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常用实验方法-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突破练习(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02常用实验方法-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突破练习(人教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工业流程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2023上·浙江台州·高一统考期末)粗食盐中常含有少量、、杂质离子,提纯时不能用到的试剂是
A.NaOHB.C.D.HCl
2.(2022上·浙江温州·高一统考期末)下列仪器中,常用于“固液分离”操作的是
A.B.C.D.
3.(2022上·浙江湖州·高一统考期末)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B.溶液():通入过量的气体
C.铁(铝):加入足量盐酸,过滤
D.固体(KCl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取滤渣,洗涤,干燥
4.(2022上·浙江宁波·高一统考期末)在“蒸发结晶”实验中,以下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A.B.C.D.
5.(2023上·浙江台州·高一统考期末)配制1.00ml/L NaCl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6.(2023上·浙江台州·高一统考期末)在NaCl、、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液中,若为0.05ml/L,为0.25ml/L,为0.2ml/L,则c(SO)为
A.0.1ml/LB.0.15ml/LC.0.25ml/LD.0.3ml/L
7.(2023上·浙江金华·高一统考期末)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用量筒量取所需浓溶液时,仰视读数
B.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D.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8.(2023上·浙江丽水·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实验仪器的名称正确的是
A.封液漏斗B.溶量瓶C.坩埚D.泥三角
二、填空题
9.(2023上·浙江丽水·高一统考期末)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胆矾的化学式 ;
(2)酸性:H2CO3 H2SO4(填“>”或“<”);
(3)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工业流程题
10.(2022上·浙江台州·高一统考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工业废铁屑制备食品添加剂,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
(1)溶液C中的溶质为 (填写化学式)。
(2)“酸浸”时需加入试剂的化学式为 ,请写出该过程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灼烧”操作应选择下列哪一种仪器___________(填序号)。
A.B.
C.D.
(4)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溶液B中含有和 。
(5)下图为某浓度溶液放置在空气中时的色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溶液的颜色越深,色度越大)。其中在时加入了一定量的维生素C溶液。则维生素C使溶液色度下降的原因是 。
(6)该实验需要用到溶液,现用固体进行配制。
①配制时需用托盘天平称量 固体。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量瓶经蒸馏水洗涤后,有少量蒸馏水残留,不影响使用
B.容量瓶在实验室可用于存放试剂
C.配制时,固体溶解后,立即用玻璃棒引流至容量瓶中,然后缓慢加水至刻度线处,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则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E.称取的固体中若含有杂质,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
四、实验探究题
11.(2023上·浙江宁波·高一统考期末)实验室有化学纯的浓硫酸,其试剂瓶上标签部分信息如图。现需配制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 ml/L。
(2)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
(3)配制过程如下,从下列选项中选取合适操作并进行正确排序C→ →H→G→F(填序号)。
A.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
B.将所得到的溶液冷却至室温
C.根据计算,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D.将浓硫酸注入烧杯中,再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蒸馏水,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E.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F.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G.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H.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直到液面离瓶颈上的刻度线1~2cm
I.将所得溶液小心地注入容量瓶中
J.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4)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有 。
A.转移溶液时,未洗涤玻璃棒和烧杯内壁
B.配制溶液前容量瓶底部有少量蒸馏水残留
C.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溶液未冷却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5)向50mL含有的废水中加入100mL上述配制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不考虑其它物质与酸的反应),则废水中为 ml/L。
12.(2023上·浙江台州·高一统考期末)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100mL 0.50ml/L的NaOH溶液,请回答:
(1)需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 g。
(2)容量瓶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检漏,该操作为 。
(3)配制的正确流程为(填序号)①⑥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NaOH固体可放在干燥的小烧杯中称量
B.转移操作时不慎洒出几滴洗涤液,将导致最终浓度偏低
C.容量瓶用后洗净、晾干,磨口玻璃瓶塞与瓶口处应垫一张纸条
D.若NaOH固体中混有少量的,将导致溶液中的偏低
13.(2023上·浙江嘉兴·高一统考期末)现需配制1.0ml/L的NaOH溶液220mL。请回答:
(1)该实验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
(2)计算需要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是 。
(3)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此溶液定容操作的示意图,指出错误之处是 。
(4)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
A.NaOH固体溶解后,立即转移到容量瓶
B.转移过程中有液体洒落在容量瓶外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时液面高于刻度线,再用滴管吸出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
14.(2023上·浙江衢州·高一统考期末)Ⅰ.无水AlCl3在金属冶炼、医药、污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遇潮湿空气会产生大量白雾,178℃升华。实验室可用Al和Cl2通过如图装置制备无水AlCl3。
(1)仪器a的名称是 。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试剂瓶B、C中分别盛装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
B.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A处酒精灯
C.氯化铝产品在装置E中收集
D.装置G中的NaOH溶液可用澄清石灰水代替
Ⅱ.在抗击新冠病毒过程中,84消毒液、过氧乙酸、75%酒精溶液等消毒剂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知:75%酒精溶液是指100mL溶液中含酒精75mL。
(4)现用95%的酒精溶液配制75%的酒精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至少还需要一种玻璃仪器是 。
(5)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组用18.4ml/L浓硫酸配制480mL2.3ml/L稀硫酸,需要浓硫酸 mL。
(6)配制稀硫酸的过程中主要有下列操作:①量取②定容③转移④洗涤并转移⑤稀释⑥摇匀,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稀硫酸浓度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15.(2023上·浙江杭州·高一杭十四中校考期末)绿矾(FeSO4•7H2O)为硫酸盐类矿物水绿矾的矿石或化学合成品,具有补血消积、解毒敛疮、燥湿杀虫的功效。要配制480mL0.2ml•L-1的FeSO4溶液,配制过程中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称量好的绿矾(FeSO4•7H2O)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______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离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⑤将容量瓶塞紧,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⑥待溶液恢复到室温。
(1)请填写上述实验步骤的空白处: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 中。
(2)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
(3)实验室用绿矾(FeSO4•7H2O)来配制该溶液,用托盘天平称量绿矾 g。
(4)由于错误操作,使得实际浓度比所要求的偏小的是 (填写编号)。
A.称量绿矾时,左码右物
B.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液面定容
C.没有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
D.把配好的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中备用
(5)定容时,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处理方法是 。
16.(2023上·浙江温州·高一统考期末)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制备无水。
已知:易潮解,300℃左右时升华。请回答:
(1)仪器Ⅰ的名称 :为了更好地收集,装置E应采用 水浴(填“热”或“冷”)。
(2)本实验合理的操作步骤:按上图连接仪器→ 。(按操作顺序选择序号)。
①添加药品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点燃A处酒精灯 ④点燃D处酒精灯 ⑤使D中硬质玻璃管内充满黄绿色气体
(3)将上图中装置组装完整,虚框F应选用 。
(4)为了保证仪器Ⅰ中液体顺利流下,应采用的操作是 。
(5)反应结束后,在硬质玻璃管中有固体残留,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探究,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
A.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若不能溶解,则说明有铁残留
B.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若全部溶解,则说明无铁残留
C.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的盐酸,先滴加3滴KSCN溶液,若溶液呈血红色,则说明只有氯化铁残留
D.取少量固体溶于水中,先滴加3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溶液呈血红色,则说明铁、氯化铁都有残留
17.(2022上·浙江·高二校联考期末)钛在医疗领域的使用非常广泛,如制人造关节、头盖、主动心瓣等。是制备金属钛的重要中间体。某小组同学利用如下装置在实验室制备 (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HCl与不发生反应;装置C中除生成外,同时还生成一种有毒气态氧化物和少量。其它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导管a的作用为 ,装置B中所盛试剂为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反应后Mn元素以形式存在)。
(2)组装好仪器后,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装入药品 b.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e.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f.加热装置C中陶瓷管
从上述选项选择合适操作(不重复使用)并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d。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入氯气之前,最好先从k处通入氮气,否则实验会失败
B.石棉绒载体是为了增大气体与、碳粉的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
C.装置D中的烧杯中可加入冰水,便于收集到纯的液态
D.装置E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的圆底烧瓶中使变质
E.该装置有缺陷,通过装置E后的气体不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4)可制备纳米:以为载体,用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再控制温度生成纳米。测定产物组成的方法如下:
步骤一:取样品2.100g用稀硫酸充分溶解得到,再用足量铝将还原为,过滤并洗涤,将所得滤液和洗涤液合并注入250mL容量瓶,定容得到待测液。
步骤二:取待测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几滴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的标准溶液滴定,将氧化为,三次滴定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值为24.00mL。
①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 。
②通过分析、计算,该样品的组成为 。
18.(2022上·浙江宁波·高一校联考期末)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含氯消毒剂得到了广泛应用。某“84”消毒液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现需用的的消毒液,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需要 ;
(3)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填序号);
①溶液未经冷却即转移至容量瓶并定容
②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③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4)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可以用“有效氯”来表示,“有效氯”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气的质量。某溶液中含有,该溶液的“有效氯”是 g。
19.(2022上·浙江衢州·高一统考期末)Ⅰ.用无水固体配制的溶液。请回答:
(1)在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 和 。
(2)定容时的操作: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1~2cm时, 。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3)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
A.称取相同质量的固体进行配制
B.快速完成的溶解、转移、定容等操作
C.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D.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用该未清洗的容量瓶重新配制
Ⅱ.为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可通过加热分解得到的质量进行计算。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4)仪器a的名称是 。
(5)写出加热样品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6)装置B中冰水的作用是 。
(7)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组装好仪器,装完药品,再进行气密性检查
B.该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应该在B、C之间增加一个的干燥装置
C.产生气体的速率太快,没有被碱石灰完全吸收可导致的质量分数偏低
D.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通入足量的氮气确保气体吸收完全
20.(2022上·浙江湖州·高一统考期末)某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80mL1.0 ml∙L−1的NaOH溶液,请回答:
(1)需称取的NaOH固体的质量为 g。
(2)将称得的NaOH固体溶解于烧杯,后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为 。
A.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
B.溶解后,所得溶液冷却至室温,沿玻璃棒注入100mL容量瓶
C.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D.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就直接使用,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B.定容加水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补加水至刻度线
D.容量瓶用后洗净、晾干,磨口玻璃瓶塞与瓶口处应垫一张纸条
(4)取10mL配制好的溶液加水稀释到250mL,稀释后NaOH溶液浓度为___________ ml∙L−1
21.(2022上·浙江宁波·高一统考期末)实验室配制100mL2.00ml/L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称量NaCl固体 g。
(2)配制过程示意图如下,从下列选项中选出相关操作(操作不能重复使用)进行正确排序 (填序号)。在配制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
A.配制溶液前容量瓶底部有少量蒸馏水残留
B.转移溶液时,未洗涤玻璃棒和烧杯内壁
C.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4)用2.00ml/LNaCl溶液配制100mL0.50ml/LNaCl溶液,需量取2.00ml/LNaCl溶液 mL。
22.(2022上·浙江杭州·高一校联考期末)某同学进行实验时需要溶液左右,但实验室只有的浓硫酸。该同学利用所给试剂配制所需溶液。
(1)该同学应用量筒量取的浓硫酸体积为 (精确到),实验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外,至少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2)量取的浓硫酸需在烧杯中先稀释,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 。
(3)配制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操作:
①定容 ②转移 ③量取 ④洗涤 ⑤稀释 ⑥摇匀
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⑤②④①⑥ C.④⑤③②①⑥
(4)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有___________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
B.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C.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进行定容
D.烧杯中稀溶液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水溶性
-24
136.4
1.7
易水解生成白色沉淀,能溶于有机溶剂
-23
76.8
1.6
难溶于水
【有效成分】
【质量分数】24%
【密度】
【净含量】
【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1.C
【详解】粗食盐中常含有少量、、杂质离子,提纯时依次加入过量NaOH、BaCl2、除去、、和过量的Ba2+,过滤后,滤液中加盐酸除去过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蒸发结晶得氯化钠固体,所以不需要的试剂是、防止引入杂质离子硝酸根离子;故选C。
2.B
【详解】A.坩埚常用于固体物质的灼烧,不能用于固液分离,故A错误;
B.漏斗可以组装过滤器,常用于固液分离,故B正确;
C.分液漏斗可用于不互溶的溶液分离,不能用于固液分离,故C错误;
D.量筒是量器溶液体积的量器,不能用于固液分离,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FeCl3可以和Fe反应:2FeCl3+Fe=3FeCl2,所以可以用加入过量铁粉然后过滤的方法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选项A正确;
B.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发生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所以可以在NaHCO3、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除去Na2CO3,选项B正确;
C.铁与铝均能与稀盐酸反应,应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可除去,选项C不正确;
D.MnO2不溶于水,KCl溶于水,所以MnO2和KCl的固体混合物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取滤渣,洗涤,干燥,可以除去MnO2中的KCl,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4.C
【详解】在“蒸发结晶”实验中,需要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和玻璃棒等,不需要漏斗。
答案选C。
5.B
【详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必须用到容量瓶,漏斗和分液漏斗不需要,量筒在固体配制溶液时不是必须用到的仪器,答案选B。
6.D
【详解】根据电荷守恒,即0.05ml/L+3×0.25ml/L=0.2ml/L+2c(SO),c(SO)=0.3ml/L,故选D。
7.A
【详解】A.用量筒量取所需浓溶液时,仰视读数导致溶质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A符合题意;
B.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最终体积都没有影响,所以不影响配制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
C.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高于容量瓶刻度线,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详解】A.分液漏斗,A不符合题意;
B.容量瓶,B不符合题意;
C.坩埚,C不符合题意;
D.泥三角,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1)CuSO4·5H2O
(2)<
(3)MnO2 + 4HCl(浓)MnCl2+Cl2↑+2H2O
【详解】(1)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2)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S,所以H2CO3<H2SO4;
(3)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 + 4HCl(浓)MnCl2+Cl2↑+2H2O。
10.(1)
(2)
(3)B
(4)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色,则说明含,另取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如紫红色褪去,则说明原溶液含
(5)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被维生素C还原,使色度下降
(6) 5.0 AE
【分析】某工业废铁屑含铁、少量氧化铁和铝等,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偏铝酸钠溶液,氧化铁、铁不反应,过滤得固体A为铁、氧化铁的混合物,为防止引入其它杂质,固体A由硫酸酸浸,氧化铁先变成硫酸铁、再过量铁反应变成硫酸亚铁,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亚铁,溶液B主要为硫酸亚铁溶液、经过一系列步骤、再用结晶法提取绿矾晶体,溶液C为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溶液C中通足量的二氧化碳得到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经灼烧得到氧化铝,据此回答。
【详解】(1)据分析溶液C中的溶质为。
(2)据分析,“酸浸”时需加入试剂的化学式为,该过程中氧化铁与硫酸变成硫酸铁的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
(3)坩埚用于灼烧固体,“灼烧”操作应选择仪器为坩埚,选B(填序号)。
(4)铁离子与硫氰化钾反应得到血红色的硫氰化铁溶液,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之褪色,则检验溶液B中含有和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色,则说明含,另取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如紫红色褪去,则说明原溶液含。
(5)由图知,300s前空气中的氧气将Fe2+氧化成Fe3+、而使色度加深,则在时加入的维生素C使溶液色度下降之后色度又加深,则可推知是铁离子和维生素C反应使铁离子转变为亚铁离子,则原因是: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被维生素C还原,使色度下降。
(6)①配制时需用托盘天平称量=5.0固体。
②下列说法:
A.配制过程中需加水稀释、故容量瓶经蒸馏水洗涤后,有少量蒸馏水残留,不影响使用,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影响溶液体积、不影响浓度,A选;
B.容量瓶只能配制溶液,在实验室中不可用于存放试剂,B不选;
C.配制时,固体溶解后,应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引流至容量瓶中,然后缓慢加水至刻度线处,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C不选;
D.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导致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大,D不选;
E.等质量的、所含钠离子是<,和水反应生成,称取的固体中若含有杂质,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E选;
选AE。
11.(1)18.4
(2)500mL容量瓶、量筒
(3)EBIAJ
(4)AC
(5)2
【详解】(1);
(2)配制500mL0.5ml/L的H2SO4溶液所需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500mL容量瓶,所以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500mL容量瓶和量筒;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量取、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所以正确的顺序为:C→E→B→I→A→J→H→G→F,故答案为:EBIAJ;
(4)A.转移溶液时,未洗涤玻璃棒和烧杯内壁,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n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A正确;
B.定容时需要加入蒸馏水,则配制溶液前容量瓶底部有少量蒸馏水残留,对配制结果无影响,故B错误;
C.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的总体积V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C正确;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加入水的体积偏小,导致溶液的总体积V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D错误;
E.溶液未冷却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导致所配溶液体积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E错误;
故选AC;
(5)100mL上述配制的H2SO4溶液中 n=cV=,根据H++OH-=H2O知废水中 n(OH-)为0.05ml,则c(OH-)=。
12.(1)2.0g
(2)向容量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盖上瓶塞,倒置,观察是否漏水,再将瓶塞旋转180°,倒置观察是否漏水
(3)⑤③④②
(4)D
【详解】(1)用NaOH固体配制100mL 0.50ml/L的NaOH溶液,需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0.1L ×0.50ml/L×40g/ml=2.0g;
(2)容量瓶检查是否漏水的方法:向容量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盖上瓶塞,倒置,观察是否漏水,再将瓶塞旋转180°,倒置观察是否漏水。
(3)用NaOH固体配制100mL 0.50ml/L的NaOH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正确流程为①⑥⑤③④②。
(4)A.氢氧化钠易潮解,NaOH固体可放在干燥的小烧杯中称量,故A正确;
B.转移操作时不慎洒出几滴洗涤液,溶质偏少,将导致最终浓度偏低,故B正确;
C.容量瓶用后洗净、晾干,磨口玻璃瓶塞与瓶口处应垫一张纸条,故C正确;
D.比NaOH中氢氧根离子的含量高,若NaOH固体中混有少量的,将导致溶液中的偏高,故D错误;
选D。
13.(1)250mL容量瓶
(2)10.0g
(3)当液面离刻度线时,未用胶头滴管
(4)AC
【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
【详解】(1)该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因此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
(2)配制1.0ml/L的NaOH溶液220mL,没有220mL容量瓶,先应该配制250mL溶液,则需要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是1.0ml/L×0.25L×40g∙ml−1=10.0g;故答案为:10.0g。
(3)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此溶液定容操作的示意图,指出错误之处是当液面离刻度线时,未用胶头滴管;故答案为:当液面离刻度线时,未用胶头滴管。
(4)A.NaOH固体溶解后,立即转移到容量瓶,冷却后溶液体积减小,物质的量浓度偏高,故A符合题意;B.转移过程中有液体洒落在容量瓶外,物质的量减小,物质的量浓度偏低,故B不符合题意;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物质的量浓度偏高,故C符合题意;D.定容时液面高于刻度线,再用滴管吸出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物质的量减小,物质的量浓度偏高,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C。
14.(1)分液漏斗
(2)
(3)BC
(4)量筒
(5)62.5
(6) ①⑤③④②⑥ 偏大
【分析】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该实验中A装置为加热条件下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先用B装置中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用C装置中浓硫酸干燥;氯气与铝在D装置反应制得氯化铝,反应的尾气中有氯气,用G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为防止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蒸气反应,F装置中盛放浓硫酸以防止G中水蒸气进入装置E中,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装置A中为加热条件下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A.装置B用于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盛装试剂为饱和食盐水,A错误;
B.实验时,为了防止装置中空气干扰实验,应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利用产生的氯气排除装置内的空气,B正确;
C.氯化铝在183℃升华,在装置E中凝华成固体收集,C正确;
D.澄清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不能替换装置G中的NaOH溶液,D错误;
故选BC。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需要的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至少还需要一种玻璃仪器是量筒。
(5)实验室容量瓶为500mL,假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则V×18.4ml/L=500mL×2.3ml/L,V=62.5mL。
(6)配制稀硫酸的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量取⑤稀释③转移④洗涤并转移②定容⑥摇匀;定容时,定容时俯视溶液的液凹面,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大。
15.(1)容量瓶
(2)①⑥②④③⑤
(3)27.8
(4)ACD
(5)重新配制
【详解】(1)配置480 mL 0.2 ml·L溶液时,没有480 mL的容量瓶,所以选择容量瓶,则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容量瓶中;
(2)在配置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先将称量好的固体溶质在烧杯中溶解待冷却后,转移至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中,加水至离刻度线l~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定容,最后振荡摇匀。所以操作的顺序为:①⑥②④③⑤。
(3)配制500 mL 0.2 ml·L的溶液,根据,所需的的质量为:;
(4)A.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左码右物,使溶质的物质的质量偏小,所得溶液浓度偏小;
B.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液面定容,溶液的体积偏小,所得溶液浓度偏大;
C.没有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使溶质减小,所得溶液浓度偏小;
D.把配好的溶液倒入刚残留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中备用,所得溶液被稀释,浓度偏小;
故选ACD;
(5)定容时,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只能重新配制。
16.(1) 分液漏斗 冷
(2)②①③⑤④
(3)a
(4)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或将分液漏斗改为恒压分液漏斗
(5)AD
【分析】实验室采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氯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氯化氢,再用浓硫酸干燥氯气,将干燥的氯气通入盛有铁屑的硬质试管中加热生成氯化铁,冷凝收集氯化铁,最后用氢氧化钠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由仪器构造可知a为分液漏斗;因氯化铁易升华,低温时收集才有利于得到固体氯化铁,因此应将收集装置置于冷水浴中,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冷;
(2)实验过程中首先组装好仪器,然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之后添加药品,首先点燃A处酒精灯,让生成的氯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待D中硬质玻璃管内充满黄绿色气体后,再点燃D处酒精灯,因此连接顺序依次为②①③⑤④,故答案为:②①③⑤④;
(3)F处装置,应能吸收未反应的氯气,同时能防止水蒸气进入E处,因此应先连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再通入NaOH中,a正确;故答案为:a;
(4)为了保证仪器Ⅰ中液体顺利流下,应使分液漏斗上下压强尽可能一直,可以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或将分液漏斗改为恒压分液漏斗,故答案为: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或将分液漏斗改为恒压分液漏斗;
(5)A. 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若不能溶解,则说明铁屑过量,有铁残留,故正确;B. 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若全部溶解,可能无铁屑剩余,也可能是少量剩余铁屑被氯化铁氧化为氯化亚铁,故错误;C. 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的盐酸,先滴加3滴KSCN溶液,若溶液呈血红色,只能说明溶液中存在三价铁离子,从而说明固体中含有氯化铁,但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亚铁,故错误;D. 取少量固体溶于水中,先滴加3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存在三价铁离子,再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溶液呈血红色,则说明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而亚铁离子的生成是由铁、氯化铁在溶液中反应得到,故正确;故答案为:AD;
17.(1) 平衡气压,便于浓盐酸顺利滴下 浓硫酸
(2)ca(b)fe(d)
(3)AC
(4)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出现血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分析】装置A中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通过装置B中的浓硫酸除去,然后在电炉内与二氧化钛发生反应,用装置D的冰盐水降低温度,获得液态四氯化钛,四氯化钛易水解,故应在后面连接干燥管,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根据三次滴定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利用关系式~,计算的质量,从而求出水的质量,可得x、y的比值,进而得到物质的组成。
【详解】(1)装置A中导管a能够使分液漏斗的液体上下气体压强相同,其作用为平衡气压,便于浓盐酸顺利滴下;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氯气,因此所盛的试剂为浓硫酸;装置A中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KCl、MnCl2、Cl2、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平衡气压,便于浓盐酸顺利滴下;浓硫酸;。
(2)组装好仪器后,首先要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浓盐酸滴入装置A中发生反应,然后加热装置C中陶瓷管,使Cl2、C与反应制取,待反应结束时停止加热,充分冷却,最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故操作排序用字母序号表示为:cabfed,故答案为:ca(b)fe(d)。
(3)A.为防止碳粉在高温下被装置中的空气氧化,应该先通入氯气,但k处是出气口,而不能由此通入氮气,故A错误;
B.石棉绒载体比较膨松,可以增大气体与、碳粉的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
C.装置D中的烧杯中可加入冰水,目的是降低温度,使液化,但反应产生的物质中有少量的也会被液化,因此不能收集到纯的液态,故C错误;
D.装置E的碱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这样就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的圆底烧瓶中使变质,故D正确;
E.该装置有缺陷,通过装置E后的气体可能含有未反应的Cl2及少量的蒸气,因此不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故E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C。
(4)①若反应完全,滴入溶液中的不能反应,与SCN-结合,使溶液变成血红色,故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出现血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②三次滴定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值为24.00mL,物质反应转化关系为~,m()=80g/ml0.024L=1.92g;m(H2O)= 2.100g-1.92g=0.18g,所以x:y=:=12:5,故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18.(1)3.8
(2)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②④⑤
(4)71
【详解】(1)。
(2)配制480mL2.0ml⋅L-1的NaClO的消毒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3)①溶液未经冷却即转移至容量瓶并定容,由于热胀冷缩,会使所配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①错误;
②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会使溶质有所损失,从而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②正确;
③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因为定容时还要再加蒸馏水,③错误;
④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会使所配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④正确;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使所配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⑤正确;
答案选②④⑤。
(4)次氯酸根离子、氯气都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均为氯离子,而且1ml次氯酸根离子或1ml氯气在反应中均得到2ml电子,即1ml次氯酸根离子和1ml氯气的氧化能力相当,则有n(Cl2)=n(NaClO)=1ml,m(Cl2)=1ml71g/ml=71g。
19.(1) 烧杯 玻璃棒
(2)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3)BD
(4)球形干燥管
(5)
(6)冷凝反应生成的水
(7)BD
【详解】(1)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100mL容量瓶、量筒、胶头滴管还需要烧杯和玻璃棒;
(2)定容时的操作: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3)A. 称取相同质量的固体相当于质量偏低,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B. 快速完成的溶解后需要冷却、再转移、定容,如果为冷却热胀冷缩,定容加水少了,溶液浓度偏高;
C.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加水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
D. 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用该未清洗的容量瓶重新配制当于偏高,配制溶液浓度偏高;
故答案为BD
(4)由图可知,a为干燥管。
(5)加热样品碳酸氢钠分解为碳酸钠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6)装置B是为了将反应生成的水冷凝下来。
(7)A. 组装好仪器,先进行气密性检查,再装药品,故A错误;
B. 要准确测定碳酸氢钠的含量,就要准确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在B、C之间增加一个的干燥装置更准确,故B正确;
C. 产生气体的速率太快,没有被碱石灰完全吸收可导致碳酸氢钠含量偏低,那么的质量分数偏高,故C错误;
D. 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通入足量的氮气确保气体吸收完全,这样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20.(1)4.0
(2)B→A→D→C
(3)BD
(4)0.040
【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振荡、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
【详解】(1)需称取的NaOH固体的质量0.1L×1.0 ml∙L−1×40g∙ml−1=4.0g;故答案为:4.0。
(2)将称得的NaOH固体溶解于烧杯,先冷却至室温,再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再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再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因此后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为B→A→D→C;故答案为:B→A→D→C。
(3)A.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就直接使用,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A错误;B.定容加水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故B正确;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补加水至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故C错误;D.容量瓶用后洗净、晾干,磨口玻璃瓶塞与瓶口处应垫一张纸条,避免使用时磨口玻璃塞不能取出,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D。
(4)取10mL配制好的溶液加水稀释到250mL,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因此0.01L×1.0 ml∙L−1=0.25L×c(NaOH),c(NaOH)=0.040 ml∙L−1,则稀释后NaOH溶液浓度为0.04 ml∙L−1;故答案为:0.040。
21.(1)11.7
(2) ④①③⑤⑥② 搅拌、引流
(3)BCD
(4)25
【分析】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操作一般步骤及各仪器的作用选取仪器;依据m=CVM计算溶质的质量;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操作一般步骤;分析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根据稀释公式计算所取浓溶液的体积。
【详解】(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2ml/L×0.1L×58.5g=11.7g,需称量NaCl固体11.7g。 故答案为:11.7;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操作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正确排序④①③⑤⑥②(填序号)。在配制过程中,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速率,转移液体时用玻璃棒进行引流,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引流。 故答案为:④①③⑤⑥②;搅拌、引流;
(3)A. 定容时要加水,配制溶液前容量瓶底部有少量蒸馏水残留,不影响浓度,故A不选;
B. 转移溶液时,未洗涤玻璃棒和烧杯内壁,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低,故B选;
C. 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溶液被稀释,溶液的浓度偏低,故C选;
D.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使加入的水偏多,溶液的浓度偏低,故D选;
故答案为:BCD;
(4)用2.00ml/LNaCl溶液配制100mL0.50ml/LNaCl溶液,由稀释定律:100mL×0.50ml·L-1=VmL×2.00ml·L-1,V=25,需量取2.00ml/LNaCl溶液25mL。 故答案为:25。
22.(1) 13.6 250mL容量瓶
(2)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B
(4)AC
【详解】(1)同学进行实验时需要溶液左右,但实验室只有的浓硫酸,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得到×V=,解得V=0.0136L=13.6mL,实验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外,至少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250mL容量瓶;故答案为:13.6;250mL容量瓶。
(2)量取的浓硫酸需在烧杯中先稀释,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答案为: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配制过程中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③⑤②④①⑥即B;故答案为:B。
(4)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取浓硫酸体积偏多,配制浓度偏高,故A符合题意;
B.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结果无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进行定容,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C符合题意;
D.烧杯中稀溶液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溶质减少,物质的量浓度偏低,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0金属的性质、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突破练习(人教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工业流程题,实验探究题,无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9化学键-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突破练习(人教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无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8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突破练习(人教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无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