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校位于, 该日可能是, 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中阶地的形成最早的是, 当河水漫过河漫滩时,该段黄河, 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风影沙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H,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亳州一年中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小的月份是( )
A. 3月B. 6月C. 9月D. 2月
2. 同一时间,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小的城市是( )
A. 哈尔滨B. 北京C. 天津D. 上海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可知,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90°-H(正午太阳高度角),故亳州太阳能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最小时是亳州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即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所以6月份是亳州一年中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小的月份。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小的城市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城市,选项中四地均在北回归线以北,同一时间,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其中上海纬度最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故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以及12月22日前后)。更多课件 教案 视频 等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我国某校高一年级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太阳观测实践活动。某日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11时20分),该小组测得的太阳高度数值等于该校所在地理纬度(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校位于( )
A. 江淮地区B. 青藏地区C. 西南地区D. 东北地区
4. 该日可能是( )
A. 3月21日B. 5月1日C. 10月1日D. 12月22日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校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材料“该小组测得太阳高度数值等于该校所在地理纬度”,可判断该校的地理纬度为45°N。选项中四地的纬度位置与之相符的只有东北地区,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校的地理纬度为45°N,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推得此日该校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为45°,故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为0°,即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因此,该日可能为春分(3月21日前后)或秋分(9月23日前后),A正确。故选A。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90°-所在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
A. 春雷响,农夫闲转忙B.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 东风不倒,雨下不小D. 有霜有霜,晚稻受伤
6. 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寒露的夜较清明的昼短B. 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
C. 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 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
【答案】5. A 6. C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读图分析,惊蛰在春分之前,日期是3月上旬,此时为春初,气温回升,作物正在成长,还处于农闲时期,A正确;华北地区一般6月初冬小麦成熟,东北地区是秋季收割春小麦,此时节无麦熟、晚稻等现象,B、D错误;我国3月份还处在冬季风(西北风)控制下,故东风、下雨现象可能性较小,C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图示立春与立冬关于冬至日对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则此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南回归线以北、赤道以南的同一纬度上,故这两天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项正确;寒露是秋分之后15天,直射点在南半球,清明是春分之后15天,直射点是在北半球,但直射的纬度数是一样的,这两天中,一天的昼长应该等于另一天的夜长,A项错误;小寒距离冬至日较大寒更近,昼长更短,日出时间应该更晚,B项错误;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冬半年)运行速度较快,故相同长度内经过的时间短,则冬半年的时间长度短于夏半年,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运动的对称性规律
①纬度的对称性
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的夜长。
②时间的对称性
相对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的昼长、夜长都是相等的;相对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昼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夜长。如下图:
a与b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与d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与c两个时间中,b时间的昼长(夜长)等于c时间的夜长(昼长)。
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侵蚀,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黄河某河段阶地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图中阶地的形成最早的是
A 一级阶地B. 二级阶地C. 三级阶地D. 四级阶地
8. 当河水漫过河漫滩时,该段黄河
A. 出现凌汛,进入结冰期
B. 含沙量小、沉积作用强
C. 处于枯水期,水位低
D. 含沙量大、侵蚀作用强
【答案】7. D 8. D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形成较早的阶地应该位于同一地区地势最高的区域,故形成最早应为四级阶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根据图中东西方向及河床的陡缓分布可知,该河段东岸较缓、西岸较陡、说明西岸是侵蚀岸,所以河流向南流,应该位于黄河的中游河段,即黄土高原河段,河水漫过河漫滩说明处在丰水期,即黄土高原处在夏季多暴雨的时期,此时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侵蚀作用强,该河段自较高纬流向较低纬,无凌汛,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河段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加上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地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含沙量大增。
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下面左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灌木植株高度58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 东南风B. 西北风C. 西南风D. 东北风
10. 风影沙丘( )
A. 体积与植株高度呈正比B. 长度与植株高度呈反比
C 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D. 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11. 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
A. 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 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 风积地貌趋于稳定D. 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答案】9. D 10. D 11. C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风影沙丘应该位于植株的背风侧。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定,图中沙区位于植被的西南方,因此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故选D。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风影沙丘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相关,但不一定成正比;从图中无法判断风影沙丘长度和高度与植株的关系;风影沙丘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当灌丛迎风面面较大时,风影沙丘宽度较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植被具有固定沙丘的作用,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风积地貌趋于稳定;风蚀作用减弱,荒漠化扩张速度减小,大气降水不会明显增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一般。第一小题解答时应注意有指向标的地图应依据指向标定向;解答第二小题时应注意“正相关”与“正比例”的区别;理解“风影沙丘”的概念是解答第三小题的突破口。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2. 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 ①温带海洋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 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 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 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13. 四季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仅分布在北半球
B. 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C. 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D. 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
【答案】12. C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气候判读要严格把握“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仔细读取各图中的相关气候信息:温度(最高温、最低温、出现月份、各月温差大小)、降水(总量多少、各月分布差异、降水多少的分布季节),将总结出的降水与温度特点结合,即可用以描述各气候类型特点,进而圈定类型名称。四地气候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故选C。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仅在北半球有分布(亚洲东部),②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10°~20°的大陆中西岸,③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④地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故选A。
读“某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关于图中序号表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 ②植被遭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荒漠
③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④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5. 该图反映了( )
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差异
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③红壤改良是促使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
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答案】14. C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①表示的是河流对气候的影响,而题目中表述的是气候对河流的影响,①错误;②表示的是土壤对植被的影响,而题目中表述的是植被对土壤的影响,②错误;③④正确。故选C。
【15题详解】
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红壤的改良是促使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向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因素,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所以该题选D。
【点睛】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①、②分别示意两种地质构造,甲、乙分别示意两种地貌,回答下列问题。
16. 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地质构造比①先形成B. ②构造的地表可能有地下水出露
C. 甲地貌只形成在湿润地区D. 乙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
17. 有关该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区域夏季水循环更活跃B. 图中湖泊减少了区域水循环总量
C. 图中湖泊对甲地貌的形成有重要作用D. 甲、乙地貌的形成与水循环有密切关系
【答案】16. B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的叙述中,②地质构造将①切断,比①晚形成,A错;②构造是断层,地表可能有地下水出露,B对;甲地貌是山麓冲积扇,在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均有分布,C错;乙地貌是河口三角洲,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D错。故选B。
【17题详解】
该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可能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燥,水循环弱,A错;图中湖泊调节径流,不改变区域水循环总量,B错;图中湖泊使输送到甲地的泥沙减少,对甲地貌的形成作用不大,C错;甲、乙地貌的形成与水循环有密切关系,D对。故选D。
【点睛】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9分)
18. 下图中纵横相交线分别为经线和纬线,两斜交线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点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各点中可能同时看到太阳出现在上中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点为黑夜,则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节气)的日照状况,且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经纬度坐标),北京时间是________(不需填日期),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
(3)若B点为黑夜,则图中各点中地方时为6点的是________,请用阴影线在图中画出极夜范围。
(4)某日A、C、E三点同时看到日出,则该日图中各点中发现太阳从其正东方升起的有________。
(5)某飞机从C地飞往D地,途中飞机上的乘客发现太阳始终处在地平线上不升也不落,则整个飞行历时________小时,共飞行约________千米。
【答案】(1) ①. C与D ②. A与B ③. ACE
(2) ①. 冬至 ②. (0°,23°26′S) ③. 20:00 ④. 全球
(3)D 阴影示意夜半球,如图示:
(4)A、B、C、D、E
(5) ①. 6 ②. 9990
【解析】
【分析】本题以经纬网晨昏线图为材料背景,考查地球自转特征、昼夜长短变化状况、太阳直射点的计算、日期的计算、日出日落方向的判读,综合性较强,难度稍大,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均相等,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同一纬度、同一纬线线速度相同,C与D位于同一纬线上,A与B纬度相同,角速度与线速度均相同。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能同时看到太阳出现在上中天的是同一经线上的A、C、E点。
【小问2详解】
若A点为黑夜,则该图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是极夜,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图示180°经线是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即午夜0:00,则0°经线是正午时刻,太阳直射点是(0°,23°26′S);北京时间是120°E,此时是20:00;因180°经线是0:00,全球刚好以180°经线为界,即东、西12区新、旧一天的分界线,全球与北京都在同一天内。
【小问3详解】
若B点为黑夜,图示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北回归线;D所在斜线晨线,又在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00;阴影示意夜半球,如图示:
【小问4详解】
若某日A、C、E三点同时看到日出,则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日出东方。
【小问5详解】
C、D都在赤道上,CD间经度相差90度,时差是6小时;若某飞机从C地飞往D地,途中飞机上的乘客发现太阳始终处在地平线上不升也不落,说明飞机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一致,从C到D用的时间也就是6小时。CD经度相差90度,其实际距离约为90*110=9990千米。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 ℃,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如图为温哥华所在区域简图。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
(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原因:西侧海洋7月份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冬季是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地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响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阻挡住了从美洲大陆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
【详解】(1)结合图例从图中可看出7月等温线向北弯曲;等温线向北弯曲,也就是向气温低的方向弯曲,说明温哥华气温较东、西两侧高,原因是温哥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气温低;西侧为海洋,海水热容量大,升温慢气温低。
(2)从图中看温哥华位于50°N附近的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材料“冬季多刮西南风”可知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东侧是高大的山地,该地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且该地区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3)由材料“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可知该地冬夏主导风向不同;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区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影响气温的因素可从洋流、地形、海陆位置等方面来分析;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西侧为海洋,冬季受海洋影响,海洋性强,气温较同纬度高。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被誉为“千年古镇,也门故里”的希巴姆古城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的也门,是驰名的“鱼米之乡”。希巴姆是难得一见的绿洲,建在哈德拉毛河(部分为季节河)河谷旁边的小山丘上。古城内密布着500余座5~10层不等的“摩天大楼”,这些大楼完全由黏土和枣椰树的根茎建造而成。古城所在地区总体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却在10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下图为希巴姆古城示意图。
(1)据图分析希巴姆古城所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
(2)从自然地理角度简述古城选址的依据。
(3)古城楼房墙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屋顶),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答案】(1)距海近;西南季风盛行时携带海洋水汽,可沿河谷深入;受山地影响多地形雨;赤道低压带北移到来时降水增加。
(2)地处丘陵,利于雨季防洪;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远离沙漠腹地。
(3)墙厚:隔热降温。窗小:抵御风沙。分排:有利于凉爽的空气从下窗进来,室内的热气从上窗排出。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千年古镇,也门故里”的希巴姆古城这一真实案例为情境,通过分析希巴姆古城所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当地民居建筑风格成因及希巴姆古城濒危的可能原因并为古城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等问题。探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城乡景观的关系,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读图,古城所在地区位于河谷旁的低山丘陵上,距海近。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携带丰富的海洋水汽,沿河谷深入,受山地抬升影响,多地形雨。而且赤道低压带北移到来时也会导致降水增加。所以古城虽然总体上是沙漠气候,但降水多。
【小问2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希巴姆古城建在哈德拉毛河(部分为季节河)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材料信息表明,古城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因此建在低山丘陵之上,利于雨季防洪;图文信息表明,该地纬度低,气温高,选址在海拔较高的低山丘陵之上,天气相对凉爽;古城选择在河谷旁边地区,气候湿润,远离沙漠,水源相对丰富。
【小问3详解】
该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日温差大,多风沙。墙厚利于隔热降温。窗小利于抵御风沙。窗户分排,有利于凉爽的空气从下窗进来,也利于室内的热气从上窗排出。形成循环,降低室内温度。
2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岭东西绵长,是中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自然带丰富多样。进入21世纪以 来,秦岭北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无序开发。近年来,我国政府在秦岭北麓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植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图示意秦岭(局部)及周围地理事物分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分别表示太阳黑子和耀斑的是,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当交点位于③点时,北京时间为,华西秋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图中断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道法一下第9课我和我的家课件pptx、道法一下第9课我和我的家教案docx、家庭称呼歌mp4、幸福的一家mp4、我家是动物园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