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北京地区专版)
展开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2•房山区期末)下列叙述中,符合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地心说”观点的是( )
A.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2.(2022•顺义区期末)下列现象不属于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公鸡在黎明来临前打鸣
B.狐狸换毛
C.枫树叶变红,最后掉落
3.(2022•昌平区期末)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理论,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
A.太阳B.地球C.银河系
4.(2022•丰台区期末)下列( )现象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A.昼夜交替B.太阳的东升西落
C.月亮圆缺变化
5.(2022•房山区)“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观点是( )
A.地球是球体B.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运动的
6.(2022•顺义区期末)当中国人民在大年夜庆祝节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可能在( )
A.庆祝节B.早上起床C.吃午饭
7.(2022•大兴区期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使得( )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A.年B.月C.天D.时
8.(2022•房山区期末)一年四季,从夏季到冬季,同一地点同一物体的正午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 )
A.
B.
C.
D.
9.(2022•顺义区期末)以下观点中,属于哥白尼“日心说”的是( )
①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
②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③太阳是运动的
④地球在运动,绕轴自转
⑤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⑥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
⑦所有天体都围绕地球运动
⑧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
A.①④⑥⑧B.②④⑥⑧C.①②⑥⑧D.①③⑤⑧
10.(2022•房山区期末)公鸡打鸣主要是受( )的影响。
A.温度B.光照C.空气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2022•平谷区期末)四季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一些动物会在不同的季节 ,比如北极狐;一些动物会用 的方式过冬,比如刺猬。
12.(2022•海淀区期末)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 形成的;四季交替现象是地球的 形成的。
13.(2022•密云区期末)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的全貌。为了便于观察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
14.(2022•平谷区期末)大雁迁徙过程中,黑夜睡、白天飞,由此可见,大雁是 (填“昼行性”或“夜行性”)动物。大雁迁徙是受 (填“昼夜交替”或“四季变化”)的影响。
15.(2022•密云区期末)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 。
三.判断题(共10小题)
16.(2022•房山区期末)如果地球是透明的,像个玻璃球一样,就不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了。 ( )
17.(2022•平谷区期末)地球仪上的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地形地貌,蓝色表示森林。 ( )
18.(2022•通州区期末)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当南半球是白天时,北半球就是黑夜。 ( )
19.(2022•平谷区期末)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不会对生物带来影响。 ( )
20.(2022•石景山区期末)为了好看,人们把地球仪做成倾斜的样子。( )
21.(2022•延庆区期末)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都是相同的。 ( )
22.(2022•西城区期末)地球自转一周是12小时,相当于1小时转动30度。 ( )
23.(2022•密云区期末)假设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我们也可以看到昼夜交替现象。 ( )
24.(2022•平谷区期末)郁金香、昙花都是能随昼夜交替而变化的植物。 ( )
25.(2022•平谷区期末)麦哲伦带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 )
四.连线题(共1小题)
26.(2022•密云区期末)请将下列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用线连起来。
五.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7.(2022•房山区期末)如图所示,小明用地球仪模拟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他转动“地球”,观察“地球”上某处的昼夜变化。他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观察“地球”上某处的四季变化。
(1)要让“地球”自转,应该 拨动地球仪。
A.自东向西
B.自北向南
C.自西向东
(2)首次用摆的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的科学家是 。
(3)从示意图中可以判断,正处于冬季的位置是 (填“A”或“B”)点。
(4)示意图中的A点和B点, (填“A”“B”或“同时”)先迎来黎明。
(5)四季形成的原因:由于地球的 和 的倾斜,造成了地球上同一地区,在一年中被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 的直射和斜射的变化造成了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 不同,这就是四季形成的原因。
六.解答题(共2小题)
28.(2022•密云区期末)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29.(2022•密云区期末)从地球仪(地形图)上,你有何发现?(至少给出两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日心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
【解答】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太阳以及其他行星甚至整个宇宙,都是围绕地球转动。太阳每天环绕地球一周,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A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A。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地心说”和“日心说”,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2.【分析】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发育与四季气候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气候变化影响着动植物的生存方式与生存数量。
【解答】小动物一年中进行的脱毛、换毛、冬眠以及进食、生长变化等,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狐狸换毛、枫树叶变红,最后掉落属于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公鸡在黎明来临前打鸣不属于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A。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好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依据课本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3.【分析】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解答】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地心说,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
4.【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解: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了太阳的东升西落。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理解记忆解答。
5.【分析】“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日心说”是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两种学说的相同点有地球是球体,“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日月星辰绕地球运转,每天东升西落一次;“日心说”认为地球绕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位于宇宙中心,地球及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解答】“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日心说”是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两种学说的相同点有地球是球体,“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日月星辰每天绕地球东升西落一次;“日心说”认为地球绕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位于宇宙中心,地球及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同观点是地球是球体,A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A。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地心说”和“日心说”,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6.【分析】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地球上共划分了24个时区,相邻的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解答】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地球上共划分了24个时区,相邻的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北京位于东八区,纽约位于西五区,北京与纽约相差13个时区,当中国人民在大年夜庆祝节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可能在早上起床。
故选:B。
【分析】了解时差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分析】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
【解答】远古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就形成了人们用来衡量时间,因此便出现了“天”这个时间单位,而且“天”成为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故C选项正确。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昼夜交替慢慢变成衡量时间的单位。
8.【分析】太阳高度影响影子长短的变化,一年中,正午影子最长时是冬至,影子最短时是夏至。
【解答】一年四季,从夏季到冬季,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同一地点同一物体的正午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由短变长。选项A的图像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结合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变化的认识解答。
9.【分析】哥白尼经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研究,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从此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
【解答】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终于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他的主要观点是: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地球围绕太阳转并且绕地轴自转,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①④⑥⑧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日心说”,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10.【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解答】公鸡打鸣是光刺激的一种本能反应,是由内在的生物钟,激素控制的,但外在的光线和声音刺激也会诱发公鸡打鸣。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了公鸡打鸣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分析】四季变化是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造成的,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是夏季,太阳高度大,日影长度短。从夏季到季,日影长度逐渐变长,到冬至日最长,然后由长变短,到夏至日最短。
【解答】四季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影响。小动物一年中进行的脱毛、换毛、冬眠以及进食、生长变化等,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植物的复苏、生长、落叶也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一些动物会在不同的季节换毛,比如北极狐;一些动物会用冬眠的方式过冬,比如刺猬。
故答案为:换毛;冬眠。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好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依据课本内容判断即可。
12.【分析】地球环绕太阳运转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旋转着,这种旋转运动就叫做“地球自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是公转。
【解答】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本身不发光,导致昼夜的产生,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地球绕太阳的距离远近不同,从而温度不同,日照时间不同。所以,就会产生四季交替变化。
故答案为:自转;公转。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四季交替、昼夜交替的原因,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善于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13.【分析】地球仪只是人们为了研究地球做的模型,事实上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解答】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故答案为:地球仪。
【分析】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球仪,才能做出正确解答。
14.【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解答】不同的动物,生活方式不同,有的是夜行性,例如:猫头鹰,蝙蝠,有的是昼行性,例如:马、牛。大雁迁徙过程中,黑夜睡、白天飞,由此可见,大雁是昼行性动物。大雁天迁往南方,天迁往北方,大雁迁徙是受四季变化的影响。
故答案为:昼行性;四季变化。
【分析】掌握动物的生活习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分析】人们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地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略扁的球体。
【解答】人们经过进一步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不同地区的半径和赤道半径不等长,是一个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0世纪,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证实了地球是个不规则球体。
故答案为:球体。
【分析】结合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解答。
三.判断题(共10小题)
16.【分析】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断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自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2021年11月5日10时19分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发射升空时,我国是白天,美国是晚上,地球的自转运动是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
【解答】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如果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太阳就能照亮整个地球,那么地球上任何地点始终都是白昼,就不会出现昼夜现象。
故答案为:√。
【分析】掌握地球的特点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分析】地球仪只是人们为了研究地球做的模型,事实上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解答】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蓝色表示水域,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沙漠,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上的高原和山地。
故答案为:×。
【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球仪,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18.【分析】对于地球来说,太阳光是平行光,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面积,被照亮的部分是白昼,不被照亮的部分是黑夜。
【解答】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面积。地球朝向太阳的一侧被照亮,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侧不被照亮,是黑夜。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区别主要昼夜长短的不同,而不是黑夜和白昼的不同。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分析】正确理解昼夜形成的原因和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差异,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9.【分析】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
【解答】地球围绕太阳在公转的同时又在自转。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便有了白天和黑夜,地球的公转带来了四季的更替。地球运动带来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昼夜变化让动物产生了昼伏夜出或夜伏昼出的生物钟规律,昼夜变化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主要是日照长短、温度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使植物的生长呈现有规律性的生长。随着季节的变化,动物有迁徙、冬眠、换毛、存储粮食等行为,植物有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落叶等行为,都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表现。
故答案为:×。
【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球运动的影响,运用所学,准确作答。
20.【分析】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解答】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有一个23°26′的夹角。地球仪倾斜的角度就是为了表示这一夹角,所以安装成斜的。
故答案为:×。
【分析】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球仪,才能做出正确解答。
21.【分析】引起影子长短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大,物体影子短,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一年中影子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从夏至到冬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从冬至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短。一年四季正午的太阳影子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
【解答】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都是不同的。从夏至到冬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从冬至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短。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年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属于基础题。
22.【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解答】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即24小时;地球上有360°,相当于1小时转动360°÷24小时=15°/小时。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及转动一小时的经度数。
23.【分析】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
【解答】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本身不发光,导致昼夜的产生,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转。假设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我们也可以看到昼夜交替现象,题目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
【分析】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昼夜交替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作答。
24.【分析】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白天,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昙花、夜来香等。
【解答】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变化。一些植物会随着昼夜交替变化而变化。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昙花一般是在晚上开放。郁金香、昙花都是能随昼夜交替而变化的植物。题干正确。
故答案为:√。
【分析】了解昼夜交替现象对生物的影响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分析】人们根据大量的观测现象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最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解答】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完成了环球航行,人们才接受地球是球体的观点。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四.连线题(共1小题)
26.【分析】“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日心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
【解答】“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来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太阳每天环绕地球一周,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运动的,行星及周围天体都绕着太阳转。
故答案为: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地心说”和“日心说”,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五.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7.【分析】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
【解答】(1)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要让“地球”自转,应该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故C正确,AB选项错误。
(2)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傅科摆由此而得名。
(3)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获得的光热远大于北半球,北半球正值冬季,南半球是夏季。因此,此时正处于冬季的位置是A点。
(4)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运转,太阳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最先见到日出,西边的地点较晚见到日出。由此判断,示意图中的A点和B点中,B点最先迎来黎明。
(5)四季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移动,因此,地球上同一地区,在一年中被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太阳光的直射和斜射的变化造成了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气温不同,这就是四季形成的原因。
故答案为:(1)C。
(2)傅科。
(3)A。
(4)B。
(5)公转;地轴;太阳光;气温。
【分析】该题有一定难度,通过亲自进行科学实验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理解,而且提高理解能力。
六.解答题(共2小题)
28.【分析】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
【解答】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这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地球每转一周,昼夜就更替一次,这就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分析】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9.【分析】地球仪只是人们为了研究地球做的模型,事实上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解答】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丘陵占2/3以上,平原、盆地等不足1/3,中国的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常见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湖泊等。不同的地形有各自的特点。
故答案为:(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陆地被海洋包围着;(2)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地形;(3)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4)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都是平原。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球仪,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太阳是静止不动的
“地心说”
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
太阳处于宇宙中心
所有天体围绕太阳运动
“日心说”
所有天体围绕地球运动
第四单元+能量-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北京地区专版):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能量-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北京地区专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转化为动能与热能等,的能量转化过程,不需要用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北京地区专版):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北京地区专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的形式提供信息,、拧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北京地区专版):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北京地区专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的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