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满分150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选择题时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特别要注意所涂答案与题号一致;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答题卡以外的地方答题无效。
一、语言知识运用(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捶击(chuí) 霎时(shà ) 追溯(shù) 草长莺飞(zhǎng)
B. 偏僻(pì) 两栖(xī ) 闭塞(sè) 挑拨离间(jiān)
C. 缄默(jiān) 矗立(chù) 沼泽(zé) 强词夺理(qiǎng)
D. 卑劣(liè) 驰骋(chěn) 妩媚(fǔ ) 历历在目(lì)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追溯(shù)——sù;
B.两栖(xī )——qī,挑拨离间(jiān)——jiàn;
D.驰骋(chěn)——chěng,妩媚(fǔ )——wǔ;
故选C。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踊跃 苍劲 人情事故 消声匿迹
B. 震憾 严峻 振耳欲聋 前呼后拥
C. 潮夕 迁徙 川流不息 轻歌慢舞
D. 枯燥 枷锁 目眩神迷 怒不可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人情事故——人情世故,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B.震憾——震撼,振耳欲聋——震耳欲聋;
C.潮夕——潮汐,轻歌慢舞——轻歌曼舞;
故选D。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新的商业模式往往处于风口浪尖之中,能帮助企业迎来全新的美好局面。
B.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C. 进城务工的他感到异常的兴奋,决定在这座城市开辟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D. 三苏承载了丰厚文化信息,游客纷至沓来,感受着东坡文化的魅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本句中与后面的“全新的美好局面”相矛盾,使用不恰当;
B.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本句用来形容国际形势变化多端,使用恰当;
C.开辟:创立;开拓发展。本句用来形容他创立出自己的事业,使用恰当;
D.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本句用来形容游客纷纷前来,使用恰当;
故选A。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马面裙是传统的一种中国女性服装,起源于中国南方的傣族地区。②马面裙通常由丝绸或棉布制成,大多呈现出傣族特有的民族风格。③在傣族地区,马面裙是重要的礼仪,在婚礼、节日、祭祀等场合都会见到它的身影。④马面裙常常应用手工刺绣、织花等工艺,这些工艺增加了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病句辨析。
A.语序不当,应改为“马面裙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女性服饰”;
C.成分残缺,应改为“马面裙是重要的礼仪服装”;
D.动宾搭配不当,应把“增加”改为“提高”;
故选B。
5. 子瞻中学的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结束后,同学们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请补充横线上的内容。
岩岩:阅读是我最喜欢的休闲方式,书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
思思:是的,我特别爱读《海底两万里》,从尼摩船长身上我看到了正义的光芒。
培培:①________________
萌萌:我跟你们有一样的感受。为了营造书香氛围,我们可以给老师建议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读书活动。
蓓蓓:➁___________。
乐乐:你的建议真是太好了,在这样的氛围中,相信每个同学都会爱上读书并读有所获。
【答案】 ①. 我最爱读的是《朝花夕拾》,这本书让我看到 了异国老师藤野先生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和对不同文化的尊重。 ②. 我有一些想法,我们可以开展班级读书报告会、读书手抄报展示、评阅读之星等活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根据提示“岩岩:阅读是我最喜欢的休闲方式,书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思思:是的,我特别爱读《海底两万里》,从尼摩船长身上我看到了正义的光芒”可知,第一处回答应该点明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及书籍人物中展现的美好的品质。
示例:我最爱读的是《骆驼祥子》,祥子自己生活贫苦,舍不得吃喝,却给晕倒的老马买了十个羊肉馅包子,从中我看到了祥子的“善”。
根据提示“萌萌:我跟你们有一样的感受。为了营造书香氛围,我们可以给老师建议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读书活动”可知,第二处回答应该是对读书活动的设计(建议),如:好书推荐会,阅读感悟会等。
6. 在读书月活动中,班级邀请了东坡文化讲师团的杨老师给大家带来关于苏东坡的专题讲座,讲座主题为“道境中的豁达”。讲座结束后,你将代表班级同学表达对杨老师的感谢。请你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发言稿。
【答案】参考示例:感谢亲爱的杨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在您的讲授中,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在逆境中乐观豁达的心态,这将会帮助我们积极面对人生的风雨。我们会继续阅读东坡诗词,从东坡的人生中汲取精神养分,从书籍中学习人生的智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要求写一段发言稿,代表班级同学表达对杨老师的感谢。发言稿的主要内容应围绕杨老师关于苏东坡主题为“道境中的豁达”的专题讲座给同学们带来的启示和收获,注意字数要求。
示例:感谢杨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杨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角度新颖,我们大有收获,深受启发。从您的讲解中,我们加深了对苏东坡在逆境中乐观豁达心态的理解,明白了人生中风雨坎坷对人的成长的作用。我们将继续研读苏东坡的诗词文章,从中吸取精神养料,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成长。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裳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①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➁。山上多老积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晚乃步出城东,鬻③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④瓜李。遂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
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丛橘⑤,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选文有删减)
【注】①参(cān)寥(liá)禅师:僧人道潜,钱塘人,苏轼通判杭州时与之交游。➁培治:修饰整治。③鬻(yù):卖,这里可作买讲。④瀹(yuè):浸渍。⑤丛(cóng)橘:一丛橘树。
7. 下面是小娟同学对句中加点词语境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汉语词典中,“既”有“既然”“已经”等义项,“既饮”中“既”应选择“已经”。
B. “意非人间”中的“意”解释为“意境”“气氛”,与“意暇甚”的“意”释义不同。
C. “遂缘小沟”中的“缘”和“缘溪行”的“缘”意义相同,释义为“沿着”“顺着”。
D. 联系成语“莫名其妙”,可以推知出“其名为甚酥”中“名”的意思为“说出”。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上多老积/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
B. 山上多老积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
C. 山上多老积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
D. 山上多老积/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山上海棠长势繁茂,苏轼五次被吸引去欣赏,他和朋友饮酒赋诗不亦乐乎。
B. 苏轼乐于在尚氏家休息赏花,并且很享受在睡醒后听崔成老弹琴的超然感觉。
C. 苏轼去买大木盆浸渍瓜李,随后带上瓜李,步行前往朋友的竹园,受邀饮酒。
D. 苏轼品尝美味,取道小园,移种丛橘,做客朋友家中,受友之托,以文记之。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
(2)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
【答案】7. D 8. B 9. C
10. (1)今年又和参寥禅师以及其他几个好友去寻访那个园子,然而那个园子已经换了主人。
(2)客人还要喝酒,而我忽然没了兴致,于是直接回家了。
【解析】
【7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D.“其名为甚酥”的意思是:它的名字叫“甚酥”。其中“名”是名词“名字,名称”,不是“动词,说出”。
故选D。
【8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山上多老积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的意思是:山上有很多年老的枳木,木性瘦瘠而坚韧,树的筋脉都显露在外面,好像老人的头颈。花白而形圆,好似成串的珍珠,香气和颜色皆不平凡。“老积木”是树名,不能分开,“累累”修饰“大珠”,不能分开。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山上多老积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故选B。
【9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C.依据“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可知,文章中并没有说苏轼去竹园带上了木盆和瓜李。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1)句中“复(再,又)、焉(到那个园子)、易(更换)”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尚(尚且,还)、欲(想要)、予(我)、乃(于是)、径归(径直回家)”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点睛】参考译文:
黄州定惠院东边的柯山上,有一株海棠,枝叶特别繁茂。每年花开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客人前去饮酒赏花,已经五次醉在这海棠树之下了。今年又和参寥禅师以及其他几个好友去访赏,然而那个园子已经换了主人。主人虽然是个商贾,但因为我的原因,他也稍稍地培育治理了这个园子。山上有很多年老的枳木,木性瘦瘠而坚韧,树的筋脉都显露在外面,好像老人的头颈。花白而形圆,好似成串的珍珠,香气和颜色皆不平凡。这种树不讨人喜欢,主人本来想过一阵砍去,也是因为我的缘故,没有被砍掉。
喝过酒之后,我们去尚姓人家休息。尚氏也是个平凡的人,但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好像江浙一带的人,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讨人喜欢。我醉躺在小板阁上,一会醒了,听见客人崔成老弹奏雷氏琴,琴声像悲鸣的风、微亮的月光,铮铮有声,得到的享受是人间所没有的。
到了晚上,徒步来到城东,买了一个大木盆,心想可以注入清水,浸泡瓜和李子,于是沿着小沟,走进了姓何与姓韩人家的竹园。那时何氏在竹林之间修筑大堂,已经把地方都腾出来了,于是把酒放在竹荫下。
有一个叫刘唐年的主簿,送给我们一种油炸的小吃,名字叫“甚酥”,味道很好。客人还要喝酒,而我忽然没了兴致,于是直接回家了。路上拜访了姓何人家的小园子,跟他要了一丛橘子,移植到了雪堂的西边。客人徐得之马上就要启程到闽中去,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于是恳请我记下今天之事,作为以后的谈资。那个时候,参寥是唯一一个不喝酒的人,于是用枣汤代替了酒。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岁暮
杜甫
岁暮①远为客,边隅②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③。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岁暮:指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年底。②边隅:边疆地区被吐蕃扰袭或攻陷的陇蜀一带。③江城:作者所在的梓州。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首联以岁暮起笔,照应题目,给全诗笼罩上黯淡的色彩,奠定了全诗情感基调。
B. 颔联视觉听觉结合,写吐番入侵、江城号角吹响渲染战争的紧迫、形势的危急。
C. “天地日流血”与《石壕吏》中“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都表现了战争的惨烈。
D. 尾联诗人直抒胸臆,“济时敢爱死”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的情感相同。
12. 请结合本诗内容,谈谈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11. D 12. (1)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战乱纷呈的忧国伤时之情;(2)岁末暮年,漂泊异乡的孤独痕寞;(3)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的忧愤;(4)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无门形成反差的苦闷之情。
【解析】
【11题详解】
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D.有误,“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意思是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对国家的热爱。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并不相同;
故选D。
【12题详解】
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诗歌大意: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
首联“岁暮远为客”,“远”字不是对成都草堂言,而是对河南老家言。诗人流寓西蜀,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羁旅生活,故有“远为客”之叹。但是西蜀一隅也仍然不平静,所以接下去便说“边隅还用兵”。“还用兵”之“还”字,有仍然之意,言自己虽避地西蜀,暂得一席安身之所,没想到这里仍有战争。另外,“还”字又有又、复意,意谓中原战事未了,川中徐知道叛乱刚平,而吐蕃之侵袭又至,战乱似永无宁日。 “还”字隐含诗人对生活和时局的失望与叹息。
颔联“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二句承上“用兵”,具体写吐蕃侵蜀之事。“烟尘”,吐蕃兵马过处尘土蔽天,代指吐蕃军队。“鼓角动江城”写备战情形。“动”字既显出战争的紧迫,形势的严重,又写出吐蕃入侵给社会带来的动荡。这一联相当警策生动,前句写雪岭,后句写江城;前句写吐蕃,后句写唐军;前句是所闻,后句是亲见;一远一近,概括而形象地写出吐蕃来势之猛和在社会上引起的震动。
颈联“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此句既指吐蕃入侵以来的情况,又是对安史之乱以来时局的高度概括。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人民天天都在流血,在呻吟,国家处于十分危急之中。“朝廷谁请缨”一句,是杜甫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表现了他深深的失望和愤怒。杜甫和他们不同,他早年就怀有“致君尧舜”的宏愿,当此国家危殆、生民涂炭之际,更激发了他舍身报国的意愿。
尾联“济时敢爱死”,为济时活民,岂敢爱惜一己之性命而苟且偷安,杜甫是希望“请缨”,但是虽有捐躯之志,却无报国之门。自从疏救房培,他被朝廷冷落,流寓西蜀,寄人篱下,连生活尚且经常发生危机,哪有机会和条件过问国事。“寂寞壮心惊”,在客居边隅的寂寞岁月中,壮志一天天消磨,每想及此,诗人便感到愤激,不由得拍案惊起,心如刀割。
这首诗,前四句主要陈时事,后四句主要抒怀抱,层次清楚,结构井然,语无虚设,字字中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殷忧和关注,对国家的热爱,对庸懦无能的文武大员的失望和谴责,也抒发了他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苦闷。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 请根据以下情境,补充诗句。
漫步于古诗苑,我们在悠悠的诗韵里解读古老的中国。“关关雎鸠,___”(《诗经·关雎》》让我们感受古代人民对幸福的渴望;“水击三千里,_____ ”(《北冥有鱼》),让我们赞叹庄子自信人生二百年的逍遥;“大漠孤烟直,______”(王维《使至塞上》)让我们领略奇美壮阔的塞外风光;“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白居易《卖炭翁》)让我们体会劳苦人民的艰辛;“⑤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我们感动于诗人广济苍生、博大宽广的胸怀。
【答案】 ①. 在河之洲 ②.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③. 长河落日圆 ④. 两鬓苍苍十指黑 ⑤.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安得广厦千万间 ⑥.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洲、抟、扶摇、鬓、厦、庐、庇、俱”等字词容易写错。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说明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西游记》中多次描述了龙王、雷公、电母等“呼风唤雨”的情节,他们的重要法术之一便是对天气现象的预知和操控。下面以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为例,谈一谈《西游记》中关于干旱的那些事儿。
②唐僧师徒取经途过凤仙郡,此地已三年没下过雨了,“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唐僧见状动了恻隐之心,求孙悟空下一场甘霖。孙悟空最终叫来龙王施法布雨,才缓解了凤仙郡三年不下雨的旱情。
③干旱,简而言之就是长时间不下雨。在十几种气象灾害中,干旱其实是最复杂、最难说清楚的。一般而言,干旱可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四种类型。长时间的降水偏少,可以看作气象干旱;如果因此导致土壤含水量降低,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就是农业干旱;长时间降水偏少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或者地下水位下降,则是水文干旱;因为上述几种干旱造成水分供需不平衡,引发了社会、经济等问题,则是社会经济干旱。
④与暴雨洪涝的“来去匆匆”不同,干旱来得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气象干旱经过一定的时间积累,就会转化成农业干旱或水文干旱,进而造成社会经济干旱。
⑤其实,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多次遇到像凤仙郡这样遭遇干旱的情况。在唐代,由长安到天竺有南北两路可选。南路路程短,但需要穿过荆棘丛生、蛇蝎遍地、獐气弥漫的西南地区,可谓险象环生;北路路程虽远,但安全系数高。唐僧师徒选取的是北路,即从长安西行,经河西走廊到西域,然后南下到天竺。
⑥我国西北地区是欧亚最大的干旱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地表蒸发量大。其中,新疆东部和南部、甘肃河西走廊西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部多为沙漠和戈壁,是极干旱区。虽然古今气候略有差异,但西域远离海洋、水汽条件不足的事实并未改变,因此唐僧师徒取经途中遇到许多干旱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⑦当然,像《西游记》中那样,指望神灵呼风唤雨、普济苍生来解决干旱难题,显然是不科学的,抗旱保收还得靠人类自己。
⑧比如在具备条件的云中,通过播撒催化剂的方式来增加降雨,实施人工降雨。兴修水利对气象干旱向农业干旱和水文干旱转变也能起到一定的干预作用。在有充分的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前提下,即便某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气象干旱,仍然可以浇灌农田,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⑨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改进耕种技术、种植耐旱作物、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面入手,提前应对可能发生的旱情,抗旱保收。旱灾虽然凶猛,但进程较慢,只要我们提前应对,做足功课,便可以将它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刊载于《百科知识》2022.5第十四期,有删改)
14. 下列有关干旱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不同角度说明干旱这一最复杂的自然现象对人类造成的多种危害。
B. 古代的人们是靠神灵来解决干旱这一难题,而现代则是靠人类自己来解决。
C. 西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地表增发量大,常常形成干旱。
D. 与洪涝相比,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因而造成的经济危害十分严重。
15.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中多次出现《西游记》的情节,是为了说明古代气候与现代气候的不同。
B. 文章通过介绍古今气候不同特点来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C. 气象干旱发生以后,如果不加以干预,有可能会引发社会、经济等巨大问题。
D. 干旱气象产生的原因很多,除了受古今气候差异的影响,还有经纬度的影响。
16. 某省已经出现了气候干旱现象,为防止旱情的进一步恶化,各市采取了措施来应对,以下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 甲市发动群众种植一些抗、耐旱性较强的农作物,如青稞、马铃薯等。
B. 乙市加强应急抗旱水源建设,加快修建各种蓄水、引水、提水工程。
C. 丙市积极地实施人工降雨,在有条件形成降雨的云层中播撒催化剂。
D. 丁市利用抗旱机具和灌设备,加快抗旱灌溉进度,扩大水浇面积。
【答案】14. C 15. C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第④段原文为“气象干旱经过一定的时间积累,就会转化成农业干旱或水文干旱,进而造成社会经济干旱”,并未从不同角度说明干旱这一最复杂的自然现象对人类造成的多种危害;
B.第⑦段原文为“像《西游记》中那样,指望神灵呼风唤雨、普济苍生来解决干旱难题”,说的是神话故事中靠神灵来解决干旱难题,并非“古代的人们”是靠神灵来解决干旱难题;
D.第④段原文为“与暴雨洪涝的‘来去匆匆’不同,干旱来得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但并没有提到干旱造成的经济危害比洪涝严重;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A.《西游记》情节在文中多次出 现,是为了增加整理说明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并非为了说明古代气候与现代气候的不同;
B.第⑥段原文“虽然古今气候略有差异,但西域远离海洋、水汽条件不足的事实并未改变”,并未介绍古今气候不同特点来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D.第⑥段原文为“我国西北地区是欧亚最大的干旱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地表蒸发量大”,这是干旱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没有提到“受古今气候差异的影响,还有经纬度的影响”;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阅读运用。
A.根据第⑨段原文“还可以从改进耕种技术、种植耐旱作物、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面入手,提前应对可能发生的旱情”可知: 种植耐早作物是提前应对旱情的措施,而并非是干旱已经出现后采取的措施;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随着社交平台的进一步破圈,“围炉煮茶”热潮迅速兴起,年轻人开始尝试用接地气的方式来品味茶文化,“围炉煮茶”成为年轻人社交的新宠。
不久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人类非遗,“围炉煮茶”这类渐兴吃茶方式逐渐风靡全国,年轻人赋予传统茶文化新玩法,彰显了传统茶文化对社会生活美学产生的深刻影响。
“围炉煮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带来了新的消费热潮和新的生活方式,传统的茶文化被更多年轻人接受,在陶冶情操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了非遗文化。
(摘自《“围炉煮茶”热潮的非遗文化逐渐走红》,有删改)
材料二:
围炉煮茶“出圈”背后,是“茶文化”逐渐被年轻人认同、喜爱。茶馆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茶馆已兼具商务属性与休闲属性。以沪上连锁的隐溪茶馆为例,作为传统中式茶馆,这里已成为商务人群洽谈、办公以及团建开会的好去处。另一类茶馆,则跳脱传统类型,更追求接地气和烟火气,例如新中式茶馆tea'stne,对标咖啡馆和新式茶饮店,让喝茶像喝咖啡一样简单、方便。而围炉煮茶,就属于后者。
“市场看准围炉煮茶这一中式饮茶方式中蕴含的情绪价值。”美田新兴玩乐项目负责人分析。她认为,一是这个产品足够新奇,炭炉、茶壶和烤物,简简单单就能营造出中式传统生活的氛围感和仪式感,满足年轻人拍照打卡的需求;另一方面,它提供了一种舒适温暖的社交方式,体验慢生活成为其核心要义,更寄托了消费者对“岁月静好”的向往。
围炉煮茶火爆,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吸引了众多“95后”甚至“00后”走进茶馆,学习和体验茶文化,带动茶馆业态出圈。
“围炉煮茶改变了年轻人对喝茶的认知,而且,这类全新的饮茶文化,对于年轻人来说消费压力不会很大,大家也更愿意去尝试。也许未来,年轻人会因这份体验喜欢上茶文化,那围炉煮茶的意义就达到了。”田媛媛说。
(摘自《“围炉煮茶”火出圈,年轻人热捧的是什么?》,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上海一男子报警称自己的两名朋友吃饭时突然昏迷。民警到场后发现,房间内正燃烧着围炉煮茶的炭火炉,遂立即将炭火炉拎至天台并开窗通风。所幸三人得到及时救治,脱离生命危险。
围炉煮茶本是美事一桩,但如在封闭的室内进行,极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不易被察觉,浓度超过0.05%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上海市黄浦区消防救援支队火调技术处工程师袁晨说,“轻度一氧化碳中毒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四胶无力、恶心、呕吐、轻度意识障碍、嗜睡,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若不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
由于产生明火、持续高温、烤炉质量参差等问题,消防专家还重点提示了围炉煮茶背后的火灾风险。
“点燃时有火星溅出来,其不能扇风,越痛火里越多。幸亏桌子上没有容易燃烧的东西,不然真担心着火。”在体验围炉煮茶时,差点引起火灾的张女士接受采访时说。
(摘自《透视“网红项目”围炉煮茶背后的安全风险》,有删改)
17. 下列对以上材料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炉煮茶”简单、方便,追求接地气和烟火气,成为了当前茶馆业态的主流。
B. 与传统中式茶馆相比,“围炉煮茶“跳脱传统类型,其休闲属性表现更为突出。
C. “围炉煮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D. “围炉煮茶”热潮迅速兴起,已成为年轻人社交的新宠,但安全隐患也不容小觑。
18. 为什么“围炉煮茶”会受到如此喜爱,请你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原因。
19. 小语同学了解“围炉煮茶”后,想在家庭聚会时进行尝试。请你结合材料三对其提出建议。
【答案】17. A 18. 答案:①过程简单、方便;②有氛围感和仪式;③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舒适温暖的社交方式体验慢生活;⑤消费低。(答出四点且大意正确即可)
19. 示例:小语,你们聚会围炉煮茶时请注意:①场所宜选在露天、天台等室外或通风较好的屋内。②要在正规商店和平台选购质量有保证 的烤炉等烧炭工具。③烧煮时要远离易燃物品,提防火灾风险。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材料的理解与辨析。
A.从材料一第三段“围炉煮茶火爆,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吸引了众多‘95后’甚至‘00后’走进茶馆,学习和体验茶文化,带动茶馆业态出圈”可知,茶馆业态只是出圈,并未“成为主流”。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本题可筛选材料二第二段中的“一是这个产品足够新奇,炭炉、茶壶和烤物,简简单单就能营造出中式传统生活的氛围感和仪式感,满足年轻人拍照打卡的需求;另一方面,它提供了一种舒适温暖的社交方式,体验慢生活成为其核心要义,更寄托了消费者对‘岁月静好’的向往”和第三段中“而且,这类全新的饮茶文化,对于年轻人来说消费压力不会很大,大家也更愿意去尝试”等内容概括作答,意思对即可。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材料的理解和提建议能力。
根据材料三第一、二段事例内容可知:如在封闭的室内围炉煮茶,极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可提出建议:场所宜选在露天、天台等室外或通风较好的屋内。
根据材料三第三段“由于产生明火、持续高温、烤炉质量参差等问题,消防专家还重点提示了围炉煮茶背后的火灾风险”可建议:要在正规商店和平台选购质量有保证的烤炉等烧炭工具。
根据材料三第四段“点燃时有火星溅出来,尤其不能扇风,越扇火星越多。幸亏桌子上没有容易燃烧的东西,不然真担心着火”可建议:烧煮时要远离易燃物品,提防火灾风险。
(三)文学作品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田垄秧绿
廖辉军
①春风如笔,将大地染成一幅绝美画卷。漫山遍野的翠绿中,最显眼的当属乡下农人的杰作——田垄。当看到如许画面,那些关于田垄的不变记忆在心底氤氲开来……
②田垄呈梯形,伴山谷溪流而下,一垄连着一垄,有的像圆形石磨,有的像方块棋盘。它们千百年来偏居一隅,远离都市喧器,不急不躁地始终保持着乡土肤色,任由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耕耘。
③布谷声声,田垄在农人的阵阵吆喝声中苏醒了。刚走出栏圈的耕牛忙碌起来,用憨实的脚印一步步丈量着土地的深浅,喘息中充满了泥土的芬芳。越冬的种子再也耐不住寂寞,在温水的日夜浸泡催促下,身子变得丰满而结实,兴奋地一点点露出尖头和芽,仿佛刚出生的婴儿好奇地张望着外面的大千世界。此刻,父亲神情专注,小心翼翼地捧起这些可爱的小精灵——那眼神就像过去看着儿时蹒跚学步的我,然后将它们一一挥洒在平整均匀的秋田里。以稀松柔软的泥土为床,以阳光通透的大棚为被,直至变得满眼葱郁翠绿。收成好不好,关键看秧苗。在农人眼里,长势喜人的秧苗象征着生机勃勃的希望,孕育着丰收的梦想。接下来,就等着下田插秧了,这可是庄稼人一年当中最要紧也最期盼的日子。
④插秧,乡下人又称“栽田”。小时候,奶奶常常对我唠:“过年的肉,栽田的工,万万不能耽搁。长大了可要学会栽好田,到时不愁没人请。”我认真地听着并记下,从奶奶那一脸虔诚中感受到农人对栽田非同一般的敬重
⑤大清早,人们三三两两聚集在田头,高高地卷起裤脚争先恐后地下田拨育好的秋苗。稻草如绳,一拉一扯,秧苗就在农人的手中迅速成堆结把,像极了小女孩头上束起的发髻,不一会儿就铺满了整个稻田。
⑥该插秧了。听!那一声声欢快豪放的秧歌响彻山谷,满漾出发自心底的喜悦。唐代“布袋和尚”的《插秧歌》有云:“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方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插秧时,每个人都低首躬身,步步倒退,用深浅不一的绿秧描绘着心中最美的田垄。那低头后退的姿态,分明是对土地的敬畏与膜拜,世代相传、不曾停息。
⑦接下来的日子里,阳光和雨水变成了欢喜冤家。农人渴望用辛勤和执着感动上苍,祈祷风调雨顺,一起呵护秧苗茁壮成长。那时,父亲对还在上学的我说,没事就帮忙看秧水吧。于是,每逢假期,我就扛着锄头往田垄跑,做堰引水、除草施肥,就盼着稻秧吐蕊、谷粒饱满,待稻叶由绿变黄时,就丰收在望了。静候成熟时,农人也不闲着,不紧不慢地修补粮仓,再把镶刀打磨得程亮如新。
⑧犁耙水响,秧歌嘹亮,转眼又到了春耕时节。如今,古老的耕牛早已被现代化的农机所取代,曾经热闹喜人的栽田场面也渐行渐远。只是当有一天尝试着追寻生命的记忆时,才蓦然发现,那一棵棵小小秧苗在盛满乡愁的田垄里,依旧岁岁常绿,青春不老。
(选文有删改)
2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展现了记忆和现实中的乡村农耕生活,让人感受到乡村农耕生活的静谧。
B. 本文详细地叙述插秧劳作的全过程,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C. 本文第⑥段引用《插秧歌》,表达出农人们在插秧时虔诚、恭敬和内心喜悦之情。
D. “犁耙水响,秧歌嘹亮”从听觉角度生动地再现了农人们热闹喜人的栽田场面。
21.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越冬的种子再也耐不住寂寞,在温水的日夜浸泡催促下,身子变得丰满而结实,兴奋地一点点露出尖头和嫩芽,仿佛刚出生的婴儿好奇地张望着外面的大千世界。(从修辞角度赏析)
(2)父亲神情专注,小心翼翼地捧起这些可爱的小精灵——那眼神就像过去看着儿时蹒跚学步的我,然后将它们一一挥洒在平整均匀的秧田里。(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22.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只是当有一天尝试着追寻生命的记忆时,才蓦然发现,那一棵棵小小秧苗在盛满乡愁的田里,依旧岁岁常绿,青春不老。”一句的理解。
【答案】20. A 21. (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越冬种子人的情思,生动形象地写出种子兴奋地生出新芽,充满生机的情态,从侧面表现农人们劳作时的欣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农耕下这种生命状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运用了动作描写,“挥洒”和“捧起”两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插秧时的专注和度虔诚,表现出父亲对农事的重视,表达了我对劳作时父亲的赞美之情。
22. 本文作者回忆了春耕时节,农人们在田垄间犁田插秧,欢快劳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劳动者劳动的赞美。由于现代化的发展,随着岁月流逝,年岁滋长,曾经热闹喜人的栽田场面也渐行渐远,透出作者内心的失落,饱含了浓浓的乡土情怀、思乡怀旧情结。
【解析】
【20题详解】
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A.有误,结合①段中“春风如笔,将大地染成一幅绝美画卷。漫山遍野的翠绿中,最显眼的当属乡下农人的杰作——田垄。当看到如许画面,那些关于田垄的不变记忆在心底氤氲开来……”,⑧段中“犁耙水响,秧歌嘹亮,转眼又到了春耕时节。如今,古老的耕牛早已被现代化的农机所取代,曾经热闹喜人的栽田场面也渐行渐远。只是当有一天尝试着追寻生命的记忆时,才蓦然发现,那一棵棵小小秧苗在盛满乡愁的田垄里,依旧岁岁常绿,青春不老”的内容可知,本文展现了记忆中的乡村农耕生活;
故选A。
【21题详解】
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
(1)从修辞角度赏析。结合“越冬的种子再也耐不住寂寞,在温水的日夜浸泡催促下,身子变得丰满而结实,兴奋地一点点露出尖头和嫩芽,仿佛刚出生的婴儿好奇地张望着外面的大千世界”的内容,由“越冬的种子再也耐不住寂寞,在温水的日夜浸泡催促下,身子变得丰满而结实,兴奋地一点点露出尖头和嫩芽”可知,将越冬种子拟人化,赋予了越冬种子人的情思,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由“仿佛刚出生的婴儿好奇地张望着外面的大千世界”可知,将越冬种子比作婴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种子兴奋地生出新芽,充满生机的情态,从侧面表现农人们劳作时的欣喜之情。联系“收成好不好,关键看秧苗。在农人眼里,长势喜人的秧苗象征着生机勃勃的希望,孕育着丰收的梦想”的内容可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农耕下这种生命状态的喜爱和赞美。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捧起:双手托起,拢在手里。挥洒:指洒落;抛洒。两者均为动词。结合“父亲神情专注,小心翼翼地捧起这些可爱的小精灵——那眼神就像过去看着儿时蹒跚学步的我,然后将它们一一挥洒在平整均匀的秧田里”的内容,可知本句运用了动作描写,“捧起”“挥洒”两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插秧时的专注和虔诚的态度,表现出父亲对农事的重视,表达了我对劳作时父亲的赞美之情。
【22题详解】
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①段中“春风如笔,将大地染成一幅绝美画卷。漫山遍野的翠绿中,最显眼的当属乡下农人的杰作——田垄。当看到如许画面,那些关于田垄的不变记忆在心底氤氲开来……”,⑥段中“该插秧了。听!那一声声欢快豪放的秧歌响彻山谷,满漾出发自心底的喜悦。唐代‘布袋和尚’的《插秧歌》有云:“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方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插秧时,每个人都低首躬身,步步倒退,用深浅不一的绿秧描绘着心中最美的田垄。那低头后退的姿态,分明是对土地的敬畏与膜拜,世代相传、不曾停息”的内容可知,本文作者回忆了春耕时节,农人们在田垄间犁田插秧,欢快劳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劳动者劳动的赞美;
结合⑧段中“犁耙水响,秧歌嘹亮,转眼又到了春耕时节。如今,古老的耕牛早已被现代化的农机所取代,曾经热闹喜人的栽田场面也渐行渐远。只是当有一天尝试着追寻生命的记忆时,才蓦然发现,那一棵棵小小秧苗在盛满乡愁的田垄里,依旧岁岁常绿,青春不老”的内容可知,由于现代化的发展,随着岁月流逝,年岁滋长,曾经热闹喜人的栽田场面也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不见,透漏出作者内心的失落之情,饱含了浓浓的乡土情怀和思乡怀旧的情结。
四、名著阅读(6分)
23. 蓓蓓同学在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将弗罗斯特的诗歌《未选择的路》摘抄在了书的扉页,借以警示自己:当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一定要做出理智而正确的选择,并坚定地走下去。
保尔也曾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最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请你结合书中内容,列举保尔的两次重要选择,并分析这样选择对于他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
【答案】示例:保尔深爱着冬妮娅,但两人所属阶层和价值 追求不同,因此产生了矛盾冲突。保尔最终选择结束这段感情,坚定了自己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方向。
保尔身体垮掉,丧失战斗能力,无法归队,是用自杀的方式来逃避困难还是直面现实?保尔最终战胜了懦弱,选择做生活的强者,更明确要竭尽全力,让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的理想。
【解析】
【详解】考查名著情节。开放类试题,结合原著内容,符合题目的要求,语言简洁概括即可。如: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而且他的文稿被丢失了,他万念俱灰,所以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在这个紧要关头,他想到了以前自己经历生死危机,想到自己攻克的城市,明白了“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从而打消了自杀的念头,选择重新写作,最终他的著作得以出版,获得好评,他也得到了新生。正是这次选择,改变了他的命运。
示例1:保尔看到朱赫来被捕,稍有思考就做出决定要救朱赫来。保尔出其不意地扑向了押送朱赫来的匪兵,抓起步枪,狠劲儿地往下压,始终不放手。待朱赫来回身打倒匪兵,两人逃走。正义感和大无畏的精神,使他做出了救朱赫来的选择,这正是保尔成为革命战士的思想基础。
示例2:保尔不能容忍冬妮娅庸俗的个人主义,决定分手。保尔认为,自己的生命是为了更加伟大的事业,而不是爱情。自己首先属于党,其次才是爱人和其他的亲人。保尔把自己的生命与伟大的事业、与党联系在一起,这就是革命战士的爱情选择。
示例3:当保尔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时候,他选择不向命运低头,而是克服种种困难,拿起笔来,以顽强的毅力开始写作,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着他生命的誓言,最终成长为了真正的钢铁战士。
五、写作(60分)
24. 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中,你的小组负责制作与古建筑相关的手抄报,你们选择介绍古建筑八大元素之一——飞檐。以下是组员收集的相关资料和手绘的飞檐图,请你结合表、图,写一段介绍飞檐的说明性文字,200字左右。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
【答案】示例: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檐部形式之一,多指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飞檐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有这样的描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可见醉翁亭的檐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这是飞檐的典型代表。不同地区的飞檐也会有些许的差异。例如,南方地区在设计飞檐时,会将翼角高挑,这样可将房顶的雨水抛远,减少雨水对基础建筑的损坏。而北方的翼角较为平直,这是为了减少积雪对末端瓦片造成压力。由此可见,飞檐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实用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要求运用相关资料和手绘的飞檐图,结合表、图的内容,写一段介绍飞檐的说明性文字,200字左右。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把表格中关于飞檐的“释义”“使用对象”“艺术美感”“南北差异”“相关诗文”进行组合,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语句表达通顺,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示例:飞檐是中国传统古建筑屋顶造型的一部分,是一种檐部形式,开头为上向翘起,呈欲飞之状。飞檐主要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屋顶。飞檐具有轻盈活泼的外部造型,给人以屋角上绝美的灵动视觉感。飞檐不仅外观优美,还具有重要的实用功能。在南方多雨地区,翼角高挑,可将房顶的雨水抛远,减少雨水对基础建筑的损坏;在北方冬季多雪地区,翼角平直,可减少积雪对末端瓦片造成压力。我国古代诗文中,有很多关于飞檐的描述,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道:“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这种给人“翼然”感觉的屋顶,就是飞檐带来的效果。
25. 子瞻中学影视社团将拍摄“与爱同行”主题的系列微电影,该系列将由《不能说的秘密》《雨夜》两部微电影组成。社团现面向全体同学征集好故事,要求情节波折,立意暖心。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命题,然后创作故事来投稿吧!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答案】例文一:
不能说的的秘密
那个简易的书包是初一开学时,妈妈亲手为我背上的,它很朴实,很耐用,一直跟随我到了今天,坐在考场上,我仍可以看见它立在讲台上,似乎在那里默默凝视着我——等待考试结束后把包跨在肩上,带走。
书包是银灰色的,款式落伍,中间有个隐蔽的夹层,里边可以装很多秘密的东西。
初一时,那书包的夹层里塞满了我上课时传的小纸条,一张纸写满了,随手塞进书包,再撕一张纸,接着不亦乐乎地传来传去,直到老师严厉地咳嗽一声,瞪我一眼,我才紧张地红着脸把纸条藏在书包里,我们都很怕,怕老师没收了纸条,知道一些“天机”。晚上回家后,我声称自己在写作业,把房门反锁,掏出那些纸条一张张读,读过了撕个粉碎,再用一张大纸包起来,揉成团,才放心地丢进垃圾桶里——怕妈妈看到起疑心,她一向不允许我上课传纸条,然后自己会想纸条上那些搞笑的话,呆呆地笑一阵。书包,仿佛和我一起笑。它也读过那些纸条了。
刚上初二,书包里藏着刚借来的杂志和漫画,趁着妈妈不注意,偷看一会儿,一旦听到了妈妈进屋的声音,迅速将“赃物”藏进书包,然后装模作样地掏出一本课本。自言自语道,终于找到了。书包也在屏息凝神,待妈妈搜查一无所获后,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现在,我将男孩子们红着脸送给我的诗、文章都小心地放进书包。书包小心地保护着它们,不让它们弄皱、弄脏。我抱着书包,心像一只乱撞的小鹿,说不出的青春的滋味!但最终,那些“情书”还是在回家的路上让我扔掉了。书包趴在我肩上同我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有些惋惜,有些无奈,跟我一同狂奔回家,甩走那些莫名其妙的少年的愁滋味。
今早上考场之前,妈妈递给我一个红色的名牌书包,示意好运,我摇摇头笑说;“背这个吧,习惯了!”然后我听到书包在我身后偷偷地哽咽了一下。
有人抒情道:“请大家原谅那个把我们的青春悄悄愉走的夏天吧!”我暗暗发笑:青春时光哪有被盛夏愉走,分手时让我珍藏进了那有破口却知心的书包嘛!除了我,谁也无法知道那曾藏在书包里的秘密!
例文二:
雨夜
秋雨淅沥,路灯也变得昏黄朦胧起来。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成熟一点行不行?”行道上,一男一女对立着,互相拌嘴。来往行人不少,低头刷着手机,举着伞,匆匆走过。
斑马线前,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打着伞,站着。伞面很脏,混着泥的水一道道滑落,依稀可以辨认出伞是蓝色;雨伞很大,轻松便可以遮住男孩上半个身子。交通信号灯红了又绿,行人举着五彩斑斓的伞来来往往,男孩的泥伞却只是不动。
“哐!”突兀的声响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闹别扭的男女停止了争吵,行人的视线离开了手机,所有人都看向响动的那一处街角,行道树下,一位老人倒在那儿,正竭力扭转身子,两只手来回摸索,试图找到什么着力点好站起来。被打断的成年人们只是看了几眼,就又低头回到了自己的世界。那对男女不吵了,很有默契的对视,然后往反方向离开。行人依旧匆匆。没有人再去关注对街那个角落,仿佛那个正在竭力挣扎的老人从不存在。斑马线前,那把蓝底泥伞微微抬起,伞下的男孩看向对街,绿灯了,他飞奔而去。
老人倒在树下,独自挣扎。雨变得瓢泼,皂果和帘幕一般的水一齐砸到老人身上。老人双腿微颤,感受着行人来往,皱纹交织的脸上写满惊慌,麻布制的衣服冰凉得贴在皮肤上,狼狈不堪。逆着人群,男孩奔向老人,一把泥伞挡住让老人心惊的灰沉的天,蹲下身,为老人检查好伤势,男孩缓缓地扶老人起来。“谢谢!谢谢!”老人用不很清晰的口齿向男孩不住道谢,男孩听到这一连串的谢谢,却是愣住了,他张了张嘴,终于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把伞塞给老人,挤出一抹笑,飞奔而去。老人追不上男孩的脚步,拿着被雨水洗刷干净的天蓝的伞,不知所措。
“那不是上周那孩子么?”老人环视,发现是一旁报亭边两个男人正在谈天,“怎么,被讹了一次,还敢扶人?”“小孩子嘛,幼稚。”另一个男人抽了一口烟,发出一连串干瘪的笑,似乎对自己的结论很是满意。
“啪”,路旁行道树又落下两颗皂果,砸烂在地上,只见绽开的昏黄水花旁,一颗嫩绿小苗,含着初秋的风和雨,轻摇。风雨中,小男孩揽下了看似不属于他的责任,让我心生感动,小男孩,你是我的榜样,我要向你学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命题一为“不能说的秘密”。
第一,审题立意。“不能说的秘密”,意思是加以隐蔽,不让人知道;隐蔽的事情;尚未被发现或揭露的事物。“秘密”不仅为文章设定了氛围与情愫,而且是叙述的主体对象。其内容和情境必须相对的隐秘,倾吐的文字必须是低调而舒缓、诗意、活泼亦不失神秘。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必须是健康向上的。秘密中蕴藏的,应该是智慧的练达,善良的成熟,苍凉的质朴,和豁达的人性,书写的是我们对生活的点滴感悟和思考。表述自己对成长过程中的迷茫、困惑、烦忧、喜悦等个性体验;也可以是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思考沉淀下的感悟;也可以是对社会热点话题的焦灼与烦闷;还可以是对现实或对作品中的人或事的质疑。
第二,构思选材。文体要写成记叙文。“秘密”不仅为文章设定了氛围与情愫,而且是叙述的主体对象。其内容和情境必须相对的隐秘,倾吐的文字必须是低调而舒缓、诗意、活泼亦不失神秘。选材范围很宽广。“秘密”意味不为人知道的事,没有公开的事,不愿示人或不愿说破的事。可以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故事、心情,如纠错本、便签、试卷、检讨书、字条、零食、闲书、小礼物,甚至情书等等,承载的是,成长过程中生活中的欢乐、紧张、激动、懵懂等情感。
命题二为“雨夜”。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简单易懂,不设审题障碍。雨夜:下雨的夜晚。可以理解为题目规定了作文的情境。在一个下雨的夜晚,自己遇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感悟,萌发了什么情思。这些都可以做为文章写作内容与立意。需要从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取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二,选材构思。文体要求写成记叙文。在生命中,总有一个雨夜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在那个雨夜,老师为你撑起了一把伞;在那个雨夜,母亲把离家出走的你接回了家中;在那个雨夜,你回忆起了自己的某一位朋友;在那个雨夜,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向你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以记叙或描写为主要表达,抒发自己在某个雨夜生发的情思或感悟。
飞檐
释义
屋顶造型的一部分,檐部形式之一
使用对象
亭台楼阁、宫殿、庙宇
艺术美感
轻盈活泼、屋角上绝美的灵动
南北差异
南方:翼角高挑,可将房顶的雨水抛远,
减少雨水对基础建筑的损坏。
北方:翼角平直,可减少积雪对末端瓦片
造成压力。
相关诗文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某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阅读下列选段,完成下面试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满分150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三规”,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用课文原句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