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末热身卷02 -【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期末热身卷02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原卷版) .docx
    • 解析
      期末热身卷02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解析版) .docx
    期末热身卷02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原卷版) 第1页
    期末热身卷02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原卷版) 第2页
    期末热身卷02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原卷版) 第3页
    期末热身卷02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解析版) 第1页
    期末热身卷02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解析版) 第2页
    期末热身卷02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解析版) 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热身卷02 -【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热身卷02 -【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文件包含期末热身卷02-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原卷版docx、期末热身卷02-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范围:沪教版 上册全册-下册第6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14 Na-23 Cu-6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
    第1~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蜡烛燃烧及产物检验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石蜡受热熔化B. 石灰水变浑浊C. 火焰上冒黑烟D. 棉质芯线烧焦
    【答案】A
    【详解】A、石蜡受热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火焰上冒黑烟,是因为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棉质芯线烧焦,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 2022年北京冬奥会利用了CO2跨临界流体将水制得了“最快的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冰的成分是H2OB. 水由原子构成
    C. 水结冰过程吸热D. 水结冰是化学变化
    【答案】A
    【详解】A、冰是固态的水,化学式为H2O,故A正确;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
    C、水结冰属于凝固过程,过程中放出热量,故C错误;
    D、水结冰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3.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超级材料”,它是由三维石墨烯(C)和黑色二氧化钛 (TiO2) 制成,在阳光照射下两周内可让黑臭水体变清澈,臭味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钛是非金属氧化物B. 石墨烯是含碳的化合物
    C. 该超级材料属于金属材料D. 该技术可助力污染防治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钛是由Ti、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金属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该超级材料由三维石墨烯(C)和黑色二氧化钛制成,不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该“超级材料”在阳光照射下两周内可让黑臭水体变清澈,臭味消失,故该技术可助力污染防治,符合题意。
    故选D。
    4. 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磷是金属元素
    B. 磷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5
    C. 磷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5
    D. 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答案】B
    【详解】A、磷是“石”字旁,是非金属元素,错误;
    B、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为质子数,磷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5,正确;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磷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15,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错误;
    故选:B。
    5.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碘酒溶液中,酒精为溶质B. 向水中加入蔗糖,导电性明显增强
    C.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积雪的路而撒食盐、可以促进积雪融化
    【答案】D
    【详解】A、碘酒溶液中,酒精为溶剂,碘是溶质,故A错误;
    B、蔗糖不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于水中不会增加溶液的离子浓度,所以不会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故B错误;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C错误;
    D、固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水高,凝固点比纯水低;在积雪上撒盐,盐溶于水时形成的盐溶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从而使冰雪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融化,故D正确。
    故选D。
    6.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元素含量:
    B. 氮元素质量分数
    C. 金属活动性顺序:
    D. 物质的溶解性:
    【答案】B
    【详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O、Si、Al,选项错误;
    B、NaN3中,钠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23:42,NaNO2中钠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和与氮元素的质量比=78:14=234:42,NaNO3中钠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和与氮元素的质量比=94:14=282:42,则三种物质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N3、NaNO2、NaNO3,选项正确;
    C、Zn、Ag、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n、Cu、Ag,选项错误;
    D、CaCO3难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CaCl2易溶于水,三种物质的溶解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Cl2、Ca(OH)2、CaCO3,选项错误;
    故选B。
    7. 现代航空技术使用高能燃料液氢和助燃剂液氧,在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发生燃烧时生成水。下列有关氢气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是( )
    A. 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 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 氢气、氧气和水都是化合物
    【答案】D
    【详解】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其构成分子分别是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氢分子、氧分子变成了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D、氢气、氧气分别只由一种元素组成,是单质,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符合题意。故选D。
    8. 下表是两种硫酸盐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随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只可能不断增大或不断减小
    B. 在0-80℃间的任何温度下,硫酸钠和硫酸铈的溶解度均不相等
    C. 某温度下,向等质量水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硫酸钠和硫酸铈,充分溶解后,前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后者
    D. 将100g30℃时的饱和硫酸铈溶液加热到40℃(加热过程中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从溶液中可析出4g硫酸铈晶体
    【答案】C
    【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在0-40℃范围内,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0℃-80℃范围内,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在0-80范围内,硫酸铈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说法错误;
    B、由表格数据可知,在10℃-20℃之间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在9.1g-19.5g之间,而此温度范围内,硫酸铈的溶解度在17.2g-20.0g之间,所以在10-20℃之间,硫酸钠和硫酸铈的溶解度可能相等,范围在17.2g-19.5g之间,故B说法错误;
    C、某温度下,向等质量水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硫酸钠和硫酸铈,充分溶解后,由于无法确定是否是饱和溶液,所以无法确定其溶质质量分数,故前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后者,故C说法正确;
    D、由表格数据可知,30℃时,硫酸铈的溶解度为1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溶质为14.0g,所以100g30℃时的饱和硫酸铈溶液中溶质为,溶剂质量为100g-12g=88g,将其加热到40℃(加热过程中水的蒸发忽略不计),40℃时,硫酸铈的溶解度为10.0g,此温度下88g水中溶质质量为,所以从溶液中可析出12g-8.8g=3.2g≠4g硫酸铈晶体,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9. 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在全球首次实现用CO2人工合成淀粉,前两步核心反应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对该成果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第1步反应是一项重要的碳捕集及利用技术
    B. 第2步反应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O2
    C. 两步化学反应都有H2参与
    D. 为解决全球性“粮食危机”提供新路径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第1步中消耗了二氧化碳,则该反应是一项重要的碳捕集及利用技术,该选项认识正确;
    B、第2步种,既有氧气的消耗,又有氧气的生成,则氧气可循环使用,该选项认识正确;
    C、由图可知,第2步没有氢气参与反应,该选项认识不正确;
    D、该技术可将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则为解决全球性“粮食危机”提供新路径,该选项认识正确。
    故选C。
    10.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详解】A、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选项正确;
    B、黄铜和黄金均为金黄色,不能通过观察颜色鉴别,选项错误;
    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后过滤,滤液结晶得到氯化钾,滤渣洗涤干燥得二氧化锰,选项错误;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铁>铜,铝和硫酸亚铁、硫酸铜均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选项错误。
    故选A。
    11. 金银花作为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等功效,其有效成分之一是绿原酸。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绿原酸分子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B. 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D. 绿原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答案】B
    【详解】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有化学式可以知道,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选项错误;
    B.元素的质量分数=,而绿原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6×12):(18×1):(9×16)=32:3:24,由此可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选项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故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54,故C选项错误;
    D. 绿原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6×12):(18×1):(9×16)=32:3:24,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2. 部分含硫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a在O2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 b大量排放会造成酸雨
    C. c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D. 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e可用作干燥剂
    【答案】C
    【分析】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a是硫单质;-2价的氧元素与+4价的硫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硫,故b是SO2;-2价的氧元素与+6价的硫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是三氧化硫,故c是SO3;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d是H2SO3;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e是H2SO4。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A合理,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亚硫酸,形成酸雨,会危害农作物,B合理,不符合题意;
    C、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由于三氧化硫是氧化物,故该反应不是中和反应,C符合题意;
    D、常用的浓硫酸,其溶质质量分数为98%,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D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煤的气化是煤综合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据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 物质组成:甲由两种元素组成
    B. 物质性质:乙具有还原性
    C. 物质变化: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28
    D. 物质应用:丁可用于冶炼金属
    【答案】C
    【分析】通过微观示意图得知,该反应即水和碳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甲物质即水,其由H、O两种元素构成,不符合题意;
    B、乙物质即碳单质,反应时碳变为一氧化碳,得到氧,故其具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C、根据方程式得,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符合题意;
    D、丁物质即一氧化碳,可用于还原氧化铁、氧化铜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5.00g胆矾(化学式CuSO4∙5H2O)晶体样品受热失去水,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图中各点对应固体均为纯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受热过程中晶体样品颜色由白色逐渐变成蓝色
    B. 受热过程中固体物质里Cu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C. 固体物质在102℃和113℃时失去水的质量比为2:1
    D. 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H2O
    【答案】D
    【详解】A、胆矾晶体显蓝色,胆矾晶体失去水后生成硫酸铜,硫酸铜固体显白色,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受热过程中固体物质里Cu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物质失去结晶水,质量逐渐减小,因此Cu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故B错误;
    C、根据图像,固体物质在102℃时失去水的质量为:5.00g-4.28g=0.72g,固体物质在113℃时失去水的质量为:5.00g-3.56g=1.44g,质量比为1:2,故C错误;
    D、设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xH2O,200℃时固体物质的质量为3.56g,则,解得x=1,故D正确。
    故选D。
    15. CaC2O4固体不溶于水,用如图装置研究CaC2O4受热分解产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时,先加热CaC2O4,后加热CuO
    B. 装置②中黑色固体变红,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
    C. 装置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2
    D. 冷却后,取装置①中少量残留固体加入水,无气泡,放热,证明有CaO生成
    【答案】C
    【详解】A、CaC2O4受热分解产物可能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受热易发生爆炸,所以先加热CaC2O4,利用产物排净装置内的空气,后加热CuO,选项正确;
    B、CaC2O4中含有碳元素,加热后能够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够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装置②中黑色固体变红,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选项正确;
    C、CaC2O4分解的产物中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够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装置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2,选项错误;
    D、CaC2O4中含有钙元素,冷却后,取装置①中少量残留固体加入水,无气泡,放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证明有CaO生成,选项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6. (5分)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化学功不可没。
    (1)冬奥会环保人员的服装面料是利用回收废弃的塑料瓶加工制成。
    ①塑料属于_______(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 c.合成材料
    ②回收废弃塑料可缓解_______(填字母)。
    a.酸雨 b.白色污染 c.温室效应
    (2)冬奥会火炬“飞扬”首次采用液氢作燃料。关于氢气液化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氢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氢分子的数目变少
    (3)冬奥会上提供经过二氧化氯消毒处理的直饮水。
    ①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证明该直饮水是软水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
    (4)冬奥会为运动员提供的某运动饮料包装标签部分说明见图。其中能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的阳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答案】(1) ①. c ②. b
    (2)b (3) ①. C1O2 ②.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
    (4)Ca2+
    【解析】
    (1)塑料属于合成材料;回收废弃塑料可缓解白色污染。
    (2)氢气液化是由气体变为液体,体积变小,原因是分子间间隔变小。
    (3)①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
    ②证明该直饮水是软水的实验方案为加入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则为软水,否则为硬水。
    (4)骨质疏松、佝偻病是因为缺钙,则能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的阳离子是Ca2+。
    17.(9分)氢是实现碳中和的能源载体。
    (1)煤制氢的原理可表示为。
    ①X中肯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
    ②煤制氢的不足是______(写出一点)。
    (2)甲烷制氢包括重整、转化和分离等过程。甲烷制氢过程中产生的H2和CO2的混合气分离得到H2的过程如下:
    ①海水作为吸收剂时,下列措施有利于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是______(填序号)。
    a.升高海水的温度
    b.加快混合气的流速
    c.增大气体的压强
    ②利用K2CO3溶液吸收CO2,将其转化为KHCO3,KHCO3在加热条件下即可分解生成CO2。比较CaCO3和KHCO3分解反应的不同,可推知CaCO3的稳定性______(填“>”或“ ③.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3) ①. 分解反应 ②. 3ZnO+2Fe3O4+H2O3ZnFe2O4+H2↑
    (4) ①. 化石能源 ②. 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越来越多,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逐渐减少
    【解析】
    (1)①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物质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反应前物质由C、H、O元素组成,生成物为X与H2,H2由氢元素组成,则X只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
    ②该反应的条件为高温,产生高温需要消耗能源;
    (2)①二氧化碳为气体,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a、升高海水温度,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不利于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b、加快混合气体的流速,二氧化碳与海水接触时间变短,不利于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c、增大压强能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增大,有利于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故选c;
    ②碳酸氢钾的在加热的条件下即可分解,碳酸钙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分解,则碳酸钙的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钾的稳定性;
    ③步骤1,混合气体通入过量NaOH溶液后二氧化碳能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OH与Na2CO3;
    步骤2,向上述反应后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OH;
    步骤3,过滤后得到滤渣与NaOH溶液;
    (3)①根据反应的图示可以分析得出反应I为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则属于分解反应;
    ②反应II为ZnO、Fe3O4与H2O在太阳能的条件下反应生成ZnFe2O4与H2,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ZnO+2Fe3O4+H2O3ZnFe2O4+H2↑;
    (4)①光伏、风电、核电、水电属于可再生资源;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②根据图示发展可以得出在2030~2050年,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越来越多,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逐渐减少。
    18. (9分)如图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多次连续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
    (2)二氧化锰用水泥负载做成小球状作为催化剂使用的主要优点是______。
    (3)干燥管内使用的干燥剂可以是______(填写一种)。
    (4)打开弹簧夹,在X中点燃红磷,丙装置内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_,在X中点燃硫粉,Y为稀KMnO4溶液,丁装置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_;在X上缠绕细铁丝并点燃,需要在丙装置底部铺上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_____。
    (5)实验过程中需要0.64g氧气,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克5%的过氧化氢溶液?(写出计算过程)(3分)
    【答案】(1)燃烧匙 (2)便于实施固液分离
    (3)生石灰(合理即可)
    (4) ①.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②. 稀KMnO4溶液褪色 ③. 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5)解:设至少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1.36g
    则至少需要准备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
    答:至少需要准备27.2克5%的过氧化氢溶液。
    【解析】
    (1)仪器X是燃烧匙;
    (2)二氧化锰用水泥负载做成小球状作为催化剂,便于实现固液分离;
    (3)干燥管的作用是干燥氧气,使用的干燥剂可以是生石灰、氢氧化钠等固体干燥剂;
    (4)在X中点燃红磷,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丙装置内可观察到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在X中点燃硫粉,硫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稀KMnO4溶液褪色,则丁装置可观察到现象是稀KMnO4溶液褪色;
    在X上缠绕细铁丝并点燃,需要在丙装置底部铺上一层细沙,其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5)见答案。
    19. (6分)常州市金坛盐矿深埋地下千米左右,储量百亿吨以上,除NaCl外还含有少量Na2SO4等。NaCl、Na2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1)采矿盐
    矿区采盐是向盐矿中注入淡水制成卤水再输回地面。
    ①20℃时,100吨水最多可溶解NaCl的质量是______吨,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
    ②利用天然气______(选填“易溶”或“难溶”)于水的性质,将天然气注入盐穴中,既可将卤水压出,又可把盐穴作为西气东输的中转站储存天然气。
    (2)运盐水
    抽出的卤水检验合格后通过管道送往厂区。为防止冬季管道堵塞,检验时合格的卤水必须是该温度下的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制精盐
    如图2是金坛盐厂采用的NaCl、Na2SO4联产工艺流程。析盐罐内真空减压蒸发水,温度宜控制为______℃,析硝罐中出来的滤液所含的溶质有______。
    【答案】(1) ①. 36 ②. 26.5% ③. 难溶
    (2)不饱和 (3) ①. 32 ②. 硫酸钠、氯化钠
    【解析】
    (1)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则该温度下,100吨水最多可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吨;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难溶于水,可利用其难溶于水的性质,将天然气注入盐穴中,既可将卤水压出,又可把盐穴作为西气东输的中转站储存天然气;
    (2)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为防止冬季管道堵塞,检验时合格的卤水必须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防止温度降低,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氯化钠结晶析出,堵塞管道;
    (3)析盐罐内真空减压蒸发水,温度宜控制为32℃,此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最大,存在于溶液中,而氯化钠的溶解度较小,蒸发过程中结晶析出;
    析硝罐中析出硫酸钠,滤液还含有硫酸钠,滤液可循环利用,说明滤液中还含有氯化钠,故所含的溶质有氯化钠和硫酸钠。
    20. (11分)某化学小组围绕四氧化三铁开展主题学习。
    Ⅰ.检验
    (1)生活中常用墨粉中所含铁的氧化物为四氧化三铁,用物理方法初步检验的操作为_________,用化学方法进一步检验可确定。
    Ⅱ.制备
    方法一:
    方法二:
    (2)方法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低碳铁皮在空气中跟______等物质作用会生锈。
    (3)方法二中A的化学式是______。操作Ⅰ和操作Ⅱ相同,为______。
    (4)与方法二比较,方法一的不足之处是______(答1点即可)。
    (5)氢氧化氧铁(FeOOH)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Fe3O4可表示为FeO·Fe2O3,当A溶液①和A溶液②的质量之比为______时,铁元素全部转化到Fe3O4中。
    Ⅲ.应用
    纳米高性能Fe3O4可以实现高效催化分解水,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6)该过程中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7)分解水前后Fe3O4的______和化学性质不变。
    (8)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用磁铁吸引
    (2) ①. 3Fe+2O2Fe3O4 ②. O2、H2O
    (3) ①. FeSO4 ②. 过滤
    (4)反应的环境为纯氧,要求较高不易达到
    (5) ①. +3 ②. 2:1
    (6)太阳 (7)质量
    (8)3FeO+H2OFe3O4+H2↑
    【解析】
    (1)四氧化三铁具体磁性,墨粉不具有磁性,则可以用磁铁吸引检测墨粉中是否含有四氧化三铁,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方法一原理为: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Fe+2O2Fe3O4;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3)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与氢气,则溶液A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化学式为FeSO4;操作Ⅰ和操作Ⅱ都为固液分离,为过滤操作;
    (4)方法一的铁丝需要在纯氧的环境下才能燃烧,对反应的环境要求较高不易达到;
    (5)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FeOOH中H为+1价,O为-2价,设Fe的化合价为x,则x+(-2×2)+(+1)=0,x=+3,则Fe为+3价;溶液①中的FeSO4反应后转化为+3价Fe,溶液②中的Fe为+2价,Fe3O4可以表示为FeO·Fe2O3,其中含有+2价Fe与+3价Fe的比例为1:2,故当A溶液①和A溶液②的质量之比为2:1时,铁元素全部转化到Fe3O4中;
    (6)该反应中条件为光照,则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7)Fe3O4为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
    (8)反应b为FeO与H2O反应生成Fe3O4与H2,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FeO+H2OFe3O4+H2↑。
    温度/°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硫酸钠
    4.9
    9.1
    19.5
    40.8
    48.8
    46.2
    45.3
    44.3
    43.7
    硫酸铈
    24.1
    20.0
    17.2
    14.0
    10.0
    8.9
    8.3
    7.1
    6.0
    选项
    实验目的
    物质
    实验方法
    A
    检验
    软水和硬水
    加肥皂水,振荡
    B
    鉴别
    黄铜和黄金
    观察颜色
    C
    分离
    MnO2和KCl
    溶解
    D
    除杂
    FeSO4 (CuSO4)
    加入过量铝粉,过滤

    相关试卷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文件包含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全国江苏专用原卷版1docx、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全国江苏专用解析版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文件包含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全国江苏专用原卷版1docx、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全国江苏专用解析版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文件包含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全国江苏专用原卷版1docx、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全国江苏专用解析版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