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5.1 法不可违课件 (3)

    5.1 法不可违课件 (3)第1页
    5.1 法不可违课件 (3)第2页
    5.1 法不可违课件 (3)第3页
    5.1 法不可违课件 (3)第4页
    5.1 法不可违课件 (3)第5页
    5.1 法不可违课件 (3)第6页
    5.1 法不可违课件 (3)第7页
    5.1 法不可违课件 (3)第8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违法无小事,法律的作用P46,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民事权利包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自学指导(1分钟)认真阅读课本P46-51,思考下面问题。(5分钟)
    1、违法行为的含义?P482、违法行为的种类?P483、行政违法行为有哪些?P494、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P505、我们怎样做到遵纪守法?P51(我们要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案例分析:材料体现了法的哪些作用?
    2022年9月13日至15日,河北广阳区人民法院根据刑法作出判决:被告人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2万元。
    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 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同桌饮酒者承担什么责任?
    自身承担主要责任,同桌饮酒者共同承担次要赔偿责任。
    案例一: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近日判决一起生命权纠纷案件。因霍某在两次饭局中大量饮酒致意外坠河身亡,其亲属将同桌饮酒者告上法庭。法院最终判决霍某自身承担主要责任,同桌饮酒者共同承担次要赔偿责任。
    注意啦!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下面通过三则案例分析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的责任: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案例二:8月15日,新浪微博用户霍某某在微博发布“山东省菏泽市已有25人确定为新冠肺炎,目前已送往医院就诊!菏泽市教育局已发布公告,开学时间延迟至十月二十日”的涉疫情信息。 警方于当日将霍某某带到公安机关接受调查。霍某某对其散布谣言、谎报疫情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警方决定对霍某某行政拘留五日。
    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
    注意啦!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案例三:许某通过网上搜索的核酸检测报告照片,将其仿制为可供编辑的模板,并将“客户”的有关信息及虚假电子印章合成到模板之中。经查,许某共制售虚假核酸检测报告6份。 经法院审判被告人许某犯伪造公司、事业单位印章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注意啦!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罚金等。(下节课我们会重点讲解)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类: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
    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2.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重点知识理解——三种违法行为的判定技巧
    一般违法行为(危害程度较轻)
    ②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为:
    犯罪(危害程度较重)
    区别: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联系:都属于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根据对社会危害程度
    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2)根据社会危害程度:一般违法行为、犯罪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1、酒驾。2、抢劫他人财物。3、欠钱不还。4、吸毒。5、拾得别人的钱物不还。6、醉驾7、贩毒
    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小试牛刀:判断以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违反交通秩序的;
    1.行政违法行为案例: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受行政处分或处罚
    社会生活中,人们所从事的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民事活动,都由民法来规范。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
    3.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自我检测:如何做到遵章守法?(如何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1. 下列属于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的是( )①行人闯红灯;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③明知是赃物还购买;④没有依法履行合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 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就是( )A.不违法 B.不违纪 C.不说谎 D.不犯罪
    3.下列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A.李某在电影院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B.家长为教育孩子将孩子打成肋骨骨折C.某出租车司机将乘客遗忘在车上的价值万元的笔记本电脑据为己有并拒不返还D.课间休息时中学生王某与同学在楼道内追逐打闹
    4.黄某在公园游玩时,掏出小刀,在园内一棵树上刻下“xx到此一游”几个字,结果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而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他的行为( )①是违纪行力 ②是一般违法行为③是犯罪行为 ④是严重违法行为⑤是行政违法行为 ⑥是民事违法行为⑦应受刑罚处罚 ⑧应受行政制裁⑨应承担民事责任 ⑩比较严重A.①⑩ B. ③④⑤⑦ C. ②⑥⑨ D②⑤⑧
    5.下列案例与其违法行为类别相一致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6.关于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以及犯罪,如图示正确的有( )。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7.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其分类的依据是( )。A.根据其社会危害性B.根据其惩罚的方式 C.根据其违反法律的类别 D.根据其违法的时间
    8.“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这句谚语启示我们( )。A.守法的人就会天天快乐,没有丝毫忧愁 B.违法的人就不会有丝毫快乐,整天愁容满面 C.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D.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宁夏公安机关严查散播“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谣言的违法行为,多人被处理,截止1月29号21点,全区公安机关共查处73名散布谣言者,其中行政拘留12人,教育训诫49人,批评教育12人。民警提示:任何编造疫情谎言、传播谣言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肃处理,请广大群众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对于编造、散布谣言、制造恐慌,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1)编造、散布谣言属于什么违法行为?(2)你认为如何才能减少此类违法行为的发生?

    相关课件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学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你还熟知哪些法律呢,知识总结,违法无小事,如民法典,如刑法,图示违法行为的分类,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知识链接,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问答题,法不可违,规定做而不做,禁止不做而做,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类别,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