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随堂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有机推断题,工业流程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把少量废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过滤,除去杂质,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为
A.Fe2O3;Fe(OH)3B.Fe(OH)3;Fe2O3
C.Fe(OH)2;FeOD.Fe(OH)3;Fe3O4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气通入水中,溶液呈酸性:Cl2 + H2O 2H+ + Cl- + ClO-
B.硅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产生浑浊:SiO32-+2H+=H2SiO3↓
C.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Cl2 +2Br- = 2Cl-+ Br2
D.将磁性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3O4+8H+=2Fe3++ Fe2++4H2O
3.下列有关铁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稳定,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B.、均为碱性氧化物,均可与盐酸反应
C.可通过化合反应得到,而不能
D.为磁性氧化铁,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可看作既有+2又有+3
4.某黑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冷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固体部分溶解;②另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浓盐酸并加热,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该黑色粉末可能为
A.C、FeSB.Si、FeO
C.Fe、MnO2D.CuO、Ag2O
5.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AB.BC.CD.D
6.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溶液迅速变黄,稍后产生气体;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依据实验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产生气体的原因是将还原生成了
B.溶液先变红后又明显变浅,是由反应速率不同导致的
C.溶液颜色变浅,可能是过量的氧化了KSCN
D.溶液与溶液反应生成的证据是:“溶液迅速变黄”和“溶液变红”
7.铁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也是重要的人体微量元素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氢气
B.为了防止缺铁性贫血,麦片中可以添加微量的还原铁粉
C.向饱和溶液中滴加溶液中,小心加热后制得红褐色胶体
D.取新鲜菠菜切开表皮,在内部组织上滴加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菠菜不含铁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O为黑色粉末,俗称磁性氧化铁的是Fe3O4
B.Fe3+只具有氧化性,Fe2+只具有还原性
C.Fe3+的溶液中滴入含KSCN的溶液,立即出现红色沉淀
D.铁粉可以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2O3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A.AB.BC.CD.D
10.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含有Zn、Fe、Cu、Ag、Pt(铂)、Au(金)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则剩余的固体中不含有的金属是( )
A.Cu、Ag
B.Fe、Zn
C.Pt、Cu
D.Ag、Au
二、多选题
11.已知Fe3+可以和Fe反应生成Fe2+。向FeCl3和CuCl2的混合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c(Fe2+)和加入铁粉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加入铁粉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性Fe3+9时以CrO形式存在且易氧化;
②常温下,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
(1)滤渣1主要成分是_______。
(2)写出流程中第1次使用H2O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调pH=8”和“调pH>11”中间的“过滤”步骤能否省略,为什么?_______。
(4)写出第2次使用H2O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当溶液调pH=10时,则溶液中c(Mg2+) 为_______。【已知Ksp(Mg(OH)2)=5.6×10-12】
(6) 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工业上常用Fe2+处理酸性K2Cr2O7废水,先将转化为Cr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再调节溶液的pH使金属离子生成沉淀而除去。
A
B
C
D
实验
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氯水中滴入石蕊溶液
FeCl2溶液中滴入双氧水
KBr 溶液滴入AgNO3溶液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溶液先变红, 随后迅速褪色
溶液变为棕黄色
产生浅黄色沉淀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NaHCO3固体
Na2CO3
加热
B
KNO3溶液
K2SO4
BaCl2溶液,过滤
C
CO2
HCl
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洗气
D
FeCl3
CuCl2
铁屑,过滤
Fe3+
Fe2+
Cu2+
开始沉淀
2.7
6.3
3.8
完全沉淀
3.2
8.3
5.0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
B
验证Fe2+具有还原性
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C
判断反应后Ba2+是否沉淀完全
将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几滴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D
制备Fe(OH)3胶体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
阳离子
Fe3+
Fe2+
Mg2+
Al3+
Cr3+
开始沉淀时的pH
2.7
7.6
9.0
——
——
沉淀完全时的pH
3.7
9.6
11.0
8
9(>9溶解)
参考答案:
1.B
【详解】把少量废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溶液为生成硫酸亚铁和剩余的硫酸的混合物;过滤,除去杂质,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硝酸能够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混合液中含有:Fe3+、SO42-、NO3-、H+;再加入过量的氨水,铁离子与一水合氨反应有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生成,由于氢氧化铁受热分解能够生成红棕色氧化铁,所以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为Fe2O3;
故答案选B。
2.B
【详解】A. HClO为弱酸,不能拆,所以氯气通入水中,离子方程式为:Cl2 + H2O H+ + Cl-+ HClO,故A错误;
B. H2SiO3为难溶性酸,所以硅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产生浑浊:SiO32-+2H+=H2SiO3↓,故B正确;
C. 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Fe2+的还原性比Br-的强,所以先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 +2Fe2+ = 2Cl-+ 2Fe3+ ,故C错误;
D. 磁性氧化铁化学式 为Fe3O4,溶于氢碘酸后产生Fe2+、Fe3+,而Fe3+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I-,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 + Fe3O4 +8H+ = 3Fe2+ +4H2O+ I2,故D错误;
答案:B。
【点睛】因为氢碘酸中I-具有还原性,磁性氧化铁为 Fe3O4,溶于酸后产生Fe2+、Fe3+,Fe3+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I-,以此判断反应方程式书写正误。
3.A
【详解】A.中的具有还原性,可被空气中的氧化为,选项A错误;
B.、均为碱性氧化物,故均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都能与盐酸反应,选项B正确;
C.只能通过复分解反应得到,可由与、发生化合反应得到,选项C正确;
D.俗称磁性氧化铁,其组成可表示为,元素的化合价可看作既有+2又有+3,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4.C
【详解】A.C与浓盐酸并加热不反应,故A错误;
B.Si与稀硫酸、浓盐酸均不能反应,故B错误;
C.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MnO2与稀硫酸不反应;Fe浓盐酸反应生成氢气,MnO2与浓盐酸并加热反应生成氯气,故C正确;
D.CuO与浓盐酸反应不能生成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 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为Fe(OH)2,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说明Fe(OH)2生成了Fe(OH)3,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A不选;
B. 氯水中有HCl和HClO,滴入石蕊溶液,HCl使石蕊溶液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将石蕊溶液氧化而褪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B不选;
C. FeCl2溶液中滴入双氧水,双氧水将Fe2+氧化为Fe3+,溶液变为棕黄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C不选;
D. KBr 溶液滴入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Br浅黄色沉淀,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D选;
答案选D。
6.A
【详解】A.产生气体是生成的铁离子与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为2Fe3++H2O2=2Fe2++O2↑+2H+,A错误;
B.由反应速率不同,铁离子与硫氢化钾反应率极快,所以溶液先变红,而铁离子与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B正确;
C.溶液颜色变浅,可能是过量的H2O2氧化了KSCN,C正确;
D.溶液迅速变黄,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则生成铁离子,所以:“溶液迅速变黄”和“溶液变红”可证明H2O2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生成 Fe3+,D正确;
故选A。
7.B
【详解】A.铁与水蒸气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A错误;
B.为了防止缺铁性贫血,麦片中可以添加微量的还原铁粉,B正确;
C.向饱和溶液中滴加溶液中,加热后制得红褐色沉淀,C错误;
D.滴加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菠菜中不含铁离子,不能说明不含铁元素,D错误;
答案选B。
8.A
【详解】A.FeO为黑色粉末,Fe3O4俗称磁性氧化铁,故A正确;
B.Fe3+处于最高价,只具有氧化性,Fe2+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
C.向含Fe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立即出现血红色溶液,不是沉淀,故C错误;
D.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故D错误;
答案为A。
9.C
【详解】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固体、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加热可以得到碳酸钠,不能得到碳酸氢钠,故A错误;
B.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引入新的杂质离子,可以用硝酸钡溶液除杂,故B错误;
C.CO2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HCl可以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CO2,可以得到CO2,故C正确;
D.Fe与Fe3+和Cu2+均发生反应,不能得到FeCl3,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0.B
【详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Fe、Cu、Ag、Pt、Au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H>Cu>Ag>Pt>Au,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则锌和铁参加反应,剩余的固体中不可能含有锌和铁,由此可知:
A、由于Cu、Ag活动性小于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有剩余.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由于Fe、Zn活动性大于氢,能与稀盐酸反应,没有剩余,选项B符合题意;
C、由于Pt、Cu活动性小于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有剩余,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由于Ag、Au活动性小于氢,不与稀盐酸反应,有剩余,选项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1.CD
【分析】根据氧化性:Fe3+>Cu2+,加入铁后会依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①Fe+2Fe3+═3Fe2+,②Fe+Cu2+═Cu+Fe2+,从图象中可知加入2mlFe时,发生反应①生成Fe2+物质的量为6ml,此时溶液中Fe2+物质的量浓度为3ml/L,可知溶液体积为2L,反应的Fe3+物质的量为4ml,即FeCl3为4ml;
在加入2mlFe的基础上再加入2ml铁发生反应②,此时生成Fe2+物质的量为2ml,原溶液中Cu2+物质的量为2ml,即CuCl2为2ml;同一溶液中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所以原溶液中溶液中FeCl3、CuCl2的浓度之比为4ml:2ml=2:1,据此分析。
【详解】A.氧化性:Fe3+>Cu2+,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溶液体积为2L,B错误;
C.加入2ml铁粉时,溶液中有6ml Fe2+,2ml Cu2+,故c(Fe2+)∶c(Cu2+)=3∶1,C正确;
D.原溶液中溶液中FeCl3、CuCl2的浓度之比为4ml:2ml=2:1,D正确;
故选CD。
12.AD
【分析】A为+2价的铁的氧化物,A为FeO,B为碱,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B为Fe(OH)3,C为碱,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C为Fe(OH)2。
【详解】A.由分析可知,A是氧化亚铁,A错误;
B.氧化铁与铝发生铝热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因此Fe2O3→Fe可能是Fe2O3+2Al2Fe+Al2O3,B正确;
C.C为Fe(OH)2,B为Fe(OH)3,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现象为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C正确;
D.FeCl2→FeCl3,铁元素化合价升高,反应类型一定不是复分解反应,D错误;
答案选AD。
13.AB
【分析】根据流程图,镉废渣(含CdO及少量ZnO、CuO、MnO、FeO,加入硫酸溶解生成多种硫酸盐,加入石灰乳调节pH=5,沉淀除去Cu(OH)2和CaSO4;在滤液中加入KMMnO4,把Fe2+氧化为Fe(OH)3沉淀、把Mn2+氧化为MnO2;滤液中加入锌置换出Cd,得到海绵镉,海绵镉用氢氧化钠溶解过量的锌,得到Cd和Na2ZnO2。
【详解】A.调节pH=5,沉淀除去Cu(OH)2和CaSO4,没除去Fe元素,故A错误;
B.滤液中加入KMMnO4,把Fe2+氧化为Fe(OH)3沉淀,把Mn2+氧化为MnO2;“滤渣2”主要成分为MnO2、Fe(OH)3,故B错误;
C.滤液中加入锌置换出Cd,“置换”后滤液溶质主要成分是ZnSO4,故C正确;
D.海绵镉用氢氧化钠溶解过量的锌,“熔炼”过程利用Cd与Na2ZnO2的密度差异可以将二者分离,故D正确;
选AB。
14.AB
【详解】①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将装置内空气排出,可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故①选;
②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将装置内空气排出,且利用氢气的压力使硫酸亚铁与NaOH接触而反应,可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故②选;
③没有隔绝空气,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故③不选;
④苯隔绝空气,可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故④选;
综上所述AB均符合题意。
故选AB。
15.BC
【详解】A.因为Na与水反应较剧烈,不能将钠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 A错误;
B.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Fe2+被氧化为Fe3+,证明Fe2+具有还原性,B正确;
C.将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几滴Na2C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说明Ba2+没有沉淀完全,若无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完全,C正确;
D.制备Fe(OH)3胶体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D错误;
故答案为:BC。
16. 第四周期第Ⅷ族 ; 铁屑和稀盐酸 红褐 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溶解得到黄色溶液 8ml
【分析】电解G得到I和H,G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J,I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J,则G是,I是Al,J是,H是,Al和B能在高温下反应生成A,B和盐酸反应生成C和D,C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E,D和氨水反应生成F,E在空气中反应生成F,说明E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且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同一种元素,则A是Fe,B为,C为,D为,E为,F为,据此答题。
【详解】G电解G得到I和H,G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J,I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J,则G是,I是Al,J是,H是,Al和B能在高温下反应生成A,B和盐酸反应生成C和D,C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E,D和氨水反应生成F,E在空气中反应生成F,说明E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且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同一种元素,则A是Fe,B为,C为,D为,E为,F为;
推断可知,A、B、C、D、E、F六种物质中所含的同一种元素为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Ⅷ族;
电解氧化铝的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配制溶液时,为防止亚铁离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和亚铁离子的水解,通常要加入少量的铁屑和稀盐酸,将少量的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液体呈红褐色,再逐滴滴加盐酸时,先发生胶体的聚沉,后氢氧化铁沉淀溶解,所以产生的现象是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溶解得到黄色溶液;
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及铝热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每摩尔生成3ml Fe,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ml。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注意推断的关键点:在电解条件下生成I和H,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为,铝和B高温下发生反应,说明为铝热反应,再结合物质的其它性质分析解答,题目难度较大。
17.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变为无色 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便于沉淀; 洗涤 冷却 0.07a
【分析】将补铁片研细后加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得到含亚铁离子的溶液和不溶性物质;向溶液中将入适量的双氧水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再加过量的X溶液生成红褐色悬浊液,则X可能为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等溶液;最后再经过滤、洗涤、干燥、冷却以及称量的步骤得到ag氧化铁固体,据此分析可得:
【详解】(1)步骤①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滤液变为红色,则说明滤液中含有铁离子,检验铁离子中含有的亚铁离子,则可向混合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该混合物中含有亚铁离子,故答案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2)由于铁离子比亚铁离子更容易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则②加入过量的目的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便于沉淀,故答案为: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便于沉淀;
(3)步骤③为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则其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将氢氧化铁转化悬浊液为氧化铁固体,则所需的步骤包括:过滤、洗涤、干燥、灼烧、冷却最后称量,故答案为:洗涤;冷却;
(5) 的摩尔质量为,则10片补血剂中所含铁元素的质量为,则每片补血剂所含铁的质量为0.07ag,故答案为:0.07a。
18.(1) 单质 Fe(OH)3
(2) 盐 ③④ 氧化 ②
(3)1~100
(4)Fe3++Cu=Cu2++ Fe2+
(5)
(6)先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详解】(1)Fe为金属单质,故类别为单质;根据化合价规律,化学式Q中Fe元素为+3,又为氢氧化物,故化学式为Fe(OH)3;
(2)FeCl3电离产生Fe3+和酸根Cl-,故FeCl3属于盐;Fe3+能与NaOH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Cl-能与AgNO3,反应生成 AgCl沉淀,故选③④;从化合价角度看,Fe3+化合价可以降低为+2,故具有氧化性,能与Fe发生反应:Fe+2Fe3+=3Fe2+,故选②;
(3)此时体系为红褐色透明液体,未产生沉淀,说明红褐色液体为Fe(OH)3胶体,胶体粒子直径范围为1~100nm,故填1~100nm;
(4)FeCl3溶液与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Cu=Cu2++ Fe2+;
(5)Fe2O3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6)FeCl2溶液与NaOH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反生成Fe(OH)3浊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先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19.(1)SiO2
(2)2Fe2++H2O2+2H+= 2Fe3++2H2O
(3)不能,当pH=8时Al3+已经完全转化为Al(OH)3若不经过滤除去,当继续加入NaOH时,Al(OH)3会溶解,引入杂质离子[Al(OH)4]-
(4)2+3H2O2+2OH-= 2+4H2O
(5)5.6×10-4
(6)6Fe2+ + + 14H+ = 6Fe3+ + 2Cr3+ + 7H2O
【分析】铬铁矿用稀硫酸酸浸,FeO、Cr2O3、MgCO3、Al2O3与硫酸反应加入溶液,而SiO2不反应,过滤除去SiO2。用H2O2将Fe2+氧化为Fe3+,再调节pH=8时,Fe3+、Al3+完全沉淀,过滤得到滤渣为Al(OH)3和Fe(OH)3,再调节pH=11,Mg2+完全沉淀被除去且Cr元素以CrO 的形式存在,过滤后,向滤液中再加入过氧化氢,将CrO2-氧化为CrO,最后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得到Na2CrO4晶体,以此解答。
(1)
铬铁矿用稀硫酸酸浸,FeO、Cr2O3、MgCO3、Al2O3与硫酸反应加入溶液,而SiO2不反应,过滤除去SiO2,滤渣1主要成分是SiO2,故答案为:SiO2;
(2)
第一次加入H2O2是为了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故答案为:2Fe2++H2O2+2H+=2Fe3++2H2O;
(3)
“调pH=8”时沉淀成分是Al(OH)3和Fe(OH)3,如果不把前者除去,当继续加入NaOH至pH=11时,Al(OH)3会溶解,引入杂质离子,故答案为:不能,当pH=8时Al3+已经完全转化为Al(OH)3,若不经过滤除去,当继续加入NaOH时Al(OH)3会溶解,引入杂质离子;
(4)
第二次加入H2O2是为了将氧化为,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3H2O2+2OH-= 2+4H2O,故答案为:2+3H2O2+2OH-= 2+4H2O;
(5)
Ksp(Mg(OH)2)=5.6×10−12,当溶液调pH=10时,c(OH−)==10−4ml/L,则溶液中c(Mg2+)= ==5.6×10−4,故答案为:5.6×10−4;
(6)
在酸性条件下,Fe2+与反应生成Cr3+和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Fe2+++14H+=6Fe3++2Cr3++7H2O,再根据题中提供的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可知,调节pH=9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都生成沉淀而除去,故答案为:6Fe2+ + + 14H+ = 6Fe3+ + 2Cr3+ + 7H2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铁及其化合物 同步练习题,80 g,200ml,质量m=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铁及其化合物 同步练习题,0 %,故答案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课时作业,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铁及其化合物 同步练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