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肇东市第四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12074/0-17032470085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肇东市第四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12074/0-170324700859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肇东市第四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12074/0-17032470086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肇东市第四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肇东市第四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面采样时, 雾霾天气主要发生在左图中的, 雾霾天气发生时,右图中, 该现象直接改变大气的, 该现象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面采样时( )
A. 是一颗天然天体B. 处于地月系
C. 采回的月壤肥力高D. 月面一马平川
2. 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穿越的大气层特点,正确的是( )
A. 丙为高层大气层,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高空飞行
B. 乙为平流层,常见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
C. 甲为对流层,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D. 返回舱返回过程中,所穿越大气的温度一直升高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面采样时,是月球的附属物,不是天然天体;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面采样时处于地月系;月球没有植被,采回的月壤肥力很低;月面受陨星撞击,不是一马平川,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穿越的大气层特点:甲为对流层,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有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丙为高层大气层,天气晴朗,但是平流层适合飞机高空飞行;乙为平流层,没有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返回舱返回过程中,所穿越大气的温度变化是降低、升高、降低、升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高空飞行。
雾霾,是指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对人类活动影响大。2021年11月3日,河南出现了严重雾霾天气。左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雾霾天气主要发生在左图中的( )
A. a层B. b层C. c层D. d层
4. 雾霾天气发生时,右图中( )
A. ①减弱B. ②增强C. ③增强D. ④增强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大气垂直分层由地面往上依次为对流层a、平流层b、高层大气(c和d)。雾霾是指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水汽和固体杂质基本都分布在对流层,雾霾是发生在最底部的对流层a,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雾霾影响。雾霾导致空气变得浑浊,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辐射③随之减弱。雾霾使得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④随之加强,使得温室效应增强,昼夜温差变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
甲烷气体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6倍。研究发现,北冰洋中冻结的甲烷沉积物已开始释放气体,目前这些气体大部分溶于水中,正在缓慢向大气排放。下图示意北极地区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该现象直接改变大气的( )
A. 组成成分B. 运动状况C. 垂直分层D. 臭氧含量
6. 该现象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分别是( )
A. 气温降低,①减弱B. 气温降低,②增强
C. 气温升高,③减弱D. 气温升高,④增强
7. 该现象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8.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 )
A. 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 受寒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
【答案】5. A 6. D 7. B 8. B
【解析】
【5题详解】
读题可知,北冰洋中冻结甲烷沉积物已开始释放气体,正在缓慢向大气排放,因此会直接改变大气的组成成分,而不能直接改变大气的运动状况、垂直分层和臭氧含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读题可知,甲烷气体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6倍,因此大量甲烷进入大气中,能够增强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随之升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读题可知,该甲烷沉积物冻结在北冰洋中,在温度升高后会解冻并释放气体,因此北冰洋气温越高则该现象越明显,北冰洋夏季温度最高,因此夏季该现象最为明显,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散热、降温快,致使地面温度低,当地面温度降至0℃以下时,霜冻就可能出现,因此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受寒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B正确;雨后的夜晚也可能云层较厚,保温作用明显,气温不一定很低,A错误;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较多,不一定会减弱,C错误;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D错误。故选B。
【点睛】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无云或者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多。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不会太大,因为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气温不会太低。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设立机动车低排放控制区的通告,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下图中的箭头表示近地面大气辐射的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会直接改变大气的( )
A. 组成成分和含量B. 运动速度C. 垂直分层D. 臭氧含量
10. 机动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减少,M方向的辐射将( )
A. 增强B. 减弱C. 保持不变D. 改变方向
【答案】9. A 10. B
【解析】
【分析】考查大气的组成和大气的热力作用。
【9题详解】
读图可知,机动车尾气中主要由PM2.5、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颗粒物等组成,因此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会直接改变大气的组成成分和含量,但不会影响臭氧含量,A正确、D错误;大气的运动速度主要受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大小的影响,与大气成分无关,B错误。机动车尾气只能排放到近地面的大气中,不会影响垂直分层,C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图中的箭头表示近地面大气辐射的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M 方向的辐射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下降,大气逆辐射减弱,故选B。
点睛】
读下面大气组成表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关于表中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吸收大气辐射的能力强
B. 乙:氧原子
C. 丙:吸收地面辐射
D. 丁: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12. 关于大气各层的特点正确的是( )
A. 大气质量约99%都在A层B. 纬度越低A层层顶越高
C. B层是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增温D. 高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
13. 下列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起保护作用是( )
A. 以煤、石油作为主要能源B. 加快热带雨林的开发
C. 用NH3代替氯氟碳化物制冷D.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答案】11. D 12. B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二氧化碳因甲使气温升高,所以甲为地面辐射;乙属于大气组成中的微量成分,吸收丙使大气增温,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推测丙为紫外线,乙为臭氧;丁为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由此判断:甲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吸收大气辐射能力强”这句话本身描述就有错误,A错;乙为臭氧,B错;丙为紫外线,紫外线并不吸收地面辐射,C错;丁为水汽,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水汽含量大时,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地面温度较低;同时,空气中的水汽也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使得大气升温),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A为对流层,所包含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纬度越低,对流层厚度越厚,对流层层顶越高,A错,B正确;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C错;高层大气密度稀薄,天气稳定,D错。故选B。
【13题详解】
以煤、石油作为主要能源以及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AD错;加快热带雨林开发会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B错;用NH₃代替氟氯碳化物制冷,能保护大气层中的臭氧层,C正确,故选C。
【点睛】低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7-18km;中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0-12km;高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8-9km。
2019年热映的电影《中国机长》讲述了飞机在近万米高空挡风玻璃破裂后,我国民航英雄克服困难驾驶飞机安全着陆的感人故事。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国内飞机起飞后爬升至万米高度的过程中( )
A. 大气对流显著,云雨常见B. 温度上热下冷,气流平稳
C. 空气密度极低,类似真空D. 经过了电离层,通信方便
15. 万米高空自然环境恶劣,主要表现( )
①气温高②气压低③臭氧多④氧气少
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①④
16. 大气的垂直分层中①层的平均厚度为12千米,不同纬度分布的高度(厚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低纬度地区高度(厚度)为15~16千米B. 低纬度地区高度(厚度)为17~18千米
C. 中纬度地区高度(厚度)为13~14千米D. 高纬度地区高度(厚度)为6~7千米
17. 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 ①④B. ①③C. ①②D. ②④
【答案】14. A 15. B 16. B 17. A
【解析】
【14题详解】
据图可知,国内飞机起飞后爬升至万米高度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对流层,该层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正确;据图可知,该层温度上冷下热,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B错误;该层海拔越高,空气密度越低,但是还未类似真空,到高层大气,大气密度极小,才类似真空,C错误;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不在对流层,D错误。应选A。
【15题详解】
据图可知,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故①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②正确;臭氧分布在平流层,故③错误;对流层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小,氧气越少,故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是②④,B正确,ACD错误。应选B。
【1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度约为17km~18km,在高纬度约为8km~9km,中纬度对流层的高度约为10-12km,B正确,ACD错误。应选B。
【17题详解】
大气组成成分中,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①正确;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②错误;水汽和杂质集中在对流层,③错误;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应选A。
【点睛】对流层的三个基本特征: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层的空气主要依靠地面的长波辐射增热,所以越近地面,空气受热越多,气温越高,而高度越高,气温则越低;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空气受地面不均匀的加热,产生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使高层与低层空气得到交换,近地面的热量、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向上空输送,从而导致一系列天气现象的形成;3、气象变化复杂。由于受地表影响最大,对流层的温度和湿度分布不均,形成多变的天气现象。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完成下面小题。
18. 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 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 大气削弱作用差异D. 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19.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演示( )
A. 大气的温室效应与地面辐射的关系B.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C. 大气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D.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答案】18. B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玻璃箱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少,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玻璃箱到达地面,且两个玻璃箱的规格相同使得大气削弱作用差异不明显,接受太阳光照的时间相同使得太阳辐射无差异,AC错误;甲箱内有土层能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且以地面长波辐射形式放出的热量,大部分又被玻璃箱截留下来,所以甲箱温度高;乙箱内没有土层,大部分短波辐射能够透过乙箱,所以乙箱内保存的热量少,温度低;地面辐射强弱差异导致了温度的不同,B正确;箱体外侧的大气相同,大气辐射相同,箱体内部的气温影响箱体内大气辐射,而不是箱体内大气辐射影响气温,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实验的结论是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气温足足高了3℃,主要原因是土对气温升高起了决定性作用,验证了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D正确;该实验控制的变量只有地面情况的不同,玻璃箱和空气成分是设计的没有差异的,因此不能验证大气的温室效应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AC错误;该实验没有分析研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层,B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
下图为徐州市连续三天的天气预报图,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上图中,从大气的受热过程角度出发,直接影响徐州市几日近地面气温高低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1. 与前两日相比,12月12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②增强③减弱B. ②增强④增强C. ①增强④减弱D. ①增强③增强
22. 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日徐州市温度还将持续降低,农民为了有效的防止冻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覆盖地膜,提高地温B. 建塑料大棚,加强保温效果
C. 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D. 架设黑色尼龙网,增强吸热
【答案】20. C 21. C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地面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它是大气直接的热源,由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反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12月12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当日为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故①太阳辐射增强,白天气温较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减弱,即④大气逆辐射减少,导致夜晚气温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变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农民为了有效的防止冻害,可采取下列措施,如覆盖地膜,提高地温,A说法正确,不符题意;建塑料大棚,加强保温效果,B说法正确,不符题意;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C说法正确,不符题意;架设黑色尼龙网,可减少太阳辐射对地面的增温效果,不利于防冻,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
环境新闻速览:2022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10年来最低水平,优良天数达到286天,蓝天含金量显著提升,雾霾天气减少。下图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序号分别表示各种辐射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箭头④比①细,是由于( )
A. 大气逆辐射B. 地面反射C. 大气的削弱作用D. 大气的保温作用
24. 关于①②③④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大气辐射B. ②表示太阳辐射
C. ③表示大气逆辐射D. ④表示地面辐射
25. 出现晴朗的天气,会使( )
A. ①增强B. ②不变C. ③减弱D. ④减弱
【答案】23. C 24. C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将热最传递给地面,不影响太阳辐射,A错误;地面反射是地面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反射,不影响未到达地面之前的太阳辐射,B错误;图中箭头粗细表示辐射量的多少,箭头①④都表示太阳辐射,①到④箭头变细,是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导致④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C正确;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得地面热量散失减缓,不影响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①依次由大气层外射向地球,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错误;②由地面射向大气是地面释放的地面辐射,B错误;③是大气射向地面,是大气辐射中的大气逆辐射,C正确;④是经大气削弱以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出现晴朗的天气,会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使得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④增强,D错误。晴天,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减弱,③减弱,C正确。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则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强,在地面辐射②增强,B错误。到达大气层上的的太阳辐射①无变,A错误。故选C。
【点睛】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2023年6月10日,位于印尼巽他海峡中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火山灰柱高达3500m。火山灰会多方面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火山喷发还可能诱发其他自然灾害。下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6. 火山灰会导致大气能见度较差,但红色的交通信号灯仍很显眼,是因为红色( )
A. 波长较短,不易被散射B. 波长较短,不易被反射
C. 波长较长,不易被散射D. 波长较长,不易被反射
27. 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后,短期内会导致( )
A. ①增强B. ②减弱C. ③增强D. ④减弱
【答案】26. C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大雾天气,波长较短的光线被散射较多,红光波长较长不易被散射,穿透力强,所以红色信号灯在大雾天气仍很显眼,C正确。故选C。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火山灰到达不了这个高度,故对其没有影响,A错误。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此次火山喷发后,火山灰随风向周边扩散,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B正确。③是地面辐射,由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少,C错误。④是大气逆辐射,火山灰会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D错误。故选B。
【点睛】火山灰的作用:火山灰会为土壤带来丰富的养料,可以使土壤非常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火山喷发会给当地带来很多矿物质;火山灰的工业用途也很多,比如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制成墙板、楼板和隔音保温材料等;在化学工业方面,可磨粉用作过滤剂、干燥剂和催化剂;火山灰还可用于填料工业,制作光学玻璃高级磨料、塑料抛光剂、橡胶塑料等其他化工品填料。还有人将火山灰用作杀虫剂的载体和肥料的控制剂。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图中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各个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大气逆辐射②太阳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削弱作用⑤大气辐射
B ①削弱作用②大气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大气逆辐射⑤太阳辐射
C. ①削弱作用②太阳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大气辐射⑤大气逆辐射
D. ①削弱作用②太阳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大气逆辐射⑤大气辐射
29. 雾霾天气会使白天的地面温度降低,原因是漂浮在大气中的雾霾物质能使( )
A. ①增强B. ②增强C. ③增强D. ④减弱
30. 霜冻常出现于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
A. 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 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 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 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答案】28. D 29. A 30. D
【解析】
【28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箭头由大气指向太阳释放的太阳辐射,应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图中②箭头由太阳指向地面,应表示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图中③箭头由地面指向大气,应表示地面辐射,图中④箭头由大气指向地面,应表示大气逆辐射,图中⑤箭头由大气指向宇宙,应表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一部分。据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9题详解】
雾霾天气时漂浮在大气中的雾霾物质增多,这些物质可以使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即①增强,从而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即②减弱,则地面吸收的能量减少,使得地面辐射减弱,即③减弱,A符合题意,排除BC;大气中的雾霾物质增多,会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即④增强,排除D。故选A。
【30题详解】
晴朗的夜晚,天空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使得地表降温速度和幅度大,地表温度低,容易出现霜冻,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通过选择性吸收、半选择性散射和无选择性的反射,削弱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小。大气透明度越低,大气削弱作用越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能量截留在大气中,然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地面的能量损失,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一般大气透明度越低、温室气体含量越高,气温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
31. 以下均为关于地球的大气层,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低层大气主要由____、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三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下图为某地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示意中的大气垂直分层属于____
A.电离层B.平流层C.对流层D.高层大气层
(2)②层根据气温分布特征,最可能导致大气运动以____(填对流或平流作用)为主。①层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
A.②层大气阻挡了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B.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量增大
C.近地面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D.②层大气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
【答案】31. ①. 干洁空气 ②. C
32. ①. 平流作用 ②. D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球的大气层分层图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主要考查大气垂直分层等相关知识。
【小问1详解】
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根据图片,图示大气层的厚度是10km,位于对流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小问2详解】
结合图中可知,②层气温下低上高,因此不会出现垂直运动,而是水平运动。①层为对流层,②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水平运动会阻碍对流层的对流上升,影响污染物的扩散,D正确;②层大气不会阻挡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A错误;水汽含量较高对于污染没有影响,B错误;人类活动只是排放的源头,并不是含量高的原因,C错误。故选D。
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地区采用黑白条带地膜覆盖法(下图)种植山葡萄,即在垄中间用白色塑料薄膜覆盖,垄两侧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以此提高葡萄植株成活率。
材料二: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地球内外圈层。
(1)填写图中字母和序号所表示的含义:①____,②____,C____D.____。
(2)不同颜色的地膜透光性不同,农业生产中,白膜对大气受热过程的主要影响是____(增强或减弱)____(填序号),黑膜对大气受热过程的主要影响是____(增强或减弱)____(填序号)。
(3)新疆的葡萄以甜而闻名,之所以甜的原因之一就是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试结合图分析新疆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答案】32. ①. 太阳辐射 ②. 地面辐射 ③. 水圈 ④. 地壳
33. ①. 减弱 ②. ② ③. 减弱 ④. ①
34. 新疆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农民伯伯覆盖地膜景观图、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地球内外圈层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①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地球的内部圈层有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D地壳。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①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大气反射太阳辐射。农业生产中白膜,太阳辐射穿透力强,地面增温,地面辐射穿透力弱,阻碍热量散失。黑膜吸热,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削弱太阳辐射。
【小问3详解】
由于新疆为温带大陆气候,晴天多、降水少,由于白天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故白天气温高;由于当地晚上也多晴天,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效果差,故夜间气温低。所以使当地昼夜温差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祁县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