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寿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汉寿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实景图(下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
2、该沙丘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C.海岸堆积D.岩石风化
3、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A.B.
C.D.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
A.断层下陷B.向斜凹陷C.风力沉积D.流水侵蚀
5、图中岩层从甲到丁的新老变化与下列变化一致的是( )
①背斜:由中心向两翼
②背斜:由两翼向中心
③向斜:由中心向两翼
④向斜:由两翼向中心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地貌为( )
A.流水堆积地貌B.风蚀地貌C.冰川堆积地貌D.风力堆积地貌
7、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B.东风C.西南风D.北风
下图为某区域地貌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分析,该区域分布着( )
A.海岸地貌B.风成地貌C.黄土地貌D.喀斯特地貌
9、该区域地貌发育过程的顺序依次是( )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②③①D.④①③②
10、该区域最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B.滑坡C.干旱D.洪涝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于6时56分与距地400千米左右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执行在轨驻留6个月的航天任务。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 )
A.会依次经过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C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大
D.超过50千米后各种天气现象逐渐消失
12、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B.平流层因水汽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D.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平流层
13、若图中近地面气温为20℃左右,海拔12千米处的气温最接近( )
A.-50℃B.-40℃C.0℃D.20℃
14、中国空间站可能面临的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有( )
①超强的紫外辐射
②极光的干扰
③耀斑的突然爆发
④巨大的温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8年5月28日1时50分吉林松原市宁江区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吉林松原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岩石圈B.莫霍面C.上地幔顶部D.软流层
16、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D.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
A.技术难度小B.成土时间短C.环境污染小D.资金投入少
18、与东部地区相比,沙漠改造后种植西瓜的优势是( )
A.土壤温差变大B.土壤保水性变好
C.土壤矿物养分增强D.光照变强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居民自发自用,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近年来,内蒙古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屋顶,帮助当地农牧民脱贫增收。下图示意内蒙古某地光伏屋顶的发电量和上网电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内蒙古发展光伏屋顶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土地面积广B.电力技术好C.太阳辐射强D.闲置屋顶多
20、该地居民用电量最大的时段是( )
A.第一季度B.第二季度C.第三季度D.第四季度,
21、包括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在内,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源
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要能量的主要来源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B.T1C.T2D.T3
23、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下图为“雅丹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东南丘陵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D.黄土高原
25、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堆积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堆积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
26、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水资源利用不当B.围湖造田C.过度樵采D.过度农垦
自2022年9月开始,在为期近一个月的考察发掘中,吉林省延吉龙山古生物化石产地10号地点发现保存较完整的恐龙化石20余件,其中7件已完成修复,其余化石正在修复中。完成下面小题。
27、恐龙生存的地质年代为( )
A.太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28、恐龙繁盛时期( )
A.裸子植物繁盛B.海生无脊椎动物诞生
C.被子植物繁盛D.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长江中下游地区
30、“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A.干扰飞机飞行B.降低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D.提高水面温度
某同学做地貌形成过程的模拟实验(如下图):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中缝让粗细混杂的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完成下面小题。
31、该模拟实验显示了( )
A.滑坡体的移动过程B.冰碛物的沉积特征
C.冲积扇的形态特征D.三角洲的位置特征
32、与河流冲积扇相比,实验中堆积体的特征是( )
A.堆积体顶部粗沙较多B.倾倒速度快时,堆积体会更加扁平
C.层理清晰,下部沙子较粗D.坡度大,沙子沉积分选性差
33、自然界中河流冲积扇面积不会持续增长,原因主要是( )
A.空间大小限制沉积环境B.上游碎屑物质逐渐减少
C.扇缘流水搬运能力增强D.冲积扇位置地壳持续上升
泥石流是发生于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图为浙江省泥石流多年月平均发生次数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34、浙江省泥石流发生次数最多的月份及原因是( )
A.6月,暴雨次数最多B.8月,暴雨强度大
C.6月,植被较为稀疏D.8月,地形坡度大
35、遭遇泥石流,下列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
A.待在沟谷中等候救援B.向泥石流来袭路径两侧高处跑
C.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D.顺着泥石流来袭路径往低处跑
二、材料分析题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黄教授的指导下,对图中的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开展了“黄土·黄河自然之美”为主题的考察活动。
第一站: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放眼望去,宽广辽闻的黄土塬,连绵延伸的黄土墚,浑圆的黄土峁,深切的沟壑让人感到震撼(图a)。
第二站:晋陕大峡谷,这里连续壮观的深切河曲景观长达725千米(图c),顺流而下,不远便是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巨大的黄色瀑布水珠飞溅,声势浩大(图b)。
第三站:东营,黄河来沙造就了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图d)。据当地海洋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和其他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黄河年均输沙量从16亿吨减少到3亿吨左右,黄河水在逐渐变清。
(1)研学小组在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看到塬、墚、峁三种地貌,这主要是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2)比较不同河谷地貌区的流水侵蚀作用方式:在图b瀑布处溯源侵蚀和流水的___________作用强烈,在图c景观中的河曲转弯处,不断发生流水___________作用,河道变得越来越弯曲。
(3)推测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对黄河三角洲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牛轭湖是河流随着流水作用愈来愈曲,最后导致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图示意牛轭湖形成过程及景观图。
(1)在①②③三个阶段里,一次强降水下,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阶段是____(填“①”“②”或“③”)。河流自然截弯取直的外力作用为____,一般情况下,该作用在山区常形成____地貌,该地貌两侧较为____(填“陡峻”或“平缓”),两岸深度大于底部宽度。
(2)湖北省荆江河段两岸牛轭湖数目众多,试说明其原因。
三、综合读图题
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构建地理模式图,是用来简单探究地理原理,规律的方法之一。下图是地理模式图。
(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填行星名称)的公转轨道,其与②共被称为____。
(2)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会不断释放____,其活动周期约为____年。
(3)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软流层位于____(填数字)之间;曲线③代表的是____界面,地震波传播至此界面时波速发生的变化是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由题中信息“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可知,该爬升沙丘在河流中游河谷较宽的地方。由于河流中下游河道宽阔,河水流速较慢,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多发育沙洲和河漫滩等堆积地貌,D正确;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出山口,A错误;洪积平原是指干旱地区山前地带由一系列洪积扇不断扩大伸展组合而成的平原,B错误;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C错误;故选D。
2、答案:B
解析:图中显示,该沙丘明显高出河水水面很多,流水不可能将沙子带到沙丘上面,而沙子的来源很显然是来自河流两岸,是河床中沉积物在枯水期裸露,在风力的搬运作用下带到河岸,遇到山地阻挡风力减弱,沙粒在河漫滩处堆积而,因此只有可能是风力堆积的结果,故属于风沙地貌,B正确;河流堆积物形成的河漫滩,不可能形成这么高的沙丘,A错误;不是在海边,不是海岸堆积,C错误;岩石风化物是颗粒大小不一碎屑物,D错误。故选B。
3、答案:D
解析:由图中信息“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实景图”可知,沙丘形态应该是波状起伏向高处爬升,该沙丘迎风坡坡度较缓。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答案:D
解析:断层下陷和向斜凹陷于内力作用,不属于外力作用,AB错误。河谷受流水侵蚀形成,与风力沉积无关,C错误,D正确,故选D。
5、答案:B
解析:图中岩层从甲到丁的新老关系是从新到老。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在背斜中,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在向斜中,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所以与图示岩层从甲到丁的新老变化一致的是:背斜(从两翼向中心),向斜(从中心向两翼),②③正确。故选B。
6、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为新月形沙丘链,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风从新月形沙丘缓坡一侧吹来,根据指向标可知,图中新月形沙丘的缓坡在西南方向,判析该地的盛行风向为西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地貌发育经历了溶沟、溶洞等阶段。由此形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答案:B
解析:溶洞按其发育演化分以下几个阶段:(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4)随地下洞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结合题中的示意图,该区域地貌各阶段按发育过程的顺序依次是②③①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答案:C
解析:喀斯特地貌发育比较好的地区都是降水丰富的,由于地面主要是易溶性岩石,所以水下渗快,在地表不容易汇水,这些地区溶洞、地下暗河很多,所以地面的水容易流入地下,随着溶洞流走,所以地表容易缺水,该地区最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干旱。C正确,D错误。喀斯特地貌与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关系不大,AB错误。故选C。
11、答案:B
解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会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A错误。气温先降低(在对流层),后升高(在平流层),再降低(高层大气底部),再升高(高层大气中上部),B正确。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低,C错误。云雨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超过12千米后云雨天气现象逐渐消失,D错。故选B。
12、答案:C
解析: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A错误。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B错误。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C正确。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D错误。故选C。
13、答案:A
解析:海拔12千米处接近对流层顶部,若图中近地面气温为20℃左右,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大约下降0.6℃,因此从近地面到海拔12千米处海拔约升高12000米,气温约下降72%,因此海拔12千米处的气温最接近-50℃,A正确。故选A。
14、答案:C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中国空间站在高层大气中,紫外线强,①正确;太阳活动,耀斑的突然爆发,影响大,③正确;由于空气密度小,昼夜温差巨大,④正确;极光发生在两极地区的夜空,极光对空间站不会产生威胁,②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5、答案:A
解析:岩石圈的平均厚度为60千米,而震源深度只有13千米,故A正确;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平均厚度33千米,莫霍面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故B不符合题意;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地幔的厚度在地下33—670km,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答案:D
解析: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故选D。
17、答案:B
解析: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难度大,环境污染大,资金投入多,所以ACD错误,利用黏合剂能够促进土壤形成,成土时间短,B正确,所以选择B。
18、答案:B
解析:土壤温差主要受到太阳辐射与下垫面的影响,土壤比热容较沙粒大,温差变化减小,A错误;沙地转化成土壤,保水能力增强,有利于西瓜种植,B正确;土壤矿物养分多来自于成土母质,沙漠改造对矿物质的增加作用较小,C错误;光照强度变化不受改造影响,D错误,所以选择B。
19、答案:C
解析: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内蒙古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更丰富,因此更适宜发展光伏屋顶,C正确;结合材料可知,光伏屋顶是在住房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而非在沙漠戈壁等未利用的土地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A错误;内蒙古经济欠发达,技术条件差,人烟稀少,住宅数量少,可利用闲置屋顶更少,BD错误。故选C。
20、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发电量减上网电量等于居民用电量,即二者的差值越大,居民用电量越大。结合图可判断出4—7月居民用电量较其他月份更大,即该地居民用电量最大的时段是第二季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答案:B
解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①②④对;地球火山爆发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③错。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判断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挟带泥沙沉积,因此平坦面T0面积仍在扩大。其他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因此面积不会扩大。故选A。
23、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故选A。
2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雅丹地貌在一些干涸湖底,而且有较强的风力侵蚀,所以典型的雅丹地貌应该在我国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如塔里木盆地,C正确;东南丘陵、四川盆地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足,不会形成雅丹地貌,AB错误;黄土高原主要是千沟万壑、支流破碎,不会形成雅丹地貌,D错误。故选C。
25、答案:B
解析:在一些干涸湖底,沉积岩受外力作用,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沟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被称为雅丹地貌,该地区位于西北内陆,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6、答案:A
解析: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当地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当导致的,A正确;西北地区受制于干旱少雨的自然气候,农业用地较少,湖泊多为咸水湖,不会进行围湖造田以及过度农垦,BD错误;气候干旱,林木稀少,一般不会出现过度樵采,C错误。故选A。
27、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生存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C正确;太古代是地球刚刚形成的阶段,并非恐龙生存的地质年代,A错误;古生代出现原始鱼类和两栖类,B错误;新生代是哺乳动物的时代,D错误。故选C。
28、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时期裸子植物迅速发展,A正确;海生无脊椎动物诞生的时代是古生代早期,B错误;被子植物迅速发展是在新生代,C错误;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是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A。
29、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渔光互补要建设在水域面积较广的地区,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水域面积较小,排除ABC。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水域面积大,D正确。故选D。
30、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飞机飞行通过无线电与地面进行沟通,排除A。太阳能电池板会阻挡太阳辐射到达水面,从而降低水体温度,B正确,排除D。降低水体温度和阻挡太阳辐射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排除C。故选B。
31、答案:C
解析:滑坡体是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坡,但这里是泥沙的缓慢倾倒,不是整体下滑,A错误;冰碛物颗粒大小不一,而且不是扇形沉积,B错误;流水从峡谷中往外流出,在山口处流速减慢,且山口外地形平坦,泥沙在山口外呈扇形堆积,形成冲积扇,C正确;三角洲处于入海口附近,地形平坦,而不是题中说的从高处向下倾倒,D错误。故选C。
32、答案:D
解析:实验中用的泥沙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大颗粒滑动距离较远,堆积体底部粗沙较多,A错误;倾倒速度快时堆积体会更立体更浑圆,B错误;河流冲积扇由于是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时形成的,所以在同一段河道颗粒物大小基本相同,不同河段颗粒物不同,层理清晰,而实验中堆积体是重力作用下形成的,层理不清晰,C错误;实验中堆积体沙子是同时滑下的大小不同的沙子混在一起,分选性差,D正确;故选D。
33、答案:C
解析:冲积扇所在位置地形平坦开阔,空间不受限制,A错误;冲积扇上游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会带来大量的碎屑物质,不会逐渐减少,B错误;随着冲积扇不断发育,冲积扇边缘和扇顶落差变大,流速变快,不断搬运冲积扇边缘较细的泥沙,故冲积扇不会持续增长,C正确;冲积扇所在区域不一定地壳上升,D错误。故选C。
34、答案:B
解析:由图示可知,泥石流在8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达120次左右,AC错;结合所学知识,由图可知,浙江八月暴雨日数高,受东南季风和台风影响,发生高强度暴雨概率高,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B对;地形坡度相对稳定,对泥石流的影响没有季节差异,不会导致泥石流发生次数的月份差异,D错。故选B。
35、答案:B
解析:泥石流是发生于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发生泥石流是在沟谷等待危险大,A错;泥石流从高处向下流动,沿泥石流来袭路径两侧高处跑,可尽快原理泥石流影响范围,相对安全,B对;泥石流的破坏力往往较大,沟谷的大树易被泥石流冲倒或掩埋,C错;泥石流运动速度快,顺着泥石流来袭路径往低处跑不容易避险,D错。故选B。
36、答案:(1)流水侵蚀
(2)下切##下蚀 侧蚀##旁蚀
(3)增长速度减慢或三角洲面积萎缩,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少,黄河输沙量减少;入海沉积量减少,海水侵蚀作用明显。
解析:(1)研学小组在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看到塬、墚、峁三种地貌,黄土高原呈现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这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是由于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且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2)根据图b壶口飞瀑“水珠飞溅,声势浩大”景观,此时,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得到的雨水补给量大,河流处于洪水期,瀑布声势浩大,河流的下蚀作用强烈。根据图c中的河曲景观,可以推测该河段流经地区地形平坦,在河曲转弯处凹岸流速快,不断发生流水侧蚀作用,河道变得越来越弯曲。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三角洲的形成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含沙量大,在入海口大量沉积而形成三角洲地貌。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会使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减弱,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黄河的含沙量减少;在河口处,加上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使海浪侵蚀作用加强,因此黄河三角面积的增长速度会减缓,甚至会导致三角面积的萎缩。
37、答案:(1)② 流水侵蚀 河(峡)谷 陡峻
(2)荆江河段地势低平,水流缓慢,侧蚀作用突出;裁弯取直现象频发,因此两岸牛轭湖数量众多。
解析:(1)一次强降水下,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阶段是②,因为此河道最弯曲,水流不畅。河曲发育过程中,相邻曲流环间的曲流颈受水流冲刷而变狭,一旦被水切穿,河道即自行取直。这种河道被水切穿取直的现象,称为裁弯取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的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一般情况下,该作用在山区常形成峡谷地貌,该地貌的特点是河谷深、落差大;两岸陡峻、坡度大;谷深一般大于河谷宽度。
(2)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湖北省荆江河段两岸牛轭湖数目众多,原因是地势低平,水流缓慢,下蚀作用弱,侧蚀作用突出;裁弯取直现象频发,因此两岸牛轭湖数量众多。
38、答案:(1)土星 巨行星
(2)太阳风(日冕物质抛射) 带电粒子 11(10-12均可)
(3)地壳 ②③ 古登堡 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小
解析:(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是小行星带外侧第二颗行星土星的公转轨道,其与②木星共被称为巨行星。
(2)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的太阳大气层最外侧的日冕层,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会不断释放带电粒子流(日冕物质抛射),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
(3)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地球内部圈层中的最外部的圈层地壳层,软流层位于地幔中,即②③之间;曲线③代表的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古登堡界面,地震波传播至此界面时波速发生的变化是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减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