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每个2分,共60分)
1.“莲蓬摘下留空柄,把向船前探水深。”每年7~8月份是莲蓬采摘的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莲与荷塘中的青蛙都具有器官和系统 B.荷塘中的所有水草构成一个种群
C.莲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D.荷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2.下列是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生物体内化合物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
D.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3.下列关于元素和无机盐与人体健康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B.缺乏P时,细胞中磷脂、核酸、ATP等的合成就会受影响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Ca2+,血液中Ca2+太高会抽搐
D.甲状腺激素含I、血红蛋白含Fe说明无机盐在细胞内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4.下列有关细胞内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的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具有缓冲、减压等功能
B.所有细胞的细胞膜成分中,均含有磷脂和胆固醇
C.在寒冷的冬季,农作物细胞内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增大
D.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一定需要受体蛋白的参与
5.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原、脂肪、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
B.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含有N条肽链,形成该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目为(M-1)个
C.在小麦细胞中A、G、C、T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
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6.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细胞质中
B.DNA与RNA的碱基完全不同
C.DNA通常由两条链构成,RNA通常由一条链构成更多课件 教案 视频 等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D.DNA和RNA都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大分子
B.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C.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
D.脂肪的鉴定中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生理盐水洗去多余染液
8.汉堡包是现代西式快餐中的主要食物。制作的原料有鸡胸肉、面包、鸡蛋、生菜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面包中含有的淀粉能作为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B.生菜中含有的纤维素能够被人体消化成葡萄糖
C.鸡胸肉中含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D.鸡蛋中含有的蛋白质不可能直接承担人体的生命活动
9.组成蛋白质、纤维素、DNA的单体分别是( )
A.葡萄糖、脱氧核苷酸、氨基酸B.氨基酸、脱氧核苷酸、葡萄糖
C.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D.氨基酸、葡萄糖、脱氧核苷酸
10.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的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有关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D.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
11.下图甲和下图乙是某细胞结构不同放大倍数时的示意图,下图乙中的①~⑧是细胞内的相关结构。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可能是洋葱的根尖细胞B.植物的花和果实的颜色与⑤有关
C.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③D.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①②④⑥⑧
1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细菌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叶绿体内膜通过向内折叠形成基粒来扩大膜面积
13.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
A.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代谢旺盛,核仁的体积较大
B.人体细胞的细胞膜外侧分布有糖蛋白,有利于接收信息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的线粒体分布在细胞中央,有利于吸收和转运物质
D.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含有大液泡,有利于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14.下列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是( )
A.变形虫吞噬食物颗粒 B.内质网产生的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C.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 D.细胞膜糖蛋白的识别过程
15.下列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细胞之间必须相互接触才能传递信息 B.能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并不都是激素
C.高等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整个生物体完成相应的生命活动
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气体、甘油和乙醇等物质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
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17.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和两次处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为低倍镜观察,后两次为高倍镜观察
B.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清水,第二次滴加的液体为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
C.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
18.下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图像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与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相同 B.图丁可代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
C.环境中氧浓度变化对图示代表的所有运输方式均有影响
D.抗体和胰岛素的释放方式均与戊图代表的方式相同
19.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B.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C.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20.将大小、长势相同的某种植物幼苗均分为甲、乙两组,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两组植物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6h时,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
B.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NO3﹣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21.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而催化剂的作用原理就是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右图表示酶和无机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具有催化作用,是因为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B.酶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是EC
C.酶具有高效性,其实质在于EB-EC> EB-EA
D.EC和EA分别表示酶和无机催化剂为化学反应提供的活化能
22.甲图中①②无螺纹,③④有螺纹,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视野。正确的是( )
A.组合①③⑤放大倍数大于组合②③⑤ B.从乙视野到丙视野,需向上移动装片
C.图丙为视野内所看见的物像,则载玻片上的实物应为“6﹥9”
D.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物像的面积增大为乙的10倍
23.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染色体
B.原核细胞的DNA一般分布于拟核,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
C.乳酸菌、发菜、酵母菌等都不具有核膜 D.真核细胞中存在核糖体,原核细胞中不存在核糖体
24.关于图中a、b、c三类生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中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拟核
B.b中生物只有蓝藻含叶绿素,且都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图中生物只有烟草花叶病毒不具有核糖体
D.a中生物都含有2种核酸,且遗传物质相同
2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组织颜色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该小组把这些野果带回实验室欲检测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该野果进行脂肪的检测时可使用显微镜观察
B.若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则对该野果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立即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C.进行蛋白质的检测时可用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直接代替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因为它们成分相同
D.进行还原糖检测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26.下列有关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口服液中含有丰富的N,P,Zn等微量元素,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B.自由水能参与许多化学反应中,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DNA和RNA的水解反应
C.用32P作标记可以检测出人细胞膜中的胆固醇成分
D.染色体、噬菌体和核糖体的成分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7.下图①②③④表示由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①为某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核苷酸
B.若②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②一定是脂肪
C.若③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则③一定是RNA
D.若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④可能是纤维素
28.如图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中S1为0.3 ml·L-1的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S3为0.3 ml·L-1的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两装置半透膜面积相同,初始时液面高度一致,A装置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刚刚开始时,装置A和装置B中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度一样
B.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
C.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
D.若不加入酶,装置A、B达到渗透平衡时,S1溶液浓度小于S3溶液浓度
29.如图是某同学用洋葱紫色鳞片的外表皮做"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中 1、2、6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
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此时6处的浓度一定大于7处的浓度
C.图中1是细胞壁 ,6中充满了外界溶液
D.图中7是细胞液 ,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 ,其颜色逐渐变浅
30.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在根细胞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的运动是单向的
B.利用台盼蓝染色剂判断细胞的死活时,活细胞会被染液染成蓝色
C.当动物细胞内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的时候,细胞会吸水膨胀
D.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与烧杯内溶液浓度相等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1.洋葱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材料,它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为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小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请写出甲植株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
(2)图乙中,选择标有40×的物镜,可观察到更大的物像;调节[ ] 可使物像更清晰。
(3)图丙中,小明同学绘图时出现了失误,多画了叶绿体,少画了 。图丙中⑤⑥结构分别是 、
。
小明同学按正确的操作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到洋葱叶内表皮细胞,他非常激动地把显微镜推到同桌面前给同桌看,结果视野太暗。要想让同桌看清物像,最应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
小明同学选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分析造成质壁分离的外部因素是 ,造成质壁分离的内部因素是 。
32.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也参与构成细胞内其他重要化合物,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若①是蔗糖,则单糖A是 ,可用 检测单糖A是不是还原糖。
(2)假设单糖A是葡萄糖,若②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则②是 。
(3)若物质③中的碱基包含U,则单糖A表示 ,物质④表示 ,细胞中物质④主要分布在中 。
(4)若物质③中的碱基包含T,则物质④表示 。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存在物质④的结构有 。
33.下图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题中[ ]表示标号, 表示结构名称或者其他的内容):
(1)判断B为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理由是 。
(2)吞噬细胞能够摄取外来的异物,如细菌等的外排过程体现了⑤的 性。
(3)控制动植物性状的物质主要位于[ ] 中,它是 的控制中心。
(4)在一个植物细胞内由⑥产生的某气体物质扩散到⑩中被利用,最少要穿过 层生物膜。
(5)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运输的细胞器是[ ] 和[ ] 。
(6)若B是衣藻细胞,其细胞质中的细胞器除图中所示外,还应有 ;若B是洋葱鳞片叶肉细胞的一部分,则与其渗透作用有关的细胞器[ ] ;
(7)蛔虫为真核生物,其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其体细胞用A细胞表示的话,则不应含有的细胞器是[ ] 。
34.图表示物质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的过程图解。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物质分别是:A: ,B: 。
(2)物质利用载体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 ] 和[ ] 。
(3)物质出入细胞需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的运输方式是图[ ] 。
(4)物质从细胞膜低浓度一侧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是图[ ] 。
(5)K+、CO2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是 、 。
(6)提取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请预测: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 。
(7)人体血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够吞噬外来的异物,这种运输方式是 。
(8)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利用细胞膜的 特性,将金属离子和水分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共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2次月考生物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