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21)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21),共11页。
语言积累和运用
1. 读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走在pì jìng( )的小巷里,魏jià shòu( )突然来了líng gǎn( ),想到了那道难题的解法。为了bì miǎn( )遗忘,他一边niàn da( ),一边拿出纸笔mái tóu( )记录,直到家人催促,他才发现dān ge( )了很长时间,连忙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你瞧瞧我,真该好好pī píng( )。”家人们无可奈何地摇摇头,bù jīn( )笑了。
【答案】 ①. 僻静 ②. 教授 ③. 灵感 ④. 避免 ⑤. 念叨 ⑥. 埋头 ⑦. 耽搁 ⑧. 批评 ⑨. 不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对给出的字音仔细阅读,注意平舌音、翘舌音、声调及多音字的字音,然后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语境进行填写。
左右结构的字:僻静、教授、叨、埋、耽搁、批评,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半部分笔画多的要让着右半部分笔画少的一些;其中“静”“教”左右笔画差不太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各占一半;
上下结构的字:灵感、免、念、禁,书写的时候要注意,重心相聚,比例相当;
半包围结构的字:避,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包围部首与被包围部分的搭配关系,要先写里面的“辟”字,再写走之旁。
独体字:头、不,独体字笔画较少,书写的时候要注意重心平稳,笔画要流畅,结构要规范。
请选择正确的选项。
2. 下列四组词语中读音、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蒸融(lóng) 狂风暴雨 通国之善弈者也(通国:全国。)
B. 憧(chōng)憬 轻于鸿毛 曰:非然也(然:然后。)
C. 撇(piě)嘴 盛气凌人 孰为汝多知乎(知:同“智”,智慧。)
D. 蜷(quán)缩 天崖海角 见两小儿辩斗(辩斗:辩论,争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和字义的掌握。
A.蒸融(lóng)——róng;
B.“非然也”意思是不是这样的。然:这样。
D.天崖海角——天涯海角。
故选C。
3. 下列关于关联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樟树四季常青,即使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也是那么蓬蓬勃勃。
B. 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C. 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也仍然不变。
D.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答案】A
【解析】
【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理解并运用,主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详解】A答案的“即使……也”是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应改为条件关系“不管……都”。
4. 下列句子与修辞手法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
A.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拟人)
B.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比喻)
C. 老师听了生气地说:“你怎么能够这样来糊弄老师呢?”(反问)
D.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
B.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分析可知,“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这句没有把……比作……,所以不是比喻句。
故选B。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的春节》一文作者是老舍,我们在五年级的时候学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文章节选自他的小说《骆驼祥子》。
B. 《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分别是丹尼尔·笛福,塞尔玛·拉格洛芙,马克·吐温。
C. 《十六年前的回忆》讲述了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D. 很多古诗都和传统节日有关,例如《十五夜望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元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作家及作品、节日风俗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D.《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是一首描写早春美景的作品,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赞美了早春小雨后长安街上万物复苏、草木萌动的景象。这是一首写景诗,与传统节日无关。
故选D。
6. 写出带有“然”字的成语,再选词填空。
( )然起敬 ( )然无恙 ( )然大悟
( )然而生 ( )然一新 ( )然正气
(1)大地震中,周围的房屋都倒塌了,这座楼房竟____________。
(2)经过重新装修的大堂,给人一种____________的感觉。
【答案】 ①. 肃 ②. 安 ③. 恍 ④. 油 ⑤. 焕 ⑥. 浩 ⑦. 安然无恙 ⑧. 焕然一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恭敬钦佩的感情。
安然无恙:形容人或物平安无事,没有发生事故,没有受到损害。
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焕然一新:形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浩然正气: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
(1)结合语境可知,地震中周围的房屋都倒塌了,这座楼房没有受到损害,故选“安然无恙”。
(2)结合语境可知,经过重新装修后大堂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故选“焕然一新”。
按要求写句子。
7. 根据“琢磨”的不同意思造句。
(1)表示“雕琢和打磨”:________________
(2)表示“思考、考虑”: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对我们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期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这块石头经过多年的琢磨,变得十分光滑。 ②. 大家都在认真琢磨老师提出的问题。 ③. 父亲对我们说,那是他对我们的期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造句和改写句子的能力。
(1)本题考查多义词造句的能力。
本题给出的词语“琢磨”表示“雕琢和打磨”时,常常指的是词语的表面意思,不经过研究就精细的加工的意思。如:木匠师傅用沙纸对桌面进行琢磨,结果桌面变得光滑无比,触感非常舒适。
(2)本题考查多义词造句的能力。
本题给出的词语“琢磨”表示“思考、考虑”时,如:队长的一席话,我琢磨了半天才弄明白。
(3)本题考查句子的改写。
直述句改转述句,把句子中的冒号去掉,改为逗号;把双引号去掉。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你们”改为“我们”;去掉“对”字,把“这是”改为“那是”,故答案是:父亲对我们说,那是他对我们的期望。
8. 根据课文内容或日积月累填空。
(1)老师常告诫我们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因此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老师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了《长歌行》中的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有高洁的品格,当我们看到有的人历经无数磨难与考验依然“坚挺”时,会想到《竹石》中的诗句“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有蓬勃的生命力,韩愈的“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早春是清新、湿润的;诗中还有情谊,王维笔下的“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中的情感是真挚的;诗中更有美景,杨万里的“____________,树头花落未成阴”展示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诗中还蕴含着哲理,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阐述了“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阅读时要熟读精思,每一句每一字都要认真思索,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不能停留在原地,不思进取,应该勤于自省,常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就像《礼记》中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日新”。
【答案】 ①. 少壮不努力 ②. 老大徒伤悲 ③. 千磨万击还坚劲 ④. 天街小雨润如酥 ⑤. 西出阳关无故人 ⑥. 篱落疏疏一径深 ⑦. 只缘身在此山中 ⑧. 读书须用意 ⑨. 一字值千金 ⑩. 苟日新 ⑪. 日日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默写。
(1)结合“老师常告诫我们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因此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和“《长歌行》中的一句诗”可知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趁年轻就要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了一事无成,这样只会留下悲伤、后悔。
(2)书写时注意“磨”“酥”“篱落”“缘”正确写法。
(3)结合“阅读时要熟读精思,每一句每一字都要认真思索”可知填“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4)书写时注意“新”的正确写法。
综合实践运用。
9. 请结合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继而发生海啸,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2023年6月12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开始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设备进行试运行。据称,试运行期间“将使用淡水代替核污染水,用海水进行稀释后通过海底隧道排放入海”。
(1)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请结合福岛核电站核反应堆泄漏事故,谈谈你对人类利用核能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谈谈对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类在利用核能时应该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让它发挥重要的作用。
(2)核污染水排放入海,会造成大面积海域的污染;由于核污水污染性强,会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海洋渔业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了看法建议。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意思是福与祸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好事也可能引发坏结果,坏事也可以引发出好结果。结合材料的内容可知,日本由于地震引起核泄漏这件事对人类利用核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1)核能发电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以少量的核子燃料即可产生大量的能量。除此之外,核能发电的优势还有以下几点:1、污染低。2、运输方便、成本低。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2)核能发电也有弊端:核废料处理需严谨。使用过的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性,因此必须慎重处理。一旦处理不当,就很可能对环境生命产生致命的影响。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福岛核电站含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水污染性强,排入太平洋会随洋流及海水的流动大面积扩散,造成大面积海域遭污染;由于核污水污染性强,会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海洋渔业并通过食物链裢危害人体健康;还有放射物会融入海底泥土,污染海底环境;最终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阅读与感悟。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0. 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 仕于南方 仕:做官。B. 席上啖菱 啖:谈论。
C. 其人护其短 短:短处。D. 欲以去热也 去:除掉、去掉。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
12. 请用“/”给下面这句话划分朗读停顿节奏。(停顿两处)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13.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论语》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B 11. 菱角生长在水中并非生长在土里,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12.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析】
【10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A.“仕于南方”指在南方做官,“仕”指做官,翻译正确。
B.“席上啖菱”指他在酒席上吃菱角,“啖”指吃,翻译错误。
C.“其人护其短”指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短”指短处、缺点,翻译正确。
D.“欲以去热也”指是想要清热解毒,“去”指去除、去掉,翻译正确。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句子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再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做到尽量符合原句意思。
重点词词:于:在;强:勉强。知:知道。
句意为:菱角生长在水中并非生长在土里,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断句,首先找名词,定句读。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故“北人生”后面要断句,指“有个人出生在北方”,再翻译句意为: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再看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而”后面要断句。
断句为: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根据文章内容,北人明明不知道菱角要去壳后再吃,却假装知道,最后将生长在水里的菱角说成生长在土中。形象而深刻地讽刺了这个“北人”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的态度。如果这个北人能自知其短,虚心学习,当能“识菱”“去壳”。谁知他竞护其短,自以为知,自欺欺人的为“并壳入口”辩护,以至闹出“前山后山,何地不有”的笑话。故可用《论语》中的话回答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点睛】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地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阅读。
阳光地带
①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②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
③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了阳光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地待在晾衣绳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的几何图形。
④我走到自己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⑤我的眼睛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⑥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
⑦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绝的温暖阳光。
⑧母亲永远是阳光地带。
14.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短暂( ) (2)往昔( )
15. 第④自然段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其中“温暖”和“清凉”的第一层意思分别是指温度的高和低,第二层意思是______和______。
16. 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
17. 下列哪一项不适合用来形容短文中的母亲( )
A.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B.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D.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18. 文中多次写到“阳光地带”,它有哪几层意思?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①. 瞬间 ②. 从前
15. ①. 比喻 ②. 母亲对“我”关爱 ③. 母亲为“我”挡住风霜承受的艰辛
16. 表达了“我”的感动和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17. C
18. 两层意思:一是指阳光充足的地方;二是指母爱的温暖。“阳光地带”不仅是文章主题的象征,也是全文的线索。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
(1)短暂:很短的一段时间;瞬间。近义词为“瞬间”。
(2)往昔:过去;从前。近义词为“从前”。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修辞手法及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第④自然段中把“我”的被子的温暖比作母亲的手心,第⑦段把母亲被子的清凉比作母亲的手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它们是温暖的。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可知其中第一个“温暖”的意思是被子的温暖高,第二个的含义是母亲对“我”的关爱;结合“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第一个“清凉”的意思是母亲被子的温度低,第二个“清凉”的含义指母亲为“我”挡住风霜承受的艰辛。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阅读文章可知,文章写“我”下班回家,看到“我”的被子被晒在阳光最好的地带,母亲的被子却在房屋的阴影里,表达了“我”的感动和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文词句的理解。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B.“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意思是: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意思是:园中的葵花都长的郁郁葱葱了,青青的葵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亮。这句话只是对田园风光的描写,不适合用来形容短文中的母亲。
D.“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故选C。
【18题详解】
本考查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
重点词句一般包括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文中“阳光地带”表层含义是指阳光充足的地方,是温暖的;而文中,母亲的爱也给“我”如阳光般的温暖,可知深层含义指母爱的温暖。“阳光地带”在文中起到了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点明了文章主题,歌颂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19. 习作。
有这样一首歌:“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在你的心中,一定也有自己佩服、崇敬的人,你一定也期望长大后成为他(她)那样的人,请以《长大后我将成为你》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1)围绕题目选择恰当事例写下来;(2)内容具体,表达清楚,有真情实感;(3)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答案】例文:
长大后我将成为你
在我心里,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如同神话中说的那么神圣。她把三十多年的心血都献给了讲台和她的学生们,她是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她就是我们的徐老师。
徐老师是个非常负责任的好老师。记得有一次徐老师的爸爸住院了,星期一还赶来上课,我们却浑然不知。第一节就是徐老师的课,我们在课堂上踊跃举手、积极发言,徐老师始终保持着微笑。当时我以为全世界都一如既往地运转着,我也看不出徐老师的脸上有什么任何的疲惫。我认真地听着课一直到下课都没有看出徐老师有什么“异常”。下课了,徐老师还辅导一些同学。中午阅读时老师来给我们讲作业,虽然她有一道题讲错了,但很快又纠正过来,我也只是以为老师粗心了,不以为奇。
直到下午我们有些表现不好,老师才说了出来。放学了,徐老师过来给同学们讲午读没有讲完的内容,讲到四点半时,同学们心急了想回家,老师停下来说:“昨天我父亲犯心脏病才抢救回来,今天赶回来给你们上课,我这么认真给你们上课,你们是否也应该认真一点?”我听了之后为之一惊,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这句话就像一剂镇静剂——全班都定住了。
啊!多么伟大老师,您对学生的爱,您对工作的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我。长大后我将成为你,我暗暗地想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写人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写时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开头,开门见山,点明你长大后想成为的人是谁,这部分可以略写。也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引出人物,衬托人物的品质。
中间,描写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并刻画出你当下的心情,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特别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这部分要详写。
结尾,首尾呼应,表达“我”对此人的敬佩之情,从而点明“长大后想成为她”。略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159),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小书法家,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诵名句,重积累, 读名著,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137),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时长90分钟,分值10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24),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读拼音,写词语, 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