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16.1 赤壁赋一等奖ppt课件
展开“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新教材】赤壁赋教学课件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赋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有时虚设主客,通过“抑主伸客” 的方式阐述观点。 赋体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演变:骚体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骚赋:以楚辞为源头 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 小赋:抒情咏物 骈赋(魏晋南北朝):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 律赋(唐):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式对偶 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 文赋(宋):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
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韩愈 柳宗元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辙 曾巩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三月七日四月七月十六日九月十月十五日月份未知
《定风波》《黄州寒食帖》《前赤壁赋》《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056年,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其弟也高中进士,一时“三苏”名声鹊起。但适逢母亲病故,苏轼归家服孝,于1059年期满,重回汴京。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1066年逢其父于汴京病故,再一次扶丧归家。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抓进乌台(御史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 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初到黄州,苏轼生活困顿,黄州通判马正卿是他的故人,便从州府要来了已经荒芜了的50亩军营旧地给他种。营地位于黄州的东坡,次年春天,苏轼于其上筑雪堂,题之曰“东坡雪堂”,作《雪堂记》。而当年,白居易贬谪四川忠州时,也曾在其地的东坡种植花木,并写下了不少闲适诗,如《步东坡》、《别东坡花树》等,苏轼仰慕白居易,故自号曰“东坡居士”。“苏东坡”一名也由此名垂千古。 黄州的“赤壁”因苏东坡而名。
1、壬戌( ) 10、酾酒( )2、桂棹( ) 11、横槊(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8、舳舻千里( ) 17、狼籍( )9、旌旗( ) 18、枕藉( )
感情线索:乐-悲-乐(乐甚——愀然——喜而笑)时间顺序:月初出—东方既白叙事线索: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
作者思路怎样,全文以什么为线索?
一 (1) 月下泛舟 乐二 (2~3) 吊古伤今 悲三 (4~5) 阐述哲理 喜
本文突出的意象是什么?该意象又是如何运用于文中的?
2、月出前:写景—叙事
3、月出后:写景—叙事—抒怀
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点明时间、人物、地点
找出写景的偶句和表现作者感受的语句,看看本段可以分为几层?
一只苇叶般大小的小船 借 喻
舒畅飘逸,飘飄欲仙,遗世独立,超然物外。
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
友人相聚,泛舟夜赏,畅饮美酒,咏诗诵文。
2.舟游赤壁之乐的体现: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
一个“属”字把主人所急需要排遣出来的抑郁之情很好地烘托出来了。借酒浇愁愁更愁,所以在“主”歌唱的时候,潜意识里的抑郁就通过歌词的形式流露出来了。语出《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望月怀人)。(月儿东升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体态苗条姗姗来,惹人相思我心焦)语出《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心怀美人)
3.“诵”“歌”仅仅展现了作者之乐吗?有悲的意蕴在里面吗?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在尽享遗世独立之乐的同时也有一种不能释怀的情感?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柔之美、欣赏风月(实)
第二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本段可以分为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1、作者的歌声(乐)
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
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客倚歌而和,箫声哀怨悲凉 ↓↑ 美人可望难即,理想难以实现
第三段: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洲,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客因何而悲?(何为其然也?)
赤壁自然景物→赤壁历史古迹
A英雄不在,浪花淘尽(英雄且如此,凡人岂能不悲)
B宇宙无限,个人有限(长江永无穷,吾生只须臾)
C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本应经世济民,现却渔樵江渚)
2.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
1.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4.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第四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引孔子语。斯,代词,指江水
针对客的悲情,苏子做了怎样的回答?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
1.面对秋江秋月,顺手拈来,以水与月设喻,融汇古今。
2.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去看待消长、盈虚、得失。
3.豁达乐观,随遇而安。
水 月 人
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第五段: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听了苏子的回答,客有何反应?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满面春风,换去愁容。
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赏玩之乐
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情
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1.苏轼对赤壁情有独钟的原因是什么?
(1)赤壁的秀美可以抚慰灵魂。
(2)寻求人生的平衡点。也就是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3)寄托自己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惆怅。
(4)气度的宽宏,曹操虽败仍不失英雄风范,苏轼虽处境艰难仍心怀壮志。
2.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
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说:“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字,则公真意所在。
学者林语堂评价苏轼:“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
3.横被诗祸,贬谪黄州,走过人生的至暗时刻。从本文你看到了苏子怎样的人生格局?
以被贬黄州为界,被贬前,他是一个愉悦轻松、激情满怀的苏轼。明月高悬,宁静优雅。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豪情万丈,到达极致,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喷薄欲出。 被贬后,心境发生转变。从建功立业转化为随缘自适,产生羽化登仙的虚无感、人生如梦的飘渺感。在美政理想与现实的苦痛中做困兽之斗,于逆境中化解苦闷,洒脱淡薄,超脱放旷。 莫泊桑说: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苏轼跨越了绝望,变得成熟饱满。
1.景、情、理融于一体
写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抒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议论: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变,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不变,物与我皆无尽。
苏轼的散体文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词俪句,整散结合;句式长短不齐,用韵错落有致。
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示,深层揭示。
课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通过客人的洞荒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表现出作者“乐——悲——喜”的感情变化。文章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凌万顷之茫然。( )3、渺渺兮予怀(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5、侣鱼虾而友麋鹿( )6、正襟危坐( )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8、方其破荆州( )9、夫水,智者乐也。( )
“属”通“嘱”,这里指劝人饮酒。
古义农历每月十五;今义常用希望义。
古义往、到;今义常用适合、如同。
古义太空;今义常用空虚义。
古常用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今义常形容人容貌漂亮。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授课ppt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课文配套ppt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背景导入,知人论世,文艺全才的苏轼,赋的发展,初读文本,赏析第一段,赏析第二段,赏析第三段,赏析第四段,赏析第五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16.1 赤壁赋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16.1 赤壁赋集体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61课《赤壁赋》课件pptx、第161课《赤壁赋》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