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原卷版+答案与解释+答题卡)统编版教材
12、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1(原卷版)【测试范围:九年级上、下册】(统编版)A4版
展开
这是一份12、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1(原卷版)【测试范围:九年级上、下册】(统编版)A4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九年级上、下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书写(3分)
见字如面,写一笔好字,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徜徉吧……
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整洁。
一、基础(25分)
阅读下面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1-3题(8分)。
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的缘故。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评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他们在路上几乎整天都唱歌,能唱的歌无穷无尽。他们唱歌没有人指挥,都是自发的,唱得很好。只要有一个人什么时候劲儿来了,或者想到了一个合适的歌,他就突然引háng高歌,指挥员和战士们就都跟着唱。他们在夜里也唱,从农民那里学新的民歌,这时农民就拿出来陕西琵琶。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缘( )故 劲( )儿 引háng( )高歌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新的民歌”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粽叶飘香B.光辉历程C.绿水青山D.面向未来
3.选文中提到的“琵琶”是一种民族乐器。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乐器的一项是( )(3分)
A.葡萄美酒夜光杯B.谁家玉笛暗飞声
C.箫鼓追随春社近D.五十弦翻塞外声
班级正在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4-6题。(7分)
4.班委会拟定了节目方案,请你结合节目内容,按照序曲和尾声主题的格式,概括其余两个版块主题。(2分)
5.回顾初中生活,小南同学想拟写一副对联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下联的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帮她把下列词语组合成下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2分)
惜别 悠悠 金榜题名 同窗谊 岁月如歌 祝福
上联:光阴似箭畅叙依依师生情感念春风化雨
下联:
6.班委会准备制作一本班级纪念册。请你从下面两幅图中选择一幅作为纪念册的封面,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图一 图二
7.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0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2)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 ,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
(5)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浮光跃金, 。 (范仲淹《岳阳楼记》)
(7)《水调歌头》中,苏轼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的语句是: , 。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 , 。
二、阅读(47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2题。(13分)
【甲】
名之(亭)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醒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①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②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③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④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作州:任知州。②洒然:不拘束的样子。③优游:悠闲自得。④夷狄:泛指少数民族。
8.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自 为 记 以 见 其 名 义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伛偻提携 提携:
②临溪而渔 临:
③构亭曰“醒心” 构:
④则必即丰乐以饮 即: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11.【甲】【乙】两文段都描写了欧阳修的“乐”,但这两个文段表现的“乐”有不同。(2分)
【甲】文欧阳修的“乐”
【乙】文欧阳修的“乐”
12.【甲】文时,写了醉翁亭命名的由来,【乙】文写清楚了醒心亭的命名由来也,请你能正确地写出两亭命名来由。(2分)
醉翁亭命名:
醒心亭命名:
(二)阅读几则材料,完成13-15题。(10分)
【材料一】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双减”政策针对以往加重学生作业负担现象,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90分钟。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材料二】“双减”政策出台后,受访家长的态度调查图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
【材料三】“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特别是教学能力、研究能力、评价能力等,从而真正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服务和发展引领。“双减”政策出台,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在校学习效率,丰富阅读和文体活动内容;减少校外培训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子交流机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回应社会期盼的新举措,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13.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同时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大部分受访家长表示支持。
B.对于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同时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受访家长表示不确定比反对的要多。
C.对于减少机械重复的刷题,减轻孩子作业负担,大部分受访家长表示支持。
D.对于减少机械重复的刷题,减轻孩子作业负担,受访家长表示不确定与反对的一样多。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材料一中加点的词“减轻”和“加重”为反义词,“书面”和“全面”为同义词。
B.材料三中画线句子“这是回应社会期盼的新举措”中“举措”一词是名词,解释为:言行举动;措施。
C.材料一主要运用列数字、作诠释、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D.材料三中加点的词“在校”可以去掉,因为去掉后,原句意思没有变化。
15.“双减”背景下,中学生如何促进自身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做法。(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19题。(16分)
爆米花香
林海蓓
①腊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走在古老的东禅巷,阳光照亮了半条巷子,巷子的另一边则在背阴处。
②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浙江黄岩留下的旧街老巷已经不多。而留在这些巷子里生活的,也大多是上了年纪舍不得离开的人。每每走在这些街巷,我都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恍惚感。
③远远地,听到沉闷的一声“砰”响,好多年没有听到这种声音了。没多久,就闻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爆米花的香味。走近了一看,果然有一群人,手里正拿着各种容器,容器内装着还散发着热气的爆米花。
④记得小时候在北方,每到快过年时,放学回家的路上,远远地就会听到这种声音。我们老远就把耳朵捂着,眼睛也不敢看那个炉子的“爆破”过程。但实际上心里却很欢喜。常常是飞快地跑回家,拿来各种能够“爆破”的粮食。有的同学拿来玉米,“爆”出来的是“苞米花”;有的拿来大米,“爆”出来的是“大米花”。大家还会互相交换,这样能吃到不同的口味。
⑤那一声“巨响”后,小锅炉里的米花会冲进一个长长的、有着细密网眼的布袋里。等热气消散,打爆米花的人会拎住长布袋的一头,将米花瀑布般地倒出来。我们这些孩子将它们用一个干净的脸盆接住,装好后带回家。一碗米刚好“爆”一盆米花。回家后,等盆里白白胖胖的米花彻底冷却,再装进密封的饼干桶、玻璃罐、布袋中,留着慢慢享用。
⑥那时候,我们会把干燥的食品直接放在衣服口袋里。上学前,我们常常在口袋里塞几把米花,一路上,时不时地伸手到口袋里抓一把出来吃。放学后回到家里,还会把米花放到糖水里,这样吃出的是另一种味道。
⑦其实,我的母亲自己就会做不少美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年四季她总能做出一些美味。冬天的北方,每家都会储藏大白菜、萝卜和大葱。母亲把萝卜切成厚度一厘米左右的片,在每片上再切几刀,然后挂在铁丝或绳子上晾晒,之后放些盐腌制起来,没多久就可以吃了。这些萝卜干既可以当零食,也可以就稀饭,还可以炒菜。快过年时,母亲还会用北方最常用的面粉,做出各种小点心:麻花、油条、猫耳朵、叶片、金果条……普普通通的面粉在母亲的摆弄下,变成了花样百出的小吃。
⑧随父母从部队转业到黄岩,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时物资供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许多小时候觉得稀罕的东西都变得寻常起来。比如,在街上可以看到农民担着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在售卖,街巷里时不时地飘来阵阵大海的咸腥味。那些原来母亲做给我们吃的小点心,也可以在街头小店里买到,不必再等到过年才有口福。
⑨但有一样东西,似乎还是只有临近过年时才能吃到,那就是爆米花。
⑩南方的爆米花,与北方相比有些许不同。比如把年糕切成片,“爆”出来的是扁圆形的“糕片”;切成条,“爆”出来的则是长条形的“糕条”。有时候人们还会用豆类来“爆”。另外,“爆”的时候放少许糖精,则多了份松而甜的口感。
⑪物资越来越丰富,人们却开始咀嚼记忆的味道。可惜呀,平时街上也再难见到,那个巷口的小车和车上小小的锅炉,还有摇炉的人不声不响站起时孩子们见状奔跑的瞬间……
⑫可是,当那不经意的一声闷响传来时,当那特有的香味远远飘来时,便又勾起了人们的记忆,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欢呼雀跃的身影,耳边仿佛听到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选文第④—⑥段,作者围绕爆米花回忆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17.第③段写“没多久,就闻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爆米花的香味”,“熟悉”和“陌生”分别指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18.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上学前,我们常常在口袋里塞几把米花。一路上,时不时地伸手到口袋里抓一把出来吃。(3分)
19.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题目《爆米花香》中的“香”有何含义。
(四)名著阅读,按要求完成20-22题。(8分)
【甲】
A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响,动弹不得。A 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钱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么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乙】
A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丙】
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
20.选文中A是 (填人名)。(3分)
21.甲文中的“两个公人”和乙文中的“三个人”都是受人指使要来谋害A性命的人,请分析A对这两拨人的不同态度及原因。(3分)
22.丙文中两个人让林冲带上刀到白虎节堂,两人借故离开后,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2分)
三、写作(45分)
23.生命就是在不断地经历和懂得中逐渐成长。请以“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序曲 忆往昔
播放师生学习生活的视频
第一章 ①
合唱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相声《家访》
舞蹈 《老师·妈妈》
第二章 ②
诗朗诵 《青春》
时装秀《春天的色彩》
歌曲《青春修炼手册》
尾声 展未来
舞蹈《让梦飞起来》
歌曲《奔跑》
朗诵《少年中国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5、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全册】(统编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古诗文默写,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1、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原卷版)【测试范围:九年级上、下册】(统编版)A4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9、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原卷版版)【测试范围:上下册】(统编版)A4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答主观题必须用0,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翻译下列句子,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