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A)含解析
展开高二地理试题(A)
2023.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示意2022年某月某时刻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图中所示月份可能是( )
A. 1月B. 5月C. 7月D. 11月
2. 该季节影响图中M处天气状况的大气环流是( )
A. 盛行西风B. 西北季风C. 东北信风D. 东南信风
3. 图中N处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及影响因素是( )
A. 上升 热力因素B. 上升 动力因素
C. 下沉 热力因素D. 下沉 动力因素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从图中气压分布状况可知,南半球副热带向南移动,且中间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可判断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典型月份为1月,A对,BCD错。故选A。
【2题详解】
M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气候受季风影响,1月份为澳大利亚夏季,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南移,东北信风跨过赤道向左偏转,转为西北季风,带来印度洋暖湿空气,B对,ACD错。故选B。
【3题详解】
N地位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上,在高压控制下,垂直方向上形成下沉气流,AB错;是由于高空中从赤道流向两极的空气偏转堆积形成的下沉气流,受动力因素影响,C错,D对。故选D。
【点睛】每年二月前后(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前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形成低压槽,季风自印度洋自西北往东南进入澳大利亚,带来降水。澳大利亚北环段丰富的降水量就来自于印度洋。每年八月前后(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自内陆吹向海洋(东南信风)。风源来自内陆干燥地区,所以无法给北部沿岸带来降水。
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巴塔哥尼亚冰原是世界第三大冰原,菲茨罗伊峰为巴塔哥尼亚冰原上的花岗岩山峰,山体垂直方向的节理(岩石裂隙)发育。下图示意菲茨罗伊峰的位置及垂直节理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
A. 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相向运动B. 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相离运动
C. 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相向运动D. 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相离运动
5. 菲茨罗伊峰的形成过程是( )
A. 岩浆侵入冷凝—地壳抬升—风化—风力侵蚀
B. 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冷凝—风化—风力侵蚀
C. 岩浆侵入冷凝—地壳抬升—风化—冰川侵蚀
D. 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冷凝——风化——冰川侵蚀
【答案】4. C 5. C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成,属于板块相向运动,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巴塔哥尼亚冰原是世界第三大冰原,菲茨罗伊峰为巴塔哥尼亚冰原上的花岗岩山峰,山地主体由花岗岩组成,板块的碰撞使得岩浆活动频繁,大量侵入地壳薄弱地带,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后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此处为西风带,风力强劲,高山冰雪、冰川丰富,在风化、大风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岩石变得破碎不稳定,最后在重力作用下沿垂直节理脱落坍塌,形成尖峰。故菲茨罗伊峰形成的地质作用为岩浆侵入冷凝—地壳抬升—风化—冰川侵蚀,故选C。
【点睛】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动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北大河(下图)发源于祁连山北坡,由于断裂带的剧烈活动导致地面升降,从而改变了河道比降,在中游发育了系列古河道(古河道1、2、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嘉峪关文殊山断裂带剧烈活动时,北大河中游古河道( )
A. 比降增大,下蚀增强B. 比降增大,侧蚀增强
C. 比降减小,下蚀减弱D. 比降增大,侧蚀减弱
7. 金塔南山断裂带剧烈活动时,北大河中游古河道( )
A. 北移,沉积物颗粒增大B. 北移,沉积物颗粒变小
C. 南移,沉积物颗粒增大D. 南移,沉积物颗粒变小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由于断裂带的剧烈活动导致地面升降,从而改变了河道比降”可知,由于嘉峪关文殊山断裂带靠近祁连山脉,而且靠近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所以该断裂带剧烈活动,会使得断裂带附近地区地壳抬升;而地壳抬升则使河流的比降增大,河流比降增大则流速加快,对河床的下蚀作用加强,A正确,C错误;河流侧蚀一般发生在地势较为平坦且开阔、流速较慢的地区,该区域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势崎岖,不利于河流侧蚀作用的进行,河流侧蚀较弱,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若金塔南山断裂带剧烈活动时,金塔南山附近地区地壳可能会抬升,所以靠近金塔南山的北大河古河道受到金塔南山附近地区地壳抬升、坡度变大的影响,会向地势相对平坦的南侧移动;根据图片可知,北大河与洪水坝河汇合后,在注入金塔盆地时会流经金塔南山,由于金塔南山地壳抬升的影响,河流的落差会减小,导致北大河中游古河道的流速也随之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沉积作用增强,沉积物的颗粒会变小。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
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与大西洋水体交换的唯一通道,下图示意直布罗陀海峡水团交换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地中海降水量、蒸发量与河流输入量的关系表现为( )
A. 降水量=蒸发量+河流输入量B. 降水量>蒸发量+河流输入量
C. 蒸发量=降水量+河流输入量D. 蒸发量>降水量+河流输入量
9. 与大西洋输入流相比,地中海溢出流( )
A. 盐度较高B. 密度较小C. 水量较大D. 流速较快
【答案】8. D 9. A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地中海区域位于亚热带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又因纬度较低温度高蒸发旺盛,所以蒸发总量>降水总量。据图可知这里的降水只是海上的降水,降水总量还包括陆地上的降水,而陆地上的降水只有部分转化为河流的径流量,所以降水量+河流输入量<总降水量,故蒸发量>降水量+河流输入量。综上ABC错误,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据图可知大西洋输入流的海水来自大西洋,地中海溢出流海水来自地中海,地中海位于亚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蒸发量>降水量,再加上海域封闭同大西洋海水交换少,故而盐度高,A正确;地中海溢出流位于大西洋输入流下部,密度高,B错误;据图可知直布罗陀海峡海底岩床上凸阻碍了地中海海水流出,再加上大西洋输入流的影响,地中海溢出流的水量较小且流速较慢,CD错误。综上,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海水的盐度自副热带向赤道和南北两极递减,副热带海域因为蒸发量>降水量所以盐度高。
河流系统作为陆地淡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河流有机碳的来源有外源(指地表的含碳物质如土壤、动植物残体等通过雨水的冲刷流进河流)和内源(指水中动植物的生长凋落等过程中产生的碳)两种。受水温、溶解氧等因素的影响,黄河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黄河不同河段有机碳来源( )
A. 上游以内源碳为主B. 都以内源碳为主
C. 下游以内源碳为主D. 都以外源碳为主
11. 黄河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12. 影响黄河冬季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生植物密度B. 雨水冲刷强度
C. 坡面径流汇入D. 水面冰雪覆盖
【答案】10. C 11. B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外源碳主要来源是雨水冲刷地表含碳物质进入河流,而内源碳是水中动植物生长凋落而产生的碳,且受到受水温、溶解氧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可知,黄河上游流经了青藏高原、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该区域部分河段海拔较高或是纬度较高,其水温较低,河流内部生物量较少,所以黄河上游内源碳的形成较少,其有机碳主要靠径流携带的外源碳进入黄河上游河段;而黄河下游受到众多支流的补给,其水量相对较大,且纬度较低,水温高于上游,较为适合水生动植物的繁殖,使下游河段产生了较多的内源碳,故黄河下游河段的有机碳来源主要是内源碳,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河流有机碳主要分为外源碳和内源碳,其中外源碳是雨水产生的径流冲刷进河道而产生的,而内源碳主要是水生动植物凋落产生的,而黄河流域夏季降水量大,地表径流注入黄河的水量大,注入的外源碳较多;同时夏季气温较高,黄河流域的水生动植物较为繁盛,并产生了较多的内源碳,由此可知,夏季黄河产生的有机碳量最大,所以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B正确;而其他季节黄河流域的降水较少,或是水生动植物相对不繁盛,产生的有机碳量相对较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也相对较少,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黄河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冬季气候较为寒冷,河流结冰并且会被降雪覆盖,导致河水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受阻,故水面冰雪覆盖对冬季温室气体的排放影响大,D正确;由于冬季水温低,水生植物不易存活,水生植物密度小,虽然会减少河流内源碳的产生,但河流有前期积累的内源碳,故A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A错误;冬季黄河流域降水较少,且主要以降雪为主,所以受雨水冲刷和坡面径流影响不大,BC错误。故选D。
【点睛】有机碳是有机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的部分,在化学中碳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是生命的基础。有机碳可以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有机物质中,包括生物体、矿物和化石燃料中。
阿根廷滑柔鱼是广泛分布在西南大西洋的重要经济鱼类,滑柔鱼渔场分布主要受马尔维纳斯寒流与巴西暖流的影响(下图),其产卵场温度高于索饵场。近年来,南半球西风带不断向极地迁移,巴西暖流呈增强趋势,渔场位置发生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推测阿根廷滑柔鱼摄食活动主要发生在( )
A. 巴西暖流B. 马尔维纳斯寒流
C. 西风漂流D. 南赤道暖流
14. 推测近年来阿根廷滑柔鱼渔场位置的变化方向为( )
A. 向东B. 向西C. 向南D. 向北
15. 近年来,西南大西洋海域( )
A.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减弱B. 受寒流影响海水温度下降
C. 大陆架海域生物多样性增加D. 受暖流影响海水盐度下降
【答案】13. B 14. C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滑柔鱼渔场分布主要受马尔维纳斯寒流与巴西暖流的影响,其产卵场温度高于索饵场”,阿根廷滑柔鱼摄食活动受西风漂流、南赤道暖流影响较小,排除CD。又因巴西暖流水温较高,不易发生摄食活动,A错误;马尔维纳斯寒流位于中纬度地区,水温较低,易发生摄食活动,B正确。故选B。
【14题详解】
滑柔鱼渔场的形成原因是寒暖流交汇,寒流带来的冷水性鱼类和暖流带来的暖水性鱼类在此聚集,形成渔场。由材料可知:“南半球西风带不断向极地迁移,巴西暖流呈增强趋势”,说明寒流势力减弱,暖流势力增强,滑柔鱼渔场向南移动,故选C。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南半球西风带不断向极地迁移,巴西暖流呈增强趋势”,说明寒流势力减弱,暖流势力增强,因此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减弱,海水上泛带来的饵料减少,导致大陆架海域生物多样性减少,A正确,C错误;寒流势力减弱,西南大西洋海域受暖流的影响加大,但受暖流影响,蒸发量变大,海水盐度升高,BD错误。故选A。
【点睛】洋流加速海水运动,改变海水温度,会影响海水盐度,寒流降低盐度,暖流增加盐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环是高寒地区一种独特的冻土景观,是饱含水分、大小土石颗粒混杂的土层反复结冰和融化形成的呈多边形或近圆形的冻土地貌。下图示意石环形成的垂直分选过程及某地的石环地貌景观。
(1)指出石环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及主导因素。
(2)归纳形成石环地貌的必要条件。
(3)说明形成石环的垂直分选过程。
【答案】16. 风化作用;温度。
17. 地表物质粗细混杂;有充足水分;气温在0℃上下波动,且持续时间较长(反复的冻融作用)。
18. 含有水分的沙石冻结发生膨胀,石块位置相应上升;气温升高,表层冻土融化但石块仍被石块底部未融化的一部分冰支撑,不能回落原地;底层冻土融化,石块下面的空隙被沙土填满,石块位置上升。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石环地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石环是饱含水分、大小土石颗粒混杂的土层反复结冰和融化形成的呈多边形或近圆形的冻土地貌”可知,反复结冰和融化的过程属于冻融作用,是风化作用的一种,是石环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而影响该地区土石颗粒被反复的冻结和融化则主要是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
【小问2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石环的形成需要大小土石颗粒混杂才能使石环物质呈现出垂直方向上的分选性;而形成石环的过程中,需要反复的结冰和融冰,所以形成石环需要有充足的水分;而反复的结冰和融冰,则需要气温经常在0℃上下波动,且持续时间较长才能够实现形成石环的垂直分选过程。
【小问3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含有水分的沙石在冻结后,由于冰的存在,其体积会发生膨胀,使得石块所处的位置出现上升;当气温升高时,表层沙石和冻土融化,但是石块底部的冻土和冻结的沙石由于受到石块的遮蔽,能够保持低温,使其未被立刻融化,将已经上升的石块支撑起来,使石块不能回落原地;当底层冻土融化时,石块下方出现了空隙,颗粒更小的沙土随融冰产生的水流进入这些空隙,使得石块仍处于相对上升的位置,所以石块及颗粒更细的沙石呈现出垂直方向的分选性。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2022年10月16日上午至17日上午不同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说明16日08时甲地气温较高的原因。
(2)分析17日02时甲地出现大雾的原因。
(3)分析甲地17日08时的天气状况。
【答案】17. 位于冷锋的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受冷气团移动的影响,该地暖气团被挤压增温。
18. 冷锋刚刚过境,降水后空气湿度增大,水汽含量高;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天气晴朗,空气中水汽易凝结成雾;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雾不易消散。
19. 甲地受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冷锋、等压线图的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在16日08时,冷锋尚未到达甲地,其位于冷锋的锋前,受暖气团控制,使其气温相对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冷锋在移动过程中,会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使甲地气温升高。
【小问2详解】
17日02时,影响甲地的冷锋刚刚过境,由于冷锋过境时一般会形成降水天气,降水后空气湿度增大,水汽含量较高,为形成大雾提供了水汽条件;由于冷锋过境后,该地区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且天气转晴,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降温较快,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成雾;17日02时甲地附近地区的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弱,难以将大雾吹散,使得甲地出现了大雾天气。
【小问3详解】
根据17日08时等压线分布可知,此时甲地受高压脊控制,受其控制会使甲地盛行下沉气流,形成晴朗天气;另一方面,由于影响甲地的高压系统比甲地纬度高,故为冷气团,甲地受该冷气团控制,造成甲地气温较低;与前三个时段相比,甲地的等压线相对密集,使甲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较大。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大陆东南部海面。受地形及大气环流影响,马达加斯加岛气候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地形特征及甲、乙两地气温、降水量年内分布。
(1)在下图中合适位置用→表示影响该岛屿的盛行风向。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3)推测与乙地相比,丙地降水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如下图所示: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呈东北—西南走向,沿海有平原分布;受地形阻挡作用影响,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在山脉东侧形成降水,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山脉西侧为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发育了热带草原气候;山地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3)全年降水较少。与乙地相比,丙地纬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全年降水较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马达加斯加岛地形为材料,涉及气候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马达加斯加全岛几乎均位于热带区域,南回归线从岛屿南部穿过,主要受东南信风控制,如图:
【小问2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马达加斯加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岛屿的东岸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为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形成雨影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形成气候东西差异;岛屿地势高差大,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递减,降水量发生变化,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小问3详解】
丙地纬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较少。而乙据上题可知为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查干淖尔湖(下图)为内陆湖,地势东部高、西部低,分东、西两个湖,中间有天然堤相隔,雨季时两湖水会贯通。恩格尔河、高格斯台河为湖泊主要补给水源,其中,高格斯台河年径流量占查干淖尔湖地表径流补给量的70%以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地人在两河上游修建了多座大坝,并在天然堤上了修建水闸,2002年西湖水量减少,最终干涸。
(1)判断查干淖尔湖东湖和西湖的盐度特点,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分析2002年查干淖尔湖西湖逐渐干涸的原因。
【答案】(1)东湖盐度低,西湖盐度高高格斯台河补给量大,稀释盐分;东湖地势较高,雨季时湖泊水位上涨,顺地势流入西湖,盐分排出。(或西湖地势低,无盐分排泄通道,且受恩格尔河补给量小,湖水盐度高。)
(2)人类截流入湖河水,河流注入西湖水量减少;天然堤上的水闸阻断了东湖水流入西湖水,西湖补给水源减少;受全球变暖影响,当地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湖泊水量减少并逐渐干涸。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查干淖尔湖为背景材料,涉及湖泊水文特征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恩格尔河、高格斯台河为湖泊主要补给水源,其中,高格斯台河年径流量占查干淖尔湖地表径流补给量的70%以上,东湖盐度低,西湖盐度高高格斯台河补给量大,稀释盐分;地势东部高、西部低,分东、西两个湖,中间有天然堤相隔,雨季时两湖水会贯通,因东湖地势较高,雨季时湖泊水位上涨,顺地势流入西湖,盐分排出,故东湖盐度低于西湖。
【小问2详解】
湖逐渐干涸的原因分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人为因素一般为主要原因;由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地人在两河上游修建了多座大坝,并在天然堤上了修建水闸,2002年西湖水量减少,最终干涸,人类截流入湖河水,河流注入西湖水量减少;天然堤上的水闸阻断了东湖水流入西湖水,西湖补给水源减少,水量减小;受全球变暖影响,当地降水减少,蒸发加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湖泊水量减少并逐渐干涸。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齐鲁名校大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齐鲁名校大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最先形成的平坦面是, 该断面河流流速最慢的时期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