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三林中学东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11750/0-170324170913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上海市三林中学东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11750/0-170324170916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上海市三林中学东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11750/0-170324170919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上海市三林中学东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三林中学东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B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2022年11月20日至12月18日,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举行。这也是历史上世界杯首次在北半球冬季举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卡塔尔是位于中东地区的一个“袖珍”小国,总人口265.8万,其中本国人口仅40万左右,人均收入全球第一。该国全境地势低平,境内基本没有天然的淡水河流,生活用水主要依靠海水淡化。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石油工业和建筑业发达。
材料二卡塔尔世界杯富含中国元素,其中包括为庆祝世界杯“旅居”多哈的两只中国大熊猫。位于多哈港区的“974足球场”,其70%以上的建筑材料也来自中国。
(1)A同学于北京时间12月17日19:30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去卡塔尔观看比赛,经13小时20分钟飞行到达卡塔尔哈马德国际机场(东三区)。A同学到达哈马德国际机场的当地时间为( )
A. 12月18日8:50B. 12月18日3:50
C. 12月18日11:50D. 12月18日13:50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2)作为庆祝卡塔尔主办世界杯球赛的礼物,两只中国大熊猫抵达卡塔尔首都多哈。大熊猫在地球上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 元古代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
(3)“974足球场”的建筑材料主要以海运的方式由中国运往卡塔尔多哈港。船只由广阔的阿拉伯海驶入狭小的波斯湾,吃水深度变____(选择:A.深B.浅)。
(4)分析本届卡塔尔世界杯在冬季举办的原因,完成逻辑框图。
(1)( )、(2)____、(3)____、(4)____、(5)____、(6)____、(7)____。
(5)世界杯场馆的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从性别、年龄、劳动力来源三方面简述卡塔尔劳动力的特征。
【答案】1. B 2. D
3. B 4. ①. A ②. B ③. A ④. C ⑤. B ⑥. 热带沙漠气候 ⑦. 东北(信)风
5. 男性为主;25—39岁为主;外来劳动力为主。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卡塔尔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时差计算、地质年代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地球公转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北京时间东八区为12月17日19:30,东三区比东八区晚了5个小时,对应此时东三区区时为12月17日14:30;飞行13小时20分钟,到达时东三区区时为12月18日3:50,B正确, ACD错误。故选B。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形成时间较晚,出现在地球上最晚的地质年代为新生代,D正确,排除ABC。故选D。
【小问3详解】
波斯湾盐度高于阿拉伯海,波斯湾与阿拉伯海之间存在密度流,表层海水由阿拉伯海流向波斯湾,船只由广阔的阿拉伯海顺流驶入狭小的波斯湾,驶入盐度更高,密度更大的波斯湾,浮力增大,吃水深度变浅。
【小问4详解】
据材料可知,比赛时间为11月20日至12月18日,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南移。卡塔尔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日照时间较短,太阳高度角处于一年中的较小值,太阳斜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径较长,被大气削弱较多。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当地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小问5详解】
结合图3,从性别来看,劳动力以男性为主;从年龄构成来看,25-39岁的青壮年占比最大;从劳动力来源来看,当地人口较少,主要来源于其他地区,以外来劳动力为主。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黄土高原区域中的海原县西南部,清水河一级支流建立了试验站检测坡度产流。图甲示意该地不同土地利用坡面在不同坡度下的产流特征。
材料二: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下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海原县降水主要集中在( )
A. 1~3月B. 4~6月C. 7~9月D. 10~12月
(2)相同时间内产流最多的土地类型是( )
A. 坡度为5°的乔木林地B. 坡度为25°的裸地
C. 坡度为10°草地D. 坡度为20°的耕地
(3)为推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海原县应( )
A. 扩大耕地面积B. 将林地转化为草地
C. 适度增加乔木林地D. 将草地转化裸地
(4)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主要是因为冬春季节,____将大量的沙尘送到河道里____,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____多发,____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
(5)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请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1)C (2)B (3)C
(4) ①. 大风(冬季风) ②. 堆积(沉积) ③. 暴雨 ④. 流水侵蚀(搬运)
(5)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某试验站不同土地利用坡面在不同坡度下的产流特征和和黄河一级支流西柳沟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特征、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水土流失及治理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海原县位于黄土高原,属于北方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中的7~9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小问2详解】
径流深可反映产流数量。读图可知,坡度为25°的裸地径流深的值最大,是相同时间内产流最多的土地类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小问3详解】
扩大耕地面积可能加重水土流失,A错误;林地比草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更强,不应将林地转化为草地,B错误;由图可知,乔木林地单位时间内产流量较小,说明乔木林地下渗较多,涵养水源、水土保持能力较强,可以适度增加乔木林地,C正确;裸地产流最多,地表径流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不应将草地转化为裸地,D错误。故选C。
【小问4详解】
西柳沟位于黄河内蒙古段,气候较为干旱,冬春季节降水少,风力大,冬季风将大量的沙尘送到河道里堆积(沉积),提供了大量沙源。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
【小问5详解】
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西柳沟上游,“沟壑纵横,植被稀疏”,结合所学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可知,上游丘陵沟区可修建淤地坝、谷坊等沟道坝系建设,采取固沟措施;缓坡可以修建水平梯田、挖鱼鳞坑,降低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泥沙入河;针对植被稀流,可以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坡育林育草,修建护坡林、沟头防护林等,蓄水拦沙。
3. 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其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近年来北京中轴线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中轴线是指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轴线。传统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是北京的历史文化轴线。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中轴线向北延伸至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向南连接新建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处在京津冀核心地区,定位为立足北京,对接津冀,面向世界。
(1)北京中轴线上最能体现古都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双选)
A. 古色古香的街巷胡同B. 小桥流水的城市公园
C. 高大雄伟的皇家建筑D. 宽敞明亮的奥运场馆
(2)图中A区域高楼林立,汇集了众多银行大厦、办公大楼,还有大型购物中心和餐饮、娱乐等基础设施。从城市功能分区来看,该区域属于( )
A. 文化教育区B. 行政办公区C. 居民住宅区D. 中央商务区
(3)传统中轴线贯穿北京老城区,其城镇的空间布局和传统民居的院落布局都体现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将下列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方框中,完成框架图。
(选择:A择中立国;B.内向、封闭;C.长幼有序;D.庄重、有序)
(1)____、(2)____、(3)____、(4)____。
(4)前门大街位于中轴线上,沿街分布有酒店、餐饮、银行、学校、房产中介、社区服务中心等。其中,属于公共服务业的有哪些?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业街,修缮之后汇集了80余个京城老字号店铺,如全聚德烤鸭店、都一处烧麦馆等。分析前门大街发展商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5)中轴线南端连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19年该机场一期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北京正式步入“双机场城市”序列。简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与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答案】3. AC 4. D
5. ①. A ②. D ③. B ④. C
6. 学校、社区服务中心;交通便利;人流量大;集聚效应好。
7.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可促进人口、产业的集聚,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京津冀地区发展对航空客运的需求加大,促进了北京“双机场城市”的建设。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京中轴线相关材料为背景材料,涉及地域文化景观及其形成的原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商业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北京中轴线代表着我国古代在都城建设中的最高成就,其典型代表是作为都城的宫殿建筑,即高大雄伟的皇家建筑;中轴线两侧古色古香的街巷胡同也能反映古都地域文化特色,AC正确;城市公园、奥运场馆属于现代建筑,不能体现古都地域文化特色,BD错误。 故选AC。
【小问2详解】
结合北京市中心区域简图可知,A区域与故宫相邻,汇集了众多银行大厦、办公大楼,还有大型购物中心和餐饮、娱乐等基础设施,从城市功能分区来看,该区域属于中央商务区,D正确;文化教育区、行政办公区、居民住宅区银行大厦、购物餐饮较少,ABC错误。故选D。
【小问3详解】
传统中轴线贯穿北京老城区,其城镇的空间布局和传统民居的院落布局都体现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宫城代表古代国家权力、政治中心,宫城居中体现出择中立国的思想;宫城轮廓方正,对称,能够体现城市的庄重威严,井然有序;院落的布局更多的体现家族内部的文化特征,四周以院墙围合,反映出内向、封闭的文化特征;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体现出长幼有序,尊敬长辈的文化特点。自上而下依次为:ADBC。
【小问4详解】
公共服务部门不以盈利为目的,酒店、餐饮、银行、房产中介以盈利为目的,学校、社区服务中心不以盈利为目的,属于公共服务业。结合材料可知,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业街,知名度高,市场条件好,人流量大,汇集了80余个京城老字号店铺,集聚效应明显;结合地图可知,交通运输便利,利于扩大市场范围,吸引更多顾客。
【小问5详解】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与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主要从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加强了京津冀地区的交通条件,可促进人口、产业的集聚,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使得对航空客运的需求加大,促进了北京“双机场城市"的建设,以满足增长的出行需求。
4. 南美洲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陆,在自然地理上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甲→A→B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为基础的。
(2)写出甲的自然带类型,并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甲自然带的植被遭破坏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写出D自然带的类型及成因,该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1) ①. 由低纬向高纬 ②. 热量
(2)热带雨林带;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地理环境。甲地植被为热带雨林,遭破坏后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河流径流的调节能力减弱,易发生旱涝灾害;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全球变暖严重。
(3)温带荒漠带;位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以东,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非地带性分异。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美洲的自然带分布为材料,涉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知识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得,甲、A、B地的自然带分别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甲→A→B地的自然带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自然带南北更替。这种规律是因为纬度的不同,导致各地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接受到的热量不同,所以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小问2详解】
图中甲地区是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主要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其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雨林分布区。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地理环境。本区域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森林遭破坏,森林涵养水分的功能降低,当地地下水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增加,对河流的调节能力减弱,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大;森林遭破坏,其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加剧当地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遭破坏,使得野生动物缺乏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遭受破坏,全球碳平衡打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导致全球变暖严重等。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D为巴塔哥尼亚高原,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以东,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荒漠景观。温带大陆性气候应分布在大陆内部,此地属于非地带性分异。
【点睛】
5.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历“建设---繁荣---衰退”的历程后,不是转型振兴,就是逐渐走向衰亡。如何选择新的发展道路,这关系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双鸭山市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人口约120.9万人,耕地面积为10600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7.98%,农业结构中水稻、玉米、大豆种植业占比在80%以上。该市煤、铁等矿产资源、耕地资源、湿地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2010年前曾是黑龙江省著名的“煤城”,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现仅有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一所科研院校,科研机构也很少。
材料二:下图为2010—2020年双鸭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比重(每一年柱状图,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跟据材料,归纳2010年以来双鸭山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双鸭山市等资源枯竭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
(3)请根据双鸭山市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其因地制宜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017年之后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总体降低;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型转变为“一三二”型。
(2)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双鸭山市表现为煤、铁等矿产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双鸭山市表现为煤、铁等矿产资源相关产业萎缩;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失业人口过多(或居民收入大幅减少),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低,科研力量不足。
(3)深度开发煤铁资源,延长产业链,提升煤铁资源的利用价值;依托耕地、湿地等资源,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依托中俄边境位置优势,发展边境进出口加工业,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依托中俄边境贸易优势,加快边境贸易集散基地建设,推动边贸物流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增加科技投入,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推动转型发展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双鸭山市产业转型发展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文信息可知,2010年以来,双鸭山市第一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先上升,2017年之后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总体降低,从2014年起下降比重明显;产业所占比重多少由“二一三”型转变“一三二”型。
【小问2详解】
随着资源枯竭,开采成本提高,产业效益下降,双鸭山市表现为煤、铁等矿产资源枯竭,原有工业发展受阻;产业结构单一,严重依赖于当地的资源,当资源储量下降,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双鸭山市表现为煤、铁等矿产资源相关产业萎缩;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总量不足,用于基础设施和民生投入资金减少,地方财力薄弱;相关企业效益差,失业人口过多,居民收入大幅减少,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引发社会问题;常年依赖于重工业发展,排放超标,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企业历史长,技术水平低,经济发展受阻,投入少,科研力量不足。
【小问3详解】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一方面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另一方面开发新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具体措施如下:利用煤炭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东北土壤肥沃,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农业产业比重,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开发湿地资源和农业资源,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依托中俄边地境优势,打造边境进出口加工和贸易集散基地,从原有重工业为主逐渐向多元化工业发展,并推动贸易和物流发展;增加科技投入,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传型升级,推动转型发展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江苏省徐州市地处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新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上海市上海中学东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