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 师说 》预习指导(详注+易误字+高考真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124987/0-170359260521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 师说 》预习指导(详注+易误字+高考真题)
展开[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贵低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易误字]
1.师者,所以传道 业解惑也(受)
2.人非生而知之者, 能无惑?(孰)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 先乎吾(固)
4.生乎吾后,其闻道也 先乎吾(亦)
5.夫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
嗟乎(唉)!师(名作动,从师)道(风尚)之(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不传也(,句中助,表停顿)久矣!欲人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其(他们)出(超出,高出)人也远矣,犹且(尚且,还)从师而(连,表顺承关系,不译)问(询问,请教)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向他);今之众人(一般人),其下(低于,不如)圣人也亦远矣,而(连词,表转折,却)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学于(向)师。是故(因此)圣(形作名,圣人)益(更加)圣(圣明),愚(愚昧的人)益愚(愚昧)。圣人之所以(……的原因)为(成为)圣(圣人),愚人之所以为愚,其(副词,表猜测,大概)皆出于(自,介词)此乎?爱其(他的,自己的)子,择师而教之;于(对于)其(他)身(自己)也,则(连,表转折,却)耻(意动用法,同上)师(名作动,从师学习)焉(句末语气词,表陈述,不译),惑(糊涂)矣。彼(那些)童子(未成年的男子)之师,授(教给)之(他们,指“童子”)书(书本的文字)而习其(其中)句读(古代一句话完结,叫句;句中停顿,叫读)者,非吾所谓(所说的)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不知句读,不解惑),或(有的)师(从师学习)焉(句末助,表陈述),或不(通“否”,不从师学习)焉,小学(小的方面学习)而大遗(大的方面放弃),吾未见其明(明智,高明)也。巫医(古代巫医不分,有此巫也是医生)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百工(泛指各种手工业者)之人,不耻(意动用法,以……为耻)相师(拜别人为师。相,指对方或别人;师,意动用法,以……为师,拜……为师;相师,即师相,宾语前置)。士大夫(古代称做官的人或不做官有名望的人)之族(类),曰(称,叫)师曰弟子云者(如此如此),则(就)群聚(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而(连,表修饰)笑之。问之,则曰:“彼(他,那个人)与彼年相若(差不多)也,道(学识)相似也。位卑则足(值得)羞,官盛(大,职位高)则近谀(近似奉承)。”呜呼(唉)!师道(从师的风尚)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不齿(看不起),今其智乃(竟然)反不能及(比得上,赶得上),其(表反诘,难道)可(值得)怪也欤(助词连用,表感叹)!
[译文]
唉,(古代)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向他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给他们书本,(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老师。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了,我没看出他们的明智。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拜对方为师为耻。士大夫这类人,称“老师”称“弟子”如此如此,就一群人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值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看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这些人),难道值得大惊小怪吗!
[易误字]
1. 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嗟)
2.彼童子之师, 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授)
3.或师焉,或 焉(不)
4.学而大 ,吾未见其明也(遗)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谀)
6.今其智乃 不能及,其可怪也 !(反 欤)
圣人无常(固定的)师。孔子师(意动,以……为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类),其贤(才能)不及(如,若)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一定)不如师,师不必贤(超过,胜过)于(比)弟子,闻道(懂得学识)有先后,术业(学术技艺)有专攻(研究,学习),如是(如此)而已(罢了)。
[译文]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学术技艺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爱好,喜欢)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经传(古代儒家经典称为经,阐释经书的文字称为传)皆通(广泛,全面)习之,不拘(拘限)于(受,被)时(时俗),学于(向,介词)余(我)。余嘉(称赞)其能行古道(古代从师的风尚),作(写作)《师说》以(连词,表目的,来)贻(赠送)之。
【译文】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风尚,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易误字]1. 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郯)2.余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 之。(嘉 贻) [高考示例]1.《师说》中,对于为子择诗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评价是 ,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9课《项脊轩志》预习指导(详注+易误字+高考真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9课《项脊轩志》预习指导(详注+易误字+高考真题),共2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巩固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挖空训练,重点句翻译,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同步达标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挖空训练,重点句翻译,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