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地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地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地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资料证明:中国的辽西一带是被子植物的起源地,而出现于1.45亿年前的“辽宁古果”则是“迄今唯一有确切证据的、全球最早的花”。在其化石周边同时也发现了鱼类的化石,图为“辽宁古果”化石及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化石被发现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下地幔B.地壳C.外核D.内核
    2、根据材料中信息推测,辽宁古果的生存环境最可能是( )
    A.沙漠B.湖泊C.草原D.森林
    贺兰山东麓为我国重要的葡萄生产区。保温棚的建设对防止葡萄冻害具有重要意义。图为贺兰山东麓某葡萄棚某年12月至次年3月中旬棚内外最低气温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棚内外温度差异明显,主要是由于( )
    A.棚内获得的太阳辐射多B.大棚吸收了太阳辐射
    C.棚外大气辐射强D.大棚阻挡了地面辐射
    4、冬季在大棚表面覆盖较厚的草苫子,晴朗时为提高保温棚的保温效果。草苫子卷起来的最佳时段为( )
    A.0:00~6:00B.6:00~10:00C.10:00~16:00D.16:00~20:00
    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下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甲、乙、丙、丁四地中盐度最低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6、丁地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主要原因是( )
    ①距陆地远,水温高
    ②纬度较低,水温高
    ③受暖流影响,水温高
    ④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推测小黄鱼产卵季节的洄游方向及原因是( )
    A.甲→乙→丙,寻找适宜水温B.甲→乙→丙,顺流节省体力
    C.丙→乙→甲,南部海域水温过高D.丙→乙→甲,北部海域逐渐回暖
    洲地,一种典型的流水地貌形态。《说文解字》称:“水中可居日州(洲)。”在江河中的沙洲,便是水流冲积河道、河口所形成的出露水面的成型泥沙淤积体。下图为长江下游某河段江心洲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河段有利于沙洲形成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
    A.下游河道狭窄B.地势低平,流速慢
    C.水位季节变化小,侵蚀弱D.河道弯曲
    9、图示沙洲近年来面积有减小的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上游修建水库
    ②流域降水量减少
    ③上游植树造林
    ④人们在沙洲上挖沙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区域内部焚风较为典型。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某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左图)。右图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南阿尔卑斯山脉形成是由于( )
    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
    11、关于A观测点焚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山高谷深,山风沿山坡下沉增温形成
    B.位于盛行风背风坡,在河谷地形引导下形成
    C.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风增温导致
    D.海风越过山地下沉增温导致
    12、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大约在( )
    A.5~6时B.6~7时C.7~8时D.9~10时
    北京时间12月4日13时29分,2021年唯一一次日全食在地球开始上演。我国某科研团队在日食发生前三天出发前往全食带考察。日全食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原五个阶段,食甚是太阳被月球遮去最多的时刻。下图是日全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科研队出发时的农历是( )
    A.初一B.十二C.十五D.廿七
    14、在全食带的食甚阶段,科研队观测不到( )
    A.黑子B.耀斑C.日珥D.太阳风
    15、关于日全食发生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亏从太阳东边开始B.从太阳东边复原
    C.可以用肉眼观测全食过程D.半个月后一定会发生月食现象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石屏县的老旭甸村(23.5°N,102.4°E)是一个完全用石头砌成的村庄,因其墙用的石块内部有海洋生物化石、表面有大量植物枝叶化石,被称为“化石村”。下图为老旭甸村周边地质剖面简图(其中侵入体为岩浆岩)。
    (1)说明图中岩层的主要特征。
    (2)指出老旭甸村化石所处地质时期的主要生物类型。
    (3)简述泥盆纪至古生代末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家口市崇礼区位于华北北部山区,境内多山地地形,2022年北京冬奥会部分赛事在此地(图a)举行。受地形影响,山区山谷风(包括上下谷风与上下坡风)在环境风场较弱的条件下,风向存在明显的日变化,且风向转变时,往往会伴随着剧烈的温度变化。图b为山谷南侧山坡上乙气象站测得的上坡风和下坡风风向频率分布图,图c为赛道所在山谷谷口处甲气象站测得的上谷风和下谷风风向频率分布图。
    (1)描述乙气象站山谷风的风向及日变化特征。
    (2)与乙气象站相比,说明甲气象站昼夜风向的差异。
    (3)说明甲气象站上谷风转下谷风时气温骤降的原因。
    (4)研究发现冬季甲气象站白天实测风速明显较理论山谷风风速偏大,而夜间偏小。请你做出合理解释。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和田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向北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汇入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山区岩石裸露,植被稀少,下游平原绿洲为农业灌溉与生态耗水区,近年来,随着绿洲农业面积的扩大与气候变暖的影响,和田河流域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下图示意和田河流域。
    (1)和田河上游山区植被稀少,主要因为其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____(填“丰富”或“稀少”),坡地____(填“陡销”或“和缓”)。
    (2)和田河为内流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受____(填“气温”或“降水”)影响,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填“陆上内循环”或“海陆间循环”)。
    (3)近年来,和田河流域洪水概率增加,说明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辽宁古果”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属于地壳圈层内的物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辽宁古果”化石周边同时也发现了鱼类的化石,说明当时生存环境最可能是湖泊,B正确,沙漠、草原、森林是陆地环境,不会有鱼类生存,ACD错误。故选B。
    3、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1月份下旬至2月份上旬,棚内温度低于棚外温度,其他时间棚内温度高于棚外温度。白天太阳短波辐射在大棚的表面,除被棚膜反射和吸收外,其余大部分进入大棚内部,致使大棚积聚大量的热能,同样使得地面受热土壤升温。当进入夜间大棚得不到太阳辐射,单由地面向棚内辐射,碰到薄膜又返回棚内,使得温室大棚在夜里仍可以保持一定的温度。虽然大棚对太阳辐射削弱少,但不能增加棚内的太阳辐射量,A错误;棚内外温度差异明显并非大棚吸收了太阳辐射,而是保温棚的塑料膜可以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减少棚内热量的散失,B错D对;由于大棚对太阳辐射具有阻挡作用,若棚外大气辐射强棚外温度应当高于内部,C错;故选D。
    4、答案:C
    解析:草苫子卷起来是为了增加棚内太阳辐射量,最好是在白天太阳辐射较强的时段。此时为冬季,太阳辐射较强的时段为接近正午及午后时段,C正确,排除ABD。故选C。
    5、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乙地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受淡水稀释的影响,该地海水盐度最低,甲、丙、丁地受陆地淡水补给较少,盐度较乙处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冬季越冬应选择较温暖的海域。冬季陆地温度低,丁地距陆地较远,受陆地影响小,且受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暖流影响,海水温度较高,有利于小黄鱼越冬,①③正确;丁地的纬度位置较乙、丙高,②错误;乙地位于河流入海口,饵料较丁地更丰富,④错误。综上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小黄鱼在甲、乙、丙海域产卵,其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该海域春季海水温度由南到北逐渐升温,小黄鱼产卵洄游的路线,最可能为丙→乙→甲,D项正确,A、B项错误;春季,北部海域海水温度逐渐回暖,但南部海域海水温度不会过高,C错误。故选D。
    8、答案:C
    解析:沙洲是因为泥沙淤积形成,河道弯曲,加上地势低平,使得流速慢,有利于泥沙淤积;其次,下游河道窄导致上游地区流速减慢,利于淤积;地处长江下游,为季风气候,水位季节变化大。ABD正确,C错。故选C。
    9、答案:A
    解析:沙洲面积减小可能是长江上游流域植树造林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或上游水库拦水拦沙,使来沙量减少,①③正确。流域降水量一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②错。近年来在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人们在沙洲上挖沙破坏沙洲的可能性不大,④错。故选A。
    10、答案:A
    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位于新西兰南岛,处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形成山脉,A正确,C错误;从材料信息中不能获取该山脉有火山持续喷发的相关信息,B错误;岩浆侵入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D错误。故选A。
    11、答案:B
    解析:焚风是指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南阿尔卑斯山脉位于42°S~45°S,处于盛行西风带控制区,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A观测点位于盛行风背风坡,在河谷地形引导下形成,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根据左图地形特征,可知焚风是偏北风,根据所学知识,焚风的性质是干热风。读右图可知,地方时7-8时之间,该地风力开始增强、气温开始增高,相对湿度开始下降,且7点时还是偏南风,8点时偏北风已较大,因此焚风出现的时间为7-8时之间,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日食发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点一线,且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此时为新月,新月在农历初一,地球上看不到月亮,而材料信息表明,科研团队在日食发生前的三天出发,所以出发时候的农历为廿七,故选D。
    14、答案:A
    解析:食甚是太阳被月球遮去最多的时刻,此时太阳的光球层不可见,发生在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为黑子,A选项符合题意;耀斑和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均可以观测到。故选A。
    15、答案:B
    解析:一次完整的日全食过程的顺序是: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由于月球是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月球东边缘刚开始接触太阳边缘时就是初亏,随着月球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球遮住的面积逐渐增大,直到全部遮住,而后从月球的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发光变圆。所以初亏从太阳西边开始,从太阳东边复原,B正确,A错。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看,会伤害眼睛,C错。半个月后有机会发生月食现象,但只有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才能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所以不一定发生月食现象,D错。故选B。
    16、答案:(1)岩层位置越偏下,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岩层缺失志留纪地层;不同岩石含有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
    (2)动物以海洋脊椎动物为主;植物以蕨类植物为主。
    (3)海洋面积进一步缩小;气候由暖转冷后再次转暖,降水先增多后减少;发生了物种大灭绝,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期。
    解析:(1)由图可见,寒武纪时代的岩石在最下层,随高度增加,形成岩石的地质年代越晚,依次变为奥陶纪和泥盆纪,说明岩层位置越偏下,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且在奥陶纪岩石和泥盆纪岩石中间缺失了志留纪地层;岩石出现明显的分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由材料可知,岩石中有化石存在,形成岩石的年代不同,其生物种类有差别,导致化石种类不同。
    (2)由图可知,形成老旭甸村化石所处地质时期主要位于寒武纪至泥盆纪之间,在奥陶纪中期,鱼类出现,并迅速繁殖,成为当时主要的动物种群,在泥盆纪达到鼎盛,故动物应以海洋脊椎动物为主;古生代前期为藻菌时代,中后期,蕨类植物繁生,由材料可知,其植物化石有大量植物枝叶,因此形成化石时的时代,植物以蕨类植物为主。
    (3)古生代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雏形基本形成,海洋面积进一步缩小,石炭纪晚期温度降低,二叠纪温度开始回升,泥盆纪中期气候先变湿润,在石炭纪中期后开始又变干,蕨类植物繁生,给煤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古生代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灭绝时间,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17、答案:(1)白天为上坡风,即偏北风;夜晚为下坡风,即偏南风。特征:日出前后,由下坡风(偏南风)转为上坡风(偏北风);日落前后,由上坡风(偏北风)转为下坡风(偏南风)。
    (2)山谷整体呈东西走向,开口朝西,观测站位于谷口,白天受上谷风影响,风从谷口吹向山坡,形成偏西风;晚上受下谷风影响,风从山坡吹向谷口,形成偏东风。
    (3)在环境风场较弱的条件下,当下谷风发展时,冷空气不断向谷底堆积,快速取代山谷中原本的暖空气,因而会出现气温骤降现象。
    (4)观测站附近冬季风为偏西风,夜间山风为偏东风,与冬季风风向相反,造成夜间实测风速偏小;白天谷风为偏西风,与冬季风风向一致,造成白天实测风速偏大。
    解析:(1)由图中等高线的特征分析可知,山谷整体呈东西走向,根据山谷风原理,白天吹谷风,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山谷南侧谷风为由北向南吹的偏北风,即上坡风;夜晚吹山风,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山谷南侧山风为由南吹向北的偏南风,即下坡风。根据图b可以看出,风向的日变化特征为8点-18点之间以偏北风为主,18点-次日9点之间以偏南风为主,即日出前后,由下坡风(偏南风)转为上坡风(偏北风);日落前后,由上坡风(偏北风)转为下坡风(偏南风)。
    (2)据图中等高线的特征分析可知,山谷整体呈东西走向,谷口开口朝西,并且观测站位于谷口,受山谷风的影响较强,白天,山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为热源,近地面形成低压,谷口相对为高压,风由谷口吹向山坡,形成偏西风;晚上山坡辐射冷却快,为冷源,近地面形成高压,谷口相对为低压,风由山坡吹向谷口,形成偏东风。
    (3)进入夜间,环境风场较弱的条件下,山谷风转换,由谷风转为山风,山坡,海拔相对高,地势较开阔,热量散失快,冷却快,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更快,所以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局部高密度冷气团,然后冷气团就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因冷气团性质比较重,所以沉积在谷底,快速取代山谷中原本的暖空气,因而会出现气温骤降。
    (4)实测风速会受到背景风的影响,根据前面分析可知,白天谷风为偏西风,会与冬季的西北风叠加,导致实测风速偏大,晚上为山风,风向为偏东风,与冬季风风向相反,实测的风速会偏小。
    18、答案:(1)稀少;陡销
    (2)气温;陆上内循环
    (3)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融雪型洪灾增多;还导致极端天气多发,暴雨频率提高。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地区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自然特征表现为干旱,降水稀少,和田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坡地陡峭。
    (2)和田河为内流河不进入海洋,径流量季节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主要补给为冰山积雪融水补给,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陆上内循环。
    (3)材料“随着绿洲农业面积的扩大与气候变暖的影响,阿克苏河流域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可知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融冰融雪量增大,导致短时间内河流水位上涨更高,融雪型洪灾增多;全球气候变暖还导致极端天气多发,阿克苏流域受气候变暖影响,多暴雨,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

    相关试卷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学业质量联合调研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学业质量联合调研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主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主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地理试题,共6页。

    重庆市主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主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重庆市主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地理试题1docx、高2024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