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鲁教版 (2019)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备课课件ppt
展开一、气压带、风带
季风气候的成因、类型、分布及特征
特征、判断方法及对天气的影响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素养目标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季节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大气环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实践力: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并能运用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分析大气环流对当地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
假设条件:① 地球不自转 ; ② 地表性质均一; ③ 太阳直射赤道。
1.赤道和极地之间的单圈环流
风向始终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
北纬30°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堆积下沉
解释;高空的风偏转成和等压线平行,在假设条件下,等压线会和纬线平行,因此大致偏转到30°上空成为平行,形成西风。
绘制中、高纬度地区环流
三圈环流中气压带和风带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
【典型考题·剖析】(2021·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2)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解析】(1)选C,(2)选B。第(1)题,甲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乙为赤道低气压,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丁为东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第(2)题,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夏季为黄河流域雨季,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是在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核心考点·突破】突破1 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图)。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思维升华】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窍门有哪些?—自主归纳,老师指导 巧判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依据时间判断:北半球夏半年(春分→秋分)气压带、风带因北移而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气压带、风带因南移而位置偏南。(2)依据关键气压带的纬度位置判断:主要看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后的位置特点,如下图所示。(3)依据特殊的自然景观或现象判断:如地中海地区高温干燥时期,说明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非洲大草原的动物大规模向南迁徙时,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等。
突破2 借图巧判气压带、风带名称 (1)结合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如下图。
(2)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①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丁;②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丙、戊;③高压气流分开,如甲、丙;④低压气流相聚,如乙、丁、戊。
【新题速递·精练】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①②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南风、东南风B.西北风、东南风C.东北风、东南风D.东南风、西北风2.热带辐合带( )A.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D.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
【解析】1选C,2选A。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完成5、6题。5.图中字母C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6.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
【解析】5选C,6选B。
1.北半球的高低压中心
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
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冰岛低压(大西洋)
考点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2.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西北风
东亚季风: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东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微思考】亚洲东部为什么成为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提示:亚洲东部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陆气压差异最明显。
【典型考题·剖析】(2021·山东等级考)“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着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下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1)、(2)题。(1)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是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①风速小 ②地面温度低 ③地势低 ④空气湿度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次年1月
【解析】(1)选A,(2)选A。第(1)题,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可知,北部沿海更靠近陆地环境,摩擦力大,风速较小,地面温度降温快且更低,因此①②正确。越南南部沿海的地势更低,③错误。南部洋面温度较高,蒸发量多,空气湿度更大,④错误。第(2)题,由图中风向可知,越南沿海附近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说明该地东北信风有所减弱,西南季风还未到达,使得陆地冷气团得以向海洋移动,从而出现“克拉香天气”。最符合该特点的时间段为2-4月。
【核心考点·突破】突破1 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形成的影响
突破2 季风气候的成因、特征1.成因:(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例如,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而形成的。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新题速递·精练】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2题。1.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C.夏至D.立秋
【解析】1选B。2选A。
(2021·太原模拟)读50°N纬线和180°经线穿过的部分区域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分别为图1和图2),完成3、4题。3.图示季节甲地( )A.盛行东南季风B.农作物冻害严重C.沙尘暴盛行D.可能遭受寒潮的侵袭4.乙、丙两地气压中心( )A.都是逆时针旋转的水平气流B.大气垂直运动方向不同C.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D.都是当地冬季势力最强
【解析】3选D,4选C。
孟加拉湾位于赤道以北,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之间,是印度洋北部的一个海湾。下图示意孟加拉湾3-11月多年平均经、纬向风的变化。经向风速大于0代表南风,小于0代表北风;纬向风速大于0代表西风,小于0代表东风。据此完成5、6题。5.孟加拉湾经、纬向风的变化特征是( )A.纬向风比经向风平均风速小B.西风和南风持续的时间较长C.纬向风比经向风风速变化小D.东风转西风同时南风转北风6.10月-次年3月孟加拉湾经、纬向风的形成原因是( )A.亚洲高压减弱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印度低压增强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解析】5选B,6选D。
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对高低纬,海陆间热量的重新分配起很重要的作用。
但高中阶段更加强调其对降水的影响:上升多雨下沉晴;西风湿润信风干。
大陆东岸主要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大陆西岸主要是受三圈环流影响(气压带、风带),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影响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考点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
【微思考】荒漠和沙漠是一回事吗?提示:荒漠通常是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地表景象,强调的是景观。而沙漠则侧重从地貌的角度分析,强调的是地表物质的组成,如沙丘等。沙漠是荒漠的一种类型,在高山上部或接近极地地带,因低温造成植被贫乏的地区,称“寒漠”,属于特殊的荒漠类型。
【典型考题·剖析】下图为亚欧大陆40°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1)、(2)题。(1)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A.1月降水甲比乙多B.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C.7月气温甲比乙低D.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2)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A.西北风的影响 B.副极地低压控制C.沿岸暖流影响 D.盛行西风的控制
答案:(1)选B,(2)选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 mm和120 mm;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 ℃和-4 ℃,气温年较差为30 ℃;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 ℃和11 ℃,气温年较差为12 ℃,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 ℃和23 ℃;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 mm和5 mm,差值为175 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 mm和10 mm,差值为110 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第(2)题,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
①先依据海陆位置:(大陆东岸、大陆西岸或是内陆)判断是大陆东岸的季风环流模式还是大陆西岸的三圈环流模式;
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②再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
【核心考点·突破】突破1 气候类型的判读气候类型的判读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的特征进行。具体判读时一般遵循“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三步走的原则。
2.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热带:终年皆高温:> 15℃; 亚热带:冷季最低温:0℃ < T < 15℃ 寒带:冷季最低温:< 0 ℃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冰原、苔原气候(年少雨)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3.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
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突破2 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判断(1)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6)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
找出图中的非地带性气候
非地带性气候的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 “约束”“块状”。
缺失 如由于海陆分布差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苔原气候;
气候的非地带性:受海陆分布、地形、岩石等因素影响,不呈带状分布
改变 如由于地形的影响,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此项案例最多:如雨林)
约束 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气候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块状 如我国新疆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小气候。
突破3 影响降水的因素1.影响降水的因素:
2.降水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1)降水形成条件。一是有充足的水汽;二是水汽达到饱和与过饱和即大气降温;三是有充足的凝结核。(2)影响因素。①影响空气中水汽多少的因素。
②影响空气降温的因素。
③在大气的对流层中有充足的凝结核,故在分析形成降水的条件时一般不考虑凝结核多少的因素。但是大气的污染程度增加会使空气中的凝结核增加。
降水是气候的因子之一,可以结合影响气候的因素进行分析,但其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新题速递·精练】(2021·泰州模拟)下图为某地月均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1.降水最多的月份降水量约( )A.300 mm B.500 mmC.700 mm D.1 200 mm2.该地可能位于( )A.恒河平原 B.密西西比平原C.西欧平原 D.亚马孙平原
(2021·东莞模拟)读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图(平均每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2,月降水距平=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月降水量,本月平均气温累计=本月平均气温+上月平均气温累计),完成3、4题。3.位于该地区的城市最可能是( )A.孟买 B.上海C.悉尼 D.圣地亚哥4.该地区6、7月降水距平较大是因为受到( )A.江淮准静止锋影响B.盛行西风影响C.暖流影响D.西南季风影响
【解析】3选D,4选B。
【主题探究·应用提升】 贵州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岩溶地貌广布。
探究视角1 区域认知——注重不同区域气温差异的对比[探究问题]与铜仁相比,兴义冬季气温更高,夏季气温更低,试推测其原因。[思考角度]对比两地的气温差异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度考虑。[组织答案]兴义比铜仁纬度低,冬季获得太阳辐射量较大(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昼长更长);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所以兴义冬季气温较高。夏季,两地获得太阳辐射量相近(兴义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昼长较短);但兴义海拔较高;所以兴义气温较低。
从纬度、天气、下垫面(地形、洋流、地表物质等)
探究视角2 综合思维——注重导致“旱灾” 形成的要素综合[探究问题]贵州省年降水总量丰富,但农业缺水严重,旱灾频繁。试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贵州省旱灾频发的原因。[思考角度]农业“旱灾”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角度考虑。[组织答案]贵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下多溶洞,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难以储水;地表崎岖,坡度大,水流快,存留时间短;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探究视角3 综合思维——注重影响“干热” 特征的要素综合[探究问题]说明地形对图示西部河谷地区的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思考角度]抓住“干”“热”进行分析,分析“干”的主要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热”的主要角度__________________。[组织答案]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降水少(背风坡、下沉气流)
[探究升华]尝试自己构建分析“干热”的思维脉络。
【拓展创新·考题预测】【新情境】漂洋过海的气球炸弹气球炸弹,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使用的一种武器。日方为了扭转战局,用数百氢气球携带炸弹,利用气流送到美国本土,然后降落下来爆炸,从而对敌国造成人员杀伤和心理恐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行动代号为“飞象行动”。 研究表明,在武器不对称的现代战争中,武器弱势的一方往往可以借助大气环流、洋流等天然的自然优势,借助地理规律,结合军事行动,从而形成对敌方的骚扰和破坏,已成为现代战争研究的一个方向。
【新预测】 读气球炸弹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利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原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气球炸弹到达美国借助的大气环流是( )A.西北季风 B.高空西风C.盛行西风 D.极地低气压带2.若想使日本的气球炸弹顺利到达美国,气球上升的高度最适宜在( )A.19~20 km B.17~18 km C.10~12 km D.8~9 km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444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获奖课件ppt</a>,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定向,素养导引,课时一,报时雨,新课导入,大气下沉,温度升高,水汽易蒸发,大气上升,温度降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精品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典型地区,气候特点,气候成因,全年高温多雨,全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气压带控制与气候,新加坡,热带雨林气候,非地带性分布地区,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备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S,ONE,TWO,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