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PPT课件+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完美版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完美版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件pptxpptx、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枯叶蝶,也称枯叶蛱蝶,以其前后翅相叠其翅形及斑纹似枯叶而著称。枯叶蝶在停息时,它的翅膀很像一片枯叶,这是枯叶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这也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拟态现象,目的就是使自身不易被天敌发现。
讨论:1.你还能举其他拟态的例子吗?
讨论:2. 从进化的角度,怎样解释这种适应的形成?
枯叶蝶的祖先种群中出现翅似枯叶的变异个体后,由于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这种变异的个体生存和留下后代的机会多,久而久之,使这类蝴蝶具有翅似枯叶的适应性特征。
讨论:3.同一环境中不乏翅色鲜艳的蝴蝶,这与你刚才作的解释有矛盾吗?如果有,又怎样解释?
这与对枯叶蝶适应性的解释看似矛盾。其实,翅色鲜艳的蝴蝶可能具有其他防御敌害的适应性特征,如翅上有类似猛禽眼睛的眼斑等。
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适应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拟态、警戒色、保护色等均属于适应。
思考•讨论:1.上网查查枯叶蝶的天敌有哪些。枯叶蝶能完全免于天敌的捕食吗?
枯叶蝶从卵到成虫四个阶段,无一不受到天敌的攻击。卵期常受到小蜂总科的昆虫寄生;幼虫期是最易受到捕食的时期,鸟类、步甲、土蜂、胡蜂、猎蝽等是蝴蝶幼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寄蝇、茧蜂、姬蜂也常寄生在它们体内,它们还常受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感染;蛹期的天敌有姬蜂、小蜂、马蜂等;成虫的天敌有鸟类、蜻蜓、盗蝇、蜘蛛、马蜂等。
思考•讨论:2.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的,这有利于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这种适应现象有没有局限性?
有局限性。例如,如果降雪延迟,已经换成一身白色羽毛的雷鸟反而容易被天敌发现。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思考•讨论:3.在进行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适应相对性的原因。
适应性特征来自遗传,即来源于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对之前的环境适应的结果。由于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论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进化论的奠基人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器官使用越多越发达,不使用就退化。
由于环境引起或由于用进废退引起的变化,都是可以遗传的。
用进废退:器官使用越多越发达,不使用就退化。获得性遗传:由于环境引起或由于用进废退引起的变化,都是可以遗传的。
环境变化→动物需要变化→动物习性改变→机能改变→形态构造发生改变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定向变异)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
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事实1: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推论1:个体间存在生存斗争
事实4: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
事实5:许多变异是可能遗传的
推论2: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具有不利变异、不适应环境的个体
具有有利变异、适应环境的个体
后代长颈鹿出现差异(长颈长腿)
环境仅仅是选择因素,不是诱变因素;变异在前,选择在后;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思考•讨论:在进行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适应是如何形成的。
在一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下,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会赋予某些个体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经过代代繁殖,群体中这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多,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
适应的来源:可遗传的变异。适应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
思考•讨论:能否解释病毒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在没用该新药的时候,抗该新药的变异类型就已经存在,只是在没使用该药物前显示不出其生存优势;(先不定向变异)当使用该新药后,药物的选择作用使这种变异类型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保留下来并繁殖后代,其抗药性不断增强。(后环境定向选择)
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性状水平,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认为生物进化是以个体为单位。强调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
性状水平 → 分子水平
关于适应及物种形成的研究:
个体水平 → 种群水平
形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适应的形成(自然选择的结果)
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1.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判断下列与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表述是否正确。 (1)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 (2)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过早死亡不能留下后代。( ) (3)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
2.拉马克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先驱。下列表述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 A.生物的种类从古至今是一样的 B.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C.生物某器官的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D.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遗传给后代
1.有人认为,工蜂不能繁殖后代,因此,它们适于采集花粉的性状在进化上没有意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蜂虽然不能繁殖后代,但它们适于采集花粉的性状在进化上仍是有意义的。因为决定这些性状(有利变异)的基因存在于蜂王和雄蜂的基因组中,可以遗传给后代。也正是由于工蜂有这些性状,才能使蜂王获得充足的食物来繁殖后代。
2.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会不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为什么?
在自然界,物种绝灭的速率本来是很缓慢的,人类活动大大加快了物种绝灭的速率。现在许多濒危物种之所以濒危,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一般来说,人类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是在弥补自己对自然界的过失,不能说是干扰了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从另一个角度看,自然选择所淘汰的物种并不是毫无价值,因此,不能完全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判断现有物种的存留意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公开课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情景视频一,情景材料一,情景材料二,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精品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问题探讨,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优质ppt课件,文件包含配套新教材-高中生物学-RJ-必修2第6章-第2节pptx、第6章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