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讲精读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人教统编版6.2 *五石之瓠图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6.2 *五石之瓠图片ppt课件,共57页。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外篇·知北游》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外篇·秋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外篇·田子方》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内篇·人间世》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外篇·山木》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庄子·内篇·齐物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内篇·逍遥游》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杂篇·盗跖》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外篇·胠箧》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杂篇·盗跖》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杂篇·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庄子·杂篇·外物》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内篇·养生主》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庄子·内篇·人间世》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庄子·内篇·人间世》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庄子·内篇·人间世》灾人者,人必反灾之。——《庄子·内篇·人间世》五石之瓠《庄周》学习提示本篇课文选自《庄子·逍遥游》,文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而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这也正体现了庄子擅长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的特点。学习这篇文章时,要结合《庄子》的相关知识及庄子的思想主张,体会其擅长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的艺术特色。素养目标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0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02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内涵,辩证理解庄子的哲学观。03理解并继承庄子超脱、达观的处世态度,学会辩证思考。04品味庄子散文恣肆纵横、奇特瑰丽的浪漫主义风格,品味庄子寓言的婉曲达意的艺术风格。05天下人都被社会环境局限于只知道所谓“有用的用”,却没有人知道那些被时代潮流遗弃的藏在沙堆土地下“看似无用却实际上有着大用”的玄妙道理。”那么究竟什么是“无用之大用”?让我们一起走进《五石之瓠》来来了解下。导入环节一:知人论世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一说为今河南商丘民权,一说为山东东明)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天籁、地籁、人籁)”思想与《易经》三才(天、地、人)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后人评价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01鲁迅: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02闻一多: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03李泽厚: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04时代背景 庄子所处的年代,一方面,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战争频发,生灵涂炭;另一方面,正值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文化成为一种强烈的需要。彼时孟子正游说各国。墨家门徒遍及天下,齐国“稷下之学”也正当鼎盛,庄子却主动地选择了“无用”和贫困。 庄周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孟子所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周对当时“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庄子思想天道观辩证法人生观自由思想齐物论 《庄子》一书有52篇,现存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计33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著,外篇、杂篇为庄子后学著。因唐玄宗追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庄子》又称《南华经》。 《庄子》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 庄子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庄子》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惠子,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做过梁惠王的相。(魏王:即梁惠王,又称魏惠王。) 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惠子是战国时期六国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惠子濠梁之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 [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题目解说石shí:现在读dàn,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十升为一斗。(此义在古书中读shí)“五石”是指数量。 “瓠(hù)”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
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1石=10斗=60千克 5石=50斗=300千克 环节二:初读感悟明确字音五石(shí) 瓠(hù) 瓠落(huò)呺然(xiāo) 掊之(pǒu) 不龟手(jūn)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 鬻(yù)越有难(nàn)划分层次。 第一层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①谓:对……说 ②贻:赠送 ③瓠:葫芦④树:种植 ⑤实:名作动,收获果实(葫芦) ⑥坚:坚固的程度⑦自举:宾语前置,即“举自”,举:“承受;支撑” ⑧以为:把……当作 ⑨则:那么⑩瓠落:很大的样子 ⑪呺然:庞大而中空的样子 ⑫掊:砸破释义: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不够坚固,无法支撑自己。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表面上是为了说明大葫芦大而“无用”;实际上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思考:惠子讲述五石之瓠的事例有何用意?思考:分析这一部分的语言特点①多用否定,增强语气;②多用散句,口语,通俗易懂,平实自然。【拓展补充】赠送遗留,留下造成,招致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那你,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①固:实在,确实 ②善:擅长③龟手:龟,同“皲”,冻裂手 ④洴:使动,使……浮起⑤澼:在水中漂洗⑥絖:同“纩”,丝绵絮⑦事:营生 ⑧鬻:卖⑨请:请允许我 ⑩说:同“悦”,取悦⑪难:发难,即发兵侵略 ⑫一:同样的⑬或:有的人 ⑭异:不同l 第二层释义: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思考1:客是哪国人,为什么送了吴王防止冻裂的药后吴王就发兵了?概括客人形象。客为吴国之客,知道吴国士兵冬天打水战手裂开了无法作战,所以特意求了防止手裂开的药膏,让吴王发兵作战打赢。聪明睿智;有勇有谋。取悦:趋炎附势,巴结讨好的人游说:心有壮志,有勇有谋的人不能将封侯的结果强加在客的初心上,客人无法跳脱世俗建功立业的范围,和向往自由逍遥的庄子是不同的,但我们也不能认为客就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思考2:“说”翻译成取悦还是游说?客人功利吗?庄子和客人是一类人吗?总结 “客”的眼光再高,也只跳脱不出世俗的追求;而庄子“浮乎江湖”的想象,则超越功利价值,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显然庄子和“客”算作一类但是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思考3:概括这一部分的说理特点。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从一件具体的事情出发,通过对药膏不同的用法,得到前后不同的结果,得到“所用之异也”的结论。【拓展补充】一样,相同专一统一一概,都,全部乃,竟一旦,一经有时,或者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第三层①虑:用绳结缀 /考虑 ②以为:把……制成③而:表转折,却 ④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比喻不通达的见识释义: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惠子和庄子分别是如何对待“大瓠”的?“宋人”和“客”分别是如何对待“不龟手之药”的?“宋人”和惠子有何相同点?“客”和庄子有何相同点?盛水、为瓢、掊之鬻技百金以为大樽,浮乎江湖大败越人,裂地封之赏实用主义,小利大用,大价值世世以洴澼絖为事(“五石之瓠”盛水、做瓢都失败了,只能把葫芦打破)眼光狭窄,思维固化,只见世俗小利,不见事物背后的“大用”。眼界宽广,思维活跃,能跳出对事物固有的思维,能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思考1:概括这一部分的艺术特点。①想象奇特丰富;②敢于讽刺批判。研读整篇 这则寓言里,惠子引用了“大瓠之种”有什么用意?真的是因为有这么大的葫芦不知道怎么用的困惑吗?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gǔ 。今夫斄lí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明确: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说明大葫芦大而“无用”,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而有用,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也会不同。讽刺惠子的做法与宋人一致,从利的角度看待有用无用,只看到无用,看不到无用之“大用”批评惠子眼界狭小,思维固化,只看到小用(世俗小利),不见事物背后的“大用”(大价值)。思考1:概括本文的寓意,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惠子用的"大瓠之种"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的"不龟手之药"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启示:这篇寓言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同一事物,用法不同,眼光和见识不同,价值不同;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事物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用途,关键的问题在于必须善用不同的事物“无用之用”,才是大用。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思考2:试概括文中庄子和惠子的形象特征。反映了庄子的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随顺自然,也必能得到真正解脱的真人状态;反之惠施则是斤斤计较,锱铢必争,有太多欲望要求和外界与内心的束缚。 思考3:客和庄子的态度有何不同点?相同不同眼界宽广,思维活跃,能跳出对事物固有思维,都能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追求精神的自由看到的仅仅是功利二者境界不同客→以说吴王获裂地之赏庄子→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实用主义审美主义《五石之瓠》借一大、一小两个故事展开说理,突显了小大之辩、“无用”之大用。结合课文内容补写下面的结构导图。讽庄子学说大而无用讽惠子固陋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导图引路,总结全文思考: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①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 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是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的,惠子和庄子的对话辩白了彼此的观点,惠子用的是关于大葫芦大而无用的例子来影射庄子的学说大而不实用;而庄子用宋人擅长制造使手不皲裂的药方却卖掉药方,而买药方的人却用这个药方获得了好处,来证明是所用之异的原因,并且指出惠子的想法就是不知道通达的原因。②运用浅近的寓言,文姿多彩。 文章想象丰富大胆,像匹骏马驰骋于宇宙,摄取与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妙趣横生的题材,生动、形象地宣传了作者的观点。在揽宇宙于一纸,包万物于一文的充满生机、遐想的《逍遥游》中,作者富有艺术魅力的文笔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读者,使作品成为中国古代寓言体论说文中一篇著名的佳作。③善于使讽刺与剖析结合,吸引读者边读边思,边思边读。思辨性探究思考1:没有用的东西就要断舍离啊,惠子的做法为何是错的?庄子的做法就一定是对的吗?他想表达怎样的观点? 庄子曾提出:“物物而不物于物”。惠子的目光仅囿于日常思维,只从实用的物质层面看待事物,而庄子是从泛舟湖上使精神世界得到满足的角度看待葫芦的,超越了“小”的思维,看到了“大”用。所以他说“外重者内拙”。由此可知,庄子的境界高于惠子。思考2:你喜欢“实用派”的惠子还是“逍遥派”的庄子?请结合实际生活经验,阐明理由。观点一:我喜欢“实用派”的惠子。将“实用”作为评价事物价值的标准,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符合经济原则,也能更好地满足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观点二:我喜欢“逍遥派”的庄子。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在社会中却弥漫着一股“浮躁之风”,不少人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恨不得做什么事都立竿见影,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庄子的“逍遥”主张抛却事事皆功利的想法,重视对美的欣赏和对精神的追求,不失为拯救“过度功利”的一剂良药。思考3:站在历史和今天的角度,我们该如何看待“有用”“无用”的观点? 首先,在政治黑暗、动荡混乱社会,该以何种方式生存?庄子告诉人们:避开纷乱现实,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让精神的自由去解放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其次,如何在乱世中进行自救和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与人格独立,表现出庄子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以及独立超拔的精神。第三,追求生命内在价值之“大用”,对后世影响巨大。陶渊明、李白、苏轼等都打上庄子印记。第四,追求“绝对自由”,是缺乏现实基础的理想人生境界,在当时社会不可能实现。第五,庄子“有用”“无用”的思辨认识,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在困境中实现自我超越的人生智慧,是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总结】老庄对比①庄子并非仅仅对老子思想进行发挥,本文中的无用之用,不仅发展了老子对有和无的辩证思考,还体现出庄子不为功利所束缚,自由自适的精神追求。②老子,最突出的感受是他善于汲取生活经验,以简约的语言阐明道,庄子是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把哲学思想寄托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对话中,留给读者去体悟。拓展作业:莫言曾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这句话包含的哲理耐人寻味,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理解和看法,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l (甲)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
(乙)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思考:简要分析甲文和乙文在说理方法上的不同。 甲:列举生活事例直接讲述理,阐释有与无的对立统一关系,说明慎终如始、注重细节等道理。 乙:运用寓言(故事),婉曲达意,富有趣味和效果,超越功利、关注个体精神的逍遥自由。结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9 复活(节选)教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提示,内容简介,《复活》主要人物,词语解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背景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墨子,l研读整篇,思辨性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