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一章至第五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标本馆内,存放着一块名为“中华龙鸟”的化石(如下图)。这块中华龙鸟化石最初被发现时,因为羽毛特征的存在,曾经被专家误认为是原始的鸟类。中华龙鸟并非鸟类,而是一种生活在1.4亿年前的恐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中华龙鸟繁盛时期,地球的环境特征为( )
    A. 气候寒冷干燥B. 气候温暖湿润C. 大气含氧量极低D. 陆地湖泊沼泽极少
    2. 下列选项中,与中华龙鸟同时期达到繁盛的物种是( )
    A. 哺乳动物B. 海生无脊椎动物C. 被子植物D. 裸子植物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中华龙鸟”属于恐龙,恐龙繁盛于中生代,中生代时期裸子植物空前繁盛,这反映出该地质时期水热条件好,地球气候温暖湿润,B正确;气候寒冷干燥不利于植物生长,A错误;植物有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大气含氧量不会极低,C错误;陆地湖泊沼泽极少说明水分条件极差,不利于植物生长,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中华龙鸟生活在1.4亿年前的中生代,同时期繁盛的物种还有裸子植物,D正确,C错误;“中华龙鸟”属于恐龙,恐龙是爬行动物,不是哺乳动物和海生无脊椎动物,AB错误。故选D。
    【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 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 鱼类时代 → 两栖动物时代 → 爬行动物 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犹如地球的一把“遮阳伞”,被称为“阳伞效应”。“阳伞效应”与“温室效应”正好相反。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与“温室效应”直接相关的过程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4. “阳伞效应”出现,将会引起当地( )
    A. ①变弱B. ②变弱C. ①变强D. ②变强
    5. “阳伞效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有( )
    ①影响农作物生长②太阳紫外线辐射更强烈③地质灾害频率增多④太阳能发电站效率降低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3. D 4. B 5. C
    【解析】
    【3题详解】
    由所学可知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因此图中与“温室效应”直接相关的是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形成的“阳伞效应”会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变弱,但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不会产生影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阳伞效应”使得太阳辐射减弱,影响农作物生长,①正确;也削弱了太阳紫外线,使其辐射减弱,②错误;地质灾害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③错误;太阳辐射减弱,太阳能发电站效率降低,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选C。
    【点睛】阳伞效应“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战争,森林草原火灾、火山爆发等人文与自然的活动,向大气排入大量的烟尘,这些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犹如地球的一把遮阳伞”,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和底层大气温度降低。
    某日李老师要去某地一学校参加教研活动。当天14时,李老师发现学校操场的五星红旗正飘向东北方向,当18时活动结束时,他发现旗面飘扬的方向发生了很大改变。下图为该日不同时刻亚洲东部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李老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学校最可能位于(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7. 教研活动结束时,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为( )
    A 偏东方B. 偏南方C. 西北方D. 正西方
    8. 与14时相比,教研活动结束时该校所在地( )
    A. 风速变大B. 风速变小C. 风速基本不变D. 变为静风状态
    【答案】6. A 7. C 8. B
    【解析】
    【6题详解】
    据14时图中四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状况,按照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画出各点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向右偏转45度左右,确定风向,则甲地为西南风,旗帜飘向东北,A正确;乙、丙为偏南风,旗帜飘向偏北方,BC错误;丁地为东北风,旗帜飘香西南方,D错误。综上,BCD错误,A正确。
    【7题详解】
    据18时图可知,甲地在18时高压在东,低压在西,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东指向西,又因为在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向右偏转,即向顺时针方向偏转成东南风,故旗帜飘向西北。综上,ABD错误,C正确。故选C。
    【8题详解】
    据图可知同14时相比,18时甲地等压线密度减小,即风力减弱。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等压线疏密程度同风力(速)呈正相关。
    2023年8月,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在我国某海域进行了首次海上试验,并圆满地完成了温差发电技术的验证。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利用浅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差来发电。下图为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所利用的能量主要源于( )
    A. 太阳能B. 盐度差能C. 潮汐能D. 波浪能
    10. 从海洋温差能资源角度分析,我国最适合进行海洋温差能发电的海域是( )
    A. 渤海海域B. 黄海海域C. 南海海域D. 东海海域
    11. 与潮汐能发电相比,该发电技术的优势有( )
    ①清洁无污染②可再生③不用建设拦水大坝④适用海域更广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9. A 10. C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利用浅层较高温度海水与深层较低温度海水的温差发电,产生此温差的根本原因是不同深度海水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海洋浅层海水与深层海水温差越大,其海洋温差能越大。较低纬度海域浅层海水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更大,其与深层海水温差也越大,所以我国最适合进行海洋温差能发电的海域是南海海域。故C选项正确。渤海海域、 黄海海域 、东海海域纬度较高,海水的垂直温差较小,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潮汐能发电利用的是水位差,需要在沿海合适的地带建设拦水大坝,而海洋温差能发电利用的是海水的温差,适用海域较广,甚至包括远海,③④正确;清洁无污染和可再生是二者的共同特点,①②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潮汐能是海水受月球和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引潮力的作用而周期性涨落所储存的势能。是海水周期性自然涨落运动中所具有的能量,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最早的一种海洋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盲谷是指地表河流流至石灰岩地区,水流流进没有谷口的死胡同或河谷,形成的断尾河景观。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盲谷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景观最可能位于( )
    A. 新疆B. 吉林C. 贵州D. 江苏
    13. 图中河流终年不断,但湖泊水位基本保持稳定,主要是由于( )
    A. 生活用水量大B. 蒸发旺盛C. 该地气候干燥D. 湖水渗入地下
    14. 与盲谷地貌成因相似的地貌是( )
    A. 牛轭湖B. “V”形谷C. 溶沟D. 槽形谷
    【答案】12. C 13. D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据题干信息可知形成该地貌的岩石是石灰岩,且出现断尾河,而石灰岩性软易被溶蚀,又有地表河流流经,形成流水岩溶地貌,也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岩层多裂隙,地表水易渗流形成断尾河景观,喀斯特地貌最可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四个地区中属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只有贵州,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岩层裂隙发育,地表水不易保存。即使图中河流终年不断,该湖泊渗入地下的水量也较多,总水体保持动态平衡,湖泊水位基本保持稳定,D正确。湖水位稳定与当地生活用水量无直接关联,A错误;虽然当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较多,但降水更多,蒸发旺盛不是湖水位稳定的原因,B错误;当地气候湿润,并不干燥,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得知盲谷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而溶沟也属于喀斯特地貌,与盲谷地貌成因最相似,C正确;牛轭湖为废弃的古河道,A错误;“V”形谷属于流水侵蚀地貌,不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B错误;槽形谷一般是指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U”形谷,与喀斯特地貌无关,D错误。故选C。
    【点睛】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在碳酸盐类岩石,即石灰岩分布区。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水和二氧化碳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而碳酸氢钙可溶于水,于是就会形成空洞,并随着水的溶蚀作用逐渐扩大。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省。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新咖啡品种的出现,某热带地区咖啡种植模式由甲改为了乙。下图示意该地区的两种咖啡种植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植被a的特点是( )
    A. 多革质叶片B. 垂直结构复杂C. 春发芽,秋落叶D. 树叶为针状
    16. 与模式甲相比,模式乙咖啡自然生长条件明显变化的是( )
    A. 光照增强B. 热量减少C. 地形趋缓D. 土层变厚
    【答案】15. B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传统咖啡种植主要在热带地区原始植被下种植,结合所学知识,咖啡种植区的植被a是热带雨林,其特点是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全年生长旺盛,各月都有开花,B正确;多革质叶片主要是常绿硬叶林的特点,春发芽,秋落叶的是落叶阔叶林,树叶为针状的是针叶林,排除ACD。故选B。
    【16题详解】
    与模式甲相比,模式乙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受雨水淋溶较严重,土层可能变薄;缺少高大树木遮挡,咖啡树光照得到加强,热量增加,A正确,排除BD;地形仍较为平坦,没有明显变化,排除C。故选A。
    【点睛】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景观,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常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是世界上大于一半的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柯伊伯带,位于太阳系的海王星轨道外侧,类似于小行星带,但范围大得多,它比小行星带宽20倍,重20~200倍。有人认为,柯伊伯带既是地球的保护带,也是地球人类的“囚禁带”。下图为太阳系天体简图。
    (1)图中表示地球的是____(填字母),地球与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简述它们公转的共同特征____。
    (2)图中距离柯伊伯带最近的行星是____(填字母),该行星表面温度极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
    (3)柯伊伯带既是地球的保护带,也是地球人类的“因禁带”,试说明原因。
    【答案】17. ①. C ②. 特征: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18. ①. H ②. 距离太阳太远,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太少
    19. 柯伊伯带中充满小行星,数量多且范围广;对太阳系外来天体具有阻挡作用,阻止外来天体与地球碰撞;同时地球上发射的太空飞行器很难通过柯伊伯带,其阻碍了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系局部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太阳系、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水星,B是金星,C是地球,D是火星,E是木星,F是土星,G是天王星,H是海王星。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小问2详解】
    据材料,“柯伊伯带,位于太阳系海王星轨道外侧”可知图中距离柯伊伯带最近的行星是H;海王星是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太少,温度极低。
    【小问3详解】
    据材料“柯伊伯带,类似于小行星带,但范围大得多,它比小行星带宽20倍,重20~200倍”可知柯伊伯带中充满小行星,数量多且范围广;位于太阳系的海王星轨道外侧,对太阳系外来天体具有阻挡作用,阻止外来天体与地球碰撞;同时柯伊伯带范围大,质量重,会阻挡地球上发射太空飞行器,使其难以通过,其阻碍了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某海滨城市市区距海约50km,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为该日该滨海城市西部地区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示意图。
    (1)图示时刻,该海滨地区吹____(填海风/陆风),此时应处于____(填夜晚/白天),图中②处温度较③处____(填高/低),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大小关系是____。
    (2)在图中画出③④处之间气流运动方向____,并说明原因____。
    (3)若考虑城市风,试说明此时段其对③处海陆风的影响。
    【答案】18. ①. 陆风 ②. 夜晚 ③. 高 ④. ①①)
    19. ①. 作图如下:
    ②. 原因:此时为夜晚,陆地地区降温快,气温较低;空气收缩,密度增大而下沉。
    20. 市区位于③处的东方,此时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相反;会对海陆风产生减弱的效果。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滨海城市西部地区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近地面陆地等压面上凸,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吹陆风;此时为夜晚,陆地地区降温快,气温较低,空气收缩,密度增大而下沉,从而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夜晚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②温度高于③;图中③为低压,②为高压,气压③大于②;②与④位于同一等压面上,因此气压②=④;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气压②>①。综上所述,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大小关系是①①)。
    【小问2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夜晚,陆地地区降温快,气温较低,空气收缩,密度增大而下沉,如图所示:
    【小问3详解】
    此时段为夜晚,吹陆风。图为该滨海城市西部地区,因此城市市区位于③处的东方。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会使城区较郊区温度更高,导致近地面气流由郊区吹向城区。对于③处而言,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相反,导致陆风产生减弱。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分布示意图。2023年10月19日至20日,受台风三巴和冷空气共同影响,该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导致居民点Q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
    (1)描述图示地区地形地貌特征。
    (2)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为____段,其中cd段河流流向为____,图中P、Q两地相对高度△H可能的范围是____。

    相关试卷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份期末联合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份期末联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图示地貌,图中大气受热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 由图示可知, 图中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