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八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很大的差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的原因有( )
①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很快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③自然灾害增多④国际环境不稳定
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④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二战"后世界和平发展,人口迅猛增长。主要是因为新信息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推动了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国际整体大环境相对稳定。①②正确,④错误;自然灾害具有不确定性,自然灾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加剧没有减轻,③错误,综前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是:(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2)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2. 下图示意70°N~50°S范围内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完成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气候B. 地形C. 水源D. 经济
【答案】A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之间的地区,其他纬度分布很少,人口分布不均。同时在北纬70°至南纬50°之间的地区,人口分布也不均匀。根据图中不同纬度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可知,总体而言,北半球人口多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比高纬度地区人口更多,人口在20°N-40°N比重最大,20°N-30°N以及30°N-40°N分别达到23.2%、22.4%。20°N-40°N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温适宜,降水适中,且该纬度范围陆地面积广阔,据此可知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A正确;地形、水源、经济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但图示只显示了纬度的影响,由于中低纬度气温降水适宜,气候条件好,因此人口众多,地形、水源和经济不是最主要影响因素,BCD排除。故选A。
【点睛】 世界人口的水平分布很不均匀,按纬度地带来说,主要分布在20°~60°的范围之内,除局部地区外,人口偏少,高纬度地带更为稀少。按地区来说,亚洲东南半壁、北纬60度以南的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部(北美五大湖地区)是世界三大人口稠密区,其人口数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0%左右。其余地区,除规模较小的密集区外,大都为人口稀疏区。按距海远近来说,全世界有过半数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200公里以内的地带,大陆腹地多为人烟稀少区域。
3. 关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潇湘妈妈为了更好的薪金收入,去到北京工作,属于教育因素
B. 潇湘跟随妈妈去北京上学,属于经济因素
C. 美国拥有非常好的高等学府,吸引潇湘去美国留学,属于婚姻家庭因素
D. 在美国,叙利亚的难民逃往美国,属于战争因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为了更好的薪金收入,去到北京工作,属于经济因素,A错误;去北京上学,去美国留学,属于社会文化教育因素,BC错误;叙利亚的难民逃往美国,属于战争因素,D正确。故选D。
4.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 经济因素B. 资源开发C. 国家政策D. 气候差异
【答案】A
【解析】
【详解】 人口迁移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们之所以愿意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主要受自然环境(气候、土地、水源、资源等)、社会经济环境(教育、收入、交通、就业等)影响,此外,还有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各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多的地区。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的新特点是( )
A.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 定居移民增多,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
C.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D. 以政府、国家有组织的移民为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19世纪以前,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CD错误;二战后的新特点是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A正确;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B错误。所以选择A。
6. 下图为西亚某国2020年人口金字塔,造成该国人口年龄结构特征主要因素是( )
A. 疫病传染B. 自然灾害C. 战争因素D. 劳务输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西亚地处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特殊,水资源短缺、石油资源丰富,政局不稳,经常出现战乱,导致20--40岁男性由于战乱而死亡,占总人口比重较小,故C正确;疫病传染、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口比重的变化没有年龄的选择,故AB错;劳务输出对所有的劳动力都有影响。故D错。故答案选C。
7. 下列影响不同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 巴西—森林资源B.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C. 美国—土地资源D. 沙特阿拉伯—水资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照木桶效应含义,人口容量大小取决于最短缺的资源。巴西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森林资源是其长板,A错误;澳大利亚是世界著名的矿产出口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不是短板,B错误;美国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四,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不是其短板,C错误;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水资源是其资源短板,D正确。故选D。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地广人稀。下图是该自治区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 )
A. 光热资源B. 土地资源C. 矿产资源D. 水资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新疆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夏季光热充足,A不符合题意;新疆土地面积广,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B不符合题意;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C不符合题意;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制约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D符合题意。故选D。
9. 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该方案的突出优点是
A. 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 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 工业区靠近水,铁路交通方便
D. 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居住区不应临近铁路,铁路运输会产生噪声污染,且不利于居民出行安全,A错误;居住区分布在丘陵地区,不利于建设,也不利于人们出行,另外临近铁路,环境较差,B错误;如图示规划工业区远离铁路,铁路交通并不方便,C错误;工业区可能对大气产生污染,应布局在城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减少对城区大气影响,规划工业区位于河流交汇处附近,地势平坦,D正确。故选D。
读“新疆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限制新疆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资源B. 太阳能资源C. 地形D. 铁路
11. 关于图中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河子的服务范围最大B. 乌鲁木齐城市等级最高
C. 昌吉和石河子的服务功能完全一致D. 克拉玛依服务范围最大
12.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有数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此过程中,小城镇不断扩大,新城市不断涌现,以上文字说明的是( )
A. 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城市化过程B. 城市地域向农村地域转化的过程
C. 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域扩散的过程D. 以上都不对
【答案】10. A 11. B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新疆地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根据图示,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靠近水源的地区,水资源是限制新疆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A 正确;新疆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晴天多,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不是限制新疆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B 错误;新疆地形复杂,地形不是限制新疆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C 错误;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对公路和铁路的需求较高,而不是铁路限制新疆城市的分布,D 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图中城市石河子和克拉玛依都为为中等城市,比特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小,乌鲁木齐为省会城市,特大城市,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 AD错误; B 正确;昌吉和石河子都为中等城市,城市等级一样,但是服务功能各有特色,不会完全一样,C 错误; 故选B。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改革开放40年来,有数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表现,A正确,D错误;小城镇不断扩大,新城市不断涌现,这是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B错误;材料只体现了人口和地域的转化,没有体现文明扩散的过程,C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化一般认为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地域转化为非农业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13. 下图为某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变化图。读图,图示国家不同时期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特点是( )
A. ①~②阶段,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共同提高
B. ②~③阶段,工业化水平提高,城镇化水平降低
C. ③~④阶段,工业化水平高于城镇化水平
D. ①~④阶段,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①~②阶段,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共同提高,A正确;②~③阶段,工业化水平降低,城镇化水平提高,B错误;③~④阶段,城镇化水平高于工业化水平,C错误;①~④阶段,工业化水平既有提高,也有下降,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D错误。故选A。
14. 图中四条折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和发达国家城镇人口,它们对应的折线分别是( )
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C. ②①④③D. ②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现在已达 70%以上,应对应曲线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达 40%以上,且发展快,应对应曲线②;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已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所以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对应曲线③;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对应曲线④。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5. 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镇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镇中的建筑。完成美国大城市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摩天大楼,对这一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B. 美国城市用地紧张
C. 西欧城市地质条件差,多地质灾害D. 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答案】D
【解析】
【详解】欧洲发达国家众多,与美国相比,技术和经济方面差异小,A错误;与西欧城市相比,美国城市用地并不紧张,B错误:西欧地质条件较为稳定,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古建筑,由于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因此市中心少见摩天大楼,D正确。故选D。
16.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如下图)。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 潮湿B. 干旱缺水C. 高寒缺氧D. 多火山、地震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房屋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便于通风散热,且就地取材说明盛产竹子,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为潮湿、多蛇虫,A正确。干旱缺水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特点,干旱缺水地区不产竹子,B错误;高寒缺氧是青藏高原的地区的特点,高寒缺氧地区不产竹子,C错误;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竹木为屋架、茅草为屋顶,可以防震,但不一定非要底部中空,D错。故选A。
17. 2022年4月18日,首个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该园依托温室群收集全球不同地区的代表植物与濒危植物。该园的“温室群”主要改变的自然条件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地形
D. 土壤
【答案】A
【解析】
【详解】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故国家植物园的温室群主要改变的自然条件是热量, A正确,对水分、地形和土壤的改变不大,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18. 东南亚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是( )
A. 单位面积产量高B. 良性的生态系统C. 机械化程度高D. 水利工程量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季风水田单位面积产量高,A正确;混合农业、生态农业有良性的生态系统,排除B;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排除C;季风水田农业水利工程量大,排除D;故选A。
【点睛】季风水田的特点:(1)小农经营;(2)单位面积产量高;(3)商品率低;(4)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5)水利工程量大;(6)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
19. 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三大区位因素是( )
A. 气候、市场、交通
B. 热量、光照、水分
C. 劳动力、自然条件、气候资源
D.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
【答案】D
【解析】
【详解】农业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局,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 下图中,甲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B. 热带种植园农业
C. 牧场畜牧业D. 水田农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读图甲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投入劳动力多,符合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D正确;商品化混合农业商品率高,A错误;热带种植园农业商品率高,B错误;牧场畜牧业以畜牧业为主,C错误,该题选D。
21. 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有( )
A. 商品率低B. 生产规模大C. 机械化程度低D. 都是小农经营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B正确,AC错误;小农经营是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D错误。故选B。
【点睛】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为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是小农经营,商品率低,单位面积产量高,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
22. 下图为“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据图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 )
A. 鲁尔区B. 美国硅谷C. 鞍山D. 珠江三角洲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图文信息可知,甲类工业科技投入最高,应该为技术导向性工业。鲁尔区侧重于发展重化工业,A错误;美国硅谷属于技术导向型,B正确;鞍山主要发展重化工业,C错误;珠三角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和技术型产业,而甲工资投入占比较低,代表劳动力投入较少,D错误。故选B。
23. 某集团生产的乳制品畅销全国三十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从2000年开始,该集团的液态奶生产基地相继在北京等城市落成,影响这些基地建设的主导因素是( )
A. 消费市场B. 原料产地C. 廉价劳动力D. 交通便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北京等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且液态奶不便长途运输,更趋向于接近消费市场,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北京等发达城市劳动力价格昂贵,C选项错误;交通便利不是靠近大城市布局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主导因素决定了工业的区位选择,对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根据影响生产成本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可分为不同指向型: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2)根据工业生产过程中原料及产品的性质判断①在生产过程中,所需原料易腐烂变质或易燃、易爆、易碎,可运性差,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②生产的产品易腐烂变质或易燃、易爆、易碎,可运性差,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③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研发投入较多,技术要求高的工业,为技术指向型工业。(3)根据某地发展工业的比较优势判断
下图为“辽中南工业基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辽中南地区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 石油自然丰富B. 煤铁资源丰富C. 淡水资源丰富D. 海运便利
25. 振兴该工业区的措施有( )
①调整产业结构②进行技术改造③建设商品性农业基地④治理工业污染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24. B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图示判断,辽中南工业区石油资源储量较小,石油资源不占优势,A错误。辽中南煤炭和铁矿石储量可观,成为该区发展的突出优势,B正确。该区降水较少,工农业用水量大,且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C不符。辽中南大部分区域位于内陆,陆路交通便利,沿海区海运便利,但交通条件不是该区最大的优势,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辽中南工业区以传统工业部门为主,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要振兴该区工业,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①正确。该区工业污染严重,需要治理优化环境,④正确。同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效率,②正确。进行商品农业基地建设不属于工业范围,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传统工业可持续发展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②对原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③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⑤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26. 近年来,新冠疫情的爆发,服务业受到重创。在服务业中,受疫情影响较小的行业是( )
A. 电影院B. 餐饮业C. 远程教育D. 服装加工
【答案】C
【解析】
【详解】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人居家隔离,电影院、餐饮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均会受到明显冲击,而远程教育人员无需见面也可进行交流,因此远程教育受本次疫情影响较小。由此C正确,AB错误。服装加工是工业,D错误,故选C。
27. 迪士尼乐园一般建在大城市,且都选址在郊区,这样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土地价格 ②游客流量 ③商业集聚 ④地域文化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作为游乐场,选址最好在接近市场、交通便利的地方,但由于占地面积大,市区土地价格过高,从成本角度考虑,选址和市区有一定距离的郊区,并有便利交通和市区相通的郊区,是从成本和市场两方面考虑最佳的选择,故土地价格和游客流量是选址考虑的主要原因,①、②对;游乐场一般不建设在城市商业区,和商业集聚关系不大,③错;迪士尼乐园建设在各种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之中,不受地域文化的影响,④错。①②组合符合题意,A对,B、C、D错。故选A。
28. 2017年9月京沪高铁“复兴号”列车将按时速350公里正式上线运营,届时,京沪高铁全程运行时间将比原来缩短半小时左右。完成影响京沪高铁提速成功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B. 经济C. 技术D. 气候
【答案】C
【解析】
【详解】京沪高铁全程运行时间将比原来缩短半小时左右,主要是技术的支持,C正确;地形和气候在2017年前后没有多大改变,AD错误;经济的发展对时间要求高,但是高铁的提速还是得靠技术,B错误;故选C。
【点睛】交通运输修建区位:地形、气候、水文、人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科技等。
29. 新疆是我国最西部的边疆省份,也是面积最大的省区,到 2025 年新疆将建成 30 多个机场, 是我国拥有机场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完成下题。
影响新疆机场布局的因素是( )
A. 城镇B. 河流C. 地形D. 气候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图可知,机场主要分布在由城镇的地方,且城镇越多,机场等级越高, 故影响机场布局的因素是城镇,A正确,排除BCD, 故选A 。
【点睛】机场的区位:云雾少,少大风,跑道与盛行风向一致,天气晴朗; 地形平坦开阔,有一定坡度用于排水; 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但是离城市一定距离(地价、噪音);有交通干线与市区联系。
30. 位于我国上海的某钢铁公司需要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量铁矿石,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航空运输B. 铁路运输C. 公路运输D. 海洋运输
【答案】D
【解析】
【详解】铁矿石属于大宗笨重货物,需要运价低的交通运输承运,上海为海港城市,与澳大利亚之间的主要货物联系方式是运价较低的海洋运输,因此我国上海的某钢铁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量铁矿石,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海洋运输方式,D符合题意;航空运输运价高、运量小,不适合运输铁矿石,排除A;上海与澳大利亚之间无铁路和公路直接相连,排除BC。故选D。
31. 下图表示的是1948年与2008年我国一城市地域形态变化,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水B. 气候C. 交通D. 经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与1948年相比,2008年当地修建了铁路和国道,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改变,铁路和国道为东西走向,城区布局由原来的沿河呈南北走向分布,现在城区布局沿铁路和国道呈东西走向,由于交通方式变化城区布局发生了改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成为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读“中缅油气管道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中缅油气管道与之前通过马六甲海峡将原油运抵广东湛江或浙江宁波的“太平洋线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
①运距短②相对安全③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
33. 关于中缅油气管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缓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②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③带动缅甸的基础设施建设④使我国石油运输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答案】32. A 33. C
【解析】
【32题详解】
根据图示中缅油气管道油船直接在缅甸输入大陆,与之前通过马六甲海峡将原油运抵广东湛江或浙江宁波的“太平洋线路”相比,运输距离短,①正确;管道运输连续性强、损耗少,而且不用长途海洋运输,安全性高,②正确。相比之前单一依赖海运,中缅油气管道运输丰富了交通运输方式,③错误。故选A。
【33题详解】
根据图示,中缅油气管道终点在云南昆明而不是东北地区,它的连通能改善我国西南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①错误。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经过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工程建设难度大,②正确。中缅管道修建能带动缅甸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③正确。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减少了我国进口石油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度,增加能源进口方式多元化,保障我国能源安全,④错误。故选C。
【点睛】中缅油气管道建成运营对中国的意义:①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实现油气进口的多元化;②开辟一条更安全的内陆石油通道,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③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现状,促进经济发展;④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大气压力;⑤促进西部大开发,深化与中南亚地区的交流合作;⑥管道运输,输油线路安全,节省运输费用;⑦带动我国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34. 与商业中心相比,商业网点( )
A. 多散布于居民区和广大乡村B. 所经营的商品种类更多
C. 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更高D. 服务的消费人群更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商业中心位于区域核心位置,而商业网点多分散于居民区和广大农村,为居民区和农村地区就近提供相应的服务,A正确。商业中心对交通要求更高,商业中心所经营的商品种类更多,专业性更强,服务的消费人群更多,BCD错。故选A。
【点睛】
35. 城市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有( )
①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②工矿企业气体排放③取暖燃煤废气排放④植物呼吸作用导致二氧化碳排放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空气污染源通常是指向空气中排放出足以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有毒或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对大气有污染的气体。城市中的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会排放对大气有污染的气体,①正确;工矿企业排放和居民生活燃煤也会排放对大气有污染的气体,是空气污染源之一,②③正确;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的来源,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选B。
36.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B. 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C. 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 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加大加快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可能超过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导致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就会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A错误;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求,应对不可再生资源应节约、合理地开采并综合利用,B错误; 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维持在目前的水平违背了人口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C错误;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代际公平,D正确;故选D。
【点睛】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37. 2018年1月1日开始,中国禁止进口非工业塑料垃圾,对于仍可进口的垃圾严格控制污染物所占比例。中国调整“洋垃圾”进口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处理“洋垃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②“洋垃圾”携带有害物质,影响人类健康
③我国资源开采能力提高,工业原料供应充足 ④国内垃圾数量多,环境压力大
⑤环保意识增强,垃圾处理成本提高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 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洋垃圾”一般含有较多的污染物,对其进行处理会对大气、水源、土壤等产生较为严重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①正确;“洋垃圾”携带的有害物质,通过水源、土壤等进入人类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②正确;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我国资源开采能力大幅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③错误;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大,生产生活产生的垃圾数量多,产生的环境压力较大,④正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环保意识增强,垃圾处理成本提高,⑤正确,故选择C项。
【点睛】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
38. 近年“绿色GDP”日益成为专家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以下有关“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色GDP”增长主要靠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
B. “绿色GDP”含义是只追求环境质量
C. “绿色GDP”的的含义是只追求经济增长
D. “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绿色 GDP”的目标是更真实地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绿色 GDP”等于 GDP 减去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其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D正确; “绿色 GDP”增长是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并不单一依靠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 A 错误;“绿色 GDP”含义并不是只追求环境质量、只追求经济增长或只追求资源利用,而是三者的综合追求,BC错误,故选D。
【点睛】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扣除。其中,资源成本又称自然资源耗减成本,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被利用消耗的价值;环境成本又称环境降级成本,是指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包括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
有位城市管理专家曾提出一个假设:如果北京的垃圾一个月没人清理,将会是什么样子?答案是:简直不可想像!也有经济学家提出过另一个假设:如果把北京垃圾中的可以利用的成分回收起来,将意味着什么?结论是: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财富”,在许多国家,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产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 城市大量输出垃圾等废弃物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缺少足够的能分解垃圾的分解者B. 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太落后
C. 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不科学D. 城市消费资料的可回收性太低
40. 以下关于垃圾的正确叙述是( )
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的产生量将会越来越少
B. 实行垃圾的分类放置回收,是变垃圾为资源的最好办法
C. 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是减少垃圾的最好办法
D.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都是垃圾
【答案】39. A 40. B
【解析】
【分析】
【39题详解】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缺乏,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难以自净,必须通过人工输送到系统之外,A正确。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更加先进,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更加科学,城市消费资料的可回收性很高,BCD错误。故选A。
【40题详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的产生量将会越来越多,排除A。对于垃圾的处理,最好的办法是分类回收,实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B正确。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是减少垃圾的办法,但不是最好办法,排除C。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很多还能用来加工为其他产品,排除D。故选B。
【点睛】垃圾处理方式:填埋、堆肥、焚烧、分类回收。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4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25.9%。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3484万人、4251万人和2833万人,而在这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404万人、1569万人和1572万人。
材料二: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表(单位: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民流向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影响。
【答案】(1)农民工大多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中、西部流向东部。
(2)原因在于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较中、西部发达,且东、中、西部的差距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东部较中、西部有更强的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
(3)对于流入区:有利于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但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
对于流出区: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但同时造成劳动力流失。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口数据和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数据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流动的特点、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人口流动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一可知,中部、西部的农民工数量要远远多于在当地就业的农民工,而东部的农民工数量要远远少于在当地就业的农民工数量,说明总体而言,中、西部农民工流向东部。由所学知识可知,相比农村,城市就业机会更多、经济收入更高,故农民工大多从农村流向城市。
【小问2详解】
由材料二可知,东部地区的人均GDP要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不断增大,说明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由于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较中、西部发达,且东、中、西部的差距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东部地区就业机会更多、经济收入更高,使得东部较中、西部有更强的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
【小问3详解】
人口流动涉及流出区和流入区,影响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故本小题应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论述。对于流入区而言,大量人口流入,有利于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大量人口流入,会加重流入区的环境压力,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对于流出区而言,大量人口流出,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联系,获取大量资金,可促进人口流出区的发展;但同时,大量人口流出,也容易造成劳动力流失和短缺。
42. 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分别对应图中数码____、____和____对应的区域。
(2)a、b、c、d四处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最佳地点应选在____,理由是:____。
【答案】(1) ①. ② ②. ③ ③. ①
(2) ①. b ②. 位于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受工业废气污染少; ③. 依山傍水,河流上游,环境优美; ④. 交通便利
(3) ①. 甲地 ②. 钢铁工业污染严重,应该位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图中甲地符合;并且甲地邻近铁矿;附近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
【解析】
【分析】本题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设计试题,涉及城市各功能区区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在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中,商业区布局在市中心,故商业区对应数码②,工业区一般布局在城市外围,故工业区对应数码③,住宅区面积最大,故住宅区对应数码①。
【小问2详解】
a、b、c、d四处中b处位于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地势较高;位于河流上游,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有交通干线经过,交通便利,适合建高级住宅区。
【小问3详解】
钢铁工业污染严重,应该位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图中甲地符合;并且甲地邻近铁矿,原料获取方便;附近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故甲地是钢铁工业基地的最佳地点。
【点睛】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企业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43. 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区拟在A,B,C三区域种棉花、养奶牛、种植花卉,你认为应该如何布局?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该地区拟建钢铁厂、自来水厂、电子元件厂。在图中D、F、G三地分别布局什么厂?D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
(3)分析建自来水厂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答案】(1) ①. 种植花卉
②. 养奶牛
③. 种棉花
(2) ①. 自来水厂 ②. 钢铁厂 ③. 电子元件厂
(3)河流上游,水质好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东部某地区区域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工业的区位选择及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知A处位于城区边缘沿河流分布,水源充足,适合种植花卉。B处位于公路附近,交通便利,距离城区较近,便于对保鲜要求高的牛奶快速到达市场。C处距离城区较远,土地面积大,土地租金低,地形平坦开阔,距离河流较近,适合种棉花。
【小问2详解】
D处位于河流相对城市的上游,水质好,适宜建自来水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F位于与盛行风方向垂直的郊外,适合建钢铁厂,对城区污染小,且该地有丰富的煤碳资源,燃料充足,临近铁路,交通便利。G处位于城区内,劳动力丰富,适合建电子元件厂,污染小,需要大量劳动力。
【小问3详解】
自来水厂的原料是水,需建在河流附近,且要建在河流相对城市的上游,水质好,易于净化处理。年份地区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东部
11334
12811
14159
16207
18217
23768
中部
5982
6395
6691
7757
9481
10608
西部
4687
5007
5473
6187
7219
9338
2022-2023学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