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第五单元 《夜行船·秋思》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109443/0-1703210606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第五单元 《夜行船·秋思》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109443/0-170321060673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第五单元 《夜行船·秋思》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109443/0-170321060677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第五单元 《夜行船·秋思》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109443/0-1703210606828/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第五单元 《夜行船·秋思》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109443/0-170321060700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第五单元 《夜行船·秋思》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109443/0-1703210607036/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第五单元 《夜行船·秋思》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109443/0-170321060706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第五单元 《夜行船·秋思》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109443/0-1703210607099/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高教版·拓展模块 同步课件
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双调】夜行船·秋思/马致远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双调】夜行船·秋思/马致远示范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墙头马上》,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秋思之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秋天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季节。在传统的农耕文明时代,这个季节意味着全年的辛苦劳作即将结束,有了时间去准备那些需要足够重视的人生仪式。所以古代的科举考试是放在秋天的,称作“秋闱”。处决死刑犯也放在秋天,称作“秋绝”…… 秋天似乎特别能勾起古人的幽思,当秋风渐起,秋色迷蒙,秋光绚烂,秋雨如期的时候,他们就不会缺失最深刻的秋思。那么,马致远在秋天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1.掌握马致远基本资料和散曲文学常识。2.掌握本散曲的艺术手法和主旨,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3.体味作品语言特色,感受散曲魅力。
01 马致远02 元曲与散曲03 文本鉴赏04 创作背景05 主旨探究
“秋思之祖”马致远
马致远, 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因慕陶渊明的隐逸生活,采陶潜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乃自号 ,因《天净沙·秋思》被誉为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之后大概由于其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似隐居于杭州,最终病逝于秋季。
元曲始于宋代,鼎盛于元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 散曲,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译文:人的一生不过百岁,就像庄周梦蝶。再回头想想往事实在令人慨叹。今天春天才来,明天早上春花就谢了。赶紧地行令劝酒,夜晚将尽,灯就要灭了!
以感慨领起全篇:人生当及时行乐!
本曲题为秋思,却不写秋景,和秋有什么联系,有何好处?
虽未写秋景,但迟暮之悲、忆旧之情处处关合“秋”字,实是从人生的晚秋虚写自然的秋意。反过来,“今日春来,明朝花谢”写韶华过隙之感,则是是自然之春倒映人生之秋,“今日”和“明朝”夸张加强了光阴流逝的急速感,春花又与“梦蝶”在字面上照应。“梦蝶”的典故,既烘托了百年犹如一梦的迷惘之感,又以辞藻点缀了春意。用惜春之情反写悲秋之思,不落俗套。
【乔木查】想秦汉宫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道里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辜负锦堂风月。
译文:想一想那些秦朝的宫殿和汉朝的城阙,现在无影无踪,只是生满了杂草,变成了放牧牛羊的荒野。不是如此的话,渔翁和樵夫倒没有聊天的话题了。那些断碑横七竖八地倒在荒坟堆上,原来上面龙飞凤舞般的文字也面目全非,分辨不清楚了。 最终成了狐狸出没的地方和兔子的洞穴,多少英雄豪杰的坟地都是如此。三国鼎立中途便夭折,最后胜利的是魏呢,还是晋呢? 即便是上天让你富足,你也不要过于奢侈,并没有多少好日子良夜美时。看钱奴心肠硬得像铁,白白地事负了华美的堂舍和那无边的风月。
从兴亡之悲到贪财之愚,慨叹所谓名标青史、功业不朽、富贵久长的虚幻,以证明及时行乐的实在!
元代郑廷玉塑造的为富不仁、爱财如命的形象。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名利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译文:眼前的红日,又要快速西沉了,快得像是急速滚落的下坡车,早上对着镜子发现头发又添了许多白色的,晚上一上床说不定就是和鞋袜永别,第二天就不用再穿它了。别嘲笑鸠鸟自己笨不会搭窝,哪里知道它其实稀里糊涂从来是装傻。 不追求名利,也就没有是非缠身了。红尘中的烦心事也不会到自家门前,只要把绿树栽在屋角让它遮阴挡凉;院墙破损了,就让青山补上缺损之处吧,再加上竹子编插的简墙,茅草铺顶的屋舍。
陈述自己的人生哲学:浑浑噩噩混世,隔绝是非名利。
鼎足对,取鼎足而三之意,即由三个相对的句子组成的对偶,也称三句对。鼎足对打破了骈偶“支体必双”的常规,是对偶形式的扩展,是元人为了自由畅达、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感,在对偶运用上的突破。突破了平仄、句数、位置甚至字数的限制,把对偶修辞发挥到了极致。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帖,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译文:夜里听到蚰蛐儿的叫声,这时睡觉才觉得踏实宁帖;待到五更鸡鸣时,乱七八糟的事就又纷至沓来,没有时间休息。这人间争名夺利的事,何年是个了结呢?密密麻麻的蚂蚊,又在排兵布阵了。乱纷纷的蜜蜂又在酿蜜了,闹闹嚷嚷的苍蝇又要去争抢污血了,裴度饮酒论诗的绿野堂,陶渊明雅聚的白莲社,我喜欢的是这些,到秋天时,带着露水摘菊花,带着白霜烹紫蟹,用红色的枫叶煮酒。人的一生只有那有限的几杯酒,还能过几个重阳登高节!孩子们哪,听好记住了:就是好客的孔北海来探望我,我也不见,你们就告诉他说,我马东篱喝醉了!
将封建社会世人丑态与迥异世人的高雅情趣对照,表现出俯视尘世的超然神情。
最后一支曲子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引用裴公、陶令、北海几个典故,通过对比,写尽世人争名夺利的丑态,暗示作者的理想与追求。
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是文人咏怀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先秦到两宋,进步的文人,即使处在最黑暗的时代和最坎坷的境遇中,无论怎样昏酣遗世,在内心深处总还多少保留着一点立功立德的理想。为什么作者却宣扬及时行乐思想,表明要摒弃名利,浑浑噩噩地过一生呢?
元朝文人的社会地位是极其低下的。元朝统治者以金戈铁马打下江山后,便将科举制度废除了。失去了科举入仕这条道路,原本离金字塔顶端只有一步之遥的文人,也因此跌入了塔底。当时有“九儒十丐”之说。元代文人只有归隐这一条路,他们是被整体而彻底的放逐了,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因而元代文人对现实大多是彻底绝望的。 这套曲子当为作者晚年所作,作者将这种看穿一切的普遍情绪提到历史的高度来认识,更集中更凝练地反映了元代愤世嫉俗者的共同心理状态。
这一套曲将参透名利、离绝是非的处世哲学寄托在叹古讽今、嘲风弄月的牢骚里,浓缩了他在其它作品中反复宣泄的内心苦闷,表现了他因半世蹉跎、饱谙世情而形成的纵酒肆志、超然尘外的人生态度。
熟读全文,背诵并默写【离亭宴煞】这支曲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双调】夜行船·秋思/马致远获奖课件ppt,文件包含291《念奴娇过洞庭》公开课PPTpptx、291《念奴娇过洞庭》公开课教案doc、291《念奴娇过洞庭》公开课导学案答案doc、念奴娇_过洞庭_丁然mp3、朗诵mp3、背景音乐mp3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拓展模块二十一 想北平/老舍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21《想北平》PPTpptx、21《想北平》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国殇精品ppt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