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优质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优质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内, D 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是某国1999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国( )
A. 水资源总量丰富B. 属于发展中国家C. 水资源严重匮乏D. 水资源利用率低
2.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是( )
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②进口水资源密集型产品③出口水资源密集型产品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①④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国可更新水资源数量小,水足迹的数量远远高于可更新水资源数量,说明该国水资源严重匮乏,内部水足迹高于可更新水资源数量说明水资源利用率高。C正确D错误;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年可更新的水资源为109m3,说明水资源总量少,A错误;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外部水足迹远远高于内部水足迹,说明本国进口消费品的能力强,属于发达国家,B错误。故答案选C。
【2题详解】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进口水资源密集型产品有利于减少生产引起的本国内部的水消费,从而减少内部水足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迹,①②正确,A正确;出口水资源密集型产品不会减少内部水足迹,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会增加本国水资源的利用,可能提高内部水足迹,③④错误。BC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从区域上看,我国北方地区的人均水足迹高于南方地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气候条件的差异,北方地区农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大于南方地区,二是北方地区农产品出现了较大剩余,本文中将农产品的剩余量以存量形式直接计入国内总用水量中。一般而言,水资源丰富地区水的自给率应该较高,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则更应该依靠虚拟水的调入来缓解区域的水资源紧张态势。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无人农场、猪场、鸡场、渔场成为现实,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对农村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实施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重点监测。网上办公、网络监督得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图示意数字乡村结构框架。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数字乡村大脑中的地理信息技术最可能是( )
A. 地理信息系统B. 遥感技术C. 卫星导航系统D. 5G网络技术
4. 某乡利用“数字乡村系统”推进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行动等,进而实现农业的清洁化生产。该工作主要体现了“数字乡村系统”的( )
A. 智慧监管B. 智慧分析C. 智慧流通D. 智慧决策
【答案】3. A 4. A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数字乡村大脑汇集了从天、空、地所获取的地理信息,之后加以分析、处理并运用于生产生活,应为地理信息系统,A正确;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图中“天”、“空”信息的获取,B错误;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点状地理事物的定位与导航,C错误;5G网络技术并不具备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利用“数字乡村系统“,可对该乡村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进行实时监管,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以及农膜回收利用,这体现了“数字乡村系统“的智慧监管,A正确;该过程并未体现其流通、分析、决策等过程与功能,BCD错误。故选A。
【点睛】3S技术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三项技术的集成。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或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GPS具有高精度、全天候的实时定位和导航能力,能为遥感实况数据提供空间坐标。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关于空间信息输入、储存管理、分析应用与结果输出的计算机化系统。
临空经济区是依托机场的集聚效应,在机场周边地区形成的物流、高端制造业、商业、酒店及休闲娱乐等功能区集聚的综合性经济区域。在华原等地势平坦地区的临空经济区一般以机场为中心,形成同心圆式空间布局。图示意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完成下面小题。
5.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未形成同心圆式空间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区地势起伏大B. 经济区河网密度小
C. 滨海机场吞吐量大D. 滨海新区辐射更强
6.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内( )
A. 东部的功能区以酒店服务业为主B. 东部的功能区以高端制造业为主
C. 西部的功能区以休闲娱乐业为主D. 西部的功能区以居民住宅地为主
7. 随着天津国际滨海机场的发展,临空经济区演变为航空大都市。其空间( )
A. 将会覆盖主城区B. 趋于破碎零散化,C. 东西向延伸为主D. 南北向延伸为主
【答案】5. D 6. B 7. C
【解析】
【5题详解】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整体地形较为平坦,且机场一般选址在平坦地形上,A错误;河网密度小,受地理阻隔小,应更易形成同心圆式空间布局,B错误;吞吐量大,客流、货流量大,更易形成同心圆式空间布局,C错误;由图可知,机场距离滨海新区方向距离较远,但主要功能区靠近滨海新区方向,说明滨海新区辐射更强,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临空经济区是依托机场的集聚效应,在机场周边地区形成的物流、高端制造业、商业、酒店及休闲娱乐等功能区集聚的综合性经济区域。读图可知,东部靠近新区方向,有利于高端制造业的制造和配套居民住宅规划,A错B对;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西侧靠近主城区,人流物流量较大,适宜开展休闲娱乐、物流、酒店服务等,CD错;故选B。
【7题详解】
机场离主城区有一定距离,难以覆盖主城区,A错误;随着机场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临空经济区范围扩大,连接成片,B错误;机场主要辐射天津市主城区和滨海新区,其空间应以东西向延伸为主,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天津空港经济区位于滨海国际机场东北侧天津市空港物流加工区内,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以航空制造、电子信息和精密机械等为特色,是滨海新区距离市区最近的经济功能区。天津空港经济区为开放管理的经济区域,是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龙头区域。
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的国家重大工程。2020年6月,首批机组成功并网发电,蓄水后河流水文情势与生态系统发生显著变化。为减缓水库运行对鱼类栖息环境的影响,乌东德水电站改变大型水库传统底层取水方式,采用了创新的分层取水措施。图示意水库大坝纵坡面。完成下面小题。
8 乌东德水电站运行蓄水后,库区最可能出现( )
A. 鱼类的多样性整体增多B. 喜静水性鱼类向库区以上河段聚集
C. 底层鱼类数量大量增加D. 适应在流水性环境产卵的鱼类减少
9. 与传统方式相比,新的取水方式改善了水坝以下河段鱼类栖息环境,主要体现在( )
A. 促进库区排沙,鱼类饵料增多B. 增加坝下流量,扩大生存空间
C. 净化坝下水质,改善生存环境D. 提升暖季水温,利于鱼类繁殖
10. 乌东德水电站包涵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在( )
①开发新能源,减轻环境污染②设计新方案,减少生态影响
③带动新产业,助力周边扶贫④提倡新理念,带动绿色消费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答案】8. D 9. D 10. A
【解析】
【8题详解】
水库建坝会改变河流径流,阻碍鱼类洄游,且水温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可能导致一些鱼类减少或消失,A错误;库区水流速度减慢,喜静水性鱼类向库区聚集,B错;库区内水位升高,深水区鱼类可能缺氧,C错误;库区水流速度减慢,适应在流水线环境产卵的鱼类会减少,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新的取水方式是为减缓蓄水后河流水文情势变化,对鱼类栖息地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新的趋势方式实现了分层取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坝下水质,改善鱼类生存环境,C正确;水坝存在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调节河流含沙量,使得到达下游河流含沙量有所减少,饵料减少,排除A;调节河流径流量,枯水期增加水量,丰水期使河流径流量有所减少,排除B;对于水温影响较小,排除D。故选D。
【10题详解】
结合图文信息可知,乌东德水电站利用水坝形成水位落差,利用水能进行发电,开发新能源,减轻环境污染,同时,新的取水方式使其减少对下游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减少生态环境影响,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来经济收入,①②③正确;乌冬的水电站并没有提倡新理念,带动绿色消费,排除④。故选A。
【点睛】乌东德水电站是流域开发的重要梯级工程,有一定的防洪、航运和拦沙作用;建设乌东德水电站有利于改善和发挥下游梯级的效益,增加下游梯级电站的保证出力和发电量。电站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群众脱贫致富。
阿克苏地处天山南坡,塔里木盆地北侧,2019年8月出现一场持续3天左石的大风天气,风速忽大忽小具有阶段性。大风天气时,天山南坡锋面发育,锋前触发了强对流,翻山气流下沉补偿了对流上升的空气。图示意阿克苏本场大风天气风速较大时典型的环流形势。完成下面小题。
11. 本次锋面触发了强对流,主要因锋面( )
A. 长度大B. 坡度陡C. 维持时间长D. 宽度大
12. 与对流气团相比翻山气流的性质是( )
A. 冷而干B. 冷而湿C. 暖而干D. 暖而湿
13. 本场大风天气具有阶段性,根本上看是由于阶段性的( )
A. 水汽供应B. 受热对流C. 锋面摆动D. 气流入侵
【答案】11. B 12. A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强对流出现在锋面南侧(锋前)。由于锋面坡度大,锋前暖空气急剧抬升,形成强对流,B正确;图中显示的是锋面的横剖面,且水平近地表没有相关距离信息,无法得知锋面长度和宽度,且强对流主要与气温高或者气流(被)强烈抬升有关,与锋面的长度和宽度关系不大,AD错误;维持时间长主要影响降水时长,而强对流关系主要与气温高或者气流(被)强烈抬升有关,C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由于锋面南侧是锋前,所以锋面自北向南移动;我国位于北半球,北侧气温一般较低,推测翻山气流为冷空气,下沉过程中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水汽逐渐蒸发并逸散,气流逐渐变干。而强对流气团来自南侧,较为暖湿,故翻山气流的性质是冷而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本场大风关键在于翻山下沉气流与冷锋触发的大风叠加,因此大风具有阶段性说明翻山下沉气流具有阶段性,或者对流抬升具有阶段性,即气流入侵具有阶段性,D正确;水汽供应不会形成大风,A错误;受热对流主要是形成阴雨天气,不会形成水平方向的大风,B错误;锋面摆动是气流入侵、冷暖气团势力强弱变化导致的,不属于阶段性大风天气的根本原因,C错误,故选D。
【点睛】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可将锋分成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雨雪、降温天气,雨区范围较小,主要位于锋后。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锋过境时常形成连续性降水,雨区范围较大,主要位于锋前。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的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降水强度小,多阴雨连绵的天气。
祁连山中部黑河上游山地的森林土壤在冻融期水热状况会发生极大变化。为了解不同海拔、不同深度土壤的冻融差异,某研究团队选取了流域内低海拔(2748m)、中海拔(3071m)、高海拔(3250m)三处样本,以10月1日作为距冻结参考日、4月1日为距融化参考日(天数越大即冻结或融化时间距参考日越晚)。图示意研究区域不同深度土壤的冻融统计。完成下面小题。
14. 推测研究区域的自然带为( )
A. 落叶林带B. 针叶林带C. 高山灌丛带D. 高山草甸带
15. 关于研究区域的止壤冻融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海拔地区,土壤始冻时间随深度增加而提前
B. 同一海拔地区,土壤始融时间随深度增加而提前
C. 低海拔地区最晚冻结,最早融化,冻结时长最短
D. 高海拔地区最早冻结,最晚融化,冻结时长最长
16. 关于中、高海拔地区表层土壤性质差异,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高海拔积雪出现时间更早,土壤冻结滞后B. 中海拔森林郁闭度更低,土壤热量更低
C. 高海拔土壤孔隙度更小,保温能力更强D. 中海拔受人为干扰更强,土壤温度更低
【答案】14. B 15. C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据材料,该地为森林土壤,CD错误;由材料可知,研究区域低海拔处表层土壤冻结期约140天,即约5个月,结合海拔信息可推知,研究区域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应为针叶林,A错误,B正确。故选B。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同一海拔地区,土壤始冻时间随深度增加而推迟,A错误;同一海拔地区,土壤始融时间随深度增加而推迟,B错误;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均低海拔地区最晚冻结,最早融化,冻结时长最短,C正确;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冻结时长最长的均为中海拔地区,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高海拔地区表层土壤开始冻结时间晚于中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气温最低,积雪出现时间更早,积雪量更大,保温效果好,土壤冻结时间滞后,A正确;中海拔森林郁闭度低,则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地温更高,冻结时间会更迟,与图示中海拔表层土壤冻结时间早矛盾,B错误;高海拔土壤孔隙度与中海拔差别不大,且孔隙度小则土壤透气性、保温作用弱,开始冻结应更早,C错误;该区域人类活动不活跃,中高海拔地区均受人类活动影响小,D错误。故选A。
【点睛】高大山体随着海拔升高,植被类型的演替顺序依次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寒草甸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猕猴桃喜光但怕阳光直晒,野生植株都生长在阴坡(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山地北坡)河畔,适合栽培在温暖湿润、半湿润的气候区,成熟期的气温达20℃以上才能结果。猕猴桃栽培源于1200年前的陕西,秦岭北坡“周至——眉县”一带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产区(左图)。在“科技兴农”政策指导下,该地采用种植林下作物(在猕猴桃林下种植其他作物,右上图)来实现土壤保温和保湿、水土保持等功能,并推广“果实套袋”等技术(在水果成熟期前用纸袋将果实包裹起来,右下图)提高猕猴桃的品质和产量。
(1)当地林下作物类型为低矮的灌木或草本植物,说明果农选择该类型植物作为林下作物的理由。
(2)分析秦岭北坡成为我国猕猴桃最大产区的有利条件。
(3)说明猕猴桃种植采用“果实套袋”来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合理性。
【答案】17. 自果林的顶端至地面,光照越来越弱;低矮的灌木和草本需要光照强度相对较小,适应较弱的光照条件;且生长高度有限,不会与猕猴桃产生同一高度的空间竞争。
18. 该区夏季高温(气温大于20℃)多雨,气候条件利于猕猴桃生长挂果;秦岭北坡是阴坡,阳光直晒少;临近河流(渭河),水源充足。
19. 防止果实受到鸟类、病虫害的侵袭和被树枝刮伤;避免使用农药,提高水果品质;套袋可避免阳光直射水果,提高水果的品相;套袋还能隔离环境污染对水果的影响。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秦岭北坡“周至—眉县”的猕猴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方向与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本小题可从灌木或草本植物与乔木的特征区别,结合林下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垂直分层,自果林的顶端至地面,光照越来越弱;乔木一般对光照需求量较大,低矮的灌木和草本需要光照强度相对较小,可适应较弱的光照条件;相较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的生长高度有限,不会与猕猴桃产生同一高度的空间和光照竞争。
【小问2详解】
本小题主要结合秦岭北坡的自然环境特点,从猕猴桃的生长习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提到“猕猴桃在我国主要生长于温暖湿润、半湿润的气候区,成熟期的气温达20℃以上才能结果”,该区(秦岭北坡)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气温大于20℃)多雨,气候条件利于猕猴桃生长挂果;根据材料猕猴桃喜光但怕阳光直晒,野生植株大都生长在阴坡河畔,秦岭北坡是阴坡,受地形阻挡,阳光直晒少;秦岭北坡靠近渭河,且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相对较多,水源充足。
【小问3详解】
“果实套袋”主要隔绝外部环境的干扰。可有效防止果实受到鸟类、病虫害的侵袭和被树枝刮伤;在果园喷洒农药时,纸袋可以避免农药直接沾染水果,可提高水果品质;套袋可避免光照直接照射猕猴桃,可提高果实的品相;套袋还能隔离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物,以及风沙、扬尘等对猕猴桃果皮的影响。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的降水与气温共同对冻土产生影响。冻土的冻结期内,降雨起升温作用,加速冻土融化,非冻结期的降雨则降低土壤温度。近年来青藏高原因气温、降水等变化,出现冻土范围缩小、冻土深度减小等冻土退化问题。研究表明,多年冻土的持续退化将导致土壤表层水分发生变化,促使气候暖干化,进而引起高寒草甸的持续变化。表示意藏东南地区丁青、左贡与林芝等地的多年平均气温、降水、土壤冻融特征,图示意丁青、左贡与林芝的位置。
*冻深:从地表往下测量到冻土层的厚度。
(1)分析丁青较左贡纬度高,但冻土的最大冻深却更小的原因。
(2)说明近年来林芝相比于左贡,冻土面积缩小更显著的原因。
(3)推测青藏高原冻土持续退化对高寒草甸的影响并说明原因。
【答案】(1)丁青非冻结期的降雨量较大,有利于降低土壤温度,冻土的最大冻深更小。
(2)林芝相比于左贡气温偏高,冻结期降水占比较高,冻土面积缩小更显著。
(3)高寒草甸退化。气候暖干导致的冻土退化会使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土壤变干,从而引起草场退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丁青、左贡与林芝的位置图和丁青、左贡与林芝的多年平均气温、降水、土壤冻融特征表格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影响植被的因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冻土的冻结期内,降雨起升温作用,加速冻土融化,非冻结期的降雨则降低土壤温度。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丁青冻结期降水占比17.42%,非冻结期的降雨占比82.58%,且丁青的年降水量大于左贡,非冻结期的降雨较多,有利于降低土壤温度,冻土的最大冻深更小。
【小问2详解】
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近年来林芝相比于左贡,气温9.20°C,大于左贡的4.88°C,气温偏高;林芝降水695.02mm大于左贡,冻结期降水占比高达44.44%,冻结期降雨较多,升温作用明显,冻土融化速度较快,冻土面积缩小更显著。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由于气候暖干化,多年冻土的持续退化将导致土壤表层水分减少,土壤变干,进而引起高寒草甸的退化。
1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由城墙、敌楼、关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关城是长城防御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至关重要。图示意某地长城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及关城景观。
(1)说出图中关城修筑的地形部位并据此说明选址原因。
(2)说出图中不能眺望到烽火台的敌楼,并绘制他们之间的地形剖面图,绘图要求:横纵轴(名称、单位、刻度)、方向、剖面曲线。
【答案】19. 部位:修建于鞍部。
原因:位于交通道路上,便于控制内外联系通道;利用两侧山体作为防御屏障,利于防守等。
20.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阅读的有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关城修筑地区沿着两侧道路等高线是一对山谷线,沿着两侧长城等高线为一对山脊线,关城修筑位于山谷线和山脊线交汇处,是两个山顶之间较低的部位,地形部位为鞍部。鞍部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有道路经过,说明该地交通相对便利。同时,两侧为山顶,有天然屏障,利于防守。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敌楼③与烽火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不能通视,而图中①②敌楼海拔较高,与烽火台之间没有山脊阻挡视线,可以眺望到烽火台。如图所示:
可更新水资源(109m3/年)
内部水足迹(109m3/年)
外部水足迹(109m3/年)
1.7
2.2
6.4
丁青、左贡与林芝的多年平均气温、降水、土壤冻融特征
姓名
降水(mm)
气温(°C)
最大冻深(cm)
冻结期降水占比(%)
丁青
650.75
3.83
59.8
17.42
左贡
450.61
4.88
68.29
12.64
林芝
695.02
920
8.77
44.4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2月大联考地理试题(PDF版附答案),文件包含2024届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高三上学期2月大联考地理pdf、2024届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高三上学期2月大联考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地理试题(一),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8,本试题卷分第1卷两部分,蜿蜒河道被拉直渠化带来的影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55,福建省优质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