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老麻雀怎么可能不救小麻雀呢?, 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抄写句子。
完成本题,首先读一读,明确要写的句子,再抄写在横线上,做到书写规范、整洁、行款整齐、美观。书写的时候注意“越”“潮”“战”“荡”“奔”的正确写法。
2. 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童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有遭遇失败后的chónɡ zhěnɡ qí ɡǔ( ),有被人误会时的愤愤不平,有努力前行时的fèn lì( )拼搏,有收获成功时的shǒu wǔ zú dǎ( )……cénɡ jīnɡ( )的点点滴滴,让我们难以忘怀。
【答案】 ①. 重整旗鼓 ②. 奋力 ③. 手舞足蹈 ④. 曾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题目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同时注意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写在中间,四周留白。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书写时注意“整、旗、鼓、舞、蹈、曾、经”的正确写法。
3. 根据字典中的部分解释,辨别“曲”在不同语句中的读音。
(1)“别人对他的曲解,令他非常难过。”这句话中“曲”的读音是______。
(2)“爷爷最喜欢看《曲苑杂坛》这个栏目。”这句话中“曲”的读音是______。
【答案】 ①. qū ②. q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辨析。
(1)曲解qū:作歪曲和错误的解释或理解。
(2)曲苑杂坛qǔ:曲苑杂坛是中央电视台的以曲艺为主一个栏目。
4. 下列词语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谷穗(shuì) 明媚(mèi) 拔打 精疲力竭
B. 拯救(zhěnɡ) 嘶哑(sī) 既然 短小精悍
C. 富饶(rá) 溃败(kuì) 训斥 末卜先知
D. 幕色(mù) 枯委(weǐ) 博斗 大义凛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
A.谷穗(shuì)——suì,拔打——拨打;
C.末卜先知——未卜先知;
D.枯委(weǐ)——枯萎(wěi),博斗——搏斗。
故选B。
5. 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1)不入虎____,焉得虎子。
(2)每天,他都会去清扫马____。
(3)大黑叼着骨头跑回狗____去了。
(4)夕阳西下,鸟儿们纷纷飞回了鸟____。
A. 穴 厩 巢 窝B. 窝 巢 厩 穴
C. 穴 厩 窝 巢D. 窝 穴 厩 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虎穴:老虎窝。
马厩:养马的场所。
狗窝:狗舍,狗或狗群的棚舍.
鸟巢:鸟类筑造的巢穴,是鸟类用干草,干树枝、或泥巴搭建的巢,用来栖息和哺育幼鸟的。
故选C。
6.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大街小巷传来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B. 孙悟空本领高强,不仅能腾云驾雾,还能七十二般变化。
C. 妹妹一向挑食,今天居然吃了两碗饭,真是挑大梁的事。
D.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搭配能力。
C.挑大梁:泛指承担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与句子“妹妹一向挑食,今天居然吃了两碗饭”语境不符。
故选C。
7. 下列对标点符号使用,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引用。
B. “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让我们心旷神怡。”这句话中省略号的作用是省略内容。
C.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引用。
D.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A.有误,“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是“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的解释说明。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故选A。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阅读时要动脑思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B. 复述前要熟悉课文内容,复述时要抓住主要内容,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复述。
C. 读文章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随时都可以作批注。
D. 写观察日记时,需要仔细地观察事物并做好观察记录,必须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阅读策略与方法及写作材料和方法的掌握。
D.有误,写观察日记时,需要仔细地观察事物并做好观察记录,可以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故选D。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9. 老麻雀怎么可能不救小麻雀呢?(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 老麻雀不可能不救小麻雀。
10. 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他该登台演出了。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本句“怎么”改为“不”,去掉呢,问号改为句号,即:老麻雀不可能不救小麻雀。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改为转述句。
只改变引语部分,提示语不变;标点符号要作相应改变,即把冒号、前引号变成逗号,后引号删除;引语中,人称“我”变成“他”。即: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他该登台演出了。
11. 按所学内容填空。
(1)今年夏天没怎么下雨,爷爷早就准备好了防霜冻的物资,他说:“夏雨少,__________。”到了农历八月份,街上的人们穿着不同季节的服装,爷爷说:“二八月,__________。”
(2)《西门豹治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摸清底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述故事时,__________________这部分内容需要重点复述。
(3)“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_______”饱含着诗人的爱国热情;“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宽慰了离别的友人;“至今思项羽,________________。”诗人借古喻今,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痛斥了南宋统治者的软弱行径。
【答案】 ①. 秋霜早 ②. 乱穿衣 ③. 惩治巫婆和官绅 ④. 兴修水利 ⑤. 惩治巫婆和官绅 ⑥. 不教胡马度阴山 ⑦. 莫愁前路无知己 ⑧. 不肯过江东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识记以及课文的理解与填空。
(1)书写时注意“霜、穿 ”的正确书写。
(2)《西门豹治邺》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中写了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兴修水利的事,歌颂了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造福的业绩。重点讲述了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情节。
(3)书写时注意“教、愁、己、东 ”正确书写。
综合性学习。
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把月亮视为吟诵的对象。四年级(1)班正在举行“走月亮”的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吧!
12. 我积累了优美生动的句子:细细的_______,流着_______和_______的香味,流着_______。(按课文内容填空)
13. 下列带有“月字旁”的词语,与月亮有关的一项是( )
A. 胳膊B. 肩膀C. 朦胧D. 肝胆
14. 我知道诗句中月亮的别称。(用“ ”画出下面诗句中月亮的别称)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15. 我还知道含有“月”字的诗句: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根据提示“花儿正开,月儿正圆”,我猜出的含“月”字的成语是:__________。
【答案】12. ①. 溪水 ②. 山草 ③. 野花 ④. 月光 13. C
14. 玉盘 15. 示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6. 花好月圆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默写。
书写时注意“溪、野”的正确写法。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A.胳膊:与身体部位有关。
B.肩膀:与身体部位有关。
C.朦胧,词典里的解释①:月光不清楚,不太明亮。②:不清楚,模糊。
D.肝胆:与身体部位有关。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中词语理解。
诗句“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阳关词三首 中秋月》。译文是: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作“玉盘”。所以玉盘是月亮的别称。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积累。
本题是开放性作答,考查含有“月”的诗句,写出一句即可。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或,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含义。
花好月圆: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跟题目中的提示“花儿正开,月儿正圆”,正好吻合,所以相关成语是:花好月圆。
阅读理解。
课内外对比阅读。
【文本一】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文本二】 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①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②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③,戎湛然④不动,了无恐色。
【注释】①纵:任凭。②承间:趁机。③辟易颠仆:神色慌张,躲避不迭,以致摔倒。④湛然:冷静沉着的样子。
17. 下列加点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尝与诸小儿游(尝试)B. 攀栏而吼(吼叫)
C. 取之,信然(确如此)D. 其声震地(震动)
18. 下列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观者无不/辟易/颠仆B. 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C. 观者/无/不辟易颠仆D. 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19. 阅读以上两个文本,完成表格。
20.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纵百姓观之”中“之”指老虎。( )
(2)《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
(3)王戎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以上两个故事都发生在他7岁时。( )
21. 王戎给我们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印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我会这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 A 18. B
19. ①. 竞走取之 ②. 不动 ③. 无不辟易颠仆 ④. 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20. ①. √ ②. √ ③. √
21. ①. 善于观察和思考 ②. 沉着冷静 ③. 先冷静下来,然后仔细观察、理智分析,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A.尝与诸小儿游:曾经和朋友们一起玩耍。尝:曾经。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节奏划分。
“观者无不辟易颠仆”的意思是:观看的人没有不害怕躲避的。根据意思可以把句子节奏划分为: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主要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本一中的“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可知,《王戎不取道旁李》中,诸小儿的反应是“竞走取之”;王戎的反应是“不动”。
根据文本二中的“ 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可知,《王戎观虎》中,百姓的反应是“无不辟易颠仆”;王戎的反应是“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知识拓展能力。
(1)根据译文可知,“纵百姓观之”意思是:让百姓们来看老虎。其中“之”代指老虎。故正确。
(2)根据知识积累及课外知识搜集可知,《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世说新语·雅量》。故正确。
(3)王戎(234─305),字浚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结合文本一中的“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以及文本二中的“王戎七岁,亦往看。”可知,这两个故事中王戎当时七岁。故正确。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分析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本中“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可知,王戎遇见事情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善于思考。
根据译文可知,这两个故事启示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沉着冷静,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积极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点睛】文本一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却唯独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围观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文本二译文:魏明帝在宣武场上弄断老虎的爪牙,让百姓们来看。王戎也前往观看。老虎在笼子里爬在笼杆上吼叫,它的吼声使大地也在颤抖,观看的人没有不害怕躲避的,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不动,脸上没有恐惧的样子。
课外阅读。
海生煮海治龙王
①传说舟山西南面的一个小岛上遍地埋着黄灿灿的金子,人们都称它为“金藏岛”。
②贪得无厌的东海龙王得知后,为了独吞宝藏,竟调遣龙子龙孙、虾兵蟹将,直向金藏岛扑来。眨眼间,恶浪滔天,狂风大作。金藏岛上树倒屋塌,一派凄惨的景象。
③金藏岛东边的纺花山上住着一位纺花仙女,她目睹了东海龙王无端作恶的行径,决心拯救黎民百姓。为了斗龙王,她带领大家织出了一张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渔网织成了,可是,派谁下海去斗龙王呢?正在大家发愁的时候,才七八岁的海生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自告奋勇地说:“我去!”纺花仙女拿出一套金线衣,海生穿上后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纺花仙女还向海生传授了斗龙王的秘诀。
④海生拿起金线渔网潜入海底,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东海龙宫的百宝殿里拿到了煮海锅。他在海边支起煮海锅,舀来一勺东海水倒进锅里,点起干柴噼里啪啦煮起来。煮啊,煮啊,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了,海水里有热气冒了出来;两炷香的时间过去了,海水泛起了泡泡;等到三炷香烧过之后,东海龙王被烧得直喊饶命,下令退潮三尺,浪息三丈。金藏岛终于又露出水面,重见天日。谁知,等海生熄了火,东海龙王又突然涨潮鼓浪,一个浪头将煮海锅卷得无影无踪。
⑤海生气得咬紧牙关,捏紧拳头,连连跺脚,跺得地动山摇。所有埋藏在地下的金子纷纷飞向海岸,落在滩头,眨眼之间变成了一道金光闪闪的大海塘。任凭潮涌浪翻,金塘纹丝不动。
⑥自此以后,东海龙王再也不敢兴风作浪了,黎民百姓也可安享太平,而“金藏岛”也被人们改名为“金塘岛”了。
22. 文中画“ ”的句子应该用( )的语气来读。
A. 骄傲自豪B. 高昂坚决
C. 迟疑轻缓D. 苦苦哀求
23. 仿照文中画“ ”的句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某种心情(愤怒、害怕、快乐……)。(至少用上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海生煮海治龙王》中处处充满着神奇的想象,请在文中找出两处你觉得神奇的地方,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25. 如果要在“金塘岛”旁边竖一块碑来纪念海生,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武艺高超B. 服从命令C. 神通广大D. 为民除害
26. 在神话故事里像海生一样个性鲜明的人物还有很多,请结合故事内容在括号内写出神话人物的名字。
(1)为治病救人,亲自试吃各种植物,以确定它们的药性。 ( )
(2)为治理洪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消除了水患。 ( )
(3)用黄泥捏人,后为加快速度,改用枯藤挥洒泥浆,创造了人类。( )
【答案】22. B 23. ①. 快乐 ②. 听到这个消息,妹妹高兴得欢呼起来,她拍着手,唱着歌,一蹦一跳地跑进了房间。
24. ①. 纺花仙女拿出一套金线衣,海生穿上后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②. 所有埋藏在地下的金子纷纷飞向海岸,落在滩头,眨眼之间变成了一道金光闪闪的大海塘。 25. D
26. ①. 神农 ②. 大禹 ③. 女娲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朗读的感情色彩。
结合文章中的句子“正在大家发愁的时候,才七八岁的海生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自告奋勇地说:“我去!”,小小的海生在大家发愁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并坚定地说出“我去!”,因此应该用高昂坚决的语气来读。
故选B。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结合文章中“海生气得咬紧牙关,捏紧拳头,连连跺脚,跺得地动山摇”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他愤怒程度之深,结合题干要求用上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运用动作描写仿写句子。如:“害怕”:她在黑暗中缩成一团,双手抱住双膝,头埋在膝盖里,不停地发抖,显然是害怕得无法自持。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
该文章为神话故事,文中有许多充满神奇的地方。根据题意摘抄两处即可。如:根据文章③和第④自然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文中“为了斗龙王,她带领大家织出了一张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和“谁知,等海生熄了火,东海龙王又突然涨潮鼓浪,一个浪头将煮海锅卷得无影无踪。”表现出奇妙,让我充满了神奇想象,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章内容,主要写了东海龙王想独吞金藏岛,水淹小岛,老百姓深受苦难。海生在仙女的帮助下,穿着金线衣,下海大战东海龙王。海生战胜了东海龙王,从此人们过上了太平日子,因此如果要在“金塘岛”旁边竖一块碑来纪念海生,最恰当的一项是为民除害。
故选D。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课外知识积累。
(1)《神农尝百草》讲述了神农尝百草”辨药尝百草的故事,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结合题意可知本题描述的人物是神农。
(2)《大禹治水》讲述了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主要讲述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结合题意可知,本题描述的是大禹。
(3)《女娲造人》讲述了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结合题意可知,本题描述的是女娲。
27. 习作。
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开心的、感动的、难忘的……这些事或是你亲身经历的,或是你看到的、听到的。选择一件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写一篇习作,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把你当时的感受写下来。
要求:①题目自拟,350字左右;②语句通顺、书写工整美观;③习作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答案】例文:
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的往事有如沙滩上的脚印,当海浪卷来的时候,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有些往事就好似海底的珊瑚群,无论海浪怎样冲刷,它也是永远鲜亮,永远美丽的。
那天晚上,我和小伙伴们在楼底下玩捉迷藏,玩着玩着,我们一时兴起,玩起了打水枪。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小区的保安给引来了。我们疯狂地跑上了楼顶。楼顶上没有灯,黑漆漆的一片。我隐约看见了另一个单元的门,立即就飞奔了过去。谁料想,这里竟然有一根晾衣服的绳子。我的脖子一下就挂在了绳子上,重心一斜,身体向后倒去。这时,我整个人都摔懵了,就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迷迷糊糊地。在同伴的搀扶下我慢慢地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朝家走去。
回到家,父亲立刻紧张起来了。问了问情况,然后立即抱起我一口气从六楼跑到路边,打车去了医院。在父亲的怀抱里,我甚至忘掉了那份痛苦,只有无比的温暖,我在这温暖的怀抱中慢慢地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我一睁眼就看到父亲满脸疲惫,眼睛红红的,布满了血丝,他告诉我头上只是摔了个包,用冰敷几天就会好了。并告诉我以后玩的时候要小心一些。后来我听妈妈说,爸爸几乎是一整晚都没有睡,不停地换着冰毛巾给我敷着头上摔伤的地方。
那一幕,我现在仍记忆犹新。那一幕,触及我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勾起我无限的回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审题: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你选择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写一篇作文。
立意: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什么样的经历让你印象深刻,选择你最想表达或分享的去写。无论写什么,都要抓住题眼“难忘”去写,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故事
人物
不同反应(用原文填空)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小儿
( )
王戎
( )
王戎观虎
百姓
( )
王戎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2022-2023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2022-2023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2022-2023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