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大象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大象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会填,我会选,我会连,阅读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我会填。(每空2分,共20分)
1.下面是树人小学三位同学50米短跑的成绩,分析数据可知,这三位同学中跑得最快的是 号选手,其速度约为 米每秒。
2.岩石是由一种或者多种 组成的。矿物的种类有很多,例如 、 、 等都是矿物。
3.雨过天晴后,地面上的积水很快就消失不见了,这是因为积水变成了 ,这个过程叫作 。
4.下侧的瓶子里装有澄清的石灰水,用弯管向瓶内吹气,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
二、我会选。(每题2分,共30分)
5.奇奇的妈妈去超市买了下列商品,其中保质期最长的是( )。
A.新鲜猪肉B.袋装鳕鱼肠C.金枪鱼罐头
6.一个物体,平均1分钟行驶了67米,则该物体可能是( )。
A.步行的人B.爬行的蚂蚁C.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7.能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是( )。
A.石头砸在水面上溅起水花B.用锯锯断木头C.静置的书
8.上课时,老师使用的粉笔主要是用( )做成的。
A.石墨B.石膏C.石英
9.比较两种石头哪个更硬一些,最简单的做法是( )。
A.用钢针分别刻画两块石头,比较印记深浅
B.用铜针分别刻画两块石头,比较有无印记
C.用两块石头相互刻画,没有划痕的石头硬
10.寒冷的冬天,大卡车司机会在夜晚将水箱里的水放掉,主要原因是( )。
A.水蒸发时水箱的温度会下降。
B.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水箱容易被撑裂。
C.水结冰后水箱温度低,水蒸气遇冷在水箱外凝结成水珠,会使水箱生锈。
1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
B.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白雾”立刻消失,水立即停止沸腾
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12.人在运动时,呼吸次数增加的原因是( )。
A.心里感到紧张B.耗氧量增加C.心跳加快
13.根据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含量不变,说明氮气不参与气体交换
B.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C.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氧气减少了,说明人需要氧气
14.在体质健康测试中,测得亮亮的肺活量是1500毫升,强强是1800毫升,恒恒是2200毫升,则三人中( )的肺功能最好。
A.亮亮B.强强C.恒恒
15.当发生严重雾霾时,下列不能有效保护人体呼吸器官的是( )。
A.外出时戴防雾霾口罩B.多喝水
C.室内安装空气净化器
16.下列属于人体内气体交换场所的是( )。
A.B.C.
17.人的口腔内有( ),它能分泌唾液,帮助消化。
A.牙齿B.唾液腺C.舌
18.人体的消化器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食物在我们身体里的旅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口腔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
B.小肠蠕动能够将食物变成食糜送入胃
C.肝脏能分泌胆汁,帮助小肠消化和吸收
19.人们常说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主要是为了( )。
A.保护口腔不受伤
B.仔细品尝食物的味道
C.尽量粉碎食物,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三、我会连。(每条线2分,共6分)
20.将下列岩石与其主要特征连起来。
四、阅读分析题。(15分)
消化道的故事
我是一只美丽的胡萝卜,有一天,我正静静地躺在菜摊里,突来了一位老爷爷,他把我买回了家。爷爷把我洗干净,切成片切成丝儿,和肉丝儿一起在锅里翻啊翻,炒啊炒,不一会儿就盛到盘子里端上了桌儿。爷爷叫:“小强,吃饭啦!”小强洗了手来到饭桌前,迫不及待地用手捏起一撮胡萝卜丝儿放到嘴里,嚼吧嚼吧咽下去了。现在,开始了我的旅行。
我在小强的嘴巴里被牙齿切成碎段,一股力量推着我经过了一根长长的管子,原来它叫( ),扑通一下落到了一个大袋子,这个大袋子是( )。在这个大袋子里我遇到了很多东西,有大米粒儿啊、肉丝丝儿啊、稀饭糊糊啊什么的,大家都被搅拌在一起,这个大袋子一直在不停地晃呀晃、摇呀摇、磨呀磨,我们都被转得晕头转向的,大家互相摩擦着,变得越来越细了。这样磨呀、晃呀、摇呀地过了很长时间,突然这个袋子的底部开了一个口,我们都顺着这个口进入了又一根长长的管道,这根管道可厉害了,有之前那跟管道的五十倍长!后来我知道这根管道的名字叫( )。我们这些糊糊顺着它不停地往前走,它又细又长,肠壁上有许多小绒毛,像小手一样地摆过来摆过去,我知道它们是在吸收营养,我们被研磨地这样细就是要我们容易被这些小绒毛吸收的。渐渐地,我周围的那些有营养的糊糊都被小绒毛吸收走了,变成了小强身体里的能量,他又可以又跑又跳啦!
经过了长长的它,我们走了很久很久。突然我们进入了一根粗一些的管子,这跟管子也短了很多,我知道了这是( )。它的壁上也有绒毛,和之前的绒毛一样地摆过来摆过去,不过这次它吸收的不是营养了,而是吸收水分!原来我们还是稀稀的糊糊呢,在里面走得越久,我和我周围的朋友们就变得越干,到最后我们都挤在一起紧紧的。又走了很久,这时,我突然看见前面有亮光了——那里是什么地方呢?那里还是一样的在小强身体里吗?还是和现在一样的黑暗吗?那里有什么地方和现在不一样呢?我真是很好奇啊!
21.请结合文章,思考小强口腔里的各部分主要有什么作用,请你连线。
牙齿 搅拌作用
舌头 咬碎作用
唾液 润滑食物,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22.“我”在消化系统中被小强消化和吸收的,“我”在口腔里开始被初步消化,接下来会到哪些地方去呢?请在文章中填写完整各种消化器官。
23.请你根据文章中这些消化器官的功能,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写序号。
A.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
B.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
C.把食物运输到胃里
D.使食物破碎,并消化少量淀粉
E.暂时储存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
① ② ③ ④ ⑤
24.小强吃了“我”之后,突然肚子疼,请你结合科学学习和生活经验,帮助小强合理猜测一下,写出3种可能会导致肚子疼的原因。
① 。
② 。
③ 。
五、实验探究题。(29分)
水到哪里去了?
实验目的:探究水沸腾后减少的水去了哪里。
实验器材:铁架台、玻璃片、陶土网、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①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
②用一块比烧杯口稍大的玻璃片盖在烧杯上面(注意不要将烧杯口盖得太严)。
③10秒后,拿开玻璃片,观察玻璃片上出现的现象。
25.将实验器材补充完整,填在上面的横线上。
26.步骤①中,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此时,水的温度是 ℃(标准大气压下)。观察烧杯中的水,会发现水中有大量的 产生,而且水量在逐渐 。
27.步骤③中,拿开玻璃片的正确方法是( )。
A.用手直接拿B.用试管夹夹取C.戴上手套后用手拿
28.步骤③中,观察玻璃片,会发现玻璃片上出现了很多 。通过分析,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运动的物体具有什么特征呢?
探探在看新闻时,听到这样一则报道:“某日下午,一业主在小区散步,空中突然掉落一个类似酱油瓶的东西,发出‘轰’的一声,业主险些被砸伤。”运动的物体具有什么特征呢? 探探思考这一问题,并做了如下实验。
探探拿出3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和装有3/4沙子的盆,下表是探探的实验方法和数据:
29.每次实验中,沙子都被下落的小球撞出坑,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 。
30.探探在小球下落的每个高度都做了3次实验,这是为了 。
31.探探分析实验数据时发现:小球下落产生的结果与下落高度有关。下落高度越高,小球速度越 ,所具有的能量越 。
32.高空抛物是一种严令禁止的行为,请你结合探探的实验,分析高空抛物的危害。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110 5
【详解】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速度=路程÷时间。在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在50米短跑中,10.7(109)>10.2(111)>10(110),110号选手用时最少,所以速度最快。50÷10=5(米),其速度约为5米每秒。
2. 矿物 石英 长石 云母
【详解】我们周围的天然石头通常都是岩石。岩石是固态矿物或矿物的混合物,它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常见的岩石有砂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矿物的种类有很多,例如长石、石英、云母。
3. 水蒸气 蒸发
【详解】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蒸发是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雨过天晴,地面上的积水在无人清扫的情况下也会变干,这是因为液态的水蒸发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
4.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人吸入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所含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由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C
【详解】根据影响食品保质期长短的因素,食品的用料及特点、食品的包装和储存方法等有关。金枪鱼罐头保质期最长,袋装鳕鱼肠、新鲜猪肉的保质期相对较短。选项C符合题意。
6.A
【详解】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一个物体,平均1分钟行驶了67米,其速度60分钟×67米=4002米/小时,即4.002千米/小时,则该物体可能是步行的人,故A正确。蚂蚁是速度远远小于4.002千米/小时,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远远大于4.002千米/小时。
7.C
【详解】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够对其他物体产生影响。运动物体的能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快,能量越大。石头砸在水面上溅起水花/用锯锯断木头,都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静置的书没有运动,自然也就不能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8.B
【详解】岩石的性质不同,其用途也不相同。岩石的用途非常广泛,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和生产生活资料。矿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如上课时,老师使用的粉笔主要是用石膏做成的。
9.C
【详解】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或摩擦的能力,它是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比较两种石头哪个更硬一些,最简单的做法是用两块石头相互刻画,没有划痕的石头硬。
10.B
【详解】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冬天,气温变低,水箱里的水受冷就会结冰,水变成冰体积变大,容易胀坏水箱。
11.C
【详解】A.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腾点是100℃,错误;B.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白雾”不会立刻消失,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错误 ;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吸热,正确 ;所以C符合题意。
12.B
【详解】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加快,人又是通过血液传递氧,所以心跳加快。
13.B
【详解】A.氮气含量不变,说明氮气不参与气体交换,正确;
B.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错误;呼出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还有氮气和其他气体;
C.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氧气减少了,说明人需要氧气,正确。
14.C
【详解】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一个人潜在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在体质健康测试中,测得亮亮的肺活量是1500毫升,强强是1800毫升,恒恒是2200毫升。恒恒的肺活量最大,所以三人中恒恒的肺功能最好。
15.B
【详解】呼吸器官可以说是人体的通气口了,在身体的器官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首先要保持室内通风,让空气流通使得空气清新。这样我们所吸入的空气就好一些,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的方法:多运动、勤通风、装空气净化器、保护大气环境。当发生严重雾霾时,下列不能有效保护人体呼吸器官的是多喝水,所以B符合题意。
16.B
【详解】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中转站,能够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它的大小直接决定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A是喉,B是肺,C是胃。
17.B
【详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帮助消化。
18.B
【详解】A.口腔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正确;
B.小肠蠕动能够将食物变成食糜送入胃,错误;食道蠕动能够将食物变成食糜送入胃;
C.肝脏能分泌胆汁,帮助小肠消化和吸收,正确。
19.C
【详解】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人们常说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主要是为了尽量粉碎食物,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20.
【详解】岩石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颜色、条纹、气味、颗粒、软硬、光滑程度、轻重等方面来观察岩石。大理岩白色中带有各种杂色,颗粒大、均匀;砂岩有多种颜色,颗粒小、均匀,有的较为坚硬,有的易于切割;花岗岩杂色,颗粒大、不均匀,质地很硬。
21. 22.食道、胃、小肠、大肠 23. D C E A B 24. 过冷、过热 不洁净 没有充分咀嚼等
【解析】21.牙齿的作用是咬碎食物,舌头起搅拌的作用,唾液可以润滑食物,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22.消化过程是通过消化器官来完成的,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口腔摄入食物,牙齿咀嚼食物,舌头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食道蠕动,推送食物进入胃。胃挤压、磨碎、搅拌食物胃初步消化蛋白质,使食物变成糊状。小肠进一步消化食物,食物被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养料并被吸收进入血液。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
23.①口腔使食物破碎,并消化少量淀粉,②食道把食物运输到胃里,③胃暂时储存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④小肠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⑤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
24.肚子疼的原因可能是吃了过冷、过热、不洁净的食物,或者食物没有充分咀嚼等。
25.烧杯、酒精灯 26. 100 气泡 减少 27.B 28. 小水珠 水沸腾后变成了水蒸气附着在玻璃片上,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了小水珠
【分析】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25.由于实验目的是探究水沸腾后减少的水去了哪里,所以需要用来加热的酒精灯,以及盛放水的烧杯;
26.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水面上会冒“白汽”;同时烧杯中的水在减少。
27.步骤③中,因为玻璃片的温度很高,所以应该用试管夹夹取玻璃片。
28.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观察玻璃片,玻璃片上的小水珠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
29.能量 30.减少实验误差,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31. 快 大 32.高空坠物具有很大的能量,会砸伤楼下的物体甚至会威胁路人的生命安全。
【分析】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秋千在上升的过程中,高度不断增大,而速度越来越小,所以是动能转化为势能;秋千在下落的过程中,高度不断减小,而速度越来越大,所以是势能转化为动能。
29.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发生变化。每次实验中,沙子都被下落的小球撞出坑,说明运动的物体使沙子发生了变化,所以其具有能量。
30.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这样是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加科学,避免偶然性。同理探探在小球下落的每个高度都做了3次实验,这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31.小球下落产生的结果与下落高度有关。下落高度越高,小球速度越快,所具有的能量越大。
32.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高空坠物高度不断减小,而速度越来越大,具有很大的能量,会砸伤楼下的物体甚至会威胁路人的生命安全。
选手号
109
110
111
成绩(秒)
10.7
10
10.2
大理岩
有多种颜色,颗粒小、均匀,有的较为坚硬,有的易于切割
砂岩
杂色,颗粒大、不均匀,质地很硬
花岗岩
白色中带有各种杂色,颗粒大、均匀
实验
小球下落高度(cm)
20
40
80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下落时间(s)
0.2
0.2
0.19
0.28
0.3
0.31
0.4
0.4
0.4
平均速度(m/s)
1
1.3
2
坑的深度
每次
深度(mm)
5
5
4
11
12
11
21
20
20
平均
深度(mm)
4.7
11.3
20.3
坑的直径
每次
直径(mm)
16
15
14
33
33
32
52
50
51
平均
直径(mm)
15
32.7
5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大象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大象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大象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测试科学试卷及答案,共3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大象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会填,我会选,连线,阅读分析,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