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113989/0-170347411512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113989/0-17034741151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113989/0-170347411520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菜园内,一只母鸡带领几只孵化不久的小鸡在觅食,看到有人靠近后,带领小鸡迅速跑开。上述实例中,没有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2分)亚马孙河流域有一种瓶子树,在雨季吸收大量的水分贮存在树干中,这些贮存的水分可使其顺利度过旱季;同时,这些瓶子树也改善了该地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以上材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
3.(2分)下列显微镜的操作流程正确的是( )
A.③→①→②→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
4.(2分)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与数目和原细胞相比( )
A.形态相同,数目是原细胞的一半
B.形态相同,数目与原细胞的相同
C.形态不同,数目是原细胞的一半
D.形态不同,数目是原细胞的二倍
5.(2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对麻雀的整体性描述。如图所示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的是( )
A.AB.BC.CD.D
6.(2分)草履虫能吞食水中的细菌等微小的生物,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草履虫体内的哪一结构能消化这些被吞食微小的生物( )
A.口沟B.食物泡C.伸缩泡D.表膜
7.(2分)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内壁就会长出绿膜,水变成绿色,该种植物无根茎叶分化,这种绿色的东西主要是( )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被子植物
8.(2分)大豆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由①②④组成
B.大豆种子的⑤有一片,而玉米种子的⑤有两片
C.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蓝的部位是⑥
D.③都是种皮
9.(2分)小明的妈妈买来一些西红柿苗,栽种在自家花盆中,适时适量浇水,但一段时间后,西红柿苗长得细弱矮小,叶片颜色发黄。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应适当补充( )
A.钙肥B.磷肥C.钾肥D.氮肥
10.(2分)如图为某植物根尖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成熟区,是根的主要功能部位,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B.②是分生区,能够快速分裂出大量新的细胞
C.③是伸长区,是细胞快速生长的区域
D.④是根冠,能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1.(5分)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的是 (填“动物”或“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细胞能保持一定的形态主要是因为[ ] 的作用。
(2)图中的结构[ ] 能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给细胞各种生命活动利用。
(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 ] 。
(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不易观察到的结构是 。(填标号)
12.(5分)如图是被子植物的花、受精过程及果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图甲所示的花的结构中,雄蕊的结构有[①]花药和[②] 。
(2)图甲中[a]所示的过程称为传粉,其实质是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 上的过程。
(3)图乙所示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即[⑦]花粉管中的 与胚珠中的[⑨] 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4)图丙中标号[⑩]是由图甲中的[⑥] 发育而来。
13.(5分)大树为人们撑起了绿伞,并使空气变得清新而湿润。如图表示将叶片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 ] 内有导管,属于输导组织,可以运输水分。
(2)图甲中,植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 ,它是由图乙中成对的[ ] 围成的。
(3)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气孔的状态为图乙中 所示的状态,蒸腾作用随之而 (填“增强”或“减弱”)。
14.(5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某校“多彩的生命世界”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种子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才可以萌发,选用了一定数量、具有萌发能力的、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子,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如下表所示的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该探究活动的五个瓶子中,种子能顺利萌发的是 组。
(2)该探究活动中的甲和丁对照时,探究的变量是 。
(3)通过该实验的探究,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种子在具备适宜的自身条件的情况下,种子的萌发还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条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环境条件是 、充足的空气和 。
(4)该实验中每组用5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的原因是 。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七年级(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菜园内,一只母鸡带领几只孵化不久的小鸡在觅食,看到有人靠近后,带领小鸡迅速跑开。上述实例中,没有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C.一只母鸡带领几只孵化不久的小鸡在觅食,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和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特征,AC不符合题意。
B.题干中没有体现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的生物特征,B符合题意。
D.看到有人靠近后,带领小鸡迅速跑开,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2分)亚马孙河流域有一种瓶子树,在雨季吸收大量的水分贮存在树干中,这些贮存的水分可使其顺利度过旱季;同时,这些瓶子树也改善了该地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以上材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解答】解: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可见,瓶子树在雨季吸收大量的水分贮存在树干中,这些贮存的水分可使其顺利度过旱季,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这些瓶子树也改善了该地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3.(2分)下列显微镜的操作流程正确的是( )
A.③→①→②→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
【分析】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可以简化记忆:“取、放、对、观”,观察时先下后上。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五步。
【解答】解:图③是对光,该步操作的目的是使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在同一直线上;图①是放置玻片标本;进行图②所示操作时,眼注视图示部位的目的是: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图④观察的操作是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所以图示中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2分)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与数目和原细胞相比( )
A.形态相同,数目是原细胞的一半
B.形态相同,数目与原细胞的相同
C.形态不同,数目是原细胞的一半
D.形态不同,数目是原细胞的二倍
【分析】细胞分裂的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解答】解: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是细胞核分裂,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复制加倍的现象,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故选:B。
【点评】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5.(2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对麻雀的整体性描述。如图所示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的是( )
A.AB.BC.CD.D
【分析】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系统构成生物体。可见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解: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心脏的最外面的膜是结缔组织膜,最内层属于上皮组织,四个腔的壁主要是肌肉组织,能收缩和舒张使得心脏能有节律的跳动。内外布满血管和神经,血管里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因此心脏是由这几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
故选:C。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2分)草履虫能吞食水中的细菌等微小的生物,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草履虫体内的哪一结构能消化这些被吞食微小的生物( )
A.口沟B.食物泡C.伸缩泡D.表膜
【分析】草履虫结构功能如图:
【解答】解: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的食物泡,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残渣由一个叫胞肛的小孔排出。
故选:B。
【点评】关于单细胞生物,命题一般针对其代表动物草履虫的结构及生理功能,考查方式一般为识图填空题、选择题等类型。
7.(2分)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内壁就会长出绿膜,水变成绿色,该种植物无根茎叶分化,这种绿色的东西主要是( )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被子植物
【分析】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①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②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解: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导致水中有机质积累过多,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从而使水变成绿色,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熟记掌握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8.(2分)大豆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由①②④组成
B.大豆种子的⑤有一片,而玉米种子的⑤有两片
C.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蓝的部位是⑥
D.③都是种皮
【分析】1.大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果皮、胚、胚乳。它们的胚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不过大豆种子的子叶有2片,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有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
2.图中左边的是大豆种子,右边是玉米种子。①是胚轴,②是胚根,④是胚芽,⑤是子叶,⑥是胚乳,大豆种子中的③是种皮,玉米种子中的③是种皮和果皮。
【解答】解:A、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由①胚轴、②胚根、④胚芽、⑤子叶组成,A错误。
B、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有2片子叶;而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只有1片子叶。所以大豆种子的⑤有两片,而玉米种子的⑤有一片,B错误。
C、玉米种子的子叶有1片,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贮存在胚乳里,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所以把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变蓝的部位是⑥胚乳,C正确。
D、大豆种子中的③是种皮,玉米种子中的③是种皮和果皮,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的关键是掌握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异同。
9.(2分)小明的妈妈买来一些西红柿苗,栽种在自家花盆中,适时适量浇水,但一段时间后,西红柿苗长得细弱矮小,叶片颜色发黄。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应适当补充( )
A.钙肥B.磷肥C.钾肥D.氮肥
【分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解答】解: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缺磷时,幼芽和根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缺钾时,植物易倒伏,叶片脉间缺绿,且沿叶缘逐渐出现坏死组织,渐呈焦枯状。题干中某植物长得细弱矮小,颜色发黄,说明该植物缺少含氮的无机盐。氮肥中主要是包括含氮的无机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关键是熟记植物的生长所需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以及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
10.(2分)如图为某植物根尖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成熟区,是根的主要功能部位,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B.②是分生区,能够快速分裂出大量新的细胞
C.③是伸长区,是细胞快速生长的区域
D.④是根冠,能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
【分析】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由根尖的结构图可知:①是成熟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
【解答】解:A.①是成熟区,具有大量根毛,是根的主要功能部位,能吸收水和无机盐,A正确。
B.②是伸长区,是细胞快速生长的区域,B错误。
C.③是分生区,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C错误。
D.④是根冠,具有保护作用,D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1.(5分)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的是 植物 (填“动物”或“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细胞能保持一定的形态主要是因为[ ③ ] 细胞壁 的作用。
(2)图中的结构[ ⑦ ] 线粒体 能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给细胞各种生命活动利用。
(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 ④ ] 细胞核 。
(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不易观察到的结构是 ⑥ 。(填标号)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观图可知:①叶绿体、②液泡、③细胞壁、④细胞核、⑤细胞质、⑥细胞膜、⑦线粒体。
【解答】解:(1)图甲中②的结构名称是液泡,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③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能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态。
(2)⑦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给细胞各种生命活动利用,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
(3)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4)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且薄而透明,在普通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所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不易观察到的结构是⑥细胞膜。
故答案为:(1)植物;③细胞壁;
(2)⑦线粒体;
(3)④细胞核;
(4)⑥。
【点评】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异同及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2.(5分)如图是被子植物的花、受精过程及果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图甲所示的花的结构中,雄蕊的结构有[①]花药和[②] 花丝 。
(2)图甲中[a]所示的过程称为传粉,其实质是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 柱头 上的过程。
(3)图乙所示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即[⑦]花粉管中的 精子 与胚珠中的[⑨] 卵细胞 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4)图丙中标号[⑩]是由图甲中的[⑥] 胚珠 发育而来。
【分析】图甲中①是花药,②是花丝,③是柱头,④是花柱,⑤是子房,⑥是胚珠,图乙中⑦是花粉管,⑧是极核,⑨是卵细胞,⑩是指种子。
【解答】解:(1)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雄蕊是由①花药和②花丝组成。
(2)传粉是指雄蕊①花药中的成熟花粉粒传送到雌蕊③柱头上的过程。
(3)花粉成熟后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
(4)图丙所示被子植物的果实是由图甲中的⑤子房发育而来,⑩种子是由图甲中的⑥胚珠发育而来。
故答案为:
(1)花丝
(2)柱头
(3)精子;卵细胞
(4)胚珠
【点评】掌握花的结构及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3.(5分)大树为人们撑起了绿伞,并使空气变得清新而湿润。如图表示将叶片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 ③ ] 叶脉 内有导管,属于输导组织,可以运输水分。
(2)图甲中,植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⑤ ] 气孔 ,它是由图乙中成对的[ a ] 保卫细胞 围成的。
(3)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气孔的状态为图乙中 A 所示的状态,蒸腾作用随之而 增强 (填“增强”或“减弱”)。
【分析】图中①上表皮、②叶肉、③叶脉、④下表皮、⑤气孔、a保卫细胞、b气孔。
【解答】解:(1)③叶脉有输导作用,在叶脉内有导管,属于输导组织,可以运输水分。
(2)⑤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由一对半月形的a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是能调节的,它控制着气孔的张开和闭合。
(3)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气温升高,气孔张开,如图乙中A所示的状态,蒸腾作用随之而增强。
故答案为:(1)③叶脉;
(2)⑤气孔;a保卫细胞;
(3)A;增强。
【点评】掌握叶片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4.(5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某校“多彩的生命世界”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种子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才可以萌发,选用了一定数量、具有萌发能力的、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子,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如下表所示的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该探究活动的五个瓶子中,种子能顺利萌发的是 甲 组。
(2)该探究活动中的甲和丁对照时,探究的变量是 空气 。
(3)通过该实验的探究,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种子在具备适宜的自身条件的情况下,种子的萌发还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条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环境条件是 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和 适宜的温度 。
(4)该实验中每组用5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的原因是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误差,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设置重复实验等。
【解答】解:(1)甲组具有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即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所以该探究活动的五个瓶子中,种子能顺利萌发的是甲组。
(2)该探究活动中的甲和丁对照时,设置的是以空气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3)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通过该实验的探究,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种子在具备适宜的自身条件的情况下,种子的萌发还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条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4)该实验中每组用5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的原因是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误差,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故答案为:(1)甲
(2)空气
(3)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4)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误差,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组
甲
乙
丙
丁
戊
实验装置
处理措施
种子情况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煮熟
环境条件
适量水
无水
适量水
过量水
适量水
25℃
25℃
4℃
25℃
25℃
分组
甲
乙
丙
丁
戊
实验装置
处理措施
种子情况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煮熟
环境条件
适量水
无水
适量水
过量水
适量水
25℃
25℃
4℃
25℃
2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