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满分:100考试时间:75分钟
第1卷选择题(45分)
一、选择题部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9月28日-10月6日),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势头强劲,全国假日市场平稳有序,国内旅游8.26亿人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中秋国庆假期,太阳直射点( )
A. 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 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C. 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2. 中秋国庆假期,地球公转的特点是( )
A. 逐渐靠近近日点,公转速度减慢B. 逐渐靠近近日点,公转速度加快
C. 逐渐靠近远日点,公转速度加快D. 逐渐靠近远日点,公转速度减慢
3. 如果黄赤交角等于零,那么( )
A. 兰州的四季变化更加明显B. 兰州一天中太阳高度不变
C. 同一经线上各地的日出日落时刻相同D. 低纬和高纬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弱相同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中秋国庆假期(9月28日-10月6日)在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到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这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地球公转近日点在1月初附近,地球公转速度快,地球公转远日点在7月初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慢,中秋国庆假期(9月28日-10月6日)逐渐靠近1月初,也就逐渐靠近近日点,公转速度不断加快,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如果黄赤交角等于零,那么太阳直射点会一直在赤道,不会发生南北移动,也就不会出现四季更替,A错误;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受地球自转影响,正午的时候还是最大,日出日落时刻还是为零,兰州不会出现一天中太阳高度不变的情况,B错误;如果黄赤交角等于零,晨昏圈永远与经线圈重合,同一经线上同时经历日出或日落,由于同一经线上时刻相同,所以同一经线上各地的日出日落时刻相同,C正确;如果黄赤交角等于零,白天纬度越低,越接近赤道的地区太阳辐射越充足,D错误。故选C。
【点睛】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称为太阳赤纬角或黄赤大距。
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
A. 板块挤压B. 火山不断喷发C. 板块张裂D. 岩浆持续侵入
5. 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
A. 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 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 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 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答案】4. A 5. C
【解析】
【4题详解】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高度会持续升高,A正确,C错误;材料信息中无法获取该山脉有火山持续喷发的相关信息,B错误;岩浆侵入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未来板块运动的变化趋势,AB错误;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使该地山脉持续隆升,地表起伏增大,外力作用不断侵蚀地表,使地表趋于平缓。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山脉高度持续增加,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而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山体升高,高差增大,对盛行西风的阻挡加强,降水增多,流水作用逐渐加强,同时高海拔地区遭受的其他外力作用也不断变强,最终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使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内外力作用塑造形成的多样的外貌或形态。内力作用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外力作用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生物作用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作用力(从作用过程来看是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状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湿润区流水作用旺盛,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大,热带、亚热带碳酸盐岩区喀斯特作用普遍,寒区冰川冰缘作用占主导。内外动力都与重力有关,重力是形成地貌的前提,岩石是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决定地貌。
樟木口岸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中尼边境樟木镇,是西藏唯一的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拥有外贸、边贸公司20余家,日流动人口平均1000人左右,年商品交易额已突破2亿元,对内辐射西藏及相邻省区,对外辐射尼泊尔及毗邻国家和地区。下图为中尼边境交通图。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6. 樟木口岸区道路弯曲,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经济B. 气候C. 人口D. 地形
7. 左图中数据212,最可能是( )
A. 聂拉木到定日的路程(km)B. 无霜期(天)
C. 年降水量(mm)D. 相对高度(m)
8. 关于樟木今后发展方向,合理可行的是( )
A. 发挥传统农牧混合的优势,打造西藏农产出口之都
B.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国内制造业优势,向尼泊尔出口工业制成品
C. 在边境“友谊桥”附近,兴建贸易公司总部,方便掌握市场动态
D. 加强城镇建设,建设高层建筑,集约用地
【答案】6. D 7. A 8. B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樟木口岸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因受山地地形影响,山区道路应选在缓坡,陡坡呈〞之"字型弯曲,故选D。
【7题详解】
观察图分析,两个城市之间根据距离远近不同而出现不同数据,所以212很可能是聂拉木到定日的路程。故选A。
【8题详解】
尼泊尔工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低,发展缓慢,樟木可依据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向尼泊尔出口工业制成品,B对;受地形影响不能建高层建筑,D错;因尼泊尔经济较落后,大型贸易公司不适合建设,C错。西藏气温低,农业不发达,A不对。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9. 受①、②交替控制形成气候及其景观特征( )
A. 热带草原气候,喀斯特地貌分布广B. 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流量较大
C. 热带沙漠气候,土壤有机质含量高D. 地中海气候,植被多常绿硬叶林
10. 图示季节( )
A. 东亚地区盛行东南风B. 亚洲高压势力最强
C.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D. 非洲草原草木葱绿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依据图示及所学知识,①位于30°N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②位于30°N~60°N之间,是盛行西风带。受①、②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图中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为7月份,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夏季东亚盛行东南季风,A正确;北半球夏季亚洲形成亚洲低压,排除B;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再向南移动,排除C;北半球草原草木葱绿,南半球草原草木枯黄,排除D。故选A。
【点睛】低纬环流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因为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2019年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风减弱,使太平洋中东部的水温异常增温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从图可以看出( )
A. 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高
B. 正常年份欧亚大陆西海岸气温较低
C. 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
D. 厄尔尼诺年南美洲东部海区气流上升
12. 在厄尔尼诺年,下列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是( )
A. 南赤道暖流势力加强
B. 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C. 南美西部干旱区出现“绿洲”
D. 世界稻米产量增加
【答案】11. C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正常年份温暖海水由东部海区流向西部海区,导致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低,A错误;欧亚大陆西海岸为大西洋,不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范围内,B错误;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的温暖海水流向东部海区,导致气温偏低,气流下沉,C正确;南美洲东部海区不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范围内,厄尔尼诺年南美洲西部海区气流上升,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在厄尔尼诺年,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A错误;澳大利亚东部气流下沉,降水减少,B错误;南美西部干旱区气流上升,降水增多,出现“绿洲”,C正确;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岸降水减少,东亚、东南亚会形成旱灾,稻米会减产,D错误。故选C。
【点睛】厄尔尼诺,是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显著增温。
在菲律宾中部的保和岛上有一处奇观:1200多个海拔在40~120米的圆锥形石灰岩小山丘上只长草不长树(下左图)每到干季,草色由绿变黄渐至褐,山丘犹如-排排巧克力摆放于大地,被称为巧克力山。下右图示意保和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保和岛的气候特点是( )
A. 终年高温,降水分配不均B. 终年高温,降水分配均匀
C. 四季分明,降水分配不均D. 气候温和,降水分配均匀
14. 巧克力山上不长树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过强,蒸发旺盛B. 气温偏低,降水偏少
C. 土壤瘠薄,保水性差D. 海拔过高,热量不足
15. 观赏巧克力山景色的最佳时段是( )
A. 12月~次年2月B. 9~11月C. 6~8月D. 3~5月
【答案】13. A 14. C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阅读地图可知,保和岛位于菲律宾群岛中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配不均匀,分旱雨两季,A正确;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配均匀,B错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分配不均,C错误;温带海洋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分配均匀,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巧克力山坡度较大、土层薄,保水性差,植被生长难度大,C正确;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处热带,气温高,B错误;光照过强,蒸发旺盛,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同纬度森林生长的地区,光照也较强,蒸发旺盛,A错误;海拔在40~120米,对热量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读图文材料可知,由于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大,分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受西南季风控制),在3-5月,为旱季后期,气温升得很高,但是降水稀少,小山上“草堆”干枯转为褐色“巧克力”。所以,“巧克力山”的最佳观赏时间是3-5月,D正确,其他月份都不是土壤中最缺水分的时候,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植被生长有光热条件、水分条件、土壤条件等,该地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条件都较好,小山海拔也不高,长不出树,应该是土层薄,不利于根系发育,不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第2卷选择题(55分)
二、非选择题部分:四个大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溢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3)推断沙山迎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东北—西南延伸;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
(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增高。
(3)迎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由大到小变化。
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解析】
【分析】本题以巴丹吉林沙漠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风沙地貌的形态特征及其成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位于沙山底部”可知,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是固定沙山,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由图可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沙山西北坡缓,是迎风坡,东南坡坡陡,是背风坡。说明当地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偏西风)。
【小问2详解】
沙山是风力沉积(堆积)地貌,可从沙源、风力大小、沉积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可知,当地气候干旱,沙源丰富;该地位于内蒙西部,气候干旱,风力强盛,携带大量风沙;由材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钙质胶结层和“华及钙质胶结层位于沙山底部,成为沙山的内核”可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阻挡风沙,风沙在此沉积,由材料“沙山内部水汽蒸发,比较潮湿”可知,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
【小问3详解】
沙粒粒径的大小和风速的大小呈正相关,因此该题的关键是分析不同位置风力的大小。根据风力沉积的特点可以推断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因此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米布沙漠为一带状沿海平原沙漠,年降水量不足100mm,但空气湿度总是达到或接近饱和,多浓雾;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极小。如图为非洲南部地区示意图。
(1)纳米布沙漠中南部地区上升气流极弱,试分析该地区气流难以上升的原因。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阐释纳米布沙漠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极小的原因。
【答案】(1)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盛行下沉气流;该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气流下沉;(低纬度大陆西岸)沿岸寒流使近地面大气降温,形成上热下冷的稳定结构(逆温不易对流)。
(2)多浓雾,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导致白天气温偏低;夜晚,浓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明显,夜间气温偏高。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非洲南部地区示意图为载体,涉及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环流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和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回归线从纳米布沙漠中南部地区穿过,由此可知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信风影响。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该地东部为南非高原,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气流下沉;西侧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寒流使近地面大气降温,造成该地气温下冷上热,形成逆温层,空气稳定,不易产生上升对流现象。
【小问2详解】
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考虑,夜温差小应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所致。由材料可知,纳米布沙漠沿海地区多浓雾天气。白天,浓雾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白天气温较低;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寒流对气候有降温作用,导致白天气温偏低。夜晚浓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下降慢,气温偏高。所以昼夜温差很小。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潮是北太平洋西部边界一支强大的海流,具有高温、高盐的特征。黑潮是北赤道暖流的延续,起源于台湾岛东南和吕宋岛以东海域,在24°N左右通过台湾岛以东进入东海,一直延伸至35°N141°E附近海域。在整个黑潮系统中,位于130°E以西,30°N以南海域,主流经过东海外缘的黑潮,被称为东海黑潮。东海黑潮海水盐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图示意东海黑潮分布。
(1)分析黑潮高温、高盐特征的形成原因。
(2)推测东海黑潮表层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并说明理由。
(3)说明东海黑潮对我国大陆和岛屿气候的影响。
【答案】(1)黑潮来源于北赤道暖流,起源于台湾岛东南和吕宋岛以东海域,纬度低,水温高;海水温度高,溶解度较大,盐度较高。
(2)冬季盐度最高、夏季盐度最低、春秋两季为过渡季节。 理由是冬季,东海海域降水少,陆地河流汇入海洋少,盐度最高;夏季东海海域降水量多,河流径流汇入海洋多,盐度最低;春秋两季是冬夏季的过渡季节。
(3)夏季,东南季风经过东海黑湖上空增温增湿,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给我国大陆和岛屿带来丰沛降水;冬季,东海黑潮促进东海大陆架水体和外部大洋水体的相互交换,使东海温度增高,对我国大陆和岛屿的气候起到调节作用。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海黑潮分布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洋流性质、海水盐度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黑潮是北赤道暖流的延续”可知,黑潮来源于北赤道暖流,起源于台湾岛东南和吕宋岛以东海域,纬度低,水温高;海水温度高,溶解度较大,溶解的盐类物质较多,盐度较高,故黑潮具有高温、高盐的特征。
【小问2详解】
东海黑潮表层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冬季盐度最高、夏季盐度最低、春秋两季为过渡季节。理由是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河川径流汇入等;冬季,东海海域降水少,陆地河流径流量较小,汇入海洋少,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小,盐度最高;夏季东海海域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大,汇入海洋淡水多,对海水盐度的稀释作用强,盐度最低;春秋两季是冬夏季的过渡季节。
【小问3详解】
夏季,东南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经过东海黑湖上空增温增湿,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给我国大陆和岛屿带来丰沛降水;冬季,东海黑潮从低纬度流向高温度,促进东海大陆架水体和外部大洋水体的相互交换,使东海温度增高,对我国大陆和岛屿的气候起到调节作用。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暑假期间,河南某中学学生到我国东南地区的丹霞山(图1)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地理研学。通过考察研究,同学们发现,虽然丹霞山体海拔较低、相对高度较小,但它却具有复杂的、个性化的小尺度植被分异现象,对此大家产生了极大的疑惑。图2为同学们绘制的丹霞地貌区不同地貌部位的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
(1)山顶地区的植被由中心到外围呈现出乔木—小灌木灌丛的环状分布规律,试解释原因。
(2)与山顶灌丛不同,山谷坡麓地带形成了沟谷雨林,简述其主要原因。
【答案】(1)平缓山顶有一定厚度的土层,中心部位土层较厚,边缘部位土层迅速变薄,再往边缘几乎没有土层,岩石裸露;随着土层变薄,土壤保水性变差,含水量减少,造成了植被的环状分布格局。
(2)沟谷地带地势低,是地表水、地下水汇聚地,水分条件好;沟谷海拔低,地形相对封闭,热量条件优越;沟谷地带土层比较深厚。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丹霞山相关观察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垂直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结合图1可知,该地山顶平坦,四周陡峭,中间平缓山顶有一定厚度的土层,中心部位土层较厚,适合乔木的生长;从中间向边缘部位,由于地势变得陡峭,土层迅速变薄,不适合生长需扎根较深的乔木,随着土层变薄,土壤保水性变差,含水量减少,生长了灌丛植被;由图可见,再往边缘几乎没有土层,岩石裸露,难以生长植被,因此造成了植被的环状分布格局。
【小问2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