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2.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组成成分和基本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
B.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的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C. 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的化合物都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D. 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1、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生物膜系统。
2、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3、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主要场所是线粒体,A 项错误;
B、生物膜是指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细胞内的膜,B 项错误;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还必须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C 项错误;
D、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核酸,蛋白质等,D 项正确。
故选D。
2. 唾液腺是人或高等脊椎动物口腔内分泌唾液的腺体,唾液腺细胞内可以进行多种代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小动物受伤后用舌头舔伤口可以杀菌是由于唾液腺细胞可以分泌溶菌酶
B. 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唾液淀粉酶的场所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C. 唾液腺细胞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中作为效应器
D. 唾液腺细胞中存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1、动物的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
2、唾液淀粉酶是分泌蛋白,其合成与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唾液腺分泌消化酶需要消耗能量。
4、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小动物受伤后用舌头舔伤口可以杀菌是由于唾液腺细胞可以分泌溶菌酶,A正确;
B、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唾液淀粉酶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B正确;
C、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在“望梅止渴”这种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中作为效应器,C错误;
D、唾液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细胞中存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D正确。
故选C。
3. 下列实验中,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 口腔上皮细胞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
B. 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C. 取成熟的苹果匀浆,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
D. 取煮沸过的豆浆,冷却后加入双缩脲试剂
【答案】A
【解析】
【分析】考点是生物组织中有机物或结构的鉴定,考查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在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使用健那绿染液染色,A错误.
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呈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成熟的苹果中富含还原性糖,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可产生砖红色沉淀,C正确.
煮沸不影响豆浆中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加入双缩脲试剂仍能产生紫色反应,D正确.
【点睛】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用于观察细胞中的DNA和RNA;检测相关物质时,选取的材料应富含相关物质,且颜色浅。
4. 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
B. 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 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 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是对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原因、蛋白质变性的原、因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和修饰过程和基因对蛋白质的控制的综合性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是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的,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高温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从而使蛋白质变性;胰岛素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脱氧核苷酸链只有一条,且编码A链与B链;胰岛素在核糖体上形成后,需要经蛋白酶的加工、修饰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详解】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中只有一条为模板进行转录形成mRNA,再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A、B两条肽链是由胰岛素基因的不同区段来编码的,不是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A错误。
B、水浴加热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但是肽链不断裂,肽链断裂是在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下完成的,B错误;
C、胰岛素的功能由胰岛素的结构决定的,胰岛素的结构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因此胰岛素的功能与取氨基酸的序列、空间结构有关,C错误;
D、胰岛素是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刚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多肽在N-末端有信号肽链称前胰岛素原(preprinsulin),随后在内质网的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切除信号肽成为胰岛素原(prinsulin)含84个氨基酸。运输到高尔基体后,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一个分子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和一个分子C肽,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原因,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合成,加热使蛋白质变性的机理,胰岛素的形成过程,D选项的分析是难点,通过对胰岛素合成和加工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A选项往往对基因转录的模板理解不到位而错选。
5. 如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中曲线⑤是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分别代表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
B. 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将保持“J”型增长
C. 造成曲线⑤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
D. 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详解】A、培养液中有营养物质,更换时间短种群因为营养丰富而发生数量增长,分析图可知①②③分别代表每3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A正确;
B、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不会呈“J”型增长,因为有空间的限制,B错误;
C、造成曲线⑤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C正确;
D、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应摇匀后再取出培养液进行计数,D正确。
故选B。
【点睛】K值变动的示意图
(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6. 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项指标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对该动物精巢切片显微观察后绘制的两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1曲线可表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
B. 细胞甲为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不含B点),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C. 图1曲线中BC段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可能与AB段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相同
D. 若细胞乙的DNA两条链都被32P标记,使其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至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部分染色体可能没有放射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1中:该物质的含量在减数第一次结束变为0,纵坐标可能表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图2中: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乙表示间期。
【详解】A、图1表示该生物细胞中该物质的含量在减数第一次结束变为0,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故可以表示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A正确;
B、细胞甲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为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不含B点),可能存在等位基因(若发生基因突变或互换),B正确;
C、图1曲线AB段具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为2N,BC段没有同源染色体,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染色体数也为2N,故图1曲线中BC段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可能与AB段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相同,C正确;
D、细胞丁处于分裂的间期,若细胞丁的DNA都被32P标记,使其在含31P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每个染色体都有放射性,其中每个染色体上的一个单体含放射性,一个单体不含放射性,D错误。
故选D。
7. 小明用大豆种子进行实验来探究种子的细胞呼吸,先用清水浸泡,再用合适浓度的消毒剂清洗,然后放入图甲装置的底部。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和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测一次右侧管内液面的读数,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在0~4小时,图甲标尺的读数由0变到7.3的原因是______, 大豆胚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______。通过图乙曲线是否能准确确定大豆种子在前4小时中的所有呼吸类型?______。4.0~ 4.5小时大豆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锥形瓶中的木板上铺有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不考虑非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小明要设置对照组大致测算大豆种子表面微生物的呼吸状况,请写出对对照组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浸泡过的种子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同时生成的 CO2被KOH吸收,使得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导致U 形管右侧液柱上升到7.3 ②.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③. 否 ④. 细胞质基质
(2)增大KOH对CO2吸收面积
(3)再设置一组装置与图甲一样,用等量的清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代替用消毒剂处理的清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种子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释放CO2,而放出的CO2被KOH溶液吸收,标尺读数在增加,测的是种子萌发时吸收O2的速率;
分析图乙,在0 ~ 4.0h内,标尺读数在增加,说明图甲装置锥形瓶内氧气体积在减少,在4.0 ~ 4.5h内标尺读数没有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时间段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
【小问1详解】
在0 ~ 4.0h内,标尺读数在增加,说明图甲装置锥形瓶内压强变小,原因是种子有氧呼吸消耗氧气,氧气体积在减少,同时产生的CO2被KOH溶液吸收,锥形瓶内压强变小, 形管右侧液柱上升到7.3;此时种子进行了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了[H],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在前4小时中,氧气不断被消耗,说明种子进行了有氧呼吸,但无法确定种子是否进行无氧呼吸,因此无法准确确定大豆种子在前4小时中的所有呼吸类型;4.0~ 4.5小时,标尺读数没有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时间段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大豆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小问2详解】
在锥形瓶中木板上铺滤纸,使KOH扩散到滤纸条上,目的是增大KOH对CO2吸收面积。
【小问3详解】
实验组中的大豆种子先用清水浸泡,再用合适浓度的消毒剂清洗,目的是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O2、产生CO2,干扰实验结果。为了测算大豆种子表面微生物的呼吸状况,对照组的处理应为:再设置一组装置与图甲一样,用等量的清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代替用消毒剂处理的清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
【点睛】本题考查了种子萌发时呼吸类型的判断,学生需掌握实验设计中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分析,结合分析装置图、曲线图答题。
8. 自噬作用是细胞对胞质蛋白和细胞器进行降解和再利用一种过程。某些情况下,细胞可通过自噬作用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为探究B蛋白对细胞自噬的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的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表示有,“—”表示无,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分别表示转入正常B蛋白基因和突变B蛋白基因)
(1)细胞自噬作用普遍存在于_____(填“原核”或“真核”)细胞中;细胞白噬中起关键作用细胞器是_____。
(2)根据题中信息判断,在营养缺乏时,细胞自噬作用会_____。
(3)由实验结果可知,敲除B蛋白基因后,b组与a组比较,细胞内自噬体数目减少,研究人员据此初步判断:B蛋白可以_____自噬体的形成。根据实验结果,支持该实验结论的依据还有:_____。
【答案】(1) ①. 真核 ②. 溶酶体
(2)增强 (3) ①. 诱导(或“促进”) ②. 敲除后转入正常B蛋白基因,c组与a、b组比较,细胞内自噬体数目恢复,敲除后转入B蛋白基因的突变基因,d组与a、b组比较,细胞内自噬体数目未恢复
【解析】
【分析】1、本实验为探究B蛋白对细胞自噬的作用,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也可以降解一些毒性成分以阻止细胞损伤和凋亡,细胞自噬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溶酶体,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主要功能是吞噬消化作用。有两种吞噬作用:一种是自体吞噬,另一种是异体吞噬。
2、由图可知,a组没有进行基因敲除,也没有转入相应基因,是对照组;b组是基因敲除组;c组经基因敲除后再转入正常B蛋白基因;d组经基因敲除后再转入突变B蛋白基因。对比a、b两组可知,敲除B蛋白基因后,细胞不能表达正常的B蛋白,细胞内自噬体数目明显减少;对比a、b、c三组可知,基因敲除后再转入正常B蛋白基因,细胞可以表达正常的B蛋白,细胞内自噬体数目和对照组接近,说明正常B蛋白基因存在就可以表达正常的B蛋白,以维持细胞内自噬体数目正常;再与d组对比,B蛋白基因不正常时,无法表达正常的B蛋白,故细胞内自噬体数目和敲除B基因(b组)大致相同,均较少。综上,B蛋白正常表达时,自噬体数目较多;B蛋白不能正常表达时,自噬体数目较少,推知B蛋白的作用是诱导自噬体的形成。
【小问1详解】
细胞自噬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溶酶体,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而溶酶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内,所以细胞的自噬作用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小问2详解】
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也可以降解一些毒性成分以阻止细胞损伤和凋亡,所以在营养缺乏时,细胞自噬作用会增强。
【小问3详解】
B蛋白可以诱导自噬体的形成,依据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下:①b组与a组比较,敲除B蛋白基因后,细胞内自噬体数目减少。②c组与a、b组比较,敲除后转入正常B蛋白基因,细胞内自噬体数目恢复。③d组与a、b组比较,敲除正常B蛋白基因后,再转入突变B蛋白基因,由于突变B蛋白基因无法表达正常B蛋白,所以细胞内自噬体数目减少(未恢复)。
9. 真核细胞中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协调和配合。图1为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C—F为具膜细胞器(C、D均为双层膜结构),①②代表分泌蛋白的转移途径。人体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类有机物的含量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泌蛋白通过①②过程得以实现,体现了生物膜____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__。
(2)若该分泌蛋白为激素,可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的功能。
(3)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点,图1中C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4)图2中的甲对应图1中的结构____(填字母),图2中的乙对应图1中的结构____(填字母),图1中C、D生物膜的功能差别较大,从组成成分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9. ①. 具有一定流动性 ②. 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10. ①. 受体 ②.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1. 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12. ①. D ②. E、F ③. 生物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解析】
【分析】分析图1,A双层膜结构的是核膜,B是细胞膜,C表示叶绿体,D表示线粒体,E表示内质网,F表示高尔基体。
分析图2,脂质和蛋白质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这说明甲和乙含有膜结构,丙没有膜结构;甲含有核酸,在动物细胞中应该是线粒体;乙不含核酸,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丙含有核酸,应该是核糖体。
【小问1详解】
①②代表分泌蛋白的转移途径,由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蛋白运输出去,这个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是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小问2详解】
若该分泌蛋白为激素,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受体蛋白)结合,从而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小问3详解】
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点,图1中C是可以产生O2的结构,即C为叶绿体,叶绿体中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为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小问4详解】
图1中的D为消耗O2的结构,即D为线粒体,图2中甲含有脂质说明具有膜结构,且含有核酸又为人体的细胞器,因此甲为线粒体,图2中的甲对应图1中的结构为D,都表示线粒体。图2中的乙含有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但不含核酸,因此可为单层膜的细胞器,图1中的E、F分别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故与图2中的乙对应。由于图1中C叶绿体、D线粒体的生物膜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此二者功能差别较大。
10. 果蝇的体色由多对基因控制,野生型果蝇为灰体。现有黄体、黑体和黑檀体三种体色的果蝇单基因突变体(只有一对基因与野生型果蝇不同,不考虑互换和其他突变)。为探究果蝇体色基因的位置及显隐性关系,进行了下列实验。
(1)黄体的遗传方式为____。通过分析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可知,相对于灰体,三种突变性状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有____。野生型果蝇产生三种体色的单基因突变体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填“不定向性”或“随机性”)。
(2)根据实验三不能确定黑檀体基因的位置,理由是____。若黑檀体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将实验三中的F1果蝇相互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
(3)已知基因T、t位于果蝇的常染色体上。当t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TT纯合灰体雌果蝇与一只tt黄体雄果蝇杂交,所得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从上述亲本和F1中选取材料,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t纯合时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雄果蝇。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
【答案】10. ①. 伴X隐性遗传 ②. 黄体、黑檀体、黑体 ③. 随机性
11. ①. 无论黑檀体基因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上,得到F1的表型均相同 ②. 灰体雌蝇∶黄体雌蝇∶黄体雄蝇∶黑檀体雄蝇=1∶1∶1∶1
12. ①. 灰体雌∶灰体雄∶黄体雄=3∶3∶2 ②. 实验思路:让F1中灰体雌果蝇与亲本黄体雄果蝇交配,观察统计子代的性别比例
预期结果:子代雌雄果蝇个体数量比例为1∶3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实验一的结果表现为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因而可推测该性状遗传表现为伴性遗传的特征,且灰体对黄体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实验结果二和三判断黄体基因和黑檀体基因的关系。实验二中F1果蝇均为灰体果蝇,据此可推测控制两种性状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且均为隐性,据此可知三种突变性状表现为隐性性状的为黄体、黑檀体、黑体。题中显示黄体、黑体和黑檀体三种体色的果蝇均为单基因突变体,且为不同的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因而显示这些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说明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小问2详解】
根据实验三不能确定黑檀体基因的位置,因为无论黑檀体基因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上,得到F1的表型均相同,即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或XAbXAb(黄体)、aaXBY或XaBY(黑檀体)。若控制黑檀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AbXAb(黄体)、XaBY(黑檀体),F1的基因型为XAbXaB、XAbY,二者相互交配产生F2的基因型为XAbXAb、XAbXaB、XAbY、XaBY,即F2的灰体雌蝇∶黄体雌蝇∶黄体雄蝇∶黑檀体雄蝇=1∶1∶1∶1。
【小问3详解】
已知基因T、t位于果蝇的常染色体上。当t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TT纯合灰体雌果蝇与一只tt黄体雄果蝇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TTXBXB、ttXbY,所得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TtXBXb、TtXBY,F1随机交配,F2的基因型和表型的比例6T_XBX_(灰体雌)、3T_XBY(灰体雄)、3T_XbY(黄体雄)、2ttXBX_(灰体雄)、1ttXbY(黄体雄)、1ttXBY(灰体雄),可见灰体雌∶灰体雄∶黄体雄=3∶3∶2。为了验证t纯合时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雄果蝇。可让F1中灰体雌果蝇(TtXBXb)与亲本黄体雄果蝇(ttXbY)交配,获得足够多的后代,观察统计子代的性别比例。则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1TtXBXb(灰体雌)、1TtXbXb(黄体雌)、1TtXBY(灰体雄)、1TtXbY(黄体雄)、ttXBXb(灰体雄)1ttXbXb(黄体雄)、1ttXBY(灰体雄)、1ttXbY(黄体雄),可见,子代雌雄果蝇个体数量比例为1∶3,则可证明上述结论。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 自然界中污染物自我降解速度比较慢,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够大大提高降解速度。下图为从淤泥中分离能高效分解污染物的菌种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污染物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有机物,所以选择培养基中加入可以为目的菌提供__________,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
(2)将甲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后取接种到乙培养基中,实验结果表明,与振荡培养相比,不振荡培养得到的菌落数更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后续培养条件应该是__________。
(3)在从甲培养液中提取和分离得到污染物的分解酶,在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时,这种酶比其他小分子蛋白质扩散速率__________(填“快”或“慢”),要鉴定提取物的纯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4)利用固定化技术可以提高分解效率和降低成本,对目的菌株进行固定化时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对分解酶固定化时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碳源和氮源 ②. 高压蒸汽灭菌
(2) ①. 目的菌种为厌氧型生物 ②. 无氧条件
(3) ①. 快 ②. 电泳法
(4) ①. 包埋法 ②. 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
【解析】
【分析】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虽然各种培养基的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小问1详解】
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X 是一种含有 C 、 H 、 O 、 N 四种元素的有机物,说明可以作为碳源和氮源。培养基中含有水分,适合用高压蒸汽灭菌。
【小问2详解】
振荡培养可使微生物获得更多的氧气,若与振荡培养相比,不振荡培养得到的菌落数更多,说明该目的菌种为厌氧型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不能生存,后期培养需要无氧条件。
【小问3详解】
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蛋白质分子量越大扩散速度越快;电泳指的是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用电泳法可鉴定提取物。
【小问4详解】
包埋法是将微生物封闭在天然高分子多糖类或合成高分子凝胶的网络中,从而使微生物固定化;其特点是可以将固定化微生物制成各种形状(球状、块状、圆柱状、膜状、布状、管状等),目的菌株进行固定化适合用包埋法;吸附法是利用物理吸附法,将酶固定在石英砂、活性炭、纤维素、琼脂糖等多糖类或多孔玻璃、离子交换树脂等载体上的固定方式,对分解酶固定化时常采用的方法是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 白鳍豚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类生物,它们大约在长江生活了 2500 万年,有“活 化石”的美称。由于数量奇少, 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007 年 8 月 8 日,《皇家协 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物种灭绝的先兆)。为了避免 白鳍豚的灭绝,有人提出可以采用胚胎工程来繁殖白鳍豚。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胚胎工程首先要做的是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的培养。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要包 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几个主要步骤。为了促进更多 卵子的产生,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处理。
(2)胚胎移植是否能够成,与供体和受体的生理状况有关,比如,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形成 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3)将胚胎放在相关培养液中进行早期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液中除 含有有机盐、无机盐、血清外,还需要加入的四种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 ②. 精子的采集和获能 ③. 受精 ④. 促性腺激素
(2) ①. 在一定时间内不会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而是出于游离状态 ②. 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3) ①. 便于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 ②. 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
【解析】
【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小问1详解】
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要包 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受精等几个主要步骤。用促性腺激素促进更多卵子的产生。
【小问2详解】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形成 后,在一定时间内不会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而是出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这就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这都是胚胎移植成功的因素。
【小问3详解】亲本
F1的表型
实验一
黄体(雌)×野生型(雄)
雌性均为灰体,雄性均为黄体
实验二
黑体(雌)×黑檀体(雄)
均为灰体
实验三
黄体(雌)×黑檀体(雄)
雌性均为灰体,雄性均为黄体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根瘤菌,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原核生物的细胞都有细胞壁,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