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突破练习(沪科版)
展开
这是一份06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突破练习(沪科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无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2023·上海静安·高一上海市民立中学校考期末)下列事实能证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的是
A.常温下,氯气呈气态,而硫呈固态B.氯气能溶于水而硫不能
C.氯气能将硫从氢硫酸中置换出来D.跟金属或氢气化合时硫显-2价,而氯显-1价
2.(2023上·上海浦东新·高一上海市建平中学校考期末)下列事实正确,且能用于判断氯、硫非金属性强弱的是
A.酸性:HCl>H2SB.还原性:S2->Cl-
C.沸点:S>Cl2D.热稳定性:H2S>HCl
3.(2022上·上海闵行·高一校考期末)按Cl2、Br2、I2的顺序,相关的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密度依次减小B.颜色依次变浅
C.分子间距离依次减小D.熔点依次降低
4.(2022上·上海嘉定·高一上海市育才中学校考期末)以下关于氟、氯、溴、碘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①AgCl、AgBr、AgI均为不溶于水的沉淀
②按Cl2、Br2、I2的顺序,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
③单质Cl2、Br2、I2中,氧化性最强的是Cl2
④HCI、HBr、HI还原性最强的是HI
⑤单质Cl2、Br2、I2中,与氢化合最容易的是I2
⑥按Cl2、Br2、I2的顺序,单质的密度逐渐减小
A.②④B.⑤⑥C.①②D.③④
5.(2023上·上海·高一上海市延安中学校考期末)卤族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质的颜色逐渐变浅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C.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D.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6.(2020上·上海徐汇·高一统考期末)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卤化银的颜色按AgCl、AgBr、AgI 的顺序依次加深
B.卤化氢的稳定性按HC1、HBr、HI的顺序依次增强
C.卤素单质的熔沸点按Cl2、Br2、I2的顺序由高变低
D.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Cl2、Br2、I2的顺序由难变易
7.(2022上·上海金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卤素单质的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A.、、的颜色依次加深B.、、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C.、、的氧化性依次增强D.、、的密度依次增大
8.(2023上·上海浦东新·高一上海市进才中学校考期末)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
A.3B.5C.8D.9
9.(2023上·上海静安·高一上海市市西中学校考期末)已知氯元素有两种同位素分别是35Cl和37Cl,在自然界的丰度分别为75.77%和 24.23%,由此不能得知
A.同位素的中子数B.同位素的质量数
C.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D.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10.(2023上·上海静安·高一上海市市西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微粒:①质子;②中子;③电子,在所有原子中均含有的微粒是
A.①②③B.②和③C.①和③D.①和②
11.(2023上·上海杨浦·高一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考期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3mlT216O分子中的中子总数为42NA
B.33.6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是4.5NA
C.0.2ml/LNaCl溶液中含有Na+数是0.2NA
D.1ml中有8NA个电子
12.(2023上·上海普陀·高一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校考期末)化学和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奥会火炬“飞扬”使用的碳纤维属于合金材料
B.核电站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C.食品袋中的CaO可直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D.“嫦娥五号”返回舱携带的月壤中含有高能原料,是一种核素,3g的和2g的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13.(2022上·上海金山·高一上海市金山中学校考期末)某些花岗岩含有放射性的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该核素的中子数为
A.86B.50C.136D.222
14.(2022上·上海浦东新·高一华师大二附中校考期中)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关于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数为16B.核外有3个电子层
C.质子数为16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二、填空题
15.(2023上·上海奉贤·高一上海市奉贤中学校考期末)《自然》杂志曾报道我国科学家通过测量SiO2中26Al和10Be两种核素的比例确定“北京人”生存年代的研究结果,这种测量方法叫“铝铍测年法”。完成下列填空:
(1)26Al和27Al_______(选填编号)。
A.是同一种元素B.是同一种核素
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D.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2)自然界一共存在三种硅的稳定同位素,分别是28Si、29Si和30Si。
①Si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②计算硅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为;,其中a1%、a2%……是指各同位素的 。
(3)向盐酸中逐滴滴加硅酸钠溶液,当pH达到6~7时得到一种乳白色、半透明的分散系,其分散质为粒径在5~100 nm的SiO2·nH2O粒子。该分散系属于 (选填“溶液”“浊液”或“胶体”),简单的证明方法是 。
(4)已知硫化氢气体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①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②氧化产物是 ,被还原的元素为 。
③若11.2 L(标准状况下)H2S气体完全反应,则反应中转移电子个数为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④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6.(2023上·上海杨浦·高一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考期末)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但很难与水直接化合生成硅酸(H2SiO3),实验室可以采用先碱溶后酸化的方法来制备难溶的白色固体硅酸。
(1)用烧碱溶解SiO2可以得到硅酸钠,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向盐酸中逐滴滴加制得的硅酸钠溶液,当pH达到6~7时得到一种乳白色、半透明的分散系,其分散质为粒径在5~100 nm的SiO2·nH2O粒子。该分散系属于 (选填“溶液”“浊液”或“胶体”),可以通过 来鉴别。
(3)向上述分散系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如浓AlCl3溶液),现象是 ,该过程叫做 。
(4)硅元素的相关计算式为27.98×92.2%+28.98×4.7%+29.97×3.1%=28.09,写出硅元素的三种核素的符号 ;“27.98”是指 ;“28.09”是指 。
17.(2022上·上海徐汇·高一南洋中学校考期末)我国展开“嫦娥探月”工程,向月球发起探索。2020年嫦娥五号一次带回1700多克月壤样本。研究表明,月球上有丰富的He资源,可开发用作未来的新型能源。
(1)He与He它们的原子结构不同之处 。
(2)α粒子是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数为4的氦离子,由此推断一个α粒子含有 个中子和 个电子,α粒子是 (填正或负离子),它的结构示意图为 。
(3)利用核聚变发电,3He是最安全的最清洁的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3He、4He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B.3He、4He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3He核聚变是化学变化D.3He液化是化学变化
(4)同温同压下,下列关于氦气和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
①氦气和氧气所含的分子数相同
②氦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和氧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
③氦分子与氧分子的大小几乎相同
④氦分子和氧分子本身大小对于气体体积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⑤氦气与氧气的密度之比等于32:4
A.①②B.②④C.③⑤D.②③
(5)16克氧气含有n个O2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_______。
A.2nB.(1/2)nC.16nD.(1/16)n
(6)人造空气(氧气和氦气的混合气)可用于减轻某些疾病或供深水潜水员使用。在标准状况下,11.2L“人造空气”的质量是4.8g,该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其中氧气和氦气的分子数之比是 。
18.(2022上·上海黄浦·高一上海市敬业中学校考期末)某文献资料上记载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摘录如表所示:
(1)则65Cu的相对原子质量= (保留三位小数)。
常温下,向20mL0.1ml·L-1的硫酸中逐滴加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2)判断溶液处于A、B、C时的酸碱性,A: ;B: ;C: 。
(3)溶液处于 点时的导电性最弱,写出该处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向含有I-和Cl-的稀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4)OA段反应生成黄色沉淀,该黄色沉淀的化学式: 。
(5)AB段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写出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
(6)原溶液中c(I-):c(Cl-)的比值为: (用V1、V2表示)。
三、无机推断题
19.(2023上·上海黄浦·高一校考期末)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微观粒子,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这些粒子的结合重组,是构成物质及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1)某元素X的负离子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标准状况时X可形成气体,经测定气体为。写出X的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写出X原子核内含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 。
(2)根据下列微粒回答问题:①、②、③、④、⑤、⑥
以上6种微粒共有 种核素, 种元素。互为同位素的是 (填序号,下同)。质量数相等的是 ,中子数相等的是 。
(3)相同物质的量的与的质量之比为 ;中子数之比为 ;电子数之比为 。
(4)个分子的摩尔质量是 。
(5)两个同容积的密闭容器A、B,在下,A中充入气体,B中充入气体,A与B内的压强之比是,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6)自然界中的铀元素主要以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三种同位素的原子百分含量分别为:为0.005%,为0.72%,为99.275%。请计算铀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
原子
相对原子质量
质量数
丰度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63Cu
62.928
63
69.15%
63.546
63.618
65Cu
65
30.85%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物质的状态为物理性质,不能作为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强弱的依据,A错误;
B.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能作为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强弱的依据,B错误;
C.H2S能被Cl2氧化成硫单质,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C正确;
D.硫元素的最低价为-2价,氯元素的最低价为-1价,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多少,与氧化性强弱无关,D错误;
答案选C。
2.B
【详解】A.是无氧酸,根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故不选A;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氧化性越强;还原性,则氧化性,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故选B;
C.单质的熔沸点与元素非金属性无关,故不选C;
D.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热稳定性应该是: HCl>H2S,故不选D;
综上所述,选B。
3.C
【详解】Cl2是黄绿色气体,Br2是深红棕色液体,I2是紫黑色固体,则按Cl2、Br2、I2的顺序,密度依次增大,颜色依次加深,分子间距离依次减小,熔点依次升高,C选项正确,故选C。
4.B
【详解】①AgCl、AgBr、AgI均为不溶于水的沉淀,①正确;
②按Cl2、Br2、I2的顺序,单质的颜色依次为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则颜色逐渐加深,②正确;
③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单质Cl2、Br2、I2中,氧化性最强的是Cl2,③正确;
④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HCI、HBr、HI还原性最强的是HI,④正确;
⑤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单质Cl2、Br2、I2中,与氢化合最容易的是Cl2,⑤错误;
⑥按Cl2、Br2、I2的顺序,单质的状态为气态、气态、液态、固态,所以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⑥错误;
综合以上分析,⑤⑥错误,故选B。
5.B
【详解】A.卤族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颜色逐渐变深,故A错误;
B.卤族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B正确;
C.卤族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因此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故C错误;
D.卤族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A
【详解】A.AgCl、AgBr、AgI固体的颜色依次是白色、淡黄色、黄色,则卤化银的颜色按AgCl、AgBr、AgI的顺序依次加深,故A正确;
B.卤化氢中,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Cl>Br>I,卤化氢的稳定性按HF、HCl、HI的顺序依次减弱,故B错误;
C.这几种单质都是分子晶体,其熔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相对分子质量按Cl2、Br2、I2的顺序依次增大,则卤素单质的熔点按按Cl2、Br2、I2的顺序依次增大,故C错误;
D.卤族元素单质中,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F>Cl> Br>I,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F2、Cl2、Br2、I2的顺序由易变难,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7.C
【详解】A.为黄绿色、为深橙红色、为紫黑色,故它们的颜色依次加深,A正确;
B.、、均为分子晶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它们的熔、沸点依次升高,B正确;
C.Cl、Br、I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故它们的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即、、的氧化性依次减弱,C错误;
D.根据卤族元素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可知,、、的密度依次增大,D正确;
故答案为:C。
8.C
【详解】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若为2个电子层,则第一层电子数为2,第二层电子数为3×2=6,则质子数为2+6=8,若为3个电子层,则最外层电子数为9,不符合电子排布规律,即只有2个电子层符合,其质子数为8;
答案选C。
9.C
【详解】A.氯元素有两种同位素分别是35Cl和37Cl,二者的中子数分别是18、20,因此可以确定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A正确;
B.35Cl的质量数是35,37Cl的质量数是37,故可以确定同位素的质量数,B正确;
C.由于未知Cl元素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不能根据同位素的丰度计算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错误;
D.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35×75.77%+37×24.23%=35.48,故可以计算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0.C
【详解】任何原子都是有质子和电子的,但不一定含有中子,如1H不含中子,故答案选C。
11.D
【详解】A.T的中子数为2,16O的中子数为16-8=8,3mlT216O分子中的中子总数=3ml×(2×2+8)×NA ml-1=36NA,A错误;
B.未给标况,无法计算,B错误;
C.未给体积,无法计算,C错误;
D.1ml的电子总数=1ml×(6+3-1)×NA ml-1=8NA,D正确;
答案选D。
12.D
【详解】A.碳纤维主要成分是碳,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
B.与是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B错误;
C.CaO能与水反应,可作为食品包装中的干燥剂,不是抗氧化剂,C错误;
D.的质子数为2,含有1个中子,3g中含有的中子数是:;的质子数为1,含有1个中子,2g中含有的中子数是:,D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中质子数为86,质量数为222,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22-86=136;
答案选C。
14.D
【分析】有示意图可知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6,故为S原子结构示意图。
【详解】A.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16,A正确;
B.S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B正确;
C.S原子质子数为16,C正确;
D.通常,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电子,故S原子易得电子,D错误;
故答案为:D。
15.(1)AD
(2) 丰度
(3) 胶体 丁达尔效应
(4) S Mn NA 2:5
【详解】(1)A.26Al和27Al质子数都是13,是同一种元素,故A正确;
B.26Al和27Al中子数不同,是不同核素,故B错误;
C.26Al中子数为13、27Al中子数为14,中子数不同,故C错误;
D.26Al和27Al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
选AD。
(2)①Si核外有14个电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②计算硅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为:,其中a1%、a2%……是指各同位素的丰度。
(3)向盐酸中逐滴滴加硅酸钠溶液,当pH达到6~7时得到一种乳白色、半透明的分散系,其分散质为粒径在5~100 nm的SiO2·nH2O粒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该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证明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4)①H2S中S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0,KMnO4中Mn元素化合价由+7降低为+2,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②H2S中S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0,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是S;KMnO4中Mn元素化合价由+7降低为+2,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的元素为Mn。
③H2S中S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0,若11.2 L(标准状况下)H2S气体完全反应,则反应中转移电子个数为;
④H2S中S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0,H2S是还原剂;KMnO4中Mn元素化合价由+7降低为+2,KMnO4是氧化剂,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16.(1)SiO2+2OH-=+H2O
(2) 胶体 丁达尔效应
(3) 产生白色沉淀 聚沉
(4) 、、 的相对原子质量 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1)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NaOH在溶液中反应产生Na2SiO3、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H2O;
(2)向盐酸中逐滴滴加制得的硅酸钠溶液,二者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H2SiO3和NaCl。当溶液pH达到6~7时得到一种乳白色、半透明的分散系,其分散质为粒径在5~100 nm的SiO2·nH2O粒子。该分散系中由于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介于1 nm~100 nm之间,因此属于胶体;
胶体的分散质微粒能够使光线发生散射作用而沿直线传播,当光束照射时能够看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即发生丁达尔现象,而其它分散系不能产生光亮的通路,因此可以采用丁达尔效应鉴别分散系是否属于胶体;
(3)向分散系硅酸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如浓AlCl3溶液),AlCl3电离产生的阳离子Al3+的正电荷会中和硅酸胶体中的胶粒上的负电荷,使胶体发生聚沉而产生沉淀,这种现象叫聚沉;
(4)Si是14号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4,由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元素的各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该核素丰度乘积的和,所以根据硅元素的相关计算式为27.98×92.2%+28.98×4.7%+29.97×3.1%=28.09,可知硅元素的三种核素的符号分别是、、;
“27.98”是指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8.09”是指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7.(1)中子数不同
(2) 2 0 正离子
(3)AB
(4)B
(5)A
(6) 9.6 1:4
【详解】(1)He与He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它们的原子结构不同之处中子数不同,故答案为:中子数不同。
(2)α粒子是带2个单位正电荷,是正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4−2=2;α粒子是带2个单位正电荷,所以不含电子;它的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2;正离子;0;。
(3)A.3He和4He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基本相同,故A正确;
B.3He、4He具有相同的电子数,中子数不同,故B正确;
C.核聚变时原子核发生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液化是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选AB。
(4)①没说明体积是否相等,无法确定氦气和氧气所含的分子数是否相同,故①错误;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故②正确;
③氦原子与氧原子大小不同,所以氦分子与氧分子的大小不同,故③错误;
④分子直径远远小于分子之间距离,所以分子直径大小不影响气体体积大小,则氦分子和氧分子本身大小对于气体体积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故④正确;
⑤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氦气与氧气的密度之比等于4:32;故⑤错误;
故答案选B。
(5)16克氧气物质的量为,含有n个O2分子,所以,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故答案选A。
(6)在标准状况下,11.2L“人造空气”物质的量为0.5ml,质量是4.8g,该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设氧气含xml,氦气含yml,所以x+y=0.5ml;32x+4y=4.8g;计算得x=0.1,y=0.4;故答案为:9.6;1:4。
18.(1)64.931
(2) 酸性 中性 碱性
(3) B Ba2++2OH-+2H++SO=BaSO4↓+2H2O
(4)AgI
(5)Ag++Cl-=AgCl↓
(6)
【详解】(1)设65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30.85%x+69.15%×62.928=63.546,解得:x=64.931。
(2)B点沉淀量达到最大,说明B点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B点溶液呈中性,A点硫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C点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3)B点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浓度最小,B点溶液导电性最弱,该处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2OH-+2H++SO=BaSO4↓+2H2O。
(4)OA段反应生成黄色沉淀,说明OA段生成AgI沉淀,该黄色沉淀的化学式为AgI;
(5)AB段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AB段生成AgCl沉淀,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Ag++Cl-=AgCl↓;
(6)生成AgI沉淀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V1mL,生成AgCl沉淀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V2-V1)mL,原溶液中c(I-):c(Cl-)的比值为V1:(V2-V1)= 。
19.(1)
(2) 6 4 ①②③ ④⑤ ④⑥
(3) 23:34 2:3 11:16
(4)44
(5)48
(6)237.98
【详解】(1)标准状况时即0.1ml气体为,则,又因为X的负离子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X为O;O2-的结构示意图为:,O的质子数为8,原子核内含10个中子,则质量数为18,原子的化学符号为;
(2)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以上6种微粒共有6种核素,、、都是氢元素,所以有H、C、N、O四种元素;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则互为同位素的是①②③; 和的质量数都为14,则质量数相等的是④⑤,和的中子数都为8,则中子数相等的是④⑥;
(3)根据,则相同物质的量的与的质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即为:;与的中子数分别为、,则中子数之比为;与的中子数分别为、,则电子数之比为:;
(4)分子的摩尔质量为44;
(5)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气体与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即,则,所以A的摩尔质量为,即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8;
(6)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则根据三种同位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知,轴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7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突破练习(人教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无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7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突破练习(沪科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无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5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突破练习(沪科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无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