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专题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训练3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__辽宋夏金元时期

    新教材专题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训练3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__辽宋夏金元时期第1页
    新教材专题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训练3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__辽宋夏金元时期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专题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训练3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__辽宋夏金元时期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专题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训练3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__辽宋夏金元时期,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3·雅安市高三三模]雍熙二年,“宰相李昉之子宗谔、参知政事吕蒙正之从弟蒙亨、盐铁使王明之子扶、度支使许仲宣之子待问,举进士试皆入等。上曰:‘此并势家,与孤寒竞进,纵以艺升,人亦谓朕为有私也!’皆罢之。”类似现象在北宋时有发生。这种做法( )
    A.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B.践行了重文轻武的国策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2023·湖南长沙一中月考]北宋初年,盐酒等商品都纳入了官方专营。北宋中期以后,朝廷规定:诸官监酒务、盐务经营不善而亏本者,准人承买,承买者须以一定数额产业作抵当,一般以三年为一界,向官府缴纳课利。这一调整( )
    A.确保了官营手工业的经营利润
    B.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
    C.反映北宋取消了盐酒官营政策
    D.提升了私营工商业的积极性
    3.[2023·重庆一模]辽中京大定府始建于1007年,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研究表明,辽中京城规整有序,改变了上京“以东为尊”、随形就势的布局,设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三重城均只在南墙开门,有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据此可知,辽中京城的营建( )
    辽中京遗址平面图
    A.彻底改变了游牧行国体制
    B.因地制宜而形成方正布局
    C.反映出对中原正统的认同
    D.体现了辽代文化的二元性
    4.[2023·绵阳市三模]辽、夏、金三朝科举以经史、文学为考试内容,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科举制在北方推行( )
    A.助推了文化重心的转移
    B.化解了各民族之间矛盾
    C.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D.强化了“大一统”思想
    5.宋代城市的市场交易已从固定的“市”渗透到“坊”,渗透到城墙内的每一个角落,并扩展至城墙外,连城墙外的附郭草市也被纳入城市市场之中。由此,不少附郭草市脱离了乡村管辖制度,并入以坊、厢管辖的城市体例。这表明宋代 ( )
    A.城乡经济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B.官府对商业的管控更加严厉
    C.城市市场空间布局发生巨变
    D.城市治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6.北宋时,苏辙出使辽国,发现其兄苏轼的大名在当地如雷贯耳,诗词文章亦广为流传。之后,他在诗中写道:“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这表明( )
    A.宋辽实现文化习俗统一
    B.文学成为民族交流的载体
    C.诗词成为当时文学主流
    D.苏轼文学具有独特的魅力
    7.[2023·河北高三省级联测]元朝时期,蒙古族的马奶酒为中原所接受,北方传来的胡萝卜、洋葱成为了南方餐桌上的必备之物。中原婚配中出现“频求更嫁,不以为耻”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
    A.南北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
    B.中原生活习俗受到统治者推崇
    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
    D.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持续上升
    8.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 )
    A.木棉开始向北传播
    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
    C.丝绸产量不及棉布
    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
    二、非选择题(第9题14分,第10题12分)
    9.行省制是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的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二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6分)
    (2)为什么说行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作用。(8分)
    10.[2023·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上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下列为出土的西夏王朝雕版、活字印刷品。
    分析说明材料中出土文物的史料价值。
    通史训练3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
    1.解析:据材料“上曰:‘此并势家,与孤寒竞进,纵以艺升,人亦谓朕为有私也!’皆罢之”,可知北宋时皇帝对高官子弟中举任职之事否定,说明当时官宦子弟与寒门子弟公平竞争考取科举,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C项。
    答案:C
    2.解析:据材料“北宋初年……官方专营……北宋中期以后……诸官监酒务、盐务经营不善而亏本者,准人承买”可知,宋代放松了盐酒专营制度,允许私人承包这一方法来提高收入,这有利于提升私营工商业的积极性,故选D项;据材料“诸官监酒务、盐务经营不善而亏本者,准人承买……向官府缴纳课利”可知,盐酒官方专营的政策被打破,失去国家政策的保护,官营手工业的利润应该是减少了,确保了官营手工业的经营利润推理错误,排除A项;据材料“承买者须以一定数额产业作抵当,一般以三年为一界,向官府缴纳课利”可知,调整措施仅涉及了工商业的经营政策,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诸官监酒务、盐务经营不善而亏本者,准人承买”可知,该项政策是对盐酒专营制度做出的调整,并不是取消盐、酒官营政策,排除C项。
    答案:D
    3.解析:据材料“设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三重城均只在南墙开门,有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可知,辽朝中京城的城市布局明显跟中原政权城市布局比较相似,这说明辽的统治者学习并认同中原文化,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辽朝虽然受汉化影响,但依然保留本民族特点,如“四时捺钵”制,排除A项;因地制宜强调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材料重点突出的是辽中京与中原都城的相似之处,排除B项;辽代“文化二元性”指辽政权既有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同时也融合了汉族的文化特色,材料只反映了辽对中原王朝的学习,排除D项。
    答案:C
    4.解析:据材料可见少数民族政权通过考查儒家文化,培养少数民族士子对中华文明认同,促进民族融合的同时强化了少数民族人民对大一统中国的思想认识,故选D项;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南移,不涉及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当时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长期对立,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经济交流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
    答案:D
    5.解析:根据“宋代城市的市场交易已从固定的‘市’渗透到‘坊’,渗透到城墙内的每一个角落,并扩展至城墙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宋代的商品交易市场突破了空间限制,说明城市市场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故选C项。
    答案:C
    6.解析:由材料可知,苏轼的诗词文章在辽国境内广为流传,而诗词文章属于一种文学体裁,这表明文学也成为当时民族交流的载体,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C项由材料无法得出;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B
    7.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蒙古族的马奶酒为中原所接受”“北方传来的胡萝卜、洋葱成为了南方餐桌上的必备之物”,可知在元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现象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故选C项;题干内容所述现象(民族交融)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也就不能得出“南北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的结论,排除A项;虽然在题干内容中述及了有关中原的一些生活习俗,如喝马奶酒、婚配等,但是并没有述及统治者对这些习俗的态度如何,排除B项;“持续上升”这一表述属于“过程”的范畴,而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元朝这一个时期,并且“蒙古族的马奶酒为中原所接受”也不属于“南方经济文化”的范围,排除D项。
    答案:C
    8.解析:材料反映了元代棉种植业及棉纺织业的发展。材料中没有体现棉花北传的确切时间,无法反映开始,故而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海外贸易,无法得知棉布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所以排除B项;丝绸与棉布的产量的比较,材料中无直观体现,排除C项;元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随着国家统一以及交通发展,南北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带动棉纺织业在全国的发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9.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得出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形便的划分旧制;根据材料二得出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可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答案:(1)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6分)
    (2)原因: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受中央节制,代表中央政府管理地方。(4分)
    历史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分)
    10.解析:分析说明材料中出土文物的史料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答,首先分析每一个出土文物的史料价值,例如图1是西夏《天盛改旧新订律令》,表现的是西夏的法律制度,可供研究西夏的制度和社会治理情况;图2是西夏农户向官府纳粮的收据,可供研究西夏农业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状况;图3是西夏文《论语》,《论语》是儒家优秀文化的结晶,雕版西夏文的《论语》反映了西夏文化的发展以及与汉文化的交流、交融;图4是佛经,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西夏文佛经反映了西夏佛教和文化的发展状况;最后总体概括,以上四幅图片都是西夏出土的雕版、活字印刷品,这些印刷品的出土表明西夏时期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论语》等文物反映了对汉文化的学习、继承与发展。考古发掘的史料属于实物史料,这些出土文物是研究西夏历史和边疆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宝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答案:这些出土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图1表现的是西夏的法律制度,可供研究西夏的制度和社会治理情况;图2的纳粮收据可供研究西夏农业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状况;图3的西夏文《论语》,反映了西夏文化的发展以及与汉文化的交流、交融;图4的佛经反映了西夏佛教和文化的发展状况。(8分)
    这些印刷品的出土表明西夏时期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对汉文化的学习、继承与发展。这些出土文物是研究西夏历史和边疆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宝贵的历史研究价值。(4分)

    相关试卷

    新教材专题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编中国古代史步骤二阶段三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__辽宋夏金元时期教师用书:

    这是一份新教材专题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编中国古代史步骤二阶段三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__辽宋夏金元时期教师用书,共4页。

    新教材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编中国古代史步骤一第四讲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__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教师用书:

    这是一份新教材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编中国古代史步骤一第四讲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__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教师用书,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政权更迭,政治制度,变法与改革,法律与教化,赋税徭役,户籍制度,社会救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专题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训练7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__现代中国:

    这是一份新教材专题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训练7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__现代中国,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