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2 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理解基本不等式 (a>0,b>0),会利用不等式性质证明,发展逻辑推理素养;
2.了解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发展直观想象素养;
3.结合具体实例,形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的基本模型,发展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1.基本不等式(均值不等式)的内容、字母的范围以及等号成立的条件;
2.利用基本不等式进行不等式的证明和函数求最值.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如图,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由四个直角三角形拼合而成,正方形的边长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由面积得到不等式,当时,取“=”.
二、新知探究
1.基本不等式的定义
问题1:阅读课本第27页,思考:什么是基本不等式?它是怎样得到的?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回答,教师总结:基本不等式是将a2+b2≥2ab中用,代替a,b并变形得到的,并板书:.
追问1:不等式中a,b的范围是什么?它和原不等式中的范围一样吗?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反思后回答,a,b均为非负数,如果a,b中有负数,该不等式不成立.教师指出基本不等式的定义要求a,b均为正数.同时总结:我们称其为基本不等式,其中叫做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叫做a,b的几何平均数,基本不等式表明两个非负实数的算数平均数大于或等于几何平均数.
设计意图:通过重要不等式得到基本不等式,同时明确两个不等式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其特征,得到基本不等式的代数解释,进一步加深对其的理解.
2.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
★资源名称: 【数学探究】基本不等式a+b≥2根号(ab)
★使用说明:本资源通过交互式动画展示了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运用本资源,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注:此图片为“动画”截图,如需使用资源,请于资源库调用.
问题2:如图,半圆上一点D,DC垂直于直径AB于C,你能利用这个图形,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吗?
a
b
师生活动:如图,连接OD,教师引导学生先寻找图中的不等关系,利用动画,观察从弦DC长和圆的直径AB这两个几何元素在变化中的不等关系,并将此不等关系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思考,并说出思路:半径OD为,利用射影定理可得弦CD为,由 ,得到.教师评价并总结,基本不等式可以利用“圆中直径不小于任意一条弦”得到解释.当且仅当弦DC过圆心时,二者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形,先将图形中的不等关系找出来,再用代数语言表示,从而获得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提高学生数学直观的核心素养.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思考并思考,教师给予简单总结.
3.基本不等式的简单应用
例1.已知,求证:.
问题3:求解的依据什么?怎样应用?
师生活动:教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分析,明确求解的依据是基本不等式,再引导学生将问题与公式对比,找到本题和基本不等式的联系,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书写,教师基于学生书写的不规范进行纠正.
预设的答案:由均值不等式,,,三式相加,得.
小组讨论:
把一段长为16 cm的细铁丝弯成形状不同的矩形,试填写表1-3,并思考当矩形的长、 宽分别为何值时,面积最大?
表1 - 3
师生活动:设矩形的长为,宽为,则.此时,由基本不等式得,即.又因为当时,(即不等式中的等号成立), 由此可知,边长为4 cm的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问题4:类比上面的方法,说明:面积为16 cm2的所有不同形状的矩形中,当矩形的长、 宽分别为何值时,周长最小?
预设的答案:当边长为4cm时,周长最小.
例2.已知x,y都是正数,求证:
(1)如果积xy等于定值P,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2;
(2)如果和x+y等于定值S,那么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书写证明过程后展示,师生共同补充完善.教师总结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有两个基本模型:“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当这两个数取什么值时,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或者“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当这两个数取什么值时,求它们的积的最大值”.
设计意图:本题是例1的总结和提升,看似简单,但是给出了用基本不等式能够解决的两个数学模型,为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了条件.提升学生数学模型的思想.
三、初步应用
(1)已知,求的最小值;
(2)已知,求的最小值;
(3)求的最小值.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依据学生的解答或困难,对比例1分析其求解中存在的问题,并用软件展示函数y=的让学生观察.
预设的答案:
追问2:比较三个问题,你能总结什么条件的代数式可以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需要注意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反思后,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补充,形成共识.教师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并进行总结,明确若代数式能转化为两个正数积为定值,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和的最小值;若代数式能转化为两个正数和为定值,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积的最大值.
预设的答案:
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应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一正”就是各项必须为正数;“二定”就是要求和的最小值,必须把构成和的二项之积转化成定值;要求积的最大值,则必须把构成积的因式的和转化成定值;“三相等”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若不能取等号则这个定值就不是所求的最值,这也是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典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哪些代数式的最值问题,及在利用不等式时应注意的三个条件,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基本不等式,为学生求解代数式的最值问题提供示范.同时,为下一道例题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代数式提供范例.
【课堂练习一】
多选题
1.下列推导过程,正确的为 ( )
A.因为、为正实数,所以
B.因为,所以
C.,所以
D.因为、,,所以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给出选项的理由,教师引导点拨.
预设的答案:AD
对于A选项,因为、为正实数,则、为正实数.
由基本不等式可得,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A选项正确;
对于B选项,,所以,,B选项错误;
对于C选项,当时,.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C选项错误;
对于D选项,因为、,,则、均为负数.
由基本不等式可得.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D选项正确.故选:AD.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基本不等式使用的条件.
【课堂练习二】
2.已知,,均为正实数,求证:若,则.
证明:因为,,均为正实数.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教师指导点拨,强调注意事项.
预设的答案:由基本不等式得,当且仅当时,即a=1取等号.
同理,当且仅当时,即b=1取等号.
,当且仅当时,即c=1取等号.
以上三式相加,得
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设计意图:强化不等式同向可加性与基本不等式的综合运用.
四、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5: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基本不等式,请同学们回顾今天所学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基本不等式?如何推导基本不等式?
(2)基本不等式的代数特征是什么?如何从几何图形上进行解释?
(3)基本不等式可以解决哪两类数学问题?使用的条件是什么?应注意什么?
师生活动:先由学生反思回答,教师纠正并提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对所学的基本不等式有初步的掌握,为下一节基本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做好铺垫.
作业布置: 教材P30,练习1,4;习题A组第7题.
四、目标检测设计
1.已知a,b∈R,求证.
设计意图:考查证明不等式的思路,并注意不能用基本不等式去求证,进一步掌握基本不等式使用的条件.
2.(1)已知,求的最小值及相应的x值.
(2)已知,求的最大值及相应的x值.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能力.
3.已知x,y都是正数,且,求证:
(1); (2).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已知实数、满足,且,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当且仅当_______时取到等号.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50 cm2,当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各为多少时,两条直角边的和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参考答案:
1.证明:要证明,只需证明.
即,即,即需证
而显然成立,只要把式子倒过来,就可以推出原不等式成立.
2.(1)解:∵,∴.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的最小值为,这时.
(2)∵,∴,由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3.证明(1)∵x,y都是正数.
∴,又由于,所以等号取不到
∴.
(2)∵x,y都是正数,∴,又由于,所以等号取不到
∴,两边同乘,得.
4.;.
因为实数、满足,且,,可得.
所以,,当且仅当时,即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的最小值为,此时.
5.设直角三角形两边为a,b,则由已知得,即ab=100.
∵,当且仅当a=b=10时取等号
当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各为10 cm时,两条直角边的和最小,最小值为20.
方案
长/cm
宽/cm
面积/cm?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预备知识3 不等式3.2 基本不等式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预备知识3 不等式3.2 基本不等式第3课时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新知探究,初步应用,归纳反思,目标检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2 基本不等式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2 基本不等式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新知探究,初步应用,归纳反思,目标检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1 函数的奇偶性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1 函数的奇偶性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目标检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