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5 实验题、探究题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5 实验题、探究题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5 实验题、探究题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解析版).docx
    专题05  实验题、探究题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01
    专题05  实验题、探究题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02
    专题05  实验题、探究题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03
    专题05  实验题、探究题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01
    专题05  实验题、探究题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02
    专题05  实验题、探究题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03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5 实验题、探究题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5 实验题、探究题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05实验题探究题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原卷版docx、专题05实验题探究题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图F为检验装置气密性操作,说明装置不漏气的实验现象是 。
    (3)B装置正在进行实验室制备氧气,请写出用该装置进行制备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
    (4)实验室要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方程式是 。
    (5)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 。
    (6)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收集时机是 。
    2.(2022上·山东烟台·九年级统考期末)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1)下图是小涛同学称量一定量的氯化钠的实验示意图。
    ①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前,发现托盘天平横梁的指针如上图所示,则应 。(填字母)
    A.将游码向左调节 B.将游码向右调节 C.向右端调节平衡螺母 D.向左端调节平衡螺母
    ②上图中,实际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g。
    ③某同学欲称取15g氯化钠,称量前如果指针偏左就开始称量,则实际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g,经改正后按正确操作,称取过程中若指针偏右,应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B.取下一部分砝码 C.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D.添加一部分砝码
    ④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还有很多注意事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12.53g蔗糖
    B.除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外,可将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C.加砝码的顺序应是先加质量大的再加质量小的
    D.称量药品时,可以用手直接取砝码
    (2)在实验室制取某气体,要进行如图所示的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会看到的现象是 。
    (3)某实验要量取47.5mL水,量取时,应选择 (选填“50mL”、“100mL”或“200mL”)量筒和 。(填仪器名称)若量取时,仰视读数,则所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将 (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3.(2022上·辽宁抚顺·九年级统考期末)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里选择装置A和E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来制取氧气。在A装置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当观察到E装置中导管口有 时,开始收集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F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内如果没有预先盛少量水或细沙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4.(2023上·重庆梁平·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② 。
    (2)绿色化学同样需要化学实验的绿色。如图2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 (填“甲”或“乙”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用排水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顺序是先取出导管,然后 ,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4)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在氧气钢瓶和病人吸氧器之间连接一个类似如图3所示的装置,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导气管 (填“a”或“b”)端连接在供氧气的钢瓶上。
    5.(2023上·黑龙江大庆·九年级统考期末)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一和图二所示的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探究:乙组实验前注射器中有20mL氮气,100mL集气瓶中加入10mL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图一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2)图一中实验完毕后,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少于总容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回答一点即可)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填能或否),理由是 。
    (3)根据图二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是 mL;开始体积增大的原因是 。
    (4)根据乙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5)某同学用氯酸钾制取了14.3g的氧气,若这些氧气来自于空气,则需要空气 升(氧气的密度为1.43g/L)。
    6.(2023上·陕西渭南·九年级统考期末)为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1)图1是按课本进行的实验,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 ,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图2与图1相比,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实验延伸】为了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微型实验。

    【查阅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二者接触会反应产生白烟,白烟是氯化铵(NH4Cl)固体。
    (3)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像皮塞。稍后,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
    ①产生白烟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 (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
    ②由图3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的运动速率 (填“快”或“慢”)。
    (4)准备两套(甲、乙)如图3所示的装置,将甲装置放在室温环境中,乙装置放在比室温高30℃的环境中、乙出现白烟现象比甲快,原因是 。
    【拓展实验】
    (5)再取一根V型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在左右两端同时塞入分別滴有浓盐酸、浓氨水的脱脂棉,再塞紧橡皮塞。稍后,在靠近浓氨水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如图4。

    图4实验中,最先出现白烟的位置与图3实验相反,说明相同条件下 。
    7.(2023上·湖南湘西·九年级统考期末)图Ⅰ是小红按照课本进行的化学实验,在实验时不仅观察到甲烧杯中酚酞溶液变红,还闻到股难闻的刺激性气体。于是小红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导管的橡胶塞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1)E试管滴入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进行b操作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实验我们不仅可以得到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还可以知道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8.(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1)进行步骤一操作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有 (写出一点)。
    (2)步骤二的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3)指出步骤三中的两处错误操作: 。
    实验二
    (4)如图,实验开始前,集气瓶内预先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填序号)。
    A.因反应放热,加速降温,节省实验时间
    B.为了吸收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C.密封,防止装置漏气
    (5)若实验操作过程规范,则可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实验三
    (6)如图所示,烧杯①装入浓氨水、②、③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 (填“①”、“②”或“③”)中液体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 。
    (7)为了更快的观察到实验现象,对实验三你的改进措施是 。
    9.(2022上·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可以从多角度认识水。
    (1)水的组成和构成:从宏观角度分析,水由 两种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由 构成。
    (2)水的化学性质: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 (选填“a”或“b”)管中生成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3)水的应用:图2是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图3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示意图,在集气瓶内装少量水,水面上方空间均分为5等分,若装置气密性良好,最终集气瓶内水面大约上升至刻度 处。
    10.(2023上·安徽合肥·九年级校考期末)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用A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时,a管产生的气体是 ,检验a管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b管接电源的 极。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测定了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
    请回答:理论上a管和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 ;虽然装置气密性良好、读数正确,但电解开始阶段两管气体的体积比 (填“大于”或“小于”)理论比值,不符合理论比值的原因是 。
    (2)用B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现象有 ,若实测结果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只写一条)。
    (3)C图实验中集气瓶底部装水的目的是 。
    11.(2023上·陕西渭南·九年级统考期末)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①如图1是某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两种物质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②于是同学们对图1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图2的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 (填字母)。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①硅(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中不可缺少的材料。硅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化学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 。
    ②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填字母)。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湿衣服晒干后,质量变小
    C.蜡烛燃烧后变短
    12.(2023·黑龙江绥化·九年级统考期末)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
    (1)在加热时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 ;
    (2)在刚开始预热时,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①试管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结束后,待试管①冷却之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
    13.(2023上·广东清远·九年级统考期末)通过一个学期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方法和规律,请你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O2,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用装置B可以制取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B的优点是 。
    (4)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则实验室制取氨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若用F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 端(填“a”或“b”)通入集气瓶。
    14.(2023上·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是初中生必备的实验技能。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装置F收集氧气,当 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3)为了挑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实验小组取等质量的碳酸物与足量8%稀盐酸、8%稀硫酸设计了四组反应,并将得到的数据绘制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反应时间”曲线图。结果如图所示:

    ①根据实验结果,实验小组决定选择块状大理石和8%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小组不选择实验①的原因是 。
    ②将10g大理石样品放入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不含仪器)为57.8g,则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纯度为 。
    15.(2023上·江西吉安·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现象
    (1)小组同学观察到酒精、煤、天然气三种生活中常见的燃料燃烧都会发光热,其中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任务二】探究燃烧条件
    (2)小组同学按图所示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以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改进后的实验优点有 ;改进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白磷燃烧而试管内的红磷不燃烧,由此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任务三】探究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3)通过实验对比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不同,同学们可得结论是 。
    【任务四】探究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4)小组刚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对红磷燃烧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进行探究。若燃烧后天平仍然平衡,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 。
    【任务五】调控燃烧
    (5)当天然气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就容易出现黑色,达说明天然气发生不充分燃烧,此时就要调节一下灶具进风口,灶具的进风口应 (填“调大”“调小”或“不变”);关闭燃气灶阀门火焰就会熄灭,其原理是 。
    16.(2023上·广东广州·九年级校考期末)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放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丽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上出现 ;手摸烧杯有 的感觉;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分析:由蜡烛燃烧现象可推测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蜡烛燃烧为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4)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 (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结论】猜想二正确。
    【交流反思】
    (5)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6)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
    (7)有同学发现蜡烛燃烧过程中会有黑烟冒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在空气不足时,石蜡燃烧生成的 。
    17.(2022上·山东烟台·九年级统考期末)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全球,LED屏幕的多姿多彩,LED照明的莹莹之光,主火炬“微火”照亮世界。小亮想到发光、放热是化学变化中常见的现象,在观看开幕式后提出以下疑问,请你来帮助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 ;
    【验证过程】
    ①观察蜡烛燃烧
    请仿照该方案,再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同样的结论(填写下表)。
    ②观察白织灯(灯丝为钨丝)
    【结论】
    猜想二正确。
    18.(2023上·广西防城港·九年级校考期末)“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小强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5%、1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顺序是 (选填序号)。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
    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
    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塞
    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少许MnO2粉末
    (2)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2.小芳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实验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①对二氧化锰进行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②倒掉实验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实验,其目的是 。
    19.(2023·江西宜春·九年级江西省丰城中学校考期末)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探究一:验证MnO2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没有改变。
    (1)某同学用电子天平称取1.0gMnO2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写出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探究二:红砖粉是否也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效果怎样?
    小雨以收集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2)上表中的“待测数据”是 。
    (3)如图可用于此实验收集O2的装置是____(填字母)。
    A.B.C.
    (4)通过实验2与实验 的待测数据对比,可说明红砖粉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5)如需证明红砖粉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证明 。
    20.(2023·江西宜春·九年级江西省丰城中学校考期末)化学兴趣小组在完成“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如图1)的实验后,欲对该实验可选用的药品进行继续探究,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顾旧知】
    (1)红磷燃烧产生的明显现象是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该实验的原理: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瓶内的气压 (填“增大”或“减小”),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就是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提出问题】能不能用硫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气体所占的体积成正比。
    【设计与实验】
    小组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红磷、硫放入集气瓶中燃烧,采集数据如图3、图4(注:装置气密性良,P0是瓶内初始气压,P1和P2是反应结束恢复到室温时瓶内的气压)。

    【问题与现象分析】
    (3)开始反应时瓶内压强瞬间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结论与反思】
    (4)由实验可知, (填“能”或“不能”)用硫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选择药品时,对生成物应考虑的因素是 。
    【拓展与延伸】
    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了解到不用燃烧法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他们设计了图5装置再次进行实验(铁生锈会消耗氧气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记录数据如表。

    (6)根据表中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7)与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相比,该实验的优点是 (写一条)。
    21.(2022上·辽宁抚顺·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分子性质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进行实验】图Ⅰ是课本中的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此实验说明了分子 。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
    ③再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分析讨论】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和图Ⅱ所示装置虽能够证明分子的性质,但无法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图Ⅲ和图Ⅳ所示装置:
    ①按照图Ⅲ和图Ⅳ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烧杯B中溶液现象变化有何不同 。
    ②对比图Ⅲ和图Ⅳ所示的现象,说明了 。
    22.(2022上·湖南衡阳·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氨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1)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2)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填“有”或“无”),理由是 。
    (发现问题)
    虽然课本上这个实验的现象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氨水的用量大、有很多氨气逸出大烧杯等。
    (查阅资料)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实验改进)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改用图丙装置探究微粒的运动性。在透明的废弃矿泉水瓶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用注射器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通过瓶壁扎入瓶内,并向瓶底挤入一定量的浓氨水。一会儿,观察到 。
    (实验反思)
    改进实验与课本实验相比较,有不少的优点,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 。
    23.(2022上·湖北襄阳·九年级统考期末)科学探究与实践是我们需要不断培养的学科核心素养。实验课上,同学们做了电解水的实验。
    (1)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目的是 。
    (2)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氯化钠,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
    【提出问题】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①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里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②氯化钠溶液是在水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溶解后得到的混合物。
    【提出假设】猜想I:氧气和氯气;猜想Ⅱ:氢气和氧气;猜想Ⅲ:氢气和氯气。
    【设计实验】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电解氯化钠溶液,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结论】氯化钠溶液通电时,氯化钠和水反应除了生成两种气体外,还生成了氢氧化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联系电解水的实验,要证明水的组成,你认为在电解水时 (填“可以”或“不可以”)加氯化钠溶液,原因是 。
    24.(2023上·山东烟台·九年级统考期末)实验课上,同学们对电解水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电解水的方程式 。电解水时常常加入稀硫酸或硫酸钠等物质,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小明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氯化钠,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

    【提出问题】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①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里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②氯化钠溶液就是在水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提出假设】猜想I:氧气和氯气;猜想II:氢气和氧气;猜想III:氢气和氯气。
    【设计实验】
    (2)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电解氯化钠溶液,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反思】
    (3)氯化钠溶液通电时,氯化钠和水反应除了生成两种气体外,还生成了氢氧化钠,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反思与评价】
    (4)联系电解水的实验,要证明水的组成,你认为在电解水时是否可以加氯化钠溶液,你的理由是 。
    25.(2023上·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硬水加热时易产生水垢,很多工业用水需要对硬水进行软化处理。小组同学利用1.5%的肥皂水比较水的硬度。
    【查阅资料】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实验一】探究水的硬度、肥皂水的用量与产生泡沫量的关系
    【进行实验】向蒸馏水中加入Ca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配制两种不同硬度的硬水。
    用蒸馏水和两种硬水完成三组实验,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1)对比②和⑧可知,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依据的现象是 。
    (2)设计第2组实验时,为控制水的硬度相同,⑤中x应为 。
    (3)第2组实验的目的是以肥皂水为变量,探究 的关系。
    (4)由上述三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实验二】比较不同水样的硬度
    【进行实验】用四种水样完成实验,记录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用量。
    【解释与结论】
    (5)硬度最大的水样是 。
    (6)由上述实验可知,能将自来水硬度降低的方法有 。
    (7)继续实验,发现山泉水的硬度大于自来水的硬度,其实验方案为 。
    26.(2022上·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高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航天、医疗、炼钢等。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上有一个重要环节为“高流氧呼吸”,其本质也和“富氧空气”差不多,化学兴趣小组欲混制“富氧空气”并开展相关探究,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制取氧气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取2g氯酸钾固体10份,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加热反应,测得生成2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析上述数据,利用此法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 。
    (3)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比时,反应速率变低的原因是 (选填字母)。
    a.二氧化锰不起催化作用
    b.催化剂与氯酸钾接触面积减小
    c.反应物含量过低,温度不易达到反应温度
    实验二:混制“富氧空气”用纯氮气及上述实验制取的氧气
    (4)混制一瓶(一定体积)氧气体积分数为40%的“富氧空气”,可使用由图1装置,先在装置中装满水,再从导管 (选填“a”或“b”)通入氮气,排出 mL水,后再通入氧气排出80mL水。
    实验二: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图2装置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mL,底部残留少量水,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操作如下:
    Ⅰ、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内水的体积为V1mL
    Ⅱ、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Ⅲ、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时,排出气球中的气体(将气球中的气体挤回到集气瓶中)
    调节两边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2mL。
    回答问题:
    (5)实验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6)写出操作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7)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为 (用含V1、V2的式子表示)。
    (8)若读取V1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取V2时仰视,则测得实验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
    27.(2022上·贵州黔南·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红磷和镁条做燃烧的实验如图。

    (1)观察到图1中的现象为 ,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明认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前后的总质量应相等。待完全燃烧后,观察天平却往左边偏 。
    小红按图2装置用适量镁粉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②镁能与氮气反应只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④氢氧化镁是不溶于水的固体,且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 Mg3N2
    【实验探究】
    (2)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拓展延伸】
    (3)如果用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足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请选择下列正确的实验方案将混在氧化镁中的氮化镁除去 。
    A.将混合物直接蒸馏
    B.将混合物直接过滤
    C.将混合物溶于水,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将滤渣在常温下干燥
    D.将混合物放入水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将滤渣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
    (5)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合理的解释是 。
    (6)某可燃物质4.6克与9.6克氧气在密闭的容器里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问该可燃物由 元素组成,这些元素之间的质量比为 。
    28.(2023上·河北保定·九年级期末)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
    (1)小明将蔗糖放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实验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 。
    方案二: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2)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 。
    (3)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 。
    (4)观察到 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9.(2022上·辽宁抚顺·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元素的种类不变;钾、锰元素不能形成气体,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与假设】
    (1)猜想一:产生的气体为O2 ;
    猜想二:产生的气体为 ;
    猜想三:产生的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2)
    【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3)同学:方案I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 。
    (4)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
    【总结交流】
    (5)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不溶物二氧化锰(其他物质均可溶),实验的主要步骤为:a溶解、b 、c洗涤干燥、d称量得出二氧化锰的质量保持不变。
    (6)通过本次探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对于实验出现的意外现象不要去理会
    B.学习物质的性质上网查询即可,没必要进行实验探究
    C. 某个化学反应可能同时伴随多个反应
    30.(2023上·湖北孝感·九年级校考期末)“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实验1】
    (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 (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
    (2)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 ,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MnO2的作用。
    【实验2】
    (3)a.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将注射器的活塞缓慢向外拉动至某一刻度,观察到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b.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30mL3%H2O2溶液。
    c.①将注射器中的H2O2溶液平均分6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
    表中的数据x= 。
    ②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
    【分析讨论】
    (4)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一种常见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拓展反思】
    (5)生活中常用消毒剂除“84”消毒液、H2O2溶液外,还有75%酒精、过氧乙酸等,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不同的消毒剂可随意混合使用B.使用“84”消毒液浓度越高越好
    C.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D.“84”消毒液、75%酒精等消毒剂均应密封保
    31.(2023上·江苏常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在生活生产中,含锰物质的应用较为广泛。
    (一)含锰物质的应用
    (1)实验室用双氧水和MnO2制氧气,其中MnO2起 作用。
    (2)锌锰干电池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干电池。其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Zn+2MnO2+2NH4Cl==ZnCl2+Mn2O3+2NH3↑+A,A的化学式为 。
    (二)二氧化锰的制备
    某研究小组采用如1图装置通过焙烧MnCO3制取MnO2,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MnCO3+O22MnO2+2CO2。石英管内固体的质量与管式炉温度的关系如2图。
    (3)使用尾气吸收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 。
    (4)焙烧MnCO3制取MnO2应该控制反应的温度不高于 ℃。
    (5)焙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不含锰元素。2图中a= ,X的化学式为 。
    (三)硫酸锰铵晶体【(NH4)2Mnx(SO4)2·yH2O】组成的探究
    【查阅资料】1.371℃时,发生的反应为(NH4)2Mnx(SO4)2·yH2O(NH4)2Mnx(SO4)2+yH2O↑;(NH4)2Mnx(SO4)2在850℃完全分解为MnO2固体及NH3、H2O、SO2、SO3气体。
    2.碱石灰能吸收H2O、SO2、SO3,浓硫酸能吸收NH3、H2O。
    【实验步骤】
    步骤1:按3图装配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2:将8.18g硫酸锰铵晶体样品装入硬质玻璃管中。
    步骤3:通入一段时间N2,称量B、C装置的质量。
    步骤4:分别控制温度在371℃和850℃让固体充分分解后称量B、C装置的质量(称量前均通入一段时间N2)。
    (6)每次停止加热后均需继续通N2再称量的目的是防止倒吸和 。
    (7)小明认为为确保测得的数据准确,还需在C装置后再连接一个与C装置一样的D装置,他的理由是 。
    (8)若生成的气体均被相应装置完全吸收,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计算可得硫酸锰铵晶体的化学式为 。
    32.(2023上·广东广州·九年级广州市第七中学期末)某同学在博物馆看到一些铜制文物上有绿色的锈迹后,对绿色锈迹产生了探究兴趣。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Ⅰ.绿色锈迹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
    Ⅱ.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Ⅲ.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NaOH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Ⅳ.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解在稀硫酸中。
    查阅资料后,该同学将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了如下猜想与探究:
    (1)该黑色固体可能是①碳粉;②氧化铜:③ 。
    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述实验方案设计与记录。
    (2)对于“加热碱式碳酸铜,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的现象,该同学猜想无色液滴可能是水,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守恒,猜想分解产物还有CO2,并选择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①实验步骤: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依次连接装置A→B→ → (填“C”、“D”)。
    步骤三: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
    ②当观察到 ,可以得出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H2O,根据装置C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CO2,请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理论上,221克的碱式碳酸铜能生成 克氧化铜。
    ③上述装置A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33.(2023上·广东广州·九年级执信中学期末)某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为探究二氧化碳产生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老师的指导下是进行如下探究,老师提供的药品有,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5%和10%稀盐酸。
    【提出问题】影响产生二氧化碳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猜想】甲同学:与酸的浓度有关。
    乙同学:与大理石颗粒大小有关。
    丙同学:与 有关。
    【设计实验】同学们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按照如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测得数据。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稀硫酸 。
    (2)要比较不同浓度的盐酸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选择实验 对比,由可得到论是 。
    (3)Y的数据可能是 (填序号)。
    A.42 B.45 C.26 D.58
    (4)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如下表是实验时记录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和对应的时间的一组实验数据(每间隔4s读数一次):
    上表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到20s后反应速率逐渐变 ,其主要原因是 。
    34.(2022上·湖南永州·九年级期末)某气体由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气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下列空格。
    【提出问题】该气体由什么物质组成?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H2;猜想二: ;猜想三:H2和CO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I.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气体能在氧气中安静的燃烧;
    II.浓硫酸能吸收水分,是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
    III.浓NaOH溶液可以吸收CO2气体。
    【实验设计】将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装置A、B,根据装置A、B的质量变化情况来推测该气体的组成。(假设每一步都吸收完全)

    【现象与结论】观察到装置A、B的质量都增加,得出猜想 成立。
    【分析讨论】装置A质量增加,说明气体燃烧的产物中有水生成,推知该气体成分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氢气;装置B质量增加,说明该气体燃烧的产物中有 生成,推知该气体成分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拓展延伸】若1.6g某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将其产物依次通过该套装置A、装置B,发现装置A的质量增加了3.6g,装置B的质量增加了4.4g(假设每一步都吸收完全),则该纯净物的化学式为 。
    35.(2023上·广东清远·九年级统考期末)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240℃;P2O5 能溶于水,有毒性。
    【实验用品】药品:白磷、红磷、80℃热水;仪器:漏斗、橡胶导管、铁丝隔网等。
    【实验装置】如图组装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步骤】见下表。
    【讨论交流】
    (1)实验步骤Ⅱ中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Ⅲ中的操作 。
    (2)本实验选择白磷与红磷作实验药品的原因:红磷和白磷都是 ,但红磷与白磷的 不同。
    (3)本实验中使用80℃热水的作用是 、 。
    (4)实验现象Ⅰ中白磷不燃烧,Ⅲ中白磷燃烧,对比可得物质燃烧的条件是 。
    (5)步骤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拓展反思】
    (6)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40.(2023上·吉林·九年级校考期末)探秘燃烧。
    Ⅰ.探究燃烧条件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二:装置中未屑燃烧,煤粉没有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Ⅱ.探究“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3)比较实验甲与乙,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
    (4)实验丙的产物与甲相同,写出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5)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反应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不同,现象不同”的是 (填编号)。
    37.(2022上·安徽六安·九年级校考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以“蜡烛及其燃烧”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蜡烛的组成
    (1)取一个干燥、洁净的锥形瓶,将蜡烛放在燃烧匙上点燃,再把点燃的蜡烛放进锥形瓶中(如图1),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取出燃烧匙,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如图2)。

    蜡烛燃烧过程中锥形瓶内壁有水雾,说明蜡烛中含有 元素;实验后观察到瓶口有黑色固体附着,图2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则图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任务二】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
    (2)为探究密闭容器中蜡烛熄灭的原因,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点燃的蜡烛伸入含有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蜡烛 ,说明蜡烛熄灭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②用烧杯罩住一支燃着的蜡烛,用数字化仪器测得反应前后相关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结合①中实验现象分析,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任务三】燃烧与灭火的应用
    (3)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不同的两支燃着的蜡烛,观察到上层蜡烛先熄灭,可得到启发:从发生火灾的多层建筑中撤离,可采取的方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B.低头弯腰沿墙迅速移向门外C.呈站立姿势撤离
    【任务四】探究燃烧的影响因素
    (4)小组同学在空气中点燃2支蜡烛,有位同学发现其中一支烛芯不小心沾到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她感到十分好奇,于是再次进行实验。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蜡烛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质量的食盐,另1支蜡烛的烛芯周围不放食盐。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信息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5)氧气含量不同物质燃烧的产物不同。若0.6g碳单质燃烧生成ag产物,且碳没有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是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射器读数/mL
    20.0
    34.0
    40.0
    30.0
    25.6
    18.0
    12.5
    8.6
    4.8
    3.0
    3.0
    实验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a管中气体体积/mL
    6
    12
    20
    29
    39
    49
    59
    69

    b管中气体体积/mL
    2
    4
    7
    1l
    16
    21
    26
    31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色固体
    仪器与药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
    实验结论
    蜡烛、烧杯、火柴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
    烧杯内壁上出现小液珠
    蜡烛燃烧生成了
    蜡烛燃烧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
    仪器与药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
    实验结论
    蜡烛、烧杯、火柴、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分析
    实验结论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总结
    实验一
    取10mL8%的过氧化氢
    溶液于试管中,伸入
    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
    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反应速率
    (填“较快”或“较慢”)
    二氧化锰是
    过氧化氢分
    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
    二氧化锰,伸入带火
    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
    氧化氢的分解
    编号
    过氧化氢
    其他物质
    待测数据
    实验1
    20mL5%过氧化氢溶液

    实验2
    20mL5%过氧化氢溶液
    1g红砖粉
    实验3
    20mL5%过氧化氢溶液
    lg二氧化锰
    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体积/mL
    80.0
    180.0
    43.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按照如图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
    试管a收集到黄绿色气体,试管b收集到无色气体
    猜想 错误
    ②用拇指堵住试管b,移近点燃的酒精灯,移开拇指点火
    听到爆鸣声
    证明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 ,猜想 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按照如图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
    试管a收集到黄绿色气体,试管b收集到无色气体
    猜想 错误
    ②用拇指堵住试管b,移近点燃的酒精灯,移开拇指点火
    听到爆鸣声
    证明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 ,猜想 正确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实验操作
    实验序号









    混合溶液用量/滴
    0
    0
    0
    1
    x
    1
    2
    2
    2
    肥皂水用量/滴
    5
    10
    20
    5
    10
    20
    5
    10
    20
    产生泡沫量


    很多






    实验操作
    水样
    肥皂水用量/滴
    市售纯净水
    2
    煮沸后的自来水
    6
    自来水
    9
    湖水
    14
    实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1:20
    1:10
    1:6
    1:5
    1:4
    1:3
    1:2
    2:3
    1:1
    3:2
    生成200mL氧气时间/秒
    235
    186
    162
    147
    117
    143
    160
    211
    160
    24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如图,取燃烧产物于烧杯B中,加入适量水

    现象: ;
    结论:燃烧产物含Mg3N2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一成立
    方案Ⅱ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
    猜想三成立
    实验编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量筒内气体总体积(mL)
    103
    206
    257
    262
    267
    x
    温度/℃
    室温
    371
    850
    B装置/g
    200.00
    202.52
    205.76
    C装置/g
    200.00
    200.00
    200.68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将少量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 ,充分振荡

    猜想②正确
    序号
    x
    大理石颗粒
    盐酸的浓度(%)
    收集50mL气体所用时间(s)

    20
    块状
    5
    56

    20
    块状
    10
    42

    30
    块状
    10
    31

    20
    粉末状
    10
    )
    时间/s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气体体积/mL
    6
    12.2
    19.2
    29.4
    40.6
    46.4
    50
    52.7
    54.
    54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
    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
    ______
    Ⅲ.______
    白磷燃烧。
    实验编号
    可燃物
    集气瓶中气体
    反应现象

    细铁丝
    氧气
    剧烈燃烧、大量放热 。

    细铁丝
    空气
    不燃烧

    铁粉
    空气
    剧烈燃烧、迸发出大量火星
    蜡烛状态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点燃蜡烛前
    18.7%
    0.058%
    0
    熄灭蜡烛后
    15.6%
    3.643%
    0.0182%
    食盐质量/g
    0
    0.1
    0.5
    0.7
    0.9
    1.0
    燃烧时间/min
    10
    15
    18
    23
    25
    27
    燃烧的稳定性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易灭
    极易灭
    相关试卷

    专题06 计算题2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06 计算题2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06计算题2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原卷版docx、专题06计算题2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 精选推断、流程题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04 精选推断、流程题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04精选推断流程题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原卷版docx、专题04精选推断流程题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精选填空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03 精选填空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03精选填空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原卷版docx、专题03精选填空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5 实验题、探究题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