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期末复习必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单元任务群测评(含答案)+期末专题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上 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评估(任务群测评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语文七上 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评估(任务群测评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任务群一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积累与运用”模块。语文学习如滴水汇海,似积土成山,从字词句到美文巨著,都显示着丰富的内涵。现在开启你的智慧之旅吧!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10分)
汉语谐音艺术的出现,除了跟汉语语音特点有关以外,还与汉族的民俗传统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中国人春节喜欢挂葫芦,不仅因其藤长子多,象征多子多孙,还因为葫芦的谐音是“福禄”;年画中通常会画一只喜鹊(zhù)立于梅枝之上,谐音为“喜上眉梢”;过年时,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碗,大人会说一句“碎(岁)碎(岁)平安”……这些都体现出:做事说话要多和好事好词关联,即使不同字,也要争取是谐音,希冀能幸福成功、快乐平安。又如,在中国文化里,有以虚为美、文贵曲折的传统,而谐音正好可以起到化直露为含蓄、避粗俗成____①____的效果。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金圣叹含冤被斩,临终时对他的儿子说“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闻者皆为之落泪,知其用“莲”表示“怜”,用“梨”表示“离”,在内(liǎn)委婉地表达对儿子未来____②____命运的怜惜和对黑暗社会害其骨肉分离的愤慨。这正是谐音与文化传统紧密相关的原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愤慨(gài) 希冀(yì)
B. 愤慨(kǎi) 希冀(jì)
C. 愤慨(kǎi) 希冀(yì)
D. 愤慨(gài) 希冀(jì)
(2)依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伫 敛 B. 贮 敛
C. 伫 潋 D. 贮 潋
(3)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①婉转 ②惊慌失措
B. ①婉转 ②孤苦伶仃
C. ①典雅 ②惊慌失措
D. ①典雅 ②孤苦伶仃
(4)文段中的画线句有用词不当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5)借助文段中学到的知识判断,以下表述中不包含谐音文化的一项是( )(2分)
A. 三味书屋中挂着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暗指书中自有福禄。
B. 中国人年夜饭一般都有鱼,预示“年年有余”;喜欢数字“8”,而尽力回避数字“4”。
C. 俗语“矮子爬坡”说的是小个子一步步往高坡爬的情景,暗含“步步高升”的意思。
D. 过年时,很多人会在家里倒贴“福”字,表示福气已“到”,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2. 古诗文默写。(4分)
(1)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写月照清江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写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十二章》告诉我们:人无常师,只要我们抱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态度,无论什么环境,无论什么人,都可以从中得到提高。
(4)刘禹锡《秋词》(其一)中采用对比手法,否定了悲秋的论调,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迎接农历癸卯年的到来,班级拟办一期以“卯兔贺岁”为主题的班刊。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8分)
【栏目一】汉字中的“兔”
兔,是乖巧温驯的小动物。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有了“兔”字的踪影。“兔”是象形字,其甲骨文“”描绘的正是兔的长耳短尾形象。兔是弱小的动物,常活动于森林、草原间,需要准备多个藏身之所来躲避猛兽的攻击,成语“狡兔三窟”正是源于兔的生存技能。兔在奔跑时动作迅捷,由这个特点派生出来的汉字“逸”,从“辶”从“兔”,可以推断这个字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兔也是有较强繁殖力的动物,“兔子”谐音“吐子”,常被人们视为多子多孙、家族兴旺的象征。
“兔”,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四,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卯”,即为“卯兔”。《说文解字》中有“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的解释,“卯”表示农历二月,万物复苏,让人感到生机盎然,春意融融。
(1)结合文段,你认为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①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个意思来组词,你想到了②____________。(2分)
(2)有关“兔”的成语很多,下列选项中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 守株待兔 B. 狡兔三窟
C. 动如脱兔 D. 兔死狗烹
【栏目二】民俗中的“兔”
兔,在中国被视为祥瑞之兽。旧时正月初一,人们把面捏的兔头挂在门额上,辟邪祈福,俗称“挂兔头”;正月十五元宵节,扎兔形灯笼,游街玩耍。在老北京,每逢中秋节还有拜“兔儿爷”的习俗。相传老北京城曾有过一场瘟疫,月亮上的玉兔带着仙药医治了很多百姓。为了感谢它,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尊称为“兔儿爷”。随着时代的发展,“兔儿爷”渐渐褪去神圣的光环,成为中秋节流行的民间玩具__①__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战袍的__②__也有背插纸旗纸伞、或坐或立的……此外,以兔形为主体的剪纸、刺绣、彩绘等艺术形式也十分常见,其健康长寿、祛病驱邪、护佑平安的文化内涵已深入人心。
(3)填入①②处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①: ②, B. ①, ②,
C. ①: ②、 D. ①, ②、
(4)下图是集邮爱好者小林找到的《癸卯年》特种邮票图稿(兔子颜色为蓝色),由我国著名艺术家黄永玉先生创作。请结合文段内容和说明文字,和小林说说它的寓意。(2分)
说明:这枚邮票名为“癸卯寄福”,白底,蓝兔,一手执笔,一手持信。
小林说:“生肖邮票,总是寄托着我国民俗中的美好寓意。”
你说:“是的,这枚邮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完成《西游记》名著探究表格。(5分)
探究《西游记》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1)从以上三处摘录中,你能看出孙悟空对唐僧的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
(2)结合下图可以发现,孙悟空的取经之路同时也是他的“成长”之路,有很多关键因素促成他的成长。请你提炼其中一个关键词,如磨难、关爱、团队合作等,结合原著情节,说说理由。(3分)
任务群二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古诗文阅读”模块。徜徉于古诗文中,你会感受到文字之美、意境之美,品味中华经典作品,体会古圣品格志趣,理解先贤风骨节操。现在开启你的智慧之旅吧!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诗歌鉴赏。(5分)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包含着诗人的苦涩、无奈之情。
B. “何当”“却话”极具口语化,分别解释为“何尝”“反而说”。
C. “僵卧”写作者闲居的老病状态,“孤村”也暗示诗人的孤独。
D. “不自哀”是因为诗人还一直坚守着为国家戍守边关的强烈信念。
6. 【甲】【乙】两诗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什么手法?分别描绘了什么情景?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12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表伯王洪生家,有狐居仓中,不甚①为祟②;然小儿女或近仓游戏,辄③被瓦击。一日,厨下得一小狐,众欲捶杀以泄愤。洪生曰:“是挑衅也人与妖斗宁有胜乎?”乃引至榻上,哺以果饵,亲送至仓外。自是儿女辈往来其地,不复击矣。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甚:过分。②祟:鬼神给人制造灾祸。③辄:就。
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暇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至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自是儿女辈往来其地,不复击矣。
9.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甲】文前一部分叙事,结尾处议论并点明故事主题。
B. 【甲】文屠户从遇狼、御狼到杀狼过程中,心理发生巨大变化。
C. 两文都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刻画人物形象。
D. “是挑衅也/人与妖斗/宁有胜乎”断句正确。
10. 说说你从屠户和王洪生在与动物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任务群三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现代文阅读”模块。高品质的阅读,总能让人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得到启迪,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保持活力,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滋养正气。现在开启你的阅读之旅吧!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谁是近期全世界最受瞩目的聊天对象?
在今天,答案有且仅有一个,那就是ChatGPT。
ChatGPT是一款由美国OpenAI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用户只需简单注册,就能与这款参数规模庞大的AI机器人对话。
令人称奇的是,ChatGPT不仅能像常规的搜索引擎、问答机器人一样,答复你所提问的基础问题,而且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编故事、写情诗、敲代码、写作业……ChatGPT凭借着丰富的“学识”,让大家切实感觉到科技的震撼。
ChatGPT自2022年11月发布后,短短5天注册用户数就超过100万。仅两个月时间,ChatGPT月活跃用户数突破1亿人次大关,成功打破TikTk的纪录,成为史上用户增速最快的消费者应用。要知道为了实现这一数值,互联网用了7年,Facebk用了4年半。
现在,作为一款强势吸睛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ChatGPT每分钟要与全球1300多万用户同时对话,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乃至整个科技圈最炙手可热的“新宠”,它的出现预示着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有改动)
【材料二】小新同学看了一部现代科幻电影《我,机器人》,影片中机器人与人类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机器人顷刻间控制了整个城市。小新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产生了极大的忧虑,于是,他去网上发帖求助,网友纷纷跟帖。以下是小新的帖子的部分内容:
【材料三】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是能够和机器人协调工作并且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复合型人才。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表明应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提出建设人工智能学科。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从“优化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和“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三个方面提出18项重点任务,着力促进高校开展人工智能创新行动。
《计划》指出,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11.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 ChatGPT自2022年11月发布后,仅两个月时间,成功打破TikTk的纪录,成为史上用户增速最快的消费者应用。
B.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是富有创意和想象力并且能够和机器人协调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C. 教育部为推进高校开展人工智能创新行动,从科技创新体系、人才培养方法、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三个方面向高校提出18项基本任务。
D. ChatGPT不仅能像常规的搜索引擎、问答机器人一样,答复你所提问的基础问题,而且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如编故事、写情诗、敲代码、写作业……
12. 【材料二】中哪位网友的回复最能帮助小新化解忧虑?请说明理由。(6分)
13. 请结合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谈谈你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看法。(7分)
任务群四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作文”模块。作文,是一种比口语更深刻、更规范的表达。你要首先阅读下面材料,明确本次作文的表达主题、表达对象(读者),然后确定表达方式、表达顺序。现在开启你的写作之旅吧!
四、作文(40分)
14. 阅读材料,写一篇记叙文。
面对困境,我们各有各的选择。“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选择,“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选择,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戴上拳套,奋力搏击。
叙写面对生活困境时,你或身边人的选择。要求: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 (1)B (2)A (3)D
(4)将“原因”改为“佐证”。
(5)C 点拨:A.“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谐音为“福禄”。B.“有鱼”谐音“有余”,“8”谐音为“发”,“4”谐音为“死”。C.“矮子爬坡——步步高升”是歇后语,不是谐音。D.倒贴“福”字谐音为“福到了”。
2. (1)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2)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3)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4)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3. (1)①逃跑
②示例:逃逸
(2)C
(3)A
(4)示例:画面中蓝色的卯兔,一手执笔,一手持信,“蓝兔”谐音是“蓝图”,仿佛在向人们传递着新春的美好祝福
4. (1)①从嫌弃(不屑、无礼、无所谓等),对取经心猿意马,到逐渐理解唐僧并开始感激敬重他,对唐僧不离不弃。
(2)示例:关键词:磨难。理由:如被镇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他有所反省;又如与白骨精的几次正面冲突,让悟空在困难与磨难中逐渐变得理性沉稳。
二、(一)5. B
6. 想象。【甲】诗想象了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乙】诗在梦境中出现了铁骑踏冰、战场杀敌的情景。
(二)7. (1)看,视
(2)神情,态度
(3)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拉,牵,放
8. (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从此以后,小孩们经过那个地方,就不再被瓦片攻击了。
9. C 点拨:【甲】文没有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10. 【甲】文说明对待像狼一样贪婪狡诈的恶势力,我们决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用智慧战胜恶势力。【乙】文说明面对矛盾时,我们如果能冷静处理,真诚友善沟通,就能化干戈为玉帛。
点拨:【甲】文通过“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告诉我们,狼是凶狠、贪婪、狡猾的,但是最后还是被屠户杀死了,因此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善于运用智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乙】文王洪生没有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而是把狐狸当人看待,以真心换真心,启示我们为人处世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真诚地对待人或动物,用心去沟通。
【乙参考译文】我的表伯王洪生家,有狐狸住在仓房中,不怎么为害,但小孩子如果靠近仓房游戏,就会被瓦片击中。一天,家里人在厨房抓到一只小狐狸,都提议把它捶死,以发泄愤怒。王洪生说:“这是挑起事端引来麻烦。人与妖怪斗,哪有斗赢的呢?”于是他把小狐狸放在床上,用果子点心等喂它,然后亲自送到仓房旁。从此以后,小孩们经过那个地方,不再被瓦片攻击。
三、11. C
12. 我认为【踏雪寻梅】的回复最能化解小新的忧虑,因为:①有针对性,这个帖子回应了小新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忧虑;②用事实说话,指出当前已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政策和行业准则,强调了“确保人工智能持续造福人类”的观点,令人信服。
13. ①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②我们要以理性和审慎的态度来对待人工智能;③人工智能时代,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国家对此高度重视;④从自身角度看,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
四、14. 略。
话语摘抄
A.“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B.“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C.“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纵是弟子不善,也当将功折罪,不该这般逐我……”
(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1楼 发帖人
【小新】
刚看了《我,机器人》,未来人工智能对人类会是灾难吗?我好担心啊!
2楼 跟帖人
【随遇而安】
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好帮手,我觉得发展人工智能大有好处。
3楼 跟帖人
【渺万里层云】
电影里的事何必当真,你想太多了。
4楼 跟帖人
【踏雪寻梅】
不必担心,人工智能能够减轻劳动负担,提高劳动效率,这已为事实所证明。同时,为了避免人工智能带来的隐私暴露、网络犯罪等问题,2018年以来,多个国家、组织和企业已明确提出相应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政策和行业准则。这样就能在规范约束下实现人、社会、技术之间的良性互动,确保人工智能持续造福人类。
5楼 跟帖人
【天色不早了】
人工智能是一个全新领域,人们对它未来的影响还知之甚少,到底是福还是祸,科学界争议不少。乐观的人往往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造福,而悲观者认为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看来,这个问题就只有交给时间去检验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评估,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评估,共16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语文七上 期中学情评估,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