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全国各个地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读经纬网图,判断甲地的半球位置( )
A. 北半球、东半球
B. 北半球、西半球
C. 南半球、东半球
D. 南半球、西半球
2.如图所示的各大洲轮廓,按照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③①④②B. ③④①②C. ①③②④D. ①②③④
3.下面四幅图地图的图幅面积相同,比例尺最小的是( )
A. 世界地图B. 天津地图C. 中国地图D. 亚洲地图
4.小罗的哥哥准备跑长途货运,小红打算送给哥哥一幅地图,你认为她最好送哪种地图( )
A. 政区图B. 旅游图C. 交通图D. 地形图
5.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B. 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 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D. 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
6.下列叙述中,有关天气的是( )
A.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B. 昆明四季如春
C. 北京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D. 华北地区气温将下降,并有霜冻
7.判断图中①地的气温是( )
A. 12℃以上B. 8℃-12℃C. 8℃D. 4℃-8℃
8.下列选项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 ①山谷 ②山峰 ③山脊B. ①山谷②山峰③陡崖
C. 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峰D. ①山脊②山谷③山峰
9.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 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C.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0.看图识天气,图中的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变化是( )
A. 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B. 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
C. 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D. 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
11.中国天气网2012年1月26日讯 受雪、冻雨等天气影响,兰海高速,沪昆高速,国道210、214、219、320、
326等道路的局部路段通行受到影响.此事说明( )
A. 天气影响生产B. 天气影响交通C. 天气影响学习D. 天气影响战争
1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B.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污染
C. 纬度位置、地形、森林面积减少D. 海陆位置、地形、大气污染
13.某乡人口5万人,2001年人口出生率为3%,人口死亡率为1.4%.则该乡这一年自然增长的人口为( )
A. 2200B. 1500C. 800D. 16%
14.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低B.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高
C. 纬度相同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一定也相同D.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也随着升高
15.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 )
①森林减少,草原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②劳动力短缺;
③粮食及生活用品的生产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
④国防兵源不足;
⑤交通、住房等方面的改善困难较大.
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①②④D. ②③④
16.如图表示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全年高温多雨
B. 该地极有可能是在赤道地区
C. 该地一定在南半球
D. 该地一定在北冰洋内
17.一个地区人口疏密程度,可以用下列哪种要素来表示( )
A.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B. 人口出生率C. 人口密度D. 人口总数
18.下列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
A. 青藏高原B. 格陵兰岛C. 南极洲D. 亚洲东部平原
19.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向社会招募了大量懂英语的志愿者,因为英语是( )
A. 世界上使用上数最多的语言B. 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 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D. 上海世博会唯一指定外语
20.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这样的房子应该建在( )
A. 北极点上B. 南极点上
C. 赤道和0°经线的交叉点上D. 赤道和180°经线的交叉点上
读图,回答21~22题。
21.在我国景洪所在的西双版纳,常见双层竹楼.人住上层,因为竹楼上层( )
A. 通风散热B. 防寒保暖C. 防震抗灾D. 防风采光
22.为防热、防风沙,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有的特点是( )
A. 通风保寒B. 低矮迎风C. 墙厚窗小D. 墙薄窗大
23.2013年春节,小明一家人去了欧洲旅游,他看到当地有很多人都戴着十字架,经常去教堂,他们信仰的宗教是( )
A. 基督教B. 佛教C. 伊斯兰教D. 印度教
24.下列四幅图片中,最适合形成聚落的是( )
A. 极地地区
B. 撒哈拉沙漠
C. 喜马拉雅山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最好措施是( )
A. 不使用煤、石油、天然气B. 多种粮食作物
C. 开发新型能源,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D. 人口大增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的海拔可能为 ______;
A.100米
B.150米
C.240米
D.350米
(2)图中乙点的地形部位是 ______,丁点的地形部位是 ______,戊地的地形部位是 ______;①、②两处坡度较陡的是 ______;
(3)图中河流的流向大体为自 ______向 ______(方向);
(4)丙地在雨季不适宜游客露营,为什么?______。
(5)根据图中信息,可以计算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吗 ______(可以/不可以),为什么?______。
27.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主要为 ______人种,信仰 ______教,其宗教的代表建筑是图二中 ______(填序号);
(2)B地属 ______人种,通用的语言是 ______语;
(3)A、B两地是人口 ______(稠密、稀疏)区,C地主要是 ______人种;
(4)D、E 两地居民大多信仰 ______教,说 ______(语言),其宗教的代表建筑是图二中 ______(填序号);
(5)A地和C地,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的是 ______(填字母)。
28.如图表示的是我国北方某平原地带的一部分,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其中A、B、C聚落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是:靠近 ______,有利于 ______和 ______,地形以 ______为主。这样的聚落一般可顺河道伸展成 ______状。
(2)A、B、C、D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______,因为那里地形 ______,水源 ______,______便利;另外,______地也可能发展为城市,因为那里处在 ______。
29.人们常用“问寒问暖”表示相互关心,其实“寒”和“暖”在世界的分布很有规律,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年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分别与五带中 ______带和 ______带的范围大体一致;
(2)世界年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______洲,约 ______℃;年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 ______洲,约 ______℃;
(3)图中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 ______。
A、地势低平
B、平原面积广阔
C、海洋广阔
D、受太阳光热均匀
(4)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 ______;A点海拔是300米,气温为16℃,则海拔2000米的C处气温是 ______。
30.读中国商品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商品主要出口到亚洲、①______洲、②______洲;
(2)一艘货轮从上海出发,沿图中航线航行,过太平洋,穿A ______运河,经B ______洋,最后抵达美国的纽约港;
(3)纽约濒临的大洋是 ______,写出纽约的经纬度 ______;
(4)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输出国,但需要大量进口咖啡、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主要原因是美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______带,不适宜种植热带作物。
(5)赤道穿过了哪两个大洲的大陆:______洲、______洲;
(6)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______洲。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据图中的经纬网可得,甲点的地理坐标是30°S,100°E,该点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
故选:C。
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向东度数越大为东经,度数向西越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理解解答即可.
2.【答案】D
【解析】解:依据大洲的轮廓,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为南美洲,②为大洋洲,③为非洲,④为欧洲。依据题意。
故选:D。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本题考查大洲的轮廓,读图解答即可.
3.【答案】A
【解析】解: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选项中的四幅地图按照范围从大到小排列为:世界地图>亚洲地图>中国地图>天津地图,则比例尺从大到小依次是:天津地图>中国地图>亚洲地图>世界地图,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本题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内容和范围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4.【答案】C
【解析】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小罗的哥哥准备跑长途货运,小红打算送给哥哥一幅地图,送交通图最为合适.
故选:C.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
考查地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
5.【答案】C
【解析】解:从甲处到山峰比从乙处到山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攀登费力;故A错误。
丁处的等高线比丙处的等高线密稀疏,丁处的坡度比丙处平缓;故B错误。
甲、乙、丙、丁四处位于同一等高线上,海拔高度都是280米;故C正确,D错误。根据题意。
故选:C。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6.【答案】D
【解析】解:天气是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是经常变化的;气候是多年天气平均状况,是相对稳定的。A、B、C三项都是描述气候的。
故选:D。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此题考查的是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熟练掌握该知识点.
7.【答案】B
【解析】解:图中①地位于8℃等温线和12℃等温线之间,说明①地的气温约8℃-12℃。
故选:B。
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
考查等温线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
8.【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得,①中A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②中D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峰;③中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
故选:A。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9.【答案】D
【解析】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选项ABC实例能够证明海陆变迁。
故选:D。
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实例,理解解答即可。
10.【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天气符号的判读,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天气符号的判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一个杠表示2级风,一共三个,所以是6级风,再根据地图上的方向判断是西北风;读图可知,图中的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变化是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
故选A。
11.【答案】B
【解析】解:由题干可知受雪和冻雨影响,道路通行受到影响,主要与交通有关,所以答案为B项。
故选:B。
清晨,当你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到的是什么?远足郊游或长途旅行,你最关注的又是什么?不用多说,一定是天气状况了.那么,天气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考查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12.【答案】A
【解析】解: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和洋流因素等。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依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来解答此题.
理解影响气候的不同因素所起到的不同作用,来分析影响气候的主导因素.
13.【答案】C
【解析】解:5万=50000,50000×(3%-1.4%)=8000人。
故选:C。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的人口=总人口×自然增长率。
理清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14.【答案】A
【解析】解:A、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叙述正确;
B、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叙述错误;
C、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叙述错误;
D、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叙述错误。
故选:A。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也不一样,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本题考查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要牢记.
15.【答案】B
【解析】解: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为了供养越来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发矿产,
导致了很多地方出现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人们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根据题意,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①③⑤。
故选:B。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此题考查的是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社会问题,结合教材熟知记忆.
16.【答案】C
【解析】解: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看出,该地终年低温,且8月气温全年最低,应位于南半球,终年干燥,属于极地气候。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
17.【答案】C
【解析】解: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人口增长数量(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数量之比.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密度的概念,属于基础题型.
18.【答案】D
【解析】解:世界上的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青藏高原的地势过高;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气候及其寒冷;这些都不适宜人类居住,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此题考查的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19.【答案】B
【解析】解: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故选:B。
英语主要分布地区有:英国、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适用范围广,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本题考查了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属于基础题。
20.【答案】B
【解析】解:南极点在地球的最南端,南极点的四周均是北方,故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应该建在南极点上。
故选:B。
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在北极点上判定方向,其四周都是南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在南极点上判定方向,其四周都是北方。
本题考查极点地区方向的判读,在把握南极点四周都是北方的基础上,理解解答即可。
21~22.【答案】A、C
【解析】1. 【分析】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炎热多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双层木楼或竹楼;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多建窗小平顶的碉堡房;寒冷地区为了抵御严寒,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
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解答】
解: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区常见双层竹楼。人住上层,因为竹楼上层通风散热且能够防潮湿。
故选:A。
2. 【分析】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解答】
解:为防热、防风沙,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有的特点是墙厚窗小,墙厚可以隔热,窗小可以减少风沙的进入。
故选:C。
23.【答案】A
【解析】解:教堂和十字架都是基督教的标志。
故选:A。
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辉煌的佛教庙宇,高高耸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教徒胸前戴着十字架.
本题考查知识点简单,牢记即可.
24.【答案】D
【解析】解: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气候寒冷干燥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选项ABC不适合形成聚落。
故选:D。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5.【答案】C
【解析】解: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所以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最好措施是开发新型能源,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故选:C。
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
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26.【答案】C 山顶 陡崖 山谷 ② 西北 东南 丙地位于山谷,雨季容易形成泥石流 不可以 缺少比例尺
【解析】解:(1)图中等高距为50米,可判定甲地的海拔位于200-250米之间,可能为240米。
(2)依据等高线地形部位的判读,图中乙点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丁点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戊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①、②两处坡度较陡的是②,原因在于②处等高线密集。
(3)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可判定,图中河流的流向大体为自西北向东南。
(4)丙地在雨季不适宜游客露营,原因在于丙地位于山谷,雨季容易形成泥石流。
(5)根据图中信息,不可以计算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原因在于图示缺少比例尺。
故答案为:(1)C;(2)山顶;陡崖;山谷;②;(3)西北;东南;(4)丙地位于山谷,雨季容易形成泥石流;(5)不可以;缺少比例尺。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可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可依据等高距估算海拔高度。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海拔的估算、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方向的判定、比例尺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7.【答案】白色 基督 ① 黄色 汉 稠密 黑色 伊斯兰 阿拉伯 ② A
【解析】解:(1)读图可知,A地主要为白色人种,信仰基督教,其宗教的代表建筑是图二中①教堂;
(2)读图可知,B地属黄色人种,通用的语言是汉语;
(3)A欧洲西部、B亚洲东部是人口稠密区,C非洲中部和南部主要是黑色人种;
(4)D非洲北部、E亚洲西部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说阿拉伯,其宗教的代表建筑是图二中②清真寺;
(5)A地和C地,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的是A欧洲西部。
故答案为:
(1)白色;基督;①;
(2)黄色;汉;
(3)稠密;黑色;
(4)伊斯兰;阿拉伯;②;
(5)A。
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居民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28.【答案】河流 运输 供水 平原 带 B 平坦 充足 交通 D 两条公路干线的交会处
【解析】解:(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其中A、B、C聚落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是:靠近河流,有利于运输和供水,地形以平原为主。这样的聚落一般可顺河道伸展成带状。
(2)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是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图中A、B、C靠近河流,呈带状分布。B处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D处也可能发展为城市,因为D处位于两条公路干线的交会处。
故答案为:(1)河流;运输;供水;平原;带;
(2)B;平坦;充足;交通;D;两条公路干线的交会处。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聚落沿河分布,地形平坦,距水源近,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可优先发展成城市。
本题主要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9.【答案】北寒 南寒 非 30 南极 -50 C 降低 5.8℃
【解析】解:(1)图中年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分别与五带中北寒带和南寒带的范围大体一致;
(2)世界年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非洲,约30℃,该大洲有“热带大陆”之称;年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约-50℃,该大洲有“世界寒极”之称;
(3)图中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海洋广阔;
(4)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A点海拔是300米,气温为16℃,则海拔2000米的C处气温是16-(2000-300)÷100×0.6=5.8℃。
故答案为:(1)北寒;南寒;(2)非;30;南极;-50;(3)C;(4)降低;5.8℃。
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气候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30.【答案】欧 北美 巴拿马 太平 大西洋 40.7°N,74°W 北温 非 南美 南极
【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商品主要出口到亚洲、①欧洲、②北美洲。
(2)一艘货轮从上海出发,抵达美国的纽约港,沿图中航线航行,需过太平洋,穿A巴拿马运河,经B大西洋,其中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3)从图中可以看出,纽约濒临的大洋是大西洋,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可得,纽约的经纬度位置为40.7°N,74°W。
(4)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输出国,但因为美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不适宜种植热带作物.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咖啡、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
(5)赤道穿过了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陆部分。
(6)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故答案为:(1)欧;北美;(3)巴拿马;大西;(3)大西洋;40.7°N,74°W;(4)北温;(5)非;南美;(6)南极。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不同大洲大洋的位置及特点不同。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大洲大洋的分布及美国的概况,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部分区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阶梯分界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