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授课课件ppt
展开1. 了解苏格拉底的人生轨迹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 理解苏格拉底抛出的“正道”“道义”“道理”等一系列的“正义”理念,分析他是如何层层铺垫、步步设问地阐述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的。3. 就苏格拉底遵守的原则进行一些深入的探究。
柏拉图(前 427—前 347),古希腊哲学家,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哲”。公元前 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处死刑。柏拉图对当时的政体非常失望,于是开始游历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等地以寻求知识。他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 《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阐述了他的理念以及道德、政治、教育学说,主题是关于国家管理。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他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
本文节选自《柏拉图对话集·格黎东篇》,主要记录的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在狱中就自己应不应该越狱这一问题和格黎东展开的讨论。题目明确表达了文章的观点,这也正是苏格拉底不接受格黎东的劝告执意赴死的原因。
苏格拉底生在动荡的时代。他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等等。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腐蚀青年等罪名,并被判处死刑。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们拼命劝他逃走,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这篇短文就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在狱中与格黎东会面,两人关于苏格拉底应不应该越狱的探讨。最后,70 岁的苏格拉底饮下毒酒而死。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他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专心致志做学问。40 岁左右,他成了雅典远近闻名的人物,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的。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
格黎东和苏格拉底格黎东和苏格拉底是多年的老朋友,他有时也去广场听苏格拉底讲学,与苏格拉底也是“师友间”的情谊。作为雅典的巨富,他在苏格拉底受审时及苏格拉底被投入狱中后不止一次表示愿意出钱为苏格拉底免除一死。但是苏格拉底执意不领情,舍生取义,为维护雅典民主制度所制定的法律献身、殉道。苏格拉底认为交纳赎金以求免于一死,实际上是承认自己有罪,这是苟且偷生。而不承认有罪,甘愿接受法律的裁决,虽然被处死了,但大义凛然,作为哲人,是最崇高的殉道表现。
苏格拉底式对话 苏格拉底式对话是一种采用对谈的方式,以澄清彼此观念和思想的方法。苏氏认为透过对话可使学生澄清自己的理念、想法,使谈论的课题清晰。尤其他认为只要一直更正不完全、不正确的观念,便可使人寻找到“真理”。这种对话模式,犹如戏剧,拥有无比的张力。尤其穿插轻松、诙谐的语调,屡屡让人陷入推理的自我矛盾中,达致澄清的效果。他用讨论问题的方式与人交谈,但不把结论直接教给别人,而是指出问题所在,并一步步引导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之为“苏格拉底的提问式对话法”或称“产婆术”。
1.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课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8段),针对格黎东所提出的第一个逃狱理由进行驳斥,主要讨论人应该听从众人的意见还是应该听从真理本身。第二部分(29~34 段),讨论行事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第三部分(35~49 段),主要讨论与“正当”相对的“不正当”之标准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对正义没有特殊性的阐述。
2.苏格拉底提出跟格黎东探讨的主要问题(核心问题)是什么?
原文:在我现在的情况下,格黎东啊,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概括: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我们是该越狱逃跑还是从容赴死捍卫自己的信仰和正义?
3.苏格拉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原文:那就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了……那就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概括:越狱逃跑的行为是不正当的,宁可被处死,也不能做不正义的事情,即坚持正义,绝不越狱。
4.苏格拉底从哪些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1)原文:他如果不服从那一位内行,不理睬他的意见和赞许,而听信另外一些外行的话,不是要遭到损害吗? 概括:不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正义,而要越狱的话,是会受到很大损害的。
(2)原文: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概括:可以不听从大多数人越狱的意见,而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正义。
(3)原文: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概括:越狱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
(4)原文:是不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是不是在某某情况下可做,在别的情况下不许做?……是不是我们必须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者比较轻的刑罚?是不是做不正当的事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做此事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是邪恶的、可耻的?概括: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正义并做好牺牲的准备。
5.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类比论证。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对人们来说是抽象而深奥的,苏格拉底举的“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对人们而言是是身边的人和事,是比较熟悉的。“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要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而非众人的意见。由此及彼,正义和非正义这个问题也应当听从内行人的意见而非外行人的意见。苏格拉底通过这一类比,使自己的观点更容易被理解进而被接受。
1.面对格黎东的劝说,苏格拉底是怎样层层铺垫,步步设问,一步一步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的?
文本开始是一大段苏格拉底的阐述,意思是:你的关心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你的;如果不合乎正道,我不会让步。接着,苏格拉底问了几个关键的问题请他考虑: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在格黎东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后,苏格拉底运用联想谈到了运动员,问及第二个核心问题: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格黎东回答只听从一个人的意见。随后,苏格拉底抛出第三个问题:如果听从了外行人的话,是不是要遭到损害?在格黎东承认会遭到损害后,苏格拉底进而腾挪思维,发问:道义与身体谁贵重?格黎东回答:道义比身体贵重得多。于是苏格拉底继续进行引导:活得好比活着更重要。在得到格黎东的支持后,他将“活得好”进一步解释为“活得体面、正派”。他最终得出结论:私自离开是不正当的、邪恶的、可耻的。我们不能做。总的来说,面对格黎东的劝说,苏格拉底多层设问,反复引申,联想对比,迂回曲折,最后水到渠成。
2.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先后提出了哪些观点?请加以梳理。
(1)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2)好的意见就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就是糊涂人的意见。(3)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4)我们必须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者比较轻的刑罚,做不正当的事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做此事的人都是邪恶的、可耻的。(5)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
3.苏格拉底是如何理解“正义”的?请结合课文所涉及事件的背景简要分析。
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他本人和他的很多朋友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公正的判决。在行刑前,他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狱中,告诉他其他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帮他逃跑。面对格黎东让他逃跑的劝说,他首先考虑的,不是生或死的结果,而是正义与否的理性判断。苏格拉底唯一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定执行判决,接受死刑。他要听从道义而不是其他,“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如果接受格黎东等人的建议逃跑,免于死刑,就违背了自己的原则,损害了法律,就是对国家的不正义。苏格拉底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脑袋里只有正义原则指导下的正义或不正义的抉择,至于世人看重的生与死,则显得那么的无足轻重,这就是一代哲人超脱生死,始终遵守法律,追求正义的至高精神。
4. 苏格拉底之所以能说服格黎东是因为他的坚持,从课文内容来看,他坚持的是什么?
(1)他坚持的是正义。在课文中,苏格拉底提到的“正道”“道理”“道义”“正当”等,都可以认为是他从不同角度对“正义”的诠释,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正义”的代称。他在对话的一开始就亮明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围绕这一立场,他层层铺垫,步步引导,最终在他对“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这一观点的坚持中结束对话,足可见他对“正义”的坚持。
(2)他坚持认为人的灵魂比身体重要。苏格拉底是个在乎灵魂的人,他向格黎东提问:“身体坏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格黎东回答:“不能。”这说明苏格拉底对身体、生命的珍重。但接下来,他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在得到格黎东的否定回答后,又抛出“比身体贵重吗?”的问题,可见苏格拉底对灵魂、信仰的珍重程度超过了他对身体、生命的珍重,所以才会为了灵魂中对正义的坚持,而放弃了逃生的机会。
5.苏格拉底坚持正义、舍生取义的行为令人感动;但也有人认为,他应该越狱逃跑。你觉得呢?为什么?
观点一:没有什么比为了理想付出一切更加值得!这个世界上除了生命之外,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真理、正义、理想。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和正义被毁造成的损失比身体被毁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对于毕生追求真理和正义的苏格拉底而言,越狱逃跑意味着以不义对不义,这是对真理和正义的损害。观点二:苏格拉底应该越狱逃跑。他本来就是无罪的,那些莫须有的罪名都是强加给他的。越狱之后,他能更好的影响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接受他的观点,进而能更好的改变社会,改变世界。
苏格拉底在与格黎东的对话中,不断提问,层层铺垫,将格黎东带入自己的逻辑轨道,最终使他认同了自己“听从真理”“坚持正义”的道德观念。对话体现了苏格拉底愿意为真理和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1.选出填入横线处恰当的词语。
① 我们习惯把眼光投向城市与场地的久远历史,这些文化与传统,作为设计师的追求___________ (无可非议/ 无可厚非),而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② 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会想办法克服困难,而不会___________ (诚惶诚恐/惊慌失措),被困难吓倒。③ 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让青年读者们觉得望尘莫及,然而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___________(毕恭毕敬/ 顶礼膜拜),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质疑,去挑战。④ 文艺批评者要___________(当仁不让/ 首当其冲),主动应对,坚守艺术理想、批评精神和独立品格,引领文艺朝着健康繁荣的方向阔步前进。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B. 比赛中,残疾人运动员勇敢地将肢体的残缺暴露在观众面前,第一次观看残疾人比赛的健全观众有震撼,有深思,也有不忍,是难以名状的。C. 这个国家平均每年有近20 个天然湖泊消亡。专家指出,由于过度围湖造田,将大面积湖泊分割成小湖泊,是造成天然湖泊面积锐减的主要因素。D. 近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成为讲好中医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的窗口。
解析:B. 最后一分句缺少主语,可在其前加“这种感觉”;C. 成分残缺,“由于”淹没了主语,应该去掉;D. 中途易辙,暗换主语,“成为讲好中医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的窗口”的主语为“中医药海外中心”,不能承接前一句的主语“我国”。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柏拉图说过,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不该坚持的。所以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于如何去“选择性忽视”。 汪国真说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请比较上面两段文字的异同,并就其中一段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B题干包括三个问题:一是“同”,一是“异”,一是自己的认识。柏拉图的话和汪国真的话都谈到了“坚持”和“选择”,这是相同之处。柏拉图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不该坚持的”,从中可以看出柏拉图认为无论是选择还是放弃,都要理性对待,正确选择;汪国真的话中“既然……便……”强调的是坚持,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这是不同之处。柏拉图的话更理性一些,汪国真的话更有激情。在此基础上,谈谈自己的认识即可。
答案:相同之处:都谈到了选择和坚持的重要性。不同之处:柏拉图之言强调正确的选择和正确的放弃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更具理性和智慧。汪国真之言更侧重坚持的重要性,既然选择了,就需要不畏艰难地走下去,更具号召力和鼓动性。我的认识(示例):我更喜欢柏拉图的理性与智慧,由理性与智慧支撑的勇气才更容易让我们到达内心渴望的远方。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完整版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应当坚持正义,对话体,形容十分恭敬,遵从遵循,试图企图,无可厚非,惊慌失措,顶礼膜拜,当仁不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5 *人应当坚持正义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5 *人应当坚持正义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活动一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5 *人应当坚持正义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5 *人应当坚持正义评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读任务,自我研习,研读文本寻找答案,格黎东如何劝说,苏格拉底的反驳思路,文章层次结构,核心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铺垫,步步设问不断推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