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宛然(wǎn) 濒临(pín) 坦荡如砥(dǐ)
B. 凋谢(tiá) 颓唐(tuí) 络绎不绝(yì)
C. 题跋(bá) 喧嚣(xiā) 磨肩接踵(zhǒng)
D. 上溯(sù) 记载(zǎi) 重峦叠嶂(zhà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求学向善的过程中要博学审问,还要深思熟虑,自出心裁,独具慧眼,尽力践行。
B. 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革命故事,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军旅画作,让学生在学习绘画技能的同时,也受到了国防教育的熏陶。
C. 志愿服务不仅是物质上的帮扶和生活中的照顾,更重要的是贴近服务对象的内心,要给予帮扶对象足够的尊重,无动于衷地维护他的体面。
D.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经提出,就以振聋发聩的力量引发强烈反响,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教材向学生推荐了一些自主阅读的书籍,如《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创业史》等。
B. 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 它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天鹅!
D.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考场上沉着、冷静、认真、仔细,是我们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B. 《标准汉语》的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C. 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D. 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都选自他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B. 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作“阳”。如“汉阴”指汉水南岸,“阴阳割昏晓”中“阳”指泰山的南面。
C. “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D.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作者司马迁,子长,夏阳人,西汉历史学家。
6.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目前,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等。
②食物钟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如果发生紊乱会影响健康。
③日常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会扰乱食物钟,甚至造成食物钟紊乱。
④研究发现,食物钟紊乱会导致胰岛素紊乱,可能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联系。
⑤由此可见,保持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维持良好的食物钟。
A. ②④⑤③①B. ④⑤③①②C. ②④③①⑤D. ④③①②⑤
7.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 本诗记写战事,表达了将士报效朝廷的忠心。以表浓重颜色的词语写战争场景是本诗的突出特色。
B. 前两句既是写景也是记事,句中的“压”“摧”二字写出了敌军气势之盛,“开”字表现了守城将士的雄姿。
C. “角声”“秋色”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了战争的气氛,“燕脂”是指塞上的泥土在夜色下凝成的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壮美。
D. “易水”运用荆轲《易水歌》的典故,烘托了战争的悲壮,表现了将士们舍身报国的豪情。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8.默写填空。
(1) 微动涟漪, ______ 。(欧阳修《采桑子》)
(2) ______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 天接云涛连晓雾, 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4) ______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 《赤壁》中“ ______ , ______ ”是杜牧在赤鼻矶对机遇造人的感慨;《浣溪沙》中“ ______ , ______ ”是晏殊繁华落尽的感伤和旧燕重来的惊喜。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9.阅读《昆虫记》,完成下列任务。
(1) 下面对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法布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很独特,他采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他不满足于仅仅记录昆虫的生活,往往更关注昆虫鲜活的生命过程。
B.《昆虫记》常用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如吝啬的杨柳天牛,为儿女操碎心的小麻雀,被毒蜘蛛咬伤后像婴儿般哭泣的小甲虫。
C.《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比如: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蟋蟀善于建巢穴,管理家务。”
D.法布尔以人性观察虫性,熔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2) 请根据《昆虫记》原文的描写填上相应的昆虫名称。
A.它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______
B.它拥有独一无二的捕食方式,它在享用猎物之前,总是先把它麻醉,让它失去知觉和抵抗能力。 ______
C.它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它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______
(3) 《昆虫记》有“昆虫的史诗”的美誉,请结合以下文段,从科学性和文学性两个方面简要说明理由。
于是它(蝉幼虫)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
ㅤㅤ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ㅤㅤ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ㅤㅤ③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
ㅤㅤ④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安乐公主的百乌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竞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首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的“巴黎”。
ㅤㅤ⑤到了唐代后期,服饰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
ㅤㅤ⑥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纯朴淡雅为美。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此外,明代中期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都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向东渗透,留学生脱长袍马褂,变西装革履,也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
ㅤㅤ⑦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饰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蔽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宫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 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 用黄色的。
ㅤㅤ⑧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遮羞蔽体功能,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今天,我们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
(1) 各个朝代的服饰有各自的审美意识追求。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填空。
魏晋时期:个性解放
①唐朝前期: ______
②宋朝: ______
③明朝: ______
(2) 阅读③④两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3段中引用《晋记》相关内容,意在说明什么?
②第4段中着重介绍安乐公主的百鸟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中加点字“绝不能”的表达效果。
(4) 唐代前期向后期转化的历史过程中,人们的审美倾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1.现代文阅读。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①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敬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②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③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 A】 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瓢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④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⑤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 --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B】 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⑥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有一年,我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⑦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⑧炒米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选自《汪曾祺散文选集》,有删改)
(1)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本文以“炒米”为话题娓娓道来,有对炒米的介绍,如第①段介绍了家乡炒米的风俗,第②段介绍了炒米的做法,第③段介绍了 A ______ ,第⑤段介绍了B ______ ;还有对相关事件的叙述,如⑥⑦两段写C ______ ;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
(2)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平淡而有味。从【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可以从表达方式、语体风格、句式长短等角度思考。
(3) 有人认为第④段写张仲陶算卦之事有点旁逸斜出,该段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
(4) 本文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散文随笔集《人间情味》。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文中读出的“情味”。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益友之交
谯周
ㅤㅤ夫交之道,譬之于物,犹素之白也,染之以蓝①则青; 游居交友,亦人之所染也。韩起②与田苏处,而成好仁之名;甘茂③事史举,用显齐、秦之功;曹参④师盖公,致清净之治;窦长君兄弟⑤出于贱隶,谨恭师友,皆为退让君子。语曰:‘甲_____,不扶自直。’此言虽小,乙_____。必得其人。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穷达不阻其分,毁誉不疑其实。
(选自《谯子法训•齐交》)
【注释】①蓝:蓼蓝。自然界中含靛蓝较多的一种植物。②韩起: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田苏:春秋时期晋国贤人。③甘茂:战国中期秦国名将。史举:甘茂之师。④曹参:西汉开国功臣、宰相。盖公:西汉道家大师。⑤窦长君兄弟:西汉窦皇后的两个兄弟窦长君、窦少君。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犹素之白也 ______
②甘茂事史举 ______
③皆为退让君子 ______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①游居交友,亦人之所染也。
②穷达不阻其分,毁誉不疑其实。
(4)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择邻处,择友交”的处世之道,阅读本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启示我们与人相交要遵守“A ______ ”的原则,才能够获得“B 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的真正友谊。
②下面两个句子是从文中甲、乙两处抽出来的,请选择适合的进行还原。
可以喻大
蓬生麻中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3.请按要求作文。
ㅤㅤ请以“那天,我刚准备开始制作手抄报,电话铃声就响了”开头,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ㅤㅤ要求:(1)题目自拟,自定文体,诗歌除外;(2)主题积极向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3)卷面整洁,书写认真,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有误,“濒临”的“濒”应读“bīn”;
B.有误,“凋谢”的“凋”应读“diā”;
C.有误,“磨肩接踵”的“磨”应为“摩”;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无动于衷”意思是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与“维护他的体面”相矛盾。
故选:C。
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答案】A
【解析】A.有误,书名号之间的顿号使用有误,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BC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4.【答案】C
【解析】A.有误,一面对两面,去掉“能否”;
B.有误,句式杂糅,去掉“的读者对象”;
C.正确;
D.有误,“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语序不当,改为: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答案】A
【解析】A.有误,《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BC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文学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甄别。
6.【答案】C
【解析】根据选项可知,首句应为②句或④句。②句讲食物钟紊乱会影响健康,④句讲到食物钟紊乱对健康的具体影响,可见②句范围更广,更适合作首句。③句分析事理由大到小,讲到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提出观点,①句进行具体分析,⑤句中“由此可见”和“饮食习惯”两个关键词,应排在①句之后。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②④③①⑤。
故选:C。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文段主要内容后,再找总领句或总结句,这些句子特点明显。确定了这些句子后,然后再找上下句中相关联的词语,注意时间先后、先总后分这些顺序。
排列句子顺序的技巧:
1.中心句法:一段话往往要围绕一个话题或中心,找到中心句不仅有利于把握理解文意,也有利于调整语序。中心句常常在段首或段尾,极少在中间。
2.层次词法:要善于发现并分析那些提示层次的词语的信息。
3.关系疏密法: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有疏密之分,要阐明一个观点往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同一方面的几句话之间就会相对“密”,不同方面之间的几句话相对来说就比较“疏”。
4.标点符号法:标点符号在语段中有时候有提示作用,如破折号有层次递进和话题转变的作用,分号有表示并列关系的作用。
5.逻辑关系法:围绕某个话题叙述、说明、议论时,往往都会采用一定的顺序。如先总后分,先主后次,从因到果,由近及远等等。
7.【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燕脂”指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以此突出战争的残酷。
故选:C。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8.【答案】【小题1】惊起沙禽掠岸飞,采菊东篱下
【小题2】星河欲转千帆舞,感时花溅泪
【小题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答案:
(1)惊起沙禽掠岸飞 (重点字:掠)
(2)采菊东篱下(重点字:篱)
(3)星河欲转千帆舞
(4)感时花溅泪(重点字:溅)
(5)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重点字:郎、燕)
本题考查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9.【答案】【小题1】B
【小题2】杨柳天牛,萤火虫,螳螂
【小题3】略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ACD.正确;
B.有误,“为儿女操碎心的小麻雀,被毒蜘蛛咬伤后像婴儿般哭泣的小甲虫”有误,应为:为儿女操碎心的小甲虫,被毒蜘蛛咬伤后像婴儿般哭泣的小麻雀。
故选:B。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A.结合原著中“杨柳天牛翅膀不是紧密贴合的,看上去就像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等内容可知,应填:杨柳天牛。
B.结合原著中的“从萤火虫的外表来看,它似乎是一个纯洁善良而可爱的小动物,但是,事实上,它却是一个凶猛无比的食肉动物。它是一个善于猎取山珍野味的猎人,而且,它的捕猎方法是十分凶恶的”“萤火虫的这种捕食方法,具体情况如下所述:在它开始捉食它的俘虏以前,它总是先要给它打一针麻醉药,使这个小猎物失去知觉,从而也就失去了防卫抵抗的能力,以便它捕捉并食用”可知,应填:萤火虫。
C.根据原著中的“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生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可知,应填:螳螂。
(3)本题考查语段赏析。
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是人们可以从作者的描写当中获得有关昆虫的科学知识。如通过阅读材料,可以了蝉蜕皮的详细过程。
文学性:所谓文学性,就是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拟人手法,以人性关照虫性。如材料中的“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蝉蜕皮时的动作与过程。
答案:
(1)B
(2)A杨柳天牛 B 萤火虫 C螳螂
(3)科学性:使人们获得有关昆虫的科学知识。比如,材料让人们了解了蝉蜕皮的详细过程。文学性: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用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材料中“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蝉脱壳的过程。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0.【答案】【小题1】色彩华丽开放(对美的大胆追求、追求时尚)
【小题2】淳朴淡雅
【小题3】服饰华丽异常(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第一空:根据第④段中的“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可得:色彩华丽开放(对美的大胆追求、追求时尚);
第二空:根据第⑥段中的“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纯朴淡雅为美”可得:淳朴淡雅;
第三空:根据第⑥段中的“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可得:服饰华丽异常(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①第③段引用《晋记》相关内容,根据本句后面的分析“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可知,说明竹林七贤服饰审美对后人的影响之深,突出魏晋时期服饰审美追求自然,个性解放,从而证明了“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
②根据④段中心句“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可知,“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唐朝“对美的大胆追求”。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绝”,绝对,表强调,起修饰限制作用;“不能”表示否定。“绝不能”强调了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肯定不能用黄色的。根据第⑦段“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用黄色的”,联系第⑦段“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饰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蔽体之外,还被当作区分贵贱,区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可知,此句意在强调清朝官服对于黄色有禁例,进一步说明统治阶级把服饰当做区分贵贱,区别等级的工具这一功能。“绝不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⑤段中的“到了唐代后期,服饰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提炼可得: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
答案:
(1)①色彩华丽开放(对美的大胆追求、追求时尚) ②淳朴淡雅 ③服饰华丽异常(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
(2)①说明竹林七贤服饰审美对后人的影响之深。突出魏晋时期服饰审美追求自然,个性解放。
②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说明唐代人追求时尚,追求服饰色彩华丽的审美意识(说明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
(3)“绝不能”语气坚决,不容置疑。突出强调清朝等级森严,黄色服饰只有皇室成员才能穿戴。
(4)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按照时间顺序,主要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魏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后期”“宋朝”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演变过程。
信息的提取和整合属于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考点,其核心是通过提炼、概括、压缩、推理、分类等方法获取语段或材料的准确信息。本考点的答题思路是:
(1)明确筛选整合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整合的范围。也就是审题,应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目的,确定范围。要求筛选的信息有的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
(2)归纳、整合筛选范围的内容,发掘其隐含信息。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方能获得。
(3)根据阅读试题的要求,对筛选整合的信息一一辨别。也就是答题。辨别时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去认真辨别。
11.【答案】【小题1】装炒米的用具
【小题2】炒米的吃法
【小题3】我们一家在动乱时期冲炒米应急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回答这类题,先要学会定位,找到问题的答案大致在哪些段落;接着进行筛选,尽量从材料中筛选一些关键词句出来;最后再组织答案。第③段从“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看出,在介绍装炒米的器具;第⑤段从“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看出,在介绍炒米的吃法;第⑥⑦段从“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看出,一家人在动乱年代吃炒米应急。
(2)本题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A句可以从动作描写的角度,抓“开”“掏”“塞”三个动词来分析;也可以从句式的角度,平淡质朴的短句表现了当时故乡贫穷的生活状态。B句主要从方言和口语的角度分析,方言有“蛋瘪子”“惯宝宝”,口语有“老给孩子吃”,好处是如拉家常,通俗自然,充满生活韵味。
(3)本题考查对文章选材的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是: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文章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在汪曾祺的散文中,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这也符合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第④段写张仲陶算卦之事,目的是表明炒米坛子几乎家家都有,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因此不能删去。
(4)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筛选重点语句,进行具体分析。“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这里将家多的炒米与四川的炒米进行比较,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自然地讲述了故乡的风俗,过往岁月历历在目;“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艰难岁月,与炒米相伴的夜晚,回忆起来,浪漫而温馨。
答案:
(1)A装炒米的用具 B炒米的吃法 C我们一家在动乱时期冲炒米应急
(2)示例一:A句用了“开”“掏”“塞”等精准的动词,按照先后顺序,介绍了“柚子壳”的制作过程。多用短句,又随口补充“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如话家常。寥寥数语,于平淡质朴中表现了当时故乡贫穷的生活状态。
示例二:B句用“蛋瘪子”“惯宝宝”等方言,具有乡土特色,显得活泼有趣。用“煎”“抓”等词语,介绍了故乡特有的炒米吃法,有滋有味,用“老给孩子吃”等口语,如话家常,通俗自然。适时穿插街坊对炒米和荷包蛋吃法的议论,表现了故乡的民俗风情。
(3)示例:我不认同。张仲陶算卦之事表明炒米坛子几乎家家都有,体现了炒米在当时家乡的普遍性,还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所以不能删去。
(4)示例:汪曾祺用舒缓自然的笔触介绍了故乡的炒米,并与其他地方的炒米进行比较,其中饱含着对故乡的思念。在介绍炒米的同时,作者自然地讲述了故乡的风俗和逸闻趣事,令人感受到他对过往岁月的真切回忆。作者用轻松从容的心态表现岁月的动荡与艰难,战乱中与炒米相伴的夜晚被他称为“浪漫主义”,这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爱与热情。
本文第①段介绍了家乡炒米的风俗,第②段介绍了炒米的做法,第③段介绍了装炒米的用具,第⑤段介绍了炒米的吃法,第⑥⑦两段写作者一家在动乱时期冲炒米应急。全文表现了作者对家乡食物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作者的情感态度的体会:
(1)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作品中的关键性语句,常常出现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议论,或含有深刻含义。这些语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从而也显示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3)根据人物语言,分析情感态度。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切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体味,要有结合语言看作者情感的意识,巧妙地将溶入其中的情感态度捕捉到。
12.【答案】【小题1】如同,好像,侍奉,都
【小题2】C
【小题3】略
【小题4】与品德高尚或志向高远之人交往,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就像白布。犹,如同,好像。
②句意:战国时甘茂就学于史举。事,侍奉。
③句意:都成了谦让有礼的君子。皆,都。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用\介词,凭借;
B.助词,的\主谓之间,不译;
C.介词,在\介词,在;
D.代词,这,那\加强疑问语气;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①重点词:亦,也。染,沾染。句意:(人)在闲居时和人交朋友,也会沾染上友人(的习气)。
②重点词:达,显达。分,分离。毁,诋毁。誉,称赞。实,坚贞。句意:无论穷困还是显达都不能阻碍(使他们)分离,无论诋毁还是称赞都不用怀疑友谊的坚贞。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①第一空:根据“韩起与田苏处,而成好仁之名;甘茂事史举,用显齐、秦之功;曹参师盖公,致清净之治;窦长君兄弟出于贱隶,谨恭师友,皆为退让君子”可得:与道德高尚或志向高远的人交往。
第二空:根据“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可得: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②可以喻大:可以比喻大的道理。蓬生麻中: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
甲:“不扶自直”意为:不用扶持,自然挺直。应填“蓬生麻中”。
乙:“此言虽小”意为:这是自然界中一个很不起眼的现象。应填“可以喻大”。
答案:
(1)①如同,好像;②侍奉;③都。
(2)C
(3)①(人)在闲居时和人交朋友,也会沾染上友人(的习气)。②无论穷困还是显达都不能阻碍(使他们)分离,无论诋毁还是称赞都不用怀疑友谊的坚贞。
(4)①A.与品德高尚或志向高远之人交往 B.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②甲.蓬生麻中 乙.可以喻大
译文:
交友的方法,拿物来比喻,就像白布,用蓼蓝一染就会变青。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交往,也是这个道理。春秋时晋国卿大夫韩起与贤人田苏相处,成就了好仁之名;战国时甘茂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在齐、秦两国建立了显达的功业;西汉初年曹参拜道家大师盖公为师,终于成就了“休息无为”的清净之治;西汉窦皇后的两个兄弟窦长君、窦少君虽出身贱隶,但他们对有德行的师友恭谨有加,都成了谦让有礼的君子。古语说:“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这是自然界中一个很不起眼的现象,但其中包含着普遍的道理。一定要得到这样的人,哪怕是千里之远也要同心交好,建立牢固如胶漆、坚固似金石的友谊。贫穷富贵都不会使其分开,谗言美誉都不影响对友人的信任和真实判。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13.【答案】手抄报上的亲情 那天,我刚准备开始制作“手抄报”,电话铃声就响了。
电话中传来奶奶温和的声音:“囡囡,奶奶家有许多你喜欢的冬枣,你来拿回去吃吧!”我愁眉苦脸地看了看一无进展的手抄报,正想拒绝,转念一想,手抄报的主题不正是亲情吗?我可以到奶奶家找素材,于是,我赶紧说好:“好的,我这就来。”奶奶十分高兴。
我拿着相机到奶奶家,一进门就被奶奶抱住了,入耳的又是那咿咿呀呀让人烦死的京剧。我正想去关电视,可又想到了作业……,拼了!我动用了脸上所有的肉,挤出一个笑容:“奶奶,我陪你看京剧吧!”“是吗?”她有些受宠若惊,赶忙拉我坐下,絮絮叨叨起来:“小时候你总爱看京剧,有戏班子一来就坐不住,长大后,唉……”我心不在焉地听着,不时应上一句,手中却拿着相机,选择合适的角度摆拍。
看着素材差不多齐了,我满意地笑了,题目就叫“奶奶、我与京剧”“奶奶,我走了。”说着便到门口。“等等!”奶奶的声音从后面响起,我回头,发现奶奶拿了个手机站在门口,“你上次答应我教我用手机……”我忽然想起奶奶希望学会用智能手机,更希望我能教她,但我每次都说下次吧!我有点愧疚,但还是说:“下次吧!”看着奶奶眼中的失望,我狠下心来转身,又听她说:“等一下。”转头,看见一袋色泽饱满的冬枣递给我。“奶奶,你也留点吧!”“不了这枣不甜我不喜欢。”我信以为真,拿起枣就走。
晚上我继续完成我的手抄报,在脑海里总浮现出奶奶失望的脸和那个微笑。心中烦躁便开始吃枣,一口下去,满口清脆,带着水汽的甜迅速蔓延开来,但是——为什么奶奶说这枣不甜呢?
我在这一瞬间全懂了。我慌忙拨打奶奶的手机,电话通了,这时所有的质问,愧疚都化成了一句话:“奶奶,我现在就教你怎么用智能机。“那,你的作业?”我看着那盘冬枣和空白的手抄报,笑了笑,“早就写完了,现在空着呢……”
是的,我的手抄报在电话通的时候就写完了呢……
【解析】这是一篇情境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所给的情境是“那天,我刚准备开始制作‘手抄报’,电话铃声就响了”。作文时首先要以这一句话为开头,体裁限定为记叙文;其次就要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如:这电话是谁打来的?他(她)的为什么要打电话?电话与“手抄报”有关系吗?当电话的内容与我“刚准备开始制作‘手抄报’”有了冲突时“我”会怎么做?“我”要制作的“手抄报”的主题与电话中的人物有关联吗?这样一思考之后,作文的思路就打开了。
第二,构思选择。据此可以写作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例如打电话来的是我的一位同学,他(她)来解“我”的燃眉之急,帮“我”一起完成“手抄报”;也可以写作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如妈妈打电话来知道“我”制作“手抄报”遇到了困难,她为“我”献计献策,积极地协助“我”完成任务;或奶奶打电话叫“我”去她家吃饭,“我”心里为没完成任务而焦躁,但去了奶奶家之后,“我”才深切感悟到奶奶对“我”无尽的爱,此刻“我”明白了“我”要制作的“手抄报”就是“爱”的呈现……只要主题积极向上,所写事情由“电话”引出,所写内容与“手抄报”有关都可。注意叙事清楚,要有细节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
本文通过描写祖孙二人的事情,反映了浓浓的亲情。“我”为制作以“亲情”为主题的手抄报,到奶奶家找素材。“我”强忍着陪奶奶看了京戏,拍好照片后,拒绝了奶奶让“我”教她使用智能手机的要求就要回家。回家后吃着从奶奶家带回的奶奶“不喜欢的不甜的”枣,明白了奶奶对自己的关爱,“我”内疚不已,决定立即教奶奶使用智能手机。文章选材真实,富有生活气息,主题深刻,发人深省,是一篇反映亲情的好文章。A.染之以蓝则青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而成好仁之名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C.窦长君兄弟出于贱隶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必得其人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五四学制)(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五四学制)(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