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文星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3分)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1 cm、9.80 cmB.1 mm、3.80 cm
C.1 mm、9.80 cmD.1 cm、3.80 cm
2.(3分)下列数值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家庭用防盗门钥匙的长度约为5dm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104μm
D.男老师讲课时声带每秒振动18次
3.(3分)小明坐车经过一栋建筑物时,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小明旁边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
C.沿途的路灯D.建筑物
4.(3分)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
A.5m/sB.10m/sC.15m/sD.20m/s
5.(3分)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0~5s甲车匀速运动
B.5~6s甲车匀速运动
C.0~5s乙车平均速度为2.0m/s
D.5~6s乙车静止
6.(3分)中国古诗词意境优美,许多诗句中涉及了声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明声音是会发生反射的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7.(3分)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8.(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
D.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9.(3分)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扬声器能让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超声导盲手杖,利用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不会发生反射现象的原理制成的
C.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10.(3分)以下现象中与形成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
A.水中的倒影B.树荫下的光斑
C.雨后的彩虹D.海市蜃楼的奇景
11.(3分)图所示是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其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3分)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水中游”,对于这一有趣现象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和鱼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云和鱼都虚像
13.(3分)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一定等于对应的入射角
C.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我们看到“红花绿叶”,是由于花吸收红光,叶子吸收绿光
14.(3分)南极科考队队员在对南极雪海燕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红外相机等先进技术对其繁殖生态习性进行自动监测,如图所示。下列仪器利用红外线的是( )
A.验钞机B.感应干手器
C.日光灯D.医用灭菌灯
15.(3分)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选项正确的是( )
A.道路旁修建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B.用超声波探测潜艇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小孔成像时,透过小孔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漫反射,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含4小题,每空1分,共9分)
16.(2分)在如图1中圆筒的直径d为 cm,如图2秒表的读数为 s。
17.(2分)疫情期间,我校实行分段就餐,同学们需排队进入食堂,如果你看到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如果初二某班队列长20m,队伍行进速度为0.8m/s,那么这个班级全部通过食堂入口门洞需要 s。
18.(2分)如图所示,某同学透过水面观看水中的硬币,他说看到的硬币位置比实际位置 些,这是因为入射光线射到水面后 法线偏折,然后进入人的眼中。
19.(3分)二维码已广泛应用于购物、支付、娱乐、交际等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充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服务并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当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它时,黑色部分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色部分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手机解码就可以获取相关信息。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二维码,是因为光在这些物体表面发生了 。
三、作图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0.(2分)如图所示,护林员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向山洞中P点,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1.(2分)如图,人眼在A点,看到水中S点所成的像在S’位置,请作出由S点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含3小题,22题12分,23题8分,24题10分,共30分)
22.(12分)实验探究
(1)探究真空不能传声
(2)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
23.(8分)如图所示,小云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利用光的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以便显示光路。
(2)图中反射角是 ;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多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得出结论:反射角 入射角;
(3)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 。
(4)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方向射出,这表明:反射时,光路是 。
24.(10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此操作目的是 。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如果把蜡烛A远离平面镜,看到的像会 (选填“远离”或“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的操作是 。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5.(6分)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正对山崖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汽车在离山崖700m的A处鸣笛,当汽车开到离山崖660m的B处时刚好听到山崖对鸣笛的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取340m/s)。
26.(6分)小刚从家中出发到新世纪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求:
(1)小刚骑车的速度。
(2)小刚到新世纪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
(3)小刚步行20min通过的路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肥城市文星中学八年级(上)期中
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3分)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1 cm、9.80 cmB.1 mm、3.80 cm
C.1 mm、9.80 cmD.1 cm、3.80 cm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6.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6.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
(2)起始端在6.00cm,末端刻度值为9.80cm,则物体长度为9.80cm﹣6.00cm=3.80cm。
故选:B。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3分)下列数值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家庭用防盗门钥匙的长度约为5dm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104μm
D.男老师讲课时声带每秒振动18次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家庭用防盗门钥匙的长度约为5cm,故A不符合实际;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在真空中的速度,即3×108m/s,故B不符合实际;
C、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在1cm=104μ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老师讲课的声音我们能听到,所以声带每秒振动至少在20次以上,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3分)小明坐车经过一栋建筑物时,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小明旁边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
C.沿途的路灯D.建筑物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定一个参照物,我们说乘客是静止的,选定的参照物必须和乘客位置没有变化。
【解答】解:A、小明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选定小明旁边的座位为参照物,小明和旁边的座位之间没有发生改变,以旁边的座位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CD、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小明,小明和路旁的树木、沿途的路灯、建筑物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以路旁的树木、沿途的路灯、建筑物为参照物时,小明是运动的;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运动的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做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选定为参照物的物体之间发生位置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4.(3分)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
A.5m/sB.10m/sC.15m/sD.20m/s
【分析】已知汽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根据公式s=vt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汽车行驶的距离等于450m与自行车行驶距离之和,从而求出自行车30s运动的距离,再利用公式v=求出自行车的速度。
【解答】解:72km/h=20m/s;
汽车运动的距离s汽=v汽t=20m/s×30s=600m;
自行车运动的距离s=600m﹣450m=150m;
自行车的速度v===5m/s。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和路程的计算,难点是明白气车经过的路程等于450m与自行车行驶距离之和;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5.(3分)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0~5s甲车匀速运动
B.5~6s甲车匀速运动
C.0~5s乙车平均速度为2.0m/s
D.5~6s乙车静止
【分析】(1)在s﹣t图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在v﹣t图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解答】解:AB、由图甲可知,0~5s甲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表示甲车在0~5s做匀速运动,5~6s甲车通过的路程不变,表示此时甲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正确、B错误;
C、由图乙可知,0~5s乙车的速度从0加速到2m/s,所以0~5s乙车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2m/s,故C错误;
D、由图乙可知,5~6s乙车的速度不变,即此时乙车做匀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运动图象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平均速度的计算,能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6.(3分)中国古诗词意境优美,许多诗句中涉及了声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明声音是会发生反射的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3)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
【解答】解: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家乡的口音,其意思是音色不变,故A正确;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不敢大声说话,是指响度大,故B错误;
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明声音是会发生反射的,故C正确;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说明声音能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中会发生反射,属声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7.(3分)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解答】解:
A、“以两石相击”,石头会振动,振动会产生声音,故A错误;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的是与青蛙的音色相近,故B正确;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响度大,故C错误;
D、如果有人喜欢听“呱、呱”的回声,回声不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8.(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
D.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分析】(1)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3)从物理角度来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但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讲,打扰了人们的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也属于噪声;
(4)声呐利用超声波来工作。
【解答】解: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故B正确;
C、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如果打扰了人们的工作和休息,就属于噪声,故C错误;
D、声呐利用超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的传播、防治噪声的途径、对噪声的理解、超声波的应用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9.(3分)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扬声器能让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超声导盲手杖,利用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不会发生反射现象的原理制成的
C.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称为回声;
(3)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将声聚焦就是使声音经过反射会聚,增大即改变响度。
【解答】解:
A、扬声器发声时,放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错误;
B、超声导盲手杖是利用回声定位来探测道路上的障碍物,与蝙蝠的定位原理相同,声音会发生反射,故B错误;
C、在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聚焦装置,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现象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
10.(3分)以下现象中与形成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
A.水中的倒影B.树荫下的光斑
C.雨后的彩虹D.海市蜃楼的奇景
【分析】找出每种现象的实质,然后即可作答。
【解答】解: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大树上的树叶很多,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小的缝隙,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在地面上会形成太阳的像,即形成光斑,故B符合题意;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学中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形成的不同现象,要求学生理解。
11.(3分)图所示是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其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①湖面“月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符合题意;
②水中的“断笔”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不合题意;
③墙上“孔雀”实际上是手的影子,手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不合题意;
④镜中的“风景”,是凸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区分三种光学现象,关键是抓住三种光学现象的本质,属于中考中常见的考查内容。
12.(3分)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水中游”,对于这一有趣现象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和鱼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云和鱼都虚像
【分析】(1)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就会改变传播方向,称为光的反射;
(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解答】解: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所以看见水中的“云”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鱼生活在水里,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高了,所以看到了鱼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区分,抓住二者传播的介质不同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光学基础题。
13.(3分)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一定等于对应的入射角
C.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我们看到“红花绿叶”,是由于花吸收红光,叶子吸收绿光
【分析】(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来分析此选项。光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为0°,即传播方向不变。
(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而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
【解答】解: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A错误;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B正确;
C、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不一定小于入射角,例如,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就大于入射角,故C错误;
D、红花绿叶是由于红花只能反射红光,而绿叶只能反射绿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折射规律,特别要清楚光的折射现象,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及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特别注意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14.(3分)南极科考队队员在对南极雪海燕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红外相机等先进技术对其繁殖生态习性进行自动监测,如图所示。下列仪器利用红外线的是( )
A.验钞机B.感应干手器
C.日光灯D.医用灭菌灯
【分析】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看不见的光,但照射在物体上都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温度不同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能力不同,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医生对疾病作出判断,另外可以做成红外线夜视仪,感应干手器等;
适当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的生长;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所以医院用紫外线来杀菌;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使用紫外线来鉴别钞票和商标的真假;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解答】解:感应干手器利用了红外线,验钞机、日光灯、医用杀菌灯利用了紫外线。
故选:B。
【点评】红外线和紫外线是我们新教材上新增的内容,是需要了解的,而且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
15.(3分)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选项正确的是( )
A.道路旁修建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B.用超声波探测潜艇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小孔成像时,透过小孔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漫反射,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1)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3)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可大可小;
(4)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
A、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用超声波探测潜艇,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有关,像可大可小,故C错误;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四个图象考查相关的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含4小题,每空1分,共9分)
16.(2分)在如图1中圆筒的直径d为 0.95 cm,如图2秒表的读数为 228.7 s。
【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圆筒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2.9cm和3.0cm之间,估读为2.95cm,所以圆筒的直径为d=2.95cm﹣2.00cm=0.95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18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8.7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8.7s,即秒表的读数为180s+48.7s=228.7s。
故答案为:0.95;228.7。
【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17.(2分)疫情期间,我校实行分段就餐,同学们需排队进入食堂,如果你看到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来解释;如果初二某班队列长20m,队伍行进速度为0.8m/s,那么这个班级全部通过食堂入口门洞需要 25 s。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已知路程和时间,用为t=计算时间。
【解答】解:因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排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
这个班级全部通过食堂入口门洞需要的时间为:t===25s。
故答案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25。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18.(2分)如图所示,某同学透过水面观看水中的硬币,他说看到的硬币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些,这是因为入射光线射到水面后 远离 法线偏折,然后进入人的眼中。
【分析】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现象,此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解答】解:把一枚硬币放入杯底,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所以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硬币的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高。
故答案为:高;远离。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9.(3分)二维码已广泛应用于购物、支付、娱乐、交际等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充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服务并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当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它时,黑色部分将光 吸收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色部分将光 反射 (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手机解码就可以获取相关信息。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二维码,是因为光在这些物体表面发生了 漫反射 。
【分析】(1)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
(2)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那说明这个物体反射的光线能向四面八方传播。这说明光在这个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
【解答】解:(1)二维码是由黑白两种颜色组成的,当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它时,黑色部分将光吸收,白色将光反射,手机接收到光后,进行识别。
(2)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二维码,是因为光在这些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故答案为:吸收;反射;漫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了黑色和白色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情况,同时考查了对漫反射的认识,体现了生活处处皆物理。
三、作图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0.(2分)如图所示,护林员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向山洞中P点,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分析】知道了反射光线的位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根据图中标出的入射光线和水平面的夹角,易求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入射角和反射角等大,由此求得反射角的度数。在标反射角的度数时要注意: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连接PO,即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然后垂直于法线作出平面镜;
由图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90°+30°=120°,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如图所示:
【点评】知道反射定律的内容,会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反射光路,会根据角之间的关系计算角的大小。
21.(2分)如图,人眼在A点,看到水中S点所成的像在S’位置,请作出由S点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分析】折射点应该在AS′连线与水面交点,确定入射点后,补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满足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的规律。
【解答】解:直接连接AS′,与水面的交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连接OA画出折射光线,即为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通过光的折射现象的作图,说明了为什么感觉水中的物体看起来变浅的原因。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含3小题,22题12分,23题8分,24题10分,共30分)
22.(12分)实验探究
(1)探究真空不能传声
(2)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解答】解:
(1)要探究真空能否传声,首先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比较抽气过程中声音的变化;实验会发现声音逐渐减小,当罩内的空气几乎没有时,几乎不能听到声音,这表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由此我们运用推理法可以得到:如果将闹钟放在真空环境中发声,声音将无法传播,即真空不能传声,此实验方法是实验推理法;
(2)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振动会发出声音;轻触细线上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是在振动的;实验中通过小球被弹开表明音叉的振动,运用的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变大,则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这说明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钢尺的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更短,再次拨动时,钢尺振动的频率会变快,音调会更高。
故答案为:(1)空气;变小;不能;不能传声;空气;实验推理;(2)振动;转换法;变大;振幅;快;高。
【点评】此题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和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两个实验过程,重点考查了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和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答的关键是把握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和步骤。
23.(8分)如图所示,小云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利用光的 漫反射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以便显示光路。
(2)图中反射角是 40° ;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 变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多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得出结论: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
(3)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
(4)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 方向射出,这表明:反射时,光路是 可逆的 。
【分析】(1)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
(2)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据此判断;
(4)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告诉的信息,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
【解答】解:(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因为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故图中反射角是40度;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随之减小;
由表中多次数据可知,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
(3)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
(4)由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漫反射;(2)40°;变小;等于;(3)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4)OE;可逆的。
【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要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24.(10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此操作目的是 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A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
(3)实验中,如果把蜡烛A远离平面镜,看到的像会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 不变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的操作是 把蜡烛B取走,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看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光屏上如果没有,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
【分析】(1)要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就必须让两根蜡烛大小相同。
玻璃板是透明的,可以看到对面的物体,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过程中,眼睛要在蜡烛A侧观察,眼睛既能看到蜡烛A,又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如果在蜡烛B侧观察,只能看到蜡烛B和透过透明玻璃板看到蜡烛A,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和水平面不垂直。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到达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进行分析;
(4)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是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出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来。
【解答】解:(1)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此操作目的是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2)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
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3)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距与像距相等,且大小相等,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它的像会远离玻璃板;物体不变,物体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
(4)为了验证平面镜成虚像,可以把蜡烛B取走,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看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光屏上如果没有,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2)A;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3)远离;不变;(4)把蜡烛B取走,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看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光屏上如果没有,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5.(6分)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正对山崖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汽车在离山崖700m的A处鸣笛,当汽车开到离山崖660m的B处时刚好听到山崖对鸣笛的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取340m/s)。
【分析】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车距山崖距离的2倍减去车行驶的距离,由公式t=可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700m﹣660m)所用时间相同,最后根据公式v=求出汽车行驶速度。
【解答】解: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音=s1+s2=700m+660m=1360m,
声音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
t车=t声音===4s,
汽车行驶的距离:
s车=s1﹣s2=700m﹣660m=40m,
汽车行驶速度:
v车===10m/s。
答: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0m/s。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及回声测距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
26.(6分)小刚从家中出发到新世纪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求:
(1)小刚骑车的速度。
(2)小刚到新世纪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
(3)小刚步行20min通过的路程。
【分析】(1)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小刚骑车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小刚骑车的速度;
(2)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小刚所经过的去哪不路程和总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3)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小刚步行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小刚步行的速度;最后利用公式S=Vt求出在步行期间20s内通过的路程。
【解答】解:(1)小刚骑车的速度是VAB===6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V===2m/s;
(3)步行速度Va===1.2m/s;
在步行期间20min内通过的路程s1=Vat1=1.2m/s×20×60s=1440m。
答:(1)小刚骑车的速度是6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m/s;
(3)在步行期间20min内通过的路程为1440m。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和路程的计算,关键知道要求平均速度必须知道总路程和总时间,难点是对图象的分析。
过程
结论
将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密封,逐渐抽出罩内的 。
我们无法将罩内空气全部抽出,通过逐渐抽出空气,使罩内空气逐渐变稀薄,听到闹铃声逐渐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理,假如空气全部被抽出,就 (填“能”或“不能”)听见闹铃声,这说明真空 ,也证明 可以传声。
方法
用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来进行实验研究,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过程
方法
如图,用小锤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并轻触细线上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 。此处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用力敲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说明 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问题
讨论
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更短,再次拨动,发现:钢尺振动更 ,音调更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40°
2
30°
30°
3
20°
20
过程
结论
将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密封,逐渐抽出罩内的 空气 。
我们无法将罩内空气全部抽出,通过逐渐抽出空气,使罩内空气逐渐变稀薄,听到闹铃声逐渐 变小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理,假如空气全部被抽出,就 不能 (填“能”或“不能”)听见闹铃声,这说明真空 不能传声 ,也证明 空气 可以传声。
方法
用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来进行实验研究,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实验推理 法。
过程
方法
如图,用小锤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并轻触细线上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 振动 。此处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转换法 。
用力敲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变大 ,说明 振幅 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问题
讨论
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更短,再次拨动,发现:钢尺振动更 快 ,音调更 高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40°
2
30°
30°
3
20°
20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10页。
上海市罗星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罗星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共4页。
山东省日照市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日照市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