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神经调节——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寒假温故知新(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神经调节——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寒假温故知新(含答案)第1页
    (2)神经调节——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寒假温故知新(含答案)第2页
    (2)神经调节——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寒假温故知新(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神经调节——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寒假温故知新(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神经调节——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寒假温故知新(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自律神经失调即自律神经系统内部失去平衡,中医认为自律神经紊乱是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如图是人体自律神经及其相关神经结构的一部分结构图(图中a、b分别表示脑干和脊髓,①、②、③、④表示一些自律神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b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
    B.植物人有心跳、呼吸和血压,则其a中的神经中枢可能未受损
    C.②、③、④兴奋分别促进呼吸加快、心跳加快、胃肠蠕动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抗衡、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对机体的调节
    2、简单反射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中的高级神经中枢参与,如唾液分泌反射(吃食物会分泌唾液)、膝跳反射等。研究人员在给狗喂食的同时反复给以铃声刺激,之后单独给以铃声刺激,结果发现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狗也会分泌唾液,反射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由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必须经过味觉中枢
    B.由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必须经过听觉中枢
    C.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比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经历的时间短
    D.食物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都需要唾液分泌中枢参与
    3、以枪乌贼的巨大神经元为实验材料,用电表分别测定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如图为两位同学实验操作及电表显示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1中电表显示结果表明静息电位就是0电位
    B.神经元应浸没在正常海水中进行实验
    C.如果神经元浸没在低钠海水中进行实验,图1结果不变,图2中指针向右偏转角度将减小
    D.在图1所示的a、b两点的中点进行电刺激,结果电表不偏转,最可能原因是电刺激强度不足
    4、下列与神经系统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眨眼反射是由脑干参与的非条件反射,不需要位于大脑中的中枢参与也能完成
    B.中枢神经系统内有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其中不存在控制同一生理活动的中枢
    C.人的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大脑丰富的沟回使其具有更大的表面积
    D.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因此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到脊髓
    5、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如图是人类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为短时记忆,其中感觉性记忆不是真正的记忆
    B.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
    C.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D.后两个阶段为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6、如图为神经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为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
    B.i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C.g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其中a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D.h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为自主神经
    7、脊髓中的抑制性神经元,能够分泌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受到抑制。 下图表 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a、b、c为突触,K+和Cl-参与了该过程。 发生膝跳反射时,伸肌收缩,屈肌舒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刺激1处可产生膝跳反射
    B.敲击髌骨下韧带会使c处后膜发生Cl-内流、K+外流
    C.敲击髌骨下韧带后,在1、2、3处均能产生兴奋
    D.刺激2、3处后观察伸肌的反应,可证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
    8、当人的鼻黏膜受到机械、冷空气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入位于延髓的呼吸中枢,进而深吸气,随即产生一个急速而有力的呼气动作,急速的气流主要从鼻腔中喷出而形成喷嚏反射。下列有关喷嚏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喷嚏反射需完整的反射弧,其感受器位于鼻黏膜
    B.刺激鼻黏膜产生兴奋的过程中有大量Na+进入细胞
    C.鼻黏膜产生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入呼吸中枢
    D.通过直接刺激与呼吸中枢相连的传出神经也可能引起喷嚏反应
    9、如图是缩手反射弧模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中B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为零电位,则细胞内表面的电位是负电位
    B. 兴奋在由B→C→D的过程中至少有3次兴奋传导方式的变化
    C. 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位于突触中
    D. 图2是图1中B的一段,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予一适当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10、某小组为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电刺激神经元乙,记录神经元丙的膜电位变化,再用相同强度的电刺激神经元甲,记录神经元乙的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①和③为单次刺激后记录下的膜电位变化,②为连续两次刺激后记录下的膜电位变化,阈电位是指能够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加对神经元乙的电刺激强度,丙神经元的阈电位值会升高
    B.图2①和②中,神经元丙均产生动作电位,③中神经元乙保持静息状态
    C.由图2中②可知,连续两次电刺激可以产生叠加效应
    D.神经元甲是抑制性神经元,神经元乙和神经元丙是兴奋性神经元
    二、多选题
    11、神经中枢的抑制机制有3种模式,如图所示(注意:①③⑧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模式Ⅰ中神经元②兴奋,经过神经元①之后,兴奋被抑制
    B.模式Ⅱ中,④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⑤兴奋、③抑制
    C.模式Ⅲ中,⑧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兴奋由⑦传向⑨
    D.屈肘反射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其神经调节机制可能属于模式Ⅱ
    12、图1为某神经元网络的部分结构,图2为图1中的电表在某个时间段内的电位变化,图3为图1中某突触的放大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则施加适宜刺激后电表中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图2中B点之后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C.图2中A点和B点处,膜外Na+浓度均高于膜内
    D.图3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进入突触后膜来改变突触后膜的膜电位
    13、已知副交感神经可以使心率降低。研究人员将生理状态相同的蛙心脏随机分为A组和B组,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使蛙心脏保持活性。将B组蛙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剔除,而保留A组蛙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刺激A组中的副交感神经,A的跳动降低。从A组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组的营养液中,B组的跳动也减慢。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副交感神经
    B.B组的心脏跳动减慢最可能是神经未剔除干净
    C.突触也可以存在于神经元和心肌细胞之间
    D.副交感神经控制心肌细胞的活动仅存在化学信号
    三、填空题
    14、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体检时,做膝跳反射检查的目的是检查_________(填神经中枢)的功能。兴奋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如图表示安非他命这种毒品的作用机理示意图。吸食安非他命这种毒品使吸毒者产生愉悦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安非他命等毒品分子会减少中枢神经系统中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目,据此解释“成瘾”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15、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不仅可以通过化学突触进行,也可以通过电突触进行。科研工作者在螯虾躲避反射的反射弧中发现了电突触的存在。电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细胞膜上由跨膜连接蛋白形成的通道,允许细胞内溶液从一个细胞流向另一个细胞。兴奋通过化学突触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时,有接近1 ms的延迟(突触延迟),而电突触没有延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射弧由__________、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__________五部分组成。
    (2)神经元在未受刺激时,膜电位状态是__________,受到刺激后__________内流,导致膜电位发生逆转,电突触允许__________从已兴奋神经元传递到未兴奋神经元,导致后者产生兴奋。
    (3)研究人员用细胞内微电极研究鸡睫状神经节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式,方法如图1所示。电刺激节前神经,神经节细胞电位变化如图2中A所示。先用细胞内微电极给神经节细胞通一定强度的电流使其膜内外电位差增大,再电刺激节前神经,神经节细胞电位变化如图2中B所示。
    ①研究人员推断节前神经元与神经节细胞之间既存在电突触,又存在化学突触。请根据这一推断,续写以下对曲线B的解释。节前神经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通过电突触迅速传递给神经节细胞,因为膜内外电位差较大,神经节细胞未能产生兴奋;一段时间延迟后,______________。
    ②利用荧光黄染料和图1中实验装置设计实验,可以进一步证实节前神经元与神经节细胞之间存在电突触,实验方法和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经调节中电突触的存在,对于生物适应环境有何积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植物人有心跳、呼吸和血压,未受损的神经中枢包括心跳中枢、呼吸中枢,心跳中枢和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正确;题图中①、②、③、④都属于副交感神经,②兴奋导致呼吸变慢,③兴奋导致心跳减慢,④兴奋促进胃肠蠕动,C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抗衡、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对机体的调节,D正确。
    2、答案:A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由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属于简单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A不合理;由题图可知,由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必须通过听觉中枢再通过味觉中枢才能完成,B合理;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中的突触数目比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中的突触数目少,所以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比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经历的时间短,C合理;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射弧是:舌上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延髓唾液分泌中枢→传出神经→唾液腺,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是:耳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听觉中枢→味觉中枢→延髓唾液分泌中枢→传出神经→唾液腺,故食物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都需要唾液分泌中枢参与,D合理。
    3、答案:B
    解析:图1电表测量的是膜外a、b两点间的电位差,静息电位是静息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故电表所示读数不表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也不是0电位,A错误;因为动作电位主要依赖Na+内流,另外还需要钠—钾泵的正常工作,所以本实验需要把神经元浸没在正常海水中才能进行,B正确;图1中电表测量的是膜外局部电流,其读数与溶液中Na+浓度无关,图2中电表测量的是静息电位,指针偏转角度主要由膜两侧的K+浓度决定,低钠海水对静息电位基本没有影响,所以图2电表指针偏转角度基本不变,C错误;无论刺激强度是否足够,刺激a、b两点的中点,兴奋同时传至a、b两点,电表指针不偏转,D错误。
    4、答案:B
    解析:眨眼反射是由脑干参与的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中的中枢参与,但大脑中的中枢可对其进行控制,A正确;中枢神经系统内有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存在着控制同一生理活动的中枢,B错误;人的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大脑丰富的沟回使其具有更大的表面积,C正确;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因此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到脊髓,D正确。
    5、答案:C
    解析: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为短时记忆,其中感觉性记忆有效作用时间不超过1秒,所记的信息不构成真正的记忆,A正确;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正确;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错误;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6、答案:D
    解析:图中a是大脑皮层,b是小脑,c是下丘脑,d是脑干,e是脑,f是脊髓,g是中枢神经系统,h是外周神经系统,i是脊髓。h为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A正确;i是脊髓,脊髓是脑与驱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B正确;g是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a(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C正确;h为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其中传出神经包括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D错误。
    7、答案:B
    解析:A、1为传入神经,刺激1处,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能称为反射,A错误; B、髌骨下韧带处含有感受器,敲击髌骨下韧带会使c处后膜发生Cl-内流、K+流,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B正确; C、敲击髌骨下韧带后,由于c处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在3处不能产生兴奋,C错误; D、刺激2、3处兴奋都不能通过突触,因此不能证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D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从题干信息知,鼻黏膜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喷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鼻黏膜,A正确;刺激鼻黏膜产生兴奋时,大量的Na+进入细胞,从而产生外负内正的膜电位变化,B正确;鼻黏膜是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呼吸中枢应经过多个神经元,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为化学信号,C错误;因引起喷嚏的中枢位于延髓,故直接刺激与呼吸中枢相连接的传出神经也可引起喷嚏反应,但不能称为反射,D正确。
    9、答案:B
    解析:图1中B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为零电位,则细胞内表面的电位也是负电位,A正确;兴奋在由B→C→D的过程中有2次兴奋传导方式(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变化,B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突触结构决定了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导,C正确;图2是神经纤维,可以是图1的B的一段,如给予电极a的左侧一适当刺激,由于兴奋到达电流表接线柱时间不同,所以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正确。
    10、答案:C
    解析:阈电位是指能够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根据膜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可知,增加对神经元乙的电刺激强度,丙神经元的阈电位值不变,A错误;图2①中神经元丙没有产生动作电位,②中神经元丙产生了动作电位,③中神经元乙保持静息状态,B错误;对比图2中①和②可知,连续两次电刺激神经元乙可以产生电位叠加效应,最终使神经元丙产生兴奋,C正确;神经元甲是抑制性神经元,神经元乙是兴奋性神经元,神经元丙不能确定,D错误。
    11、答案:ACD
    解析:模式Ⅰ中兴奋性神经元②释放神经递质使抑制性神经元①兴奋,①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反过来抑制兴奋性神经元②的兴奋,A正确;模式Ⅱ中,④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⑤兴奋,③也兴奋,而⑥抑制,B错误;⑦兴奋后释放神经递质使⑨兴奋,而⑧兴奋后会抑制⑦释放神经递质,导致⑨不兴奋,C正确;屈肘反射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两者同时进行,神经调节机制可能属于模式Ⅱ,D正确。
    12、答案:BC
    解析:图1中,在图示的位置给予适宜的刺激,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从轴突传到树突或胞体,因此图中C所在神经元会持续兴奋,指针会多次偏转,A错误;图2中B点之后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B正确;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的结果,A点和B点时Na+均内流,Na+内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故A点和B点膜外的Na+浓度均高于膜内的Na+浓度,C正确;在图3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来改变突触后膜的膜电位,D错误。
    13、答案:BD
    解析:由题干“将B组蛙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剔除,而保留A组蛙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副交感神经,A正确;由“从A组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组的营养液中,B组的跳动也减慢”可知,B组的心脏跳动减慢最可能是A组蛙心脏的副交感神经释放的一些化学物质,使B组的跳动减慢,B错误;传出神经末梢可以支配心肌细胞,形成突触结构,C正确;副交感神经控制心肌细胞的活动既有电信号又有化学信号,D错误。
    14、答案:(1)脊髓;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安非他命这种毒品与突触前膜中多巴胺的传递蛋白紧密结合,导致多巴胺重吸收被阻断,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多,持续地刺激突触后膜;突触后膜的多巴胺受体数目的减少造成对多巴胺的敏感性下降,吸毒者要维持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就必须继续使用更大剂量毒品
    解析:(1)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髓;膝跳反射是单突触反射,即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直接联系,因此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之间通过突触相连,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2)由图可知,安非他命可以与多巴胺的传递蛋白结合,因此突触前膜释放的多巴胺重吸收被阻断,进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多,持续地刺激突触后膜,由“多巴胺…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可知,因此吸食安非他命这种毒品使吸毒者产生愉悦感;由“已知安非他命等毒品分子会减少中枢神经系统中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目”可知,吸食安非他命这种毒品后,突触后膜的多巴胺受体数目的减少,进而造成对多巴胺的敏感性下降,吸毒者若要维持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就必须继续使用更大剂量毒品,即形成“成瘾”现象。
    15、答案:(1)感受器;效应器
    (2)内负外正;钠离子;局部电流
    (3)①化学突触的递质作用于神经节细胞,钠离子进一步进入神经节细胞,出现膜外负内正的电位差,产生兴奋;②利用微电极将荧光黄染料注入神经节细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节前神经元中出现荧光黄
    (4)电突触传递速度更快,使躲避反射等反射活动更快完成,可增强生物感知周围环境变化的灵敏度,更好地适应环境
    解析:本题考查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
    (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神经元在未受刺激时,膜电位状态是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钠离子内流,导致膜电位逆转;动作电位形成后,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通过电突触从已兴奋神经元传递到未兴奋神经元,导致后者产生兴奋。
    (3)①结合题图与题干信息可知,节前神经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由电突触传递给神经节细胞,由于膜内外电位差比较大,神经节细胞未能产生兴奋,一段时间延迟后,化学突触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节细胞,使钠离子进一步进入神经节细胞,出现内正外负的电位差,产生兴奋,即研究人员所推断的节前神经元与神经节细胞之间既存在电突触,又存在化学突触。
    ②结合题干信息,为证明节前神经元与神经节细胞之间存在电突触,可利用微电极将荧光黄染料注入神经节细胞,预期结果是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节前神经元中出现荧光黄。
    (4)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电突蝕为两个神经元细胞膜上由跨膜连接蛋白形成的通道,允许细胞内溶液从一个细胞流向另一个细胞,且电突触在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中无延迟现象。神经调节中存在电突触时,因电突触传递速度更快,躲避反射等反射活动能更快完成,可增强生物感知周围环境变化的灵敏度,更好地适应环境。

    相关试卷

    (2)细胞的结构——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寒假温故知新(含答案):

    这是一份(2)细胞的结构——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寒假温故知新(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细胞的分子组成——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寒假温故知新(含答案):

    这是一份(1)细胞的分子组成——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寒假温故知新(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内环境与稳态——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寒假温故知新(含答案):

    这是一份(1)内环境与稳态——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寒假温故知新(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