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北方早餐中的豆腐脑滑嫩可口、富含营养。下列关于豆腐脑的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泡豆B. 磨浆
C. 滤渣D. 煮浆
【答案】D
【解析】
【详解】A、泡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磨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滤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煮浆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建美好家园”。下列措施有利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是
A. 生活垃圾就地焚烧,美化环境
B. 使用一次性筷子,养成卫生习惯
C. 提倡使用节能产品,减少碳排放
D.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节约生产成本
【答案】C
【解析】更多课件 教案 视频 等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详解】A、生活垃圾就地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排放大量废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提倡使用节能产品,减少碳排放,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故选项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水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学化学,用化学”。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 向自来水中加人肥皂水,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
B. 冬天用煤炉取暖时,室内放盆水防止中毒
C. 冰箱内放入活性炭,吸附异味、净化冰箱气体
D. 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肥皂水检验净化后的水是否是硬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做法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冬天煤炉取暖时,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中毒,故做法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故做法正确;
D、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降温和隔绝空气可灭火,故做法正确。
故选B。
4. 中美贸易战中,中国对镓、锗两种原料进行出口管制。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非金属元素
B. 核内中子数为31
C. 符号“2Ga”可表示两个镓原子
D. 碳12原子的质量为a,则稼原子的质量为69.72a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镓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的核内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故镓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70-31=39;故选项说法错误;
C、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几个原子,所以符号“2Ga”可表示两个镓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12原子的质量为a,设稼原子的质量为,则稼原子的质量为,解得,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 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的实验中,用到酸碱指示剂酚酞(C20H14O4)。下列关于酚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酚酞属于氧化物B. 一个酚酞分子含两个氧分子
C. 酚酞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 酚酞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酚酞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而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酚酞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酚酞分子中含4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酚酞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14):(16×4)=120:7:32,由此可知,酚酞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在不断运动着,所以酚酞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倾倒液体B. 读取液体体积
C. 加热液体D. 熄灭酒精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正放,图中操作错误;
B、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
C、加热液体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操作正确;
D、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C。
7. 小华参观当地的自来水厂,了解到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有:取河水、自然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投药消毒和加压配水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能除去河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B. 该过程能除去河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C. 该过程能将河水转化为软水
D. 该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活性炭能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该过程能除去河水中的颜色和异味,说法正确;
B、过滤能将固体与液体分离,该过程能除去河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说法正确;
C、该过程中不能除去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不能将河水转化为软水,说法错误;
D、投药消毒过程中能将水中微生物杀死,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正确。
故选C。
8. 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黑色固体
B. 金刚石和石墨都具有可燃性
C. CO和CO2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
D. 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不是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都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和CO2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每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与2个氧原子构成的,它们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 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如图是氧化汞加热分解的微观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 该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氧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汞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gO2Hg+O2↑。
【详解】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改变,故说法错误;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说法错误;
D、反应生成的汞常温下是液体且易挥发,有剧毒,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故说法错误。
故选A。
10. 逻辑推理能力是化学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则只有一种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为化合反应
C.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 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则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需要验纯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则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错误,如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成臭氧,故选项推理错误;
C、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则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错误,如氖原子与水分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D、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1.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将无色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黑色固体变红色,说明气体具有还原性,该气体不一定是一氧化碳,也可能是氢气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 将燃着的蜡烛放入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用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O2和CO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图像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2%
B. 容器内物质总质量:a点>b点
C. 蜡烛由碳、氧元素组成
D 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由图象可知,a点时,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同时生成一定体积的一氧化碳,而氮气没有参加反应,所以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小于82%,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在密闭容器中,容器内物质总质量始终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象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浓度小到不能再支持燃烧了,可得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水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其余是海水或咸水,海水淡化是解决人类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分离法和膜分离法,热分离法利用蒸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能耗大、成本高;膜分离法利用薄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海水淡化,但现有薄膜的水通量低,应用受到限制。有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由_______(填离子符号)构成。
(2)海水热分离时利用的净水方法是_______(填“过滤”或“蒸馏”);限制热分离法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是_______。
(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淡化海水的过程从微观角度看,该过程允许_______通过。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石墨烯、金刚石和C60都由碳元素组成
B. 石墨烯、金刚石和C60都由碳原子构成
C. 石墨烯、金刚石和C60物理性质相似
D. 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分离技术将不溶性固体和水分离
(5)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提出爱护水资源的一条建议:_______。
【答案】13. Na+和Cl-
14. ①. 蒸馏 ②. 能耗大、成本高
15. 水分子 16. A
17. 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洗菜的水用来冲马桶等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其离子符号为:Na+、Cl-;
【小问2详解】
水热分离时利用蒸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该净水方法是蒸馏,限制热分离法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是此方法能耗大、成本高;
【小问3详解】
由图2可知水分子可以穿过石墨烯海水淡化膜而其它离子不可以穿过,石墨烯海水淡化膜淡化海水的过程从微观角度看,该过程允许水分子通过;
【小问4详解】
A、石墨烯、金刚石和 C60属于碳单质,都由碳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石墨烯、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C60由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石墨烯、金刚石和 C60属于碳单质,都由碳元素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由差异,故选项说法错误;
D、对海水加压,只有水分子透过分离膜而各种离子不能透过,从而得到淡水,所以膜分离技术将不溶性固体、可溶性固体和水分离,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小问5详解】
保护水资源可以节约用水,可以防止水污染,所以可以一水多用,例如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等,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再排放等。
14.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检验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若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
(2)若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装置B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量至少要_______,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3)实验装置C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该实验可观察到:硫燃烧发出_______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14. ①. ②.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15. 浸没长颈漏斗的下端口
16. ①. 集气瓶 ②. 明亮的蓝紫色
【解析】
【小问1详解】
装置A需要加热,试管口有棉花,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小问2详解】
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应将长颈漏斗下端伸入到液面以下;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C中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硫在氧气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5. 为助力我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某化学科研小组为一工厂设计了一种捕集烟气中CO2并转化利用的装置,其流程如图所示。
(1)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流程中固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
(3)流程中气体转化成固体B的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分析上述流程是否能减少自然界中CO2,你的结论及理由是_______。
【答案】15.
16. CaO 17. 减小
18. 不能,流程最后得到的固体B为固态二氧化碳即干冰,所以流程并没减少二氧化碳,只是改变了CO2的状态
【解析】
【小问1详解】
工厂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小问2详解】
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固体A为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
【小问3详解】
流程中气体转化成固体B的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小问4详解】
上述流程不能减少自然界中CO2,是因为流程最后得到的固体B为固态二氧化碳即干冰,所以流程并没减少二氧化碳,只是改变了CO2的状态。
16. 如图1,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_______,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2)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4)小红按如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同时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氨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反思与交流】
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
③图2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16. 耀眼的白光
17.
18. 大量的白烟弥漫到空气中,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
19. ①. 水 ②. 烧杯A中溶液变红 ③. -3 ④.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 ⑤. 密封装置,平衡气压
【解析】
【小问1详解】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小问2详解】
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部分扩散到空气中;
【小问4详解】
[实验探究]如图3,取燃烧生成物于小烧杯B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烧杯A中溶液变红,说明燃烧产物中含Mg3N2;
[反思与交流]①设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有:,,则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原因是相同条件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③图2中气球的作用是密封装置,平衡气压。
17. 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溶液(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小红同学分别取2.0g二氧化锰和68.0g某医用双氧水溶液先后放入如图1装置中,实验测得装置和物质的质量的相关数据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复燃
该气体为氧气
B
某气体通入装氧化铜的试管并加热,黑色固体变红色
该气体为一氧化碳
C
向某无色液体中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
该无色液体为过氧化氢溶液
D
某黑色固体在空气中加热灼烧,发出红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该固体为木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如图3,取燃烧生成物于小烧杯B中,加入适量_______,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
现象:_______。
结论:燃烧产物中含Mg3N2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池州市九上化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池州市九上化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做法错误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