2月6日清晨6点,北京还没有破晓,寒气袭人。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用颤抖的手,仔细地倾听着天气预报。然后支撑着从病床上坐起来,戴上眼镜, (气定神闲 哆哆嗦嗦)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小字:“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老人正想把笔记本合上,忽然记起一件要紧的事,在刚才那行小字下面,注上两个字:“局报”。这“局报”就是指“气象局预报”的意思。
ㅤㅤ②这是老人留下的最后一篇科学记录。第二天,他就与世长辞了。
ㅤㅤ③这位老人是谁呢?他就是中国著名气象家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ㅤㅤ④打开竺可桢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的项目可多啦:“3月12日,北海冰融。”“3月29日,燕始见。”“5月1日,柳絮飞。”“5月23日
ㅤㅤ⑤竺可桢仿佛是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 (时时刻刻 断断续续)都在静心地观察着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鸟叫、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霜降、第一次结冰、第一次下雪……竺可桢 (草草了事 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大自然的每一变化。他的笔记本,仿佛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记!
ㅤㅤ⑥竺可桢为什么要给大自然记日记呢?原来,竺可桢研究着生物随着气候变化而怎样变化的科学——“物候学”。物候学是一门与工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科学,他正是深知物候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
ㅤㅤ⑦竺可桢在1936年至1949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亲自为浙江大学制定了校训——“求是”。他的一生,始终贯穿着“求是”的精神。他在最后一篇科学记录上注明的“局报”两字
(选自《科学家故事100个》,作者叶永烈,长江文艺出版社,选编时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在第①⑤自然段的括号内选出恰当的词语。
(2)第⑤自然段的句子、段落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3)选文开篇叙写竺可桢逝世前做的一件事,这件事能体现出竺可桢一生“ ”的精神,请在第⑦自然段中找出能概括这件事的一句话,画上横线。
(4)回忆你积累的谚语、古诗,写一句能反映“物候学”的谚语或诗句。
(5)任选第③④⑥自然段中的一段作批注,可从叙述内容、表达方式、主题感悟等方面写。
本学期我们学会了从文章内容、写法、所得的启发等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请你对上面选文从2个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价值问题。
9.(32分)(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名、姓名等信息。)
ㅤㅤ生活中,你一定有过激动人心的时刻,如一场比赛或游戏、一次劳动或秋游等
10.(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名、姓名等信息。)
ㅤㅤ读了神话故事后,你一定有奇思妙想。假如神话中的人物来到你的生活中,会是谁?你们会去哪里?会发生哪些趣事?请以《我和 的快乐时光》为题,先补充题目,再写作。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四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补充卢钺《雪梅》中的诗句。
1.(4分)补充卢钺《雪梅》中的诗句。注意字距和书写速度均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 雪却输梅一段香 。
【解答】故答案为: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2.(10分)根据语境补充格言警句、谚语、古诗句。
(1)《礼记》中有治学名句“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读书能享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美景, 匹夫有责 ”的浩然之气。
(2)谚话有云:“八月暖, 九月温 ,十月还有 小阳春 。”
(3)“七绝圣手”王昌龄吟诵“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读“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方知高适借景抒离别之情。
【解答】(1)“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要慎重地思考,要切实地力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清代顾炎武的《日知录》,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2)“八月暖,九月温,农历八九月很暖和。
(3)分别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和唐代高适的《别董大》。
故答案为:
(1)审问之 明辨之 ;
(2)九月温 小阳春;
(3)秦时明月汉时关 天下谁人不识君。
3.(10分)阅读下面《观潮》选段,完成词句段运用。
ㅤㅤ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shān bēng dì liè 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看拼音,在选段括号内补充词语。
(2)贯,会意。从毌(guàn),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 B
A.本义:穿钱的绳子。
B.引申为:穿过;贯通。
C.连续。
(3)请你品味选段画横线句子中“移”或“逐渐”在表达上的妙处。 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大潮是在向我们挪动着,渐渐地拉长着。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4)模仿选段中描写潮水形态、声音的写法,写出另一个“浩浩荡荡”的场面,如鸟群、人群、车队等。 六月的一天,只见从北方像潮水般涌来黑压压的一片乌云,那声音像呼啸的狂风向我们逼近,霎时,晴朗的天空,变得遮天蔽日,仰望天空,原来是鸟群飞过,那气势浩浩荡荡,势不可挡;那场面非常壮观,不亚于海潮的到来。
【解答】(1)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结合平时的积累“yóu ,“shān dì 。
(2)考查对会意字的理解。贯,会意,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选段中“横贯江面”的“贯”字意思,其意思应选择“穿过。故选B。
(3)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读语段可知。逐渐拉长,横贯江面”这句话主要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样子。句中的“移”“逐渐”用得非常巧妙,渐渐地拉长着。
(4)考查仿写场面。通读语段、声音的写法,如:六月的一天,那声音像呼啸的狂风向我们逼近,晴朗的天空,仰望天空,那气势浩浩荡荡;那场面非常壮观。
故答案为:
(1)犹如 山崩地裂;
(2)B;
(3)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大潮是在向我们挪动着,渐渐地拉长着;
(4)六月的一天,只见从北方像潮水般涌来黑压压的一片乌云,霎时,变得遮天蔽日,原来是鸟群飞过,势不可挡,不亚于海潮的到来。
4.(4分)请你运用本学期学过的成语或诗句,写一条爱护环境的标语,提一点文明用语的建议。
标语: 春风又绿江南岸,脚步轻轻绕草坪!
建议: 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和谐共处的金钥匙。
【解答】(1)考查了写宣传标语。结合题目要求可知,写一条爱护环境的标语即可。
(2)考查了看法建议。在本学期学过的成语或诗句。
故答案为:
(1)春风又绿江南岸,脚步轻轻绕草坪!
(2)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和谐共处的金钥匙。
综合阅读与实践。(40分)
5.(4分)ㅤㅤ成语“ 道旁苦李 ”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有同学背诵这篇课文时总忘记“取之,信然”这句话
这句话放在文章结尾,起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说明前面王戎的推理是正确的,表现了王戎是一个遇事爱思考的孩子。
【解答】道旁苦李:比喻不被重视的人。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信然”意思是摘过来,的确是这样,起总结全文。说明前面王戎的推理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道旁苦李 这句话放在文章结尾,起总结全文。说明前面王戎的推理是正确的。
6.(5分)ㅤㅤ整本书阅读:本学期,你一定阅读了许多想象神奇的中外神话故事,其中你认为个性最鲜明的人物是 普罗米修斯 ,因为 他是一个善良、有正义感的人 。
【解答】写出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中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并说出具有的优秀品质即可。
故答案为:
普罗米修斯 他是一个善良
7.(13分)阅读,完成问题。
ㅤㅤ①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 茎 上。茎上长 叶柄 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 细丝 ,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ㅤㅤ②爬山虎的脚______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______墙。细丝原先是直的,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______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
(选自叶圣陶《爬山虎的脚》)
(1)默读选段,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第①段的括号内。
(2)第②段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C
A.紧贴、触着、巴住 B.巴住、触着、紧贴
C.触着、巴住、紧贴 D.触着、紧贴、巴住
(3)回忆整篇课文,你学会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写作方法?请结合具体的词句或段落来写。
我学会了叶圣陶先生运用修辞的写作方法和联想的写作方法。如:“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运用的是比喻。“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这句话是联想到的。
结合你日常的观察和记录,运用叶圣陶、法布尔等名家描写事物的方法,简要写出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牵牛花生长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将种子栽种下去,大约三天之后就长出根来;第二个阶段:生长出新鲜的叶片;第三个阶段:它的茎就会变成缠绕茎;第四个阶段:大约40天之后,它就会开出花来,并且花后的15天就会结果。
【解答】(1)考查补充语段内容。通读语段,语段中的横线处应依次选填词语“茎”“叶柄”“细丝”。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语段,第②段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细丝原先是直的,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故选C。
(3)考查学习本文后,说出学会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写作方法,我学会了叶圣陶先生运用修辞的写作方法和联想的写作方法,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
(4)考查对知识的拓展能力。按照叶圣陶,我简要地写一写牵牛花的生长过程。第一个阶段:将种子栽种下去;第二个阶段:生长出新鲜的叶片;第四个阶段:大约40天之后,并且花后的15天就会结果。
故答案为:
(1)茎 叶柄 ;
(2)C;
(3)我学会了叶圣陶先生运用修辞的写作方法和联想的写作方法。如:“茎上长叶柄的地方,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运用的是比喻,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这句话是联想到的;
(4)牵牛花生长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将种子栽种下去;第二个阶段:生长出新鲜的叶片;第四个阶段:大约40天之后,并且花后的15天就会结果。
8.阅读,完成问题。
逝世前的科学记录——竺(zhu)可桢
ㅤㅤ①1974年2月6日清晨6点,北京还没有破晓,寒气袭人。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用颤抖的手,仔细地倾听着天气预报。然后支撑着从病床上坐起来,戴上眼镜, 哆哆嗦嗦 (气定神闲 哆哆嗦嗦)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小字:“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老人正想把笔记本合上,忽然记起一件要紧的事,在刚才那行小字下面,注上两个字:“局报”。这“局报”就是指“气象局预报”的意思。
ㅤㅤ②这是老人留下的最后一篇科学记录。第二天,他就与世长辞了。
ㅤㅤ③这位老人是谁呢?他就是中国著名气象家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ㅤㅤ④打开竺可桢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的项目可多啦:“3月12日,北海冰融。”“3月29日,燕始见。”“5月1日,柳絮飞。”“5月23日
ㅤㅤ⑤竺可桢仿佛是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 时时刻刻 (时时刻刻 断断续续)都在静心地观察着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鸟叫、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霜降、第一次结冰、第一次下雪……竺可桢 一丝不苟 (草草了事 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大自然的每一变化。他的笔记本,仿佛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记!
ㅤㅤ⑥竺可桢为什么要给大自然记日记呢?原来,竺可桢研究着生物随着气候变化而怎样变化的科学——“物候学”。物候学是一门与工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科学,他正是深知物候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
ㅤㅤ⑦竺可桢在1936年至1949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亲自为浙江大学制定了校训——“求是”。他的一生,始终贯穿着“求是”的精神。他在最后一篇科学记录上注明的“局报”两字
(选自《科学家故事100个》,作者叶永烈,长江文艺出版社,选编时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在第①⑤自然段的括号内选出恰当的词语。
(2)第⑤自然段的句子、段落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竺可桢仿佛是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且段落中运用多个“第一”,表现了竺可桢探索真知的精神品质。第⑤自然段的内容与前面的描写竺可桢的每日认真记录气象变化的内容相呼应,这在表达上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和兴趣。
(3)选文开篇叙写竺可桢逝世前做的一件事,这件事能体现出竺可桢一生“ 求是 ”的精神,请在第⑦自然段中找出能概括这件事的一句话,画上横线。
(4)回忆你积累的谚语、古诗,写一句能反映“物候学”的谚语或诗句。 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5)任选第③④⑥自然段中的一段作批注,可从叙述内容、表达方式、主题感悟等方面写。 “这位老人是谁呢?他就是中国著名气象家和地理学家竺可桢”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起到了引人注意的作用。
(6)本学期我们学会了从文章内容、写法、所得的启发等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请你对上面选文从2个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价值问题。 从文章内容的角度:你觉得竺可桢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所得启发的角度:读完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解答】(1)考查了选词填空。气定神闲:心情平和;形容一种悠然自在镇定的心境与状态,牙齿上下打架也为哆嗦的表现,应填“哆哆嗦嗦”。断断续续:时而中断。结合语境和词义。草草了事: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形容办事认真细致。结合语境和词义。
(2)考查了对段落内容的理解和赏析。句子“竺可桢仿佛是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将竺可桢比作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而且段落中运用多个“第一”。第⑤自然段的内容与前面的描写竺可桢的每日认真记录气象变化的内容相呼应,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和兴趣。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选文开篇叙写竺可桢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忘记录气象资料。第⑦自然段中能概括这件事的句子是:他的一生。
(4)考查了课外知识积累。物候学:是对周期性生物现象的科学研究、动物迁移,中午晒死狗”意思是早上起来出门,表示中午最好找地方躲太阳。
(5)考查了作批注。结合题干要求选取③④⑥自然段中任意一段内容进行分析,语言通顺合理即可?他就是中国著名气象家和地理学家竺可桢”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6)考查了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的问题要围绕文章中心,有利于文章的理解与掌握。如:从文章内容的角度:你觉得竺可桢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故答案为:
(1)哆哆嗦嗦 时时刻刻 一丝不苟;
(2)“竺可桢仿佛是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且段落中运用多个“第一”。第⑤自然段的内容与前面的描写竺可桢的每日认真记录气象变化的内容相呼应,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和兴趣。
(3)求是 他的一生,始终贯穿着“求是”的精神;
(4)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5)“这位老人是谁呢?他就是中国著名气象家和地理学家竺可桢”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6)从文章内容的角度:你觉得竺可桢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所得启发的角度:读完这篇文章?
习作。(32分,其中书写2分)任选一题:
9.(32分)(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名、姓名等信息。)
ㅤㅤ生活中,你一定有过激动人心的时刻,如一场比赛或游戏、一次劳动或秋游等
【解答】范文:
激情时刻
在我4年的学习生涯中,莫过于四年级上学期的升旗仪式了。
那时,让我们填好后交给她,心里一边乐开了花:当升旗手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啊!
星期一一大早。老师让我们先把绳子解开?张予超和我面面相觑。
终于到了做早操的时候了,各个班级都陆陆续续来到了操场上,心怦怦跳起来,在国歌响起的什么时候挥旗……
接下来就是念升旗手名字的时候了,心跳加速了起来:那么多人在看着我!
到了升旗的时候。我一边紧握绳子。
国歌响起了。此时此刻,我一口大气也不敢喘,两秒,国旗升到顶端了。
下台的时候我脚都快软了,这毕竟是一次锻炼我的机会。
10.(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名、姓名等信息。)
ㅤㅤ读了神话故事后,你一定有奇思妙想。假如神话中的人物来到你的生活中,会是谁?你们会去哪里?会发生哪些趣事?请以《我和 孙悟空 的快乐时光》为题,先补充题目,再写作。
【解答】范文:
我和孙悟空的快乐时光
早上,他的名字叫孙悟空,他立刻就飞到我的身边。这可太惊喜了。
第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听课认真。下课铃响了,作为见面礼?俺老孙带你去!”我瞪大了眼睛,眨眼间就被他拖上了筋斗云,我们就把世界各地的美景看了大半,和企鹅握手,我见识到了这个世界的美丽与宽阔。和孙悟空做同桌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第二节上课了,心里却在想:下节课的课间?是到海南岛吃椰子鸡还是到珠穆朗玛峰去站一站,我揉了揉眼睛!
. 叶柄
细丝
茎
400
600
叶柄
细丝
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学科素养综合提升语文试卷(原卷+答案解释),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语境补充名言诗句,阅读选段,完成词句段运用第问题,演讲表达,赏析文段,名著阅读,完成问题,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原卷+答案与解释),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看拼音,写词语, 皛, 按原句补写古诗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原卷+答案与解释),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日积月累,下列哪个问句与例句的形式相同,综合实践,古文阅读,阅读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