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课件
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题型解读一选择题解题指导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题型解读一选择题解题指导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A,类型四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答案C,续上表,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型解读一 选择题解题指导
类型一 化学与STSE1.(2023·广东百校高三联考)在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之际,筹备多年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2022年7月3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本次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展览中,将有许多珍贵文物分批展出,绝大部分为首次在港展出。下列几件展品中,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是( )
解析:定窑白釉孩儿枕为瓷器,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A项符合题意;填漆戗金炕桌主要材质为木材,故B项不符题意;金錾云龙纹执壶主要材质为金,故C项不符题意;朱碧山银槎主要材质为银,故D项不符题意。故选A。
化学与生活、科学、科技、社会、环境等STSE知识在各类考试中一直存在,且不断向深入化、真实情境、最新科技成果等方面转化,充分体现学以致用,淡化死记硬背。此类题目知识涉及面广,难度不大,复习时要注意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材料问题、社会生活问题、传统文化等与基本知识的结合,习惯从化学视角去思考问题。
化学与STSE解题“四部曲”。
类型二 阿伏加德罗常数
“物质的量”在各类考试中都是必考题,题目难度不大,但是也存在很多易错的环节,稍不注意就会丢分。如:(1)气体体积的问题,对象必须是气体(H2O、CCl4、CH3CH2OH、SO3等在标准状况下均不是气态),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是22.4 L/ml。(2)某些物质中离子个数比,Na2O2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是2∶1、NaHSO4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是1∶1等。(3)排除干扰,题中会给出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干扰学生的分析。(4)可逆反应,可逆反应由于不能反应完全,故无法计算生成物的量。
一般解题方法:第一步:查看物质的状态和外界条件。①当物质是气体时,应查看所给条件是不是标准状况。②当条件是标准状况时,应查看所给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是不是气体。第二步:确定研究对象的状态和外部条件。①已知某种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时,则这些数据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②已知数据是体积时,要关注外界条件是不是标准状况、这种物质是不是气体。③已知数据是物质的量浓度或pH时,要关注考题是否给出了溶液的体积。
第三步:根据所求内容进行计算。①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角色”可能不同,电子转移数目也可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如1 ml Cl2溶于水转移电子数小于NA,而1 ml Cl2与NaOH反应转移NA个电子。②计算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及化学键的数目时需要准确记忆典型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如白磷、过氧化氢等。
类型三 离子反应3.(2023·广州第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离子反应是历年高考的命题热点之一,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离子的共存问题,离子的检验、鉴别与推断,有关离子反应的应用与计算都是常考点。关于离子方程式的判断有以下三个特点:(1)考查的离子反应大多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其错因设置主要有:化学式拆分不当、电荷不守恒、产物不合理、忽略了限定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无色透明)等。(2)涉及的反应类型大多是复分解反应和一些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3)除了要注意物质的变化之外,还需要注意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在复习和考试中要善于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的规律和方法,学会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始终,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考查面广,常以比较有深度的综合题形式考查,有较高的区分度,因此高考基本上必考。氧化还原反应的高考命题除了注意基本概念的考查外,还有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与物质的性质结合在一起的题型。因此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一定要紧扣概念,理清关系,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灵活驾驭和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具体的化学问题。
类型五 元素化合物5.(2023·梅州统考模拟预测)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和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也是Y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W和X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B.电负性:X>W>YC.W、X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D.Y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解析:Y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Y为Al。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Y的最外层的2倍,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Z为S。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W和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同时W和X的单质常温下为气体,则W为H而X为N。由此推出W、X、Y、Z分别为H、N、Al、S。据此分析解答。原子半径大小判断:电子层多半径大;若电子层数相同,则核电荷数大半径小,原子半径:Y>Z>X,A项错误;电负性为N>H>Al,B项正确;W与X形成的化合物有NH3和N2H4等,N2H4中存在N—N非极性键和N—H的极性键,C项错误;Y的氧化物为Al2O3,为两性氧化物,D项错误。故选B。
正确推断元素的常用方法:(1)根据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推断。(2)根据元素化合物主要化合价的特征关系推断,如: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等。(3)根据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推断。(4)由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特殊结构推断,如:第一周期只有H、He两种元素。(5)综合利用“位”“构”“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断。
类型六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6.(2022·海南卷)钠和钾是两种常见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钾B.基态钾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C.钾能置换出NaCl溶液中的钠D.钠元素与钾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8
置换反应,因此,钾不能置换出 NaCl溶液中的钠,C说法不正确;钠元素与钾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11和19,两者相差8,D说法不正确。故选A。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每年必考,主要考查点是原子(离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题型主要是选择题。解答时,先进行元素的推断,然后逐项分析粒子半径大小、金属性的强弱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比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等元素周期律知识。
类型七 有机化学基础7.(2023·深圳统考一模)谷氨酸单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利用发酵法制备该物质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B.可用红外光谱仪测定谷氨酸中所含官能团的种类C.1 ml谷氨酸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数目约为1.204×1024D.“中和”时,需要严格控制Na2CO3的用量
有机化学基础常考的知识点:(1)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2)反应类型的判断。(3)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4)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有机物的命名。(5)根据有机物的结构判断有机物的分子式。这一部分的题目都比较简单,解题时要灵活运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基本原理,掌握规律、归纳特性、方法得当、思维有序,最后是要利用好题中所给的各项信息,包括反应条件。
类型八 电化学基础8.(2023·广东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水系可逆ZnCO2电池,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极材料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图中的双极膜层间的H2O解离成H+和OH—,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二次电池是既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放电,原电池),又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充电,电解池)的一类特殊电池,此类题既可以考查原电池的性质,又可以考查电解池的性质,所以是各类考试中常出的考题。解题时首先分清选项考查的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然后依据相关原理进行解答。常见的错误:(1)混淆原电池和电解池,适用原理错误。(2)离子移动方向判断错误,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3)书写电极方程式时必须首先判断是“充电”还是“放电”。
类型九 化学实验基础9.(2023·广东校联考一模)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①中生成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B.②中棉花紫色褪去,体现KMnO4的还原性C.③中有黄色固体生成,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D.向④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苯可起到防倒吸作用
解析:SO2不能与BaCl2反应,不会出现白色沉淀,A项错误;SO2与KMnO4反应,KMnO4被还原,体现KMnO4的氧化性,B项错误;③中SO2与S2-反应有黄色固体硫生成,SO2作氧化剂,S2-作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C项正确;苯的密度比NaOH溶液小,苯在上层,不能起到防倒吸的效果,D项错误。故选C。
化学实验基础题一般解题步骤:第一步:巧审题——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实验原理可以从题给的化学情境(或题目所给的实验目的)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的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依据可靠性、简捷性、安全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方案。第二步:想过程——理清操作先后顺序根据由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步骤,把握各实验步骤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第三步:看准图——分析装置或流程作用若题目中给出装置图,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的各部分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实验中的作用。第四步: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在定性实验的基础上研究量的关系,根据实验现象和记录的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筛选,通过分析、计算、推理等确定有关样品含量及化学式,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类型十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故C项错误;NaHX溶液中HX-既发生电离也发生水解,室温下,用pH计测量一定浓度某弱酸盐NaHX溶液的pH,若溶液为酸性则HX-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若溶液为碱性则HX-的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故D项正确。故选D。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高考的重点,近几年多为有关图像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移动影响规律及应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Ksp、pH的计算,中和滴定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误差分析等。试题难度较大,区分度高。常涉及的理论、原理:(1)勒夏特列原理是判断平衡移动的理论依据。(2)平衡常数的综合运用,包括平衡常数的计算和由平衡常数计算离子浓度。(3)水的电离在pH计算过程中的运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题型解读四化学反应原理题解题突破课件,共39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题型解读二化学实验题解题指导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题型解读一选择题解题指导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A,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